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梦里社火
1、听说社火的产生要追溯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而河湟社火的形成,至少也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当然,庄户人是不管这些的,既然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那就一代接一代地演,一代接一代地传。再说啦,奔打了一年,劳累了一年,也该轻闲轻闲,快乐一番了,不是说“过年要快乐,唱戏耍社火”,“鼓不响,庄稼不长”吗,已经到了腊月年根了还等什么呀。于是,在太平鼓的咚咚声里,“拉花姐儿”们走来了,“八大光棍”们走来了,他们唱啊,舞啊;舞啊,唱啊,只舞得冰雪消融,只唱得春暖花开。
2、传说中的灯官老爷是一个爱做皇帝梦的放羊娃,为了替一个叫楚庄王的倒霉君王引开敌兵,他还真做了一回假皇帝。你看他龙袍加身,御带皇冠好不威风。只是官帽上倒贴的“槽头兴旺”几个字却有点让人啼笑皆非。原来这个假皇帝在逃跑的路上,趁黑钻进一个牛圈,被贴春联的主人误把人头当槽头而贴上去的。这主人一时失手不要紧,却留下这样一个令人捧腹、流传千年的笑话。
3、灯官老爷来了,好不威风。鸣锣的鸣锣,开道的开道,好像真的一样。不是说“皇上轮流坐,明日到我家”吗,既然轮上了就好好过个瘾。只是这几日灯官老爷太多,一个社火队就有一个,于是鸣锣的、开道的、呼威的冷不防就会碰到一起。那些灯官老爷们碰到一起的感觉,不知是否有点小布什见到普京一样的感觉?
4、“胖婆娘”是楚庄王的正宫娘娘,自然应该是花容月貌,气度不凡。可是,今天是假扮丑女逃命,只能委屈一下。你看她腰如水桶腿打弯,脸上的麻子一大片;说话冲得好莽汉,动辄伸手把你攥。真是凤凰落架不如鸡,正宫娘娘出皇宫,也不过如此。
5、这个头戴草帽、银须白发的老者听说应该叫农官,是平安古城社火中独有的角色。在象征权贵的灯官老爷旁边加上一个农官,真是个绝妙的创造。灯官老爷太忙,常常顾不上这些草民百姓,如果有个农官常伴左右,岂不是既误不了灯官老爷的大事,又耽误不了小民们的鸡毛蒜皮。真是善哉,妙哉!
6、生活中不能没有女性,戏台上不能没有花旦,社火中自然不能少了这些“拉花姐儿”。有词云:“拉花姐儿巧妆扮,好像仙女下了凡,人人手拿清凉扇,声声歌唱太平年。左扇孔雀开了屏,右扇凤凰把翅展,扇来了清风细雨,扇走了冷霜冰蛋。”而眼前的这几位拉花姐儿,却弃了清凉扇,拿起风雨伞。想必是时代变了,手中的道具也就随之翻新了。
7、俗话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个“高处”应该是一种精神的尺度。如此,对于社火中的高跷,人们也就不难理解了。别看我们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可是我们并不低贱,并不愚笨,你看这高跷高不高,但只要我们有空闲照样可以踩着它手舞之,足蹈之,潇洒走一回。
8、这边是饿狮扑食,那边是金鸡独立。这一瞬间定格的何止是社火中的一个场面。这威猛惨烈的一幕,分明是在述说着为了求得生存,先民们不畏艰险与大自然中的豺狼虎豹斗智斗勇的悲壮经历。演的人演得投入,看的人看得痴迷。置身其间,让人不由生出这样的感叹:台上是演译往事的社火,台下便是重现社火的人生。
9、社火虽说源自古老的祭祀活动,但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人们又加进了很多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内容。比如青海社火中的牦牛舞,反穿皮袄而舞的老秧歌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更有甚者干脆把打土整地、开犁下种的场面也直接当作社火节目,堂而皇之地加到社火节目之中,让人看过之后感到既真实亲切,又生动有趣。图中的这个场面拍自互助丹麻乡岔尔沟村。直到今天,这里的社火依然保持着“神社火”的特征,社火队里所有“身子”都由男性妆扮,社火队伍由“龙王桥子”领头,整个演出过程显得神秘、庄严。
10、青海土著汉人都喜欢说自己的祖先是南京朱氏巷人,以示“我们的祖宗也阔过!”但眼前的现实却往往是风不调、雨不顺,到了秋收在即,还常遭冰雹蛋子的打击。因此,舞龙在社火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节目。因为这一年的太平日子有求于龙王爷的特别关照,所以整个舞龙过程如同在进行一场宗教活动。有舞龙歌为证:青龙摆尾进村庄,吉星照在庄顶上,一保五谷大丰登,二保全村人安康;青龙昂首把头摆,四面八方喜气来;青龙起舞二转身,家家户户喜迎门;青龙眼睛两盏灯,山前山后放光明,瘟神远送凶煞避,五湖四海唱太平。
11、说来道去,社火其实就是先民们对赐予五谷杂粮的土地神和能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的火社的祭祀活动演变而来,就是到了今天,社火的这一属性依然存在。这个话题听起来似乎有点学术味道,而当你有机会真正面对一个手拿黄表纸虔城地跪倒在“神像”面前的“身子”(社火演员)的时候,你想到的绝对不再会是“学术”,而是一种真真切切的感动。是一个衣食无忧,满脑子物欲金钱的凡夫俗子,对于一个靠天吃饭,靠自己的一双手、两头牛养家糊口的农家兄弟的深深的同情和由衷的敬意。
12、社火从远古走来,从山村走来,从土巷子里走来,它是春天的前奏,是四季农事的序幕。社火走了,从老人们企盼的眼神,从孩子们快乐的笑脸,从庄户人厚重的脚步声中,回归到村庄,回归到田野,回归到梦里。
七、打工在外
1、青海有一句俗语:“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可是光知道出门之难不行呀,老婆孩子热炕头,如果缺少了钱柜子里的票子的支撑,再热的炕头也会慢慢地凉下去。何况就我们这样的穷地方,有几户人家的钱柜子里,能有哪怕只维持半年的闲钱呢。
“淌下的眼泪和下的面,给出门的阿哥烙下的盘缠。”该走了,年过了,地种了,把娃娃送进学校了。弟兄们,我们走啊!这一去也许三五个月,也许就是三年五载。再瘦的骨头上有二两油哩,只要男子汉的雄心大,只要庄稼人的苦性在,虽然搬不来金山银山,挣几块一家老小的生计钱,还是没有麻达①。
①麻达:问题。
2、西宁城的大名好像在娘肚子里就听到过了,那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啊!而在这个早晨,当我们带着各自的家把①,怀揣着一颗有点忐忑不安的心,天还没大亮就匆匆赶来,一头扑进你的怀抱的时候,我们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狼吃天爷,没处下爪”到底是一种什么滋味。
太多太多的高楼,太多太多的汽车,还有太多太多穿行在高楼与汽车之间的城里人。我们用好奇的、期盼的、迷茫的眼光注视着这一切,希望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但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我们只是在等待、等待。 ①家把:工具。
3、年上,川里的姑舅①说他开的硅铁厂缺人手,尕姑舅寻不上活了就到厂里来,一年挣个几千块钱没有麻达。
姑舅到底是姑舅,打断骨头连着筋哩。一进厂门,姑舅就把我安顿到车间里跟着师傅炼铁。法码大呀!②那炉子里的火比日头儿热上几十倍哩;车间里的烟雾,隔上三步看不见师傅;机器的噪声,不喊着说哈听不清人话。
好着哩,尕子会③儿挡掉羊了,没念下个书,阿大阿妈孽障④,也没学给个手艺,到了这会儿,就算吃苦受累,只要能挣上钱儿,心里也没啥冤怅⑤头了。
①姑舅:表兄弟。②法码大呀:表示惊叹,不得了的意思。④孽障:可怜。③尕子会:小时候。⑤冤怅:后悔。
4、框子是沉重的,杠子是弯曲的,脚步是轻快的,笑容是灿烂的。而拿相机的人的心情是复杂的。
作为一个农家子弟,对于同样是农家子弟的这些弟兄们艰辛的劳作很是心痛,因为他们所干的活实在太辛劳。
作为一个已跳出“农门”吃上“皇粮”的公家人,看到这样的场面,内心十分不安,因为我一点忙都帮不上。
但作为同样的男人,我为他们的刚强、达观和自信深感敬佩。哥们儿,辛苦啦!
5、虽有“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之说,但前些年,有许多行当青海人都不愿意做。譬如:理发、钉鞋。当然了,这几年可不一样了,大门前的生意,不做白不做。只可惜,我们毕竟还是慢了一步,因为那些先前钉鞋的外地匠人,早已完成了原始积累,人家已发展成了皮鞋厂的厂长,或者皮鞋铺里的老板了。
6、细细算来,所住的这个小镇上从出现第一辆“摩的”到现在,也有十多年的时间了。十多年的光阴并非只是一晃而过,且不说楼房长高了、马路拓宽了、街道变靓了,就说出租车这一行当,也是三五年就是一大变化。从最初杂七杂八的二手车、三轮车到青一色的大发,再到后来的夏利,再到近一两年出现的桑塔纳,这中间岁月留给人们的记忆实在是太多了。只是这几个哥们依然如故,执着地驾着他们的“宝马”穿行于小镇的大街小巷之间。
7、市场经济真是个无所不能的把戏匠,它不光能把五湖四海的商品由着性子调来调去,同样也能把天南海北各式各样的人,一会儿拨派到这,一会儿又调动到那。让人只觉得眼花缭乱,却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青海人不是喜欢往下边跑吗,好,那我就把下边人弄到你们青海来。你们不是没吃过天津狗不理包子吗,我就把天津人拉到你们这里开个狗不理包子馆。你们青海人不是只会炸油饼、煮奶茶吗,这不行,我还得发动几个内地人,在市场里摆几个豆浆油条滩儿,大清早就在你门口叫卖:豆浆——油条,看你改不改口味。
8、几个纸箱子你我也许不会放在眼里,可对于这位远道而来、举目无亲的外乡客而言,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你看她脸上的笑容,如同正在收获的农人抱起了金灿灿的谷穗。
这几个箱子也许只能换十元、八元,甚至更少的一点钱,可这也是一份收获。这收获或许就是已经期待了许久的正在上小学的孩子的一个漂亮书包;抑或就是生病在床却没钱吃药的老婆婆的两剂救命草药。
请把敬重的目光送给她吧!请把友善的微笑送给她吧!如果你什么也不愿意表达,就请你悄悄地离开,让这位辛勤的母亲把这份收获连同这份好心情带回自己的家。
9、尽管一天下来也就一二十元的收入,最好的时候也没有突破过三十元,可他还是坚持了下来,从2003年起到现在他已经蹬了三年多的三轮车。“家里有四口人,一个人一亩不到的地,不出来吧零花钱没处来,出来吧又没干头。想来想去还是蹬三轮稳当,虽说钱挣得不多,但拿的都是现钱,离家也近,还能照顾上地里的庄稼。”
讲完这段话,他就朝一个买了一麻袋洋芋的客户蹬车而去。不一会儿,那客户就把洋芋连同他自己一起放进了那个小小的车箱。他蹬着三轮车,先是穿过市场里的人群,然后驶出市场大门,最后一点一点地在夕阳的余辉中消失。噢,他还说,这三年时间,他已经骑坏了两辆车子, 这是今年又买的一辆新车,价格是八百五十元。
10、自从来到这个镇子,为了生计,卖过冰棍,蹬过三轮,当过小工。也曾迷茫无助,也曾居无定所。然而,就凭着山里人特有的那份执着和韧劲,这些曾经像麻雀一样在城市的边缘流浪、漂泊的“民工”,终于在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失败,再失败、再努力的过程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他们把自己的根脉小心翼翼地伸进这块也爱过也恨过的土地,最终还是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八、佛缘
1、曾萌发过一个心愿,想到就近的某一座寺院里去,在一个孤独的老阿卡身边过那么一夜,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夜很宁静,听不到机械的轰鸣,也没有电视,没有孩子叽叽喳喳的吵闹。当然,也感受不到妻子的柔情,家庭的温馨。只有青灯黄卷,旁边坐着一个已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僧侣。我默默地看着他,偶尔提一些关于佛的问题,僧人半闭着眼睛,用他低沉的声调,缓缓作答。我是否会茅塞顿开,会就此皈依佛门呢?
选自本人作品《明镜台》
2、对于出家僧人,我有一种亲近感,他们常年住在僻静安谧的寺院里,诵经打坐,面壁悟道,与我们这些天天在嘈杂的尘世之中的俗人相比,肯定会有一些超凡脱俗的思想。他们的居室里没有异性的诱惑,没有孩子的吵闹,其生活也一定别有情趣。由此,我总想结识一个僧人朋友,和他聊聊天,尝尝他的斋饭,抑或在佛堂之上双手合十,诵上几段经文,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选自本人作品《明镜台》
3、有几分虔诚,几分神秘,还有几分惆怅,几分期待。那是一种很难说得清楚的心情,是一种不可言传的牵挂,总是幽幽地、幽幽地在我的心底游动。而这种心情又总是与那块净地有关,使我一看到甚至一想到它,这种感觉便油然而生。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静谧超凡,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个古迹,可借以凭吊往昔岁月,思古忧今。有朋友说,这是一种善缘,我有佛心。可这真的是善缘吗,佛心又是什么呢?
选自本人作品《佛心》
4、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聊到深夜,我把客人送到大门外。客人走了,在茫茫夜色之中,她的背影被过路的车灯照亮了一会儿,之后便长久地消失。这使我平白产生出一些人生的沧桑感来。也就在此时,我突然又记起了去一个寺院过上一夜的念头,我索性不再回头,径直地向心目中的那片圣地走去。 选自本人作品《佛心》
5、那些黄铜盅儿,在他的手中变得越来越明,越来越亮。而他还在用心擦拭着,没有放下的意思。我很想写写他擦拭那些铜器皿的专注神态,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词语。他是在用自己的心血镀亮一段时光,一种理想。在金迷纸醉、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还有谁能这样专注、这样精心地去擦拭一摞不是用来为自己享用的器皿呢。
选自本人作品《明镜台》
6、关于佛,阿卡叔讲了一个故事。佛祖要出游,得到消息的一个财主准备了许多布施。有对穷夫妻也想布施点什么,但是他俩太穷了,只是决定把仅有的一条破裤子献给佛祖,并用乞讨来的一点酥油填在羊蹄壳里权作佛灯。佛祖来了,他的弟子们看到财主家的门口灯火辉煌,华贵的布施光彩夺目,就准备到财主家做客。佛祖脱下袈裟抖开,那袈裟一下子变大,遮住了整个庄院。佛祖让弟子们透过袈裟再看,刹那间,财主家的灯火黯然失色,布施变成了一堆怪物。而那穷人的羊蹄灯却放出冲天光芒,香气醉人。那条破裤子珠光宝气,华丽无比。阿卡叔讲到这里停了下来。他双眼微闭,清瘦的长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
选自本人作品《明镜台》
7、祖母是一个吃斋念佛、行善干好之人。据说去逝的时候是“坐化”而去的。按习惯,家乡人土葬时用棺材收殓,而祖母却是个例外,用的却是“座儿”。就为这,我的父母包括叔父、婶婶,每每提及此事都要把嗓音至少提高一倍:你们的奶奶可是坐着因为无法座儿升的天哩。意思是她老人家是终成正果的佛门之人,并非等闲人可比。
我不知道祖母在极乐世界是否还记着她的子孙,但她的故事至少让我明白了多行善事会有好报这样的一个因果道理。这几位老奶奶也正在用皮条拉动同一个经筒的办法“转嘛呢”。经筒在吱扭吱扭地轻唱,老人们一边拉动绳索,一边轻声诵经,空气中不时飘来淡淡的柏香,院子里的花朵在阳光下静静地开放。噢!原来一颗善良的心灵和一种高尚的情操的培养,原本也需要有一个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8、拍这张照片时已临近春分,川水地里早已是人欢马叫的春耕季节,而在这儿却还是白雪皑皑的清凉世界。也许正是因了这份清凉,这份宁静,这份超然物外的静穆,才使得那些曾经远道而来的高僧大德慧心萌动,从此便留了下来,开坛弘法,以致建寺收徒,最终才成就了这一座座令人心动的建筑遗存。有人说,有寺院的地方就不会有恶人存在;路途再艰险,环境再困厄,只要有寺庙,你就不会有危险。我没有这样的经历,但当我面对眼前这座被苍松白雪所簇拥的红色屋宇的时候,我的内心的确比初来之时感到安宁了许多,并且还猛然产生了就此与僧人为伍,了却残生的冲动。
9、太阳已经偏西,远处的群山、森林、田野在夕阳的映照下更显出明暗相间、色彩纷呈的自然之美。也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红衣僧人出现在我的镜头之中。他身背一个小小的布包,反剪双手缓步而来。
金黄的桦叶,深褐的土地,猩红的袈裟,还有一颗感恩的心。我呆呆地看着这一切,几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
10、离我所居的小镇不远处的山的绝壁处,有一座小寺庙,名曰白马寺。寺院依山而建,凿孔架梁,似凌空而起,显得空灵悬妙。我常常在身心疲惫、内心无着之时,独自一人到这座寺庙小息。而每次当我背靠悬崖丹壁,手抚古刹青砖,眼望远处的青山,近观眼前蜿蜒而去的湟水时,心境便会慢慢地沉静下来。只是至今我却不知这种能令我沉静的力量到底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为什么在这样的时候总是喜欢到这样的地方舒展自己的灵魂。佛心!多么神秘的字眼啊。
九、故乡
1、“远方有多远,请你告诉我!”才女三毛走过太多的路途,不得不停下脚步,发出这样的叹息。
为了追寻那臆想中的家园,我们总是不停地打点行装,行进在通往远方的队列之中。而当有一天,我们突然回过头来,回望那片夕阳余辉之中的出发地,才发现这一路的风餐露宿,一路的风刀霜剑所精雕细凿的远方,其实就是自己的故乡。
2、其实,人活一生就是为了完成一个长久的追寻过程。你走得远一些,是因为你的双腿比别人生的稍微长一点,而他走得近一点,或许只是因为在起程的那个早晨,他多睡了一会儿懒觉。而故乡并不理会这些,它送你远行的目光,平静得就像村口的那棵大树,而唤你回归的声音不过就是再平常不过的鸡鸣狗吠。你没听到,就继续远行;你听到了,就打马回头。
3、你被这样的情景感动了,那是因为你由此联想到曾经有过的亲情,联想到当年姐姐出嫁时,母亲为她试妆的情景。时光如水,逝者如斯!不要再奢求什么青春永驻,曾经的拥有不也一样美丽。
4、啊,故乡//你给我们生命//给我们家庭//你让所有的孩子簇拥在母亲的身边//高高地骑在父亲的肩上//你赋予我们梦想//并懂得羞愧//你让那喋喋不休的麻雀//跟在我们的身后流浪//你给我们麦子的香气//让我们头枕着粗糙的田地睡眠//倚偎着反刍的牛羊//回忆过去//多美啊//这金色的阳光//那只远飞的鸟儿//多像我年轻的时候
5、冬天来了,我们的故乡银装素裹,就像一位即将迎娶新娘的王子。那浑圆饱满的草垛该是王子的银库钱粮;一排排威武的白杨莫非就是王子的仪仗队伍。远山为你壮行,旷野为你祝福,你听,这呼啸而来的劲风早已把迎亲的唢呐吹响。冬天来了,而冬天的王子迎娶的不就是那个名叫春天的姑娘吗?
6、是啊,故乡有时就是常在梦里出现的那座房子。一座二层小土楼,楼上的西头住着父母双亲,东头住着兄弟姐妹。楼房的中间是堂屋,供着祖先的灵位。而在小楼的下层,则是车棚马厩,农具草料。
这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早晨,父亲带着子女们去出早工,母亲打扫完院落,又去擦拭供桌橱柜;拾掇完屋内的陈设,这会儿又钻进伙房。你听,那嚓嚓的切菜声,那啪嗒、啪嗒的风匣声,噢,还有一听到声响就耐不住性子的猪儿的哼哼,鸡儿的咕咕。美妙的图画,动听的晨曲。
7、这是一孔通往村口的小桥,在晨光、炊烟、树阴的映衬下显得悠闲而沉稳。如果说故乡是一位慈祥的老者,那么此时的小桥便是他合手抱圆的双臂。春天,老人挥动双手把儿女们送出村口,让这些离巢的鸟儿在大千世界自由地飞翔;秋后,老人又伸出双臂迎回这些远走他乡的亲人,让他们在母亲的怀抱里静息休养。时光就这样在来去轮回的交替中流去,虽然小桥未改旧模样,可那些曾经的过客却早已两鬓斑白了。
8、百年村庄,也许正是因为古旧才使人动情。那些被岁月剥蚀得斑驳陆离的隔板墙壁,因为风霜的吹打而显出古色古香的廊柱门窗。每每与之相望,仿佛就能听到它们曾经的主人,轻声的絮叨。虽然,时光带走了他们的音容笑貌,而他们的胸襟见地、处世风范,却早已深深地烙印在这些记忆的碎片之中。
一页花窗就是一段故事,一方旧宅就是一段历史。
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到了祭祀祖宗亡灵的节令,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日子里,当人们手捧着纸钱寒食,漫步在荒郊野洼之中,一边想着祖宗的恩德,一边回味来路的艰辛坎坷,其心境一定不会好到哪去。死亡毕竟不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但死亡必然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好在我们都会有一个可将所有的一切都托付保存乃至永远的故乡,所以也就不必担心这副漂萍无着的躯壳最终会没有归宿。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既然所有的一切都将过去,而过去的所有都会随着死亡而成为永恒,那我们还等什么呢?走吧,去找个好去处,学着古人的样子,痛痛快快喝它几盅。
10、故乡是什么?故乡是一排低矮的草房,故乡是一圈房前屋后的石墙。故乡是屋顶上堆放的柴草,故乡是山坡里吃草的牛羊。
故乡,多么温暖的词语。故乡,多么绵长的思绪。有了故乡,人就有了精神;有了故乡,生活就有了希望。
1、听说社火的产生要追溯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而河湟社火的形成,至少也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当然,庄户人是不管这些的,既然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那就一代接一代地演,一代接一代地传。再说啦,奔打了一年,劳累了一年,也该轻闲轻闲,快乐一番了,不是说“过年要快乐,唱戏耍社火”,“鼓不响,庄稼不长”吗,已经到了腊月年根了还等什么呀。于是,在太平鼓的咚咚声里,“拉花姐儿”们走来了,“八大光棍”们走来了,他们唱啊,舞啊;舞啊,唱啊,只舞得冰雪消融,只唱得春暖花开。
2、传说中的灯官老爷是一个爱做皇帝梦的放羊娃,为了替一个叫楚庄王的倒霉君王引开敌兵,他还真做了一回假皇帝。你看他龙袍加身,御带皇冠好不威风。只是官帽上倒贴的“槽头兴旺”几个字却有点让人啼笑皆非。原来这个假皇帝在逃跑的路上,趁黑钻进一个牛圈,被贴春联的主人误把人头当槽头而贴上去的。这主人一时失手不要紧,却留下这样一个令人捧腹、流传千年的笑话。
3、灯官老爷来了,好不威风。鸣锣的鸣锣,开道的开道,好像真的一样。不是说“皇上轮流坐,明日到我家”吗,既然轮上了就好好过个瘾。只是这几日灯官老爷太多,一个社火队就有一个,于是鸣锣的、开道的、呼威的冷不防就会碰到一起。那些灯官老爷们碰到一起的感觉,不知是否有点小布什见到普京一样的感觉?
4、“胖婆娘”是楚庄王的正宫娘娘,自然应该是花容月貌,气度不凡。可是,今天是假扮丑女逃命,只能委屈一下。你看她腰如水桶腿打弯,脸上的麻子一大片;说话冲得好莽汉,动辄伸手把你攥。真是凤凰落架不如鸡,正宫娘娘出皇宫,也不过如此。
5、这个头戴草帽、银须白发的老者听说应该叫农官,是平安古城社火中独有的角色。在象征权贵的灯官老爷旁边加上一个农官,真是个绝妙的创造。灯官老爷太忙,常常顾不上这些草民百姓,如果有个农官常伴左右,岂不是既误不了灯官老爷的大事,又耽误不了小民们的鸡毛蒜皮。真是善哉,妙哉!
6、生活中不能没有女性,戏台上不能没有花旦,社火中自然不能少了这些“拉花姐儿”。有词云:“拉花姐儿巧妆扮,好像仙女下了凡,人人手拿清凉扇,声声歌唱太平年。左扇孔雀开了屏,右扇凤凰把翅展,扇来了清风细雨,扇走了冷霜冰蛋。”而眼前的这几位拉花姐儿,却弃了清凉扇,拿起风雨伞。想必是时代变了,手中的道具也就随之翻新了。
7、俗话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个“高处”应该是一种精神的尺度。如此,对于社火中的高跷,人们也就不难理解了。别看我们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可是我们并不低贱,并不愚笨,你看这高跷高不高,但只要我们有空闲照样可以踩着它手舞之,足蹈之,潇洒走一回。
8、这边是饿狮扑食,那边是金鸡独立。这一瞬间定格的何止是社火中的一个场面。这威猛惨烈的一幕,分明是在述说着为了求得生存,先民们不畏艰险与大自然中的豺狼虎豹斗智斗勇的悲壮经历。演的人演得投入,看的人看得痴迷。置身其间,让人不由生出这样的感叹:台上是演译往事的社火,台下便是重现社火的人生。
9、社火虽说源自古老的祭祀活动,但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人们又加进了很多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内容。比如青海社火中的牦牛舞,反穿皮袄而舞的老秧歌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更有甚者干脆把打土整地、开犁下种的场面也直接当作社火节目,堂而皇之地加到社火节目之中,让人看过之后感到既真实亲切,又生动有趣。图中的这个场面拍自互助丹麻乡岔尔沟村。直到今天,这里的社火依然保持着“神社火”的特征,社火队里所有“身子”都由男性妆扮,社火队伍由“龙王桥子”领头,整个演出过程显得神秘、庄严。
10、青海土著汉人都喜欢说自己的祖先是南京朱氏巷人,以示“我们的祖宗也阔过!”但眼前的现实却往往是风不调、雨不顺,到了秋收在即,还常遭冰雹蛋子的打击。因此,舞龙在社火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节目。因为这一年的太平日子有求于龙王爷的特别关照,所以整个舞龙过程如同在进行一场宗教活动。有舞龙歌为证:青龙摆尾进村庄,吉星照在庄顶上,一保五谷大丰登,二保全村人安康;青龙昂首把头摆,四面八方喜气来;青龙起舞二转身,家家户户喜迎门;青龙眼睛两盏灯,山前山后放光明,瘟神远送凶煞避,五湖四海唱太平。
11、说来道去,社火其实就是先民们对赐予五谷杂粮的土地神和能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的火社的祭祀活动演变而来,就是到了今天,社火的这一属性依然存在。这个话题听起来似乎有点学术味道,而当你有机会真正面对一个手拿黄表纸虔城地跪倒在“神像”面前的“身子”(社火演员)的时候,你想到的绝对不再会是“学术”,而是一种真真切切的感动。是一个衣食无忧,满脑子物欲金钱的凡夫俗子,对于一个靠天吃饭,靠自己的一双手、两头牛养家糊口的农家兄弟的深深的同情和由衷的敬意。
12、社火从远古走来,从山村走来,从土巷子里走来,它是春天的前奏,是四季农事的序幕。社火走了,从老人们企盼的眼神,从孩子们快乐的笑脸,从庄户人厚重的脚步声中,回归到村庄,回归到田野,回归到梦里。
七、打工在外
1、青海有一句俗语:“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可是光知道出门之难不行呀,老婆孩子热炕头,如果缺少了钱柜子里的票子的支撑,再热的炕头也会慢慢地凉下去。何况就我们这样的穷地方,有几户人家的钱柜子里,能有哪怕只维持半年的闲钱呢。
“淌下的眼泪和下的面,给出门的阿哥烙下的盘缠。”该走了,年过了,地种了,把娃娃送进学校了。弟兄们,我们走啊!这一去也许三五个月,也许就是三年五载。再瘦的骨头上有二两油哩,只要男子汉的雄心大,只要庄稼人的苦性在,虽然搬不来金山银山,挣几块一家老小的生计钱,还是没有麻达①。
①麻达:问题。
2、西宁城的大名好像在娘肚子里就听到过了,那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啊!而在这个早晨,当我们带着各自的家把①,怀揣着一颗有点忐忑不安的心,天还没大亮就匆匆赶来,一头扑进你的怀抱的时候,我们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狼吃天爷,没处下爪”到底是一种什么滋味。
太多太多的高楼,太多太多的汽车,还有太多太多穿行在高楼与汽车之间的城里人。我们用好奇的、期盼的、迷茫的眼光注视着这一切,希望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但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我们只是在等待、等待。 ①家把:工具。
3、年上,川里的姑舅①说他开的硅铁厂缺人手,尕姑舅寻不上活了就到厂里来,一年挣个几千块钱没有麻达。
姑舅到底是姑舅,打断骨头连着筋哩。一进厂门,姑舅就把我安顿到车间里跟着师傅炼铁。法码大呀!②那炉子里的火比日头儿热上几十倍哩;车间里的烟雾,隔上三步看不见师傅;机器的噪声,不喊着说哈听不清人话。
好着哩,尕子会③儿挡掉羊了,没念下个书,阿大阿妈孽障④,也没学给个手艺,到了这会儿,就算吃苦受累,只要能挣上钱儿,心里也没啥冤怅⑤头了。
①姑舅:表兄弟。②法码大呀:表示惊叹,不得了的意思。④孽障:可怜。③尕子会:小时候。⑤冤怅:后悔。
4、框子是沉重的,杠子是弯曲的,脚步是轻快的,笑容是灿烂的。而拿相机的人的心情是复杂的。
作为一个农家子弟,对于同样是农家子弟的这些弟兄们艰辛的劳作很是心痛,因为他们所干的活实在太辛劳。
作为一个已跳出“农门”吃上“皇粮”的公家人,看到这样的场面,内心十分不安,因为我一点忙都帮不上。
但作为同样的男人,我为他们的刚强、达观和自信深感敬佩。哥们儿,辛苦啦!
5、虽有“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之说,但前些年,有许多行当青海人都不愿意做。譬如:理发、钉鞋。当然了,这几年可不一样了,大门前的生意,不做白不做。只可惜,我们毕竟还是慢了一步,因为那些先前钉鞋的外地匠人,早已完成了原始积累,人家已发展成了皮鞋厂的厂长,或者皮鞋铺里的老板了。
6、细细算来,所住的这个小镇上从出现第一辆“摩的”到现在,也有十多年的时间了。十多年的光阴并非只是一晃而过,且不说楼房长高了、马路拓宽了、街道变靓了,就说出租车这一行当,也是三五年就是一大变化。从最初杂七杂八的二手车、三轮车到青一色的大发,再到后来的夏利,再到近一两年出现的桑塔纳,这中间岁月留给人们的记忆实在是太多了。只是这几个哥们依然如故,执着地驾着他们的“宝马”穿行于小镇的大街小巷之间。
7、市场经济真是个无所不能的把戏匠,它不光能把五湖四海的商品由着性子调来调去,同样也能把天南海北各式各样的人,一会儿拨派到这,一会儿又调动到那。让人只觉得眼花缭乱,却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青海人不是喜欢往下边跑吗,好,那我就把下边人弄到你们青海来。你们不是没吃过天津狗不理包子吗,我就把天津人拉到你们这里开个狗不理包子馆。你们青海人不是只会炸油饼、煮奶茶吗,这不行,我还得发动几个内地人,在市场里摆几个豆浆油条滩儿,大清早就在你门口叫卖:豆浆——油条,看你改不改口味。
8、几个纸箱子你我也许不会放在眼里,可对于这位远道而来、举目无亲的外乡客而言,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你看她脸上的笑容,如同正在收获的农人抱起了金灿灿的谷穗。
这几个箱子也许只能换十元、八元,甚至更少的一点钱,可这也是一份收获。这收获或许就是已经期待了许久的正在上小学的孩子的一个漂亮书包;抑或就是生病在床却没钱吃药的老婆婆的两剂救命草药。
请把敬重的目光送给她吧!请把友善的微笑送给她吧!如果你什么也不愿意表达,就请你悄悄地离开,让这位辛勤的母亲把这份收获连同这份好心情带回自己的家。
9、尽管一天下来也就一二十元的收入,最好的时候也没有突破过三十元,可他还是坚持了下来,从2003年起到现在他已经蹬了三年多的三轮车。“家里有四口人,一个人一亩不到的地,不出来吧零花钱没处来,出来吧又没干头。想来想去还是蹬三轮稳当,虽说钱挣得不多,但拿的都是现钱,离家也近,还能照顾上地里的庄稼。”
讲完这段话,他就朝一个买了一麻袋洋芋的客户蹬车而去。不一会儿,那客户就把洋芋连同他自己一起放进了那个小小的车箱。他蹬着三轮车,先是穿过市场里的人群,然后驶出市场大门,最后一点一点地在夕阳的余辉中消失。噢,他还说,这三年时间,他已经骑坏了两辆车子, 这是今年又买的一辆新车,价格是八百五十元。
10、自从来到这个镇子,为了生计,卖过冰棍,蹬过三轮,当过小工。也曾迷茫无助,也曾居无定所。然而,就凭着山里人特有的那份执着和韧劲,这些曾经像麻雀一样在城市的边缘流浪、漂泊的“民工”,终于在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失败,再失败、再努力的过程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他们把自己的根脉小心翼翼地伸进这块也爱过也恨过的土地,最终还是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八、佛缘
1、曾萌发过一个心愿,想到就近的某一座寺院里去,在一个孤独的老阿卡身边过那么一夜,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夜很宁静,听不到机械的轰鸣,也没有电视,没有孩子叽叽喳喳的吵闹。当然,也感受不到妻子的柔情,家庭的温馨。只有青灯黄卷,旁边坐着一个已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僧侣。我默默地看着他,偶尔提一些关于佛的问题,僧人半闭着眼睛,用他低沉的声调,缓缓作答。我是否会茅塞顿开,会就此皈依佛门呢?
选自本人作品《明镜台》
2、对于出家僧人,我有一种亲近感,他们常年住在僻静安谧的寺院里,诵经打坐,面壁悟道,与我们这些天天在嘈杂的尘世之中的俗人相比,肯定会有一些超凡脱俗的思想。他们的居室里没有异性的诱惑,没有孩子的吵闹,其生活也一定别有情趣。由此,我总想结识一个僧人朋友,和他聊聊天,尝尝他的斋饭,抑或在佛堂之上双手合十,诵上几段经文,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选自本人作品《明镜台》
3、有几分虔诚,几分神秘,还有几分惆怅,几分期待。那是一种很难说得清楚的心情,是一种不可言传的牵挂,总是幽幽地、幽幽地在我的心底游动。而这种心情又总是与那块净地有关,使我一看到甚至一想到它,这种感觉便油然而生。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静谧超凡,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个古迹,可借以凭吊往昔岁月,思古忧今。有朋友说,这是一种善缘,我有佛心。可这真的是善缘吗,佛心又是什么呢?
选自本人作品《佛心》
4、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聊到深夜,我把客人送到大门外。客人走了,在茫茫夜色之中,她的背影被过路的车灯照亮了一会儿,之后便长久地消失。这使我平白产生出一些人生的沧桑感来。也就在此时,我突然又记起了去一个寺院过上一夜的念头,我索性不再回头,径直地向心目中的那片圣地走去。 选自本人作品《佛心》
5、那些黄铜盅儿,在他的手中变得越来越明,越来越亮。而他还在用心擦拭着,没有放下的意思。我很想写写他擦拭那些铜器皿的专注神态,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词语。他是在用自己的心血镀亮一段时光,一种理想。在金迷纸醉、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还有谁能这样专注、这样精心地去擦拭一摞不是用来为自己享用的器皿呢。
选自本人作品《明镜台》
6、关于佛,阿卡叔讲了一个故事。佛祖要出游,得到消息的一个财主准备了许多布施。有对穷夫妻也想布施点什么,但是他俩太穷了,只是决定把仅有的一条破裤子献给佛祖,并用乞讨来的一点酥油填在羊蹄壳里权作佛灯。佛祖来了,他的弟子们看到财主家的门口灯火辉煌,华贵的布施光彩夺目,就准备到财主家做客。佛祖脱下袈裟抖开,那袈裟一下子变大,遮住了整个庄院。佛祖让弟子们透过袈裟再看,刹那间,财主家的灯火黯然失色,布施变成了一堆怪物。而那穷人的羊蹄灯却放出冲天光芒,香气醉人。那条破裤子珠光宝气,华丽无比。阿卡叔讲到这里停了下来。他双眼微闭,清瘦的长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
选自本人作品《明镜台》
7、祖母是一个吃斋念佛、行善干好之人。据说去逝的时候是“坐化”而去的。按习惯,家乡人土葬时用棺材收殓,而祖母却是个例外,用的却是“座儿”。就为这,我的父母包括叔父、婶婶,每每提及此事都要把嗓音至少提高一倍:你们的奶奶可是坐着因为无法座儿升的天哩。意思是她老人家是终成正果的佛门之人,并非等闲人可比。
我不知道祖母在极乐世界是否还记着她的子孙,但她的故事至少让我明白了多行善事会有好报这样的一个因果道理。这几位老奶奶也正在用皮条拉动同一个经筒的办法“转嘛呢”。经筒在吱扭吱扭地轻唱,老人们一边拉动绳索,一边轻声诵经,空气中不时飘来淡淡的柏香,院子里的花朵在阳光下静静地开放。噢!原来一颗善良的心灵和一种高尚的情操的培养,原本也需要有一个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8、拍这张照片时已临近春分,川水地里早已是人欢马叫的春耕季节,而在这儿却还是白雪皑皑的清凉世界。也许正是因了这份清凉,这份宁静,这份超然物外的静穆,才使得那些曾经远道而来的高僧大德慧心萌动,从此便留了下来,开坛弘法,以致建寺收徒,最终才成就了这一座座令人心动的建筑遗存。有人说,有寺院的地方就不会有恶人存在;路途再艰险,环境再困厄,只要有寺庙,你就不会有危险。我没有这样的经历,但当我面对眼前这座被苍松白雪所簇拥的红色屋宇的时候,我的内心的确比初来之时感到安宁了许多,并且还猛然产生了就此与僧人为伍,了却残生的冲动。
9、太阳已经偏西,远处的群山、森林、田野在夕阳的映照下更显出明暗相间、色彩纷呈的自然之美。也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红衣僧人出现在我的镜头之中。他身背一个小小的布包,反剪双手缓步而来。
金黄的桦叶,深褐的土地,猩红的袈裟,还有一颗感恩的心。我呆呆地看着这一切,几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
10、离我所居的小镇不远处的山的绝壁处,有一座小寺庙,名曰白马寺。寺院依山而建,凿孔架梁,似凌空而起,显得空灵悬妙。我常常在身心疲惫、内心无着之时,独自一人到这座寺庙小息。而每次当我背靠悬崖丹壁,手抚古刹青砖,眼望远处的青山,近观眼前蜿蜒而去的湟水时,心境便会慢慢地沉静下来。只是至今我却不知这种能令我沉静的力量到底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为什么在这样的时候总是喜欢到这样的地方舒展自己的灵魂。佛心!多么神秘的字眼啊。
九、故乡
1、“远方有多远,请你告诉我!”才女三毛走过太多的路途,不得不停下脚步,发出这样的叹息。
为了追寻那臆想中的家园,我们总是不停地打点行装,行进在通往远方的队列之中。而当有一天,我们突然回过头来,回望那片夕阳余辉之中的出发地,才发现这一路的风餐露宿,一路的风刀霜剑所精雕细凿的远方,其实就是自己的故乡。
2、其实,人活一生就是为了完成一个长久的追寻过程。你走得远一些,是因为你的双腿比别人生的稍微长一点,而他走得近一点,或许只是因为在起程的那个早晨,他多睡了一会儿懒觉。而故乡并不理会这些,它送你远行的目光,平静得就像村口的那棵大树,而唤你回归的声音不过就是再平常不过的鸡鸣狗吠。你没听到,就继续远行;你听到了,就打马回头。
3、你被这样的情景感动了,那是因为你由此联想到曾经有过的亲情,联想到当年姐姐出嫁时,母亲为她试妆的情景。时光如水,逝者如斯!不要再奢求什么青春永驻,曾经的拥有不也一样美丽。
4、啊,故乡//你给我们生命//给我们家庭//你让所有的孩子簇拥在母亲的身边//高高地骑在父亲的肩上//你赋予我们梦想//并懂得羞愧//你让那喋喋不休的麻雀//跟在我们的身后流浪//你给我们麦子的香气//让我们头枕着粗糙的田地睡眠//倚偎着反刍的牛羊//回忆过去//多美啊//这金色的阳光//那只远飞的鸟儿//多像我年轻的时候
5、冬天来了,我们的故乡银装素裹,就像一位即将迎娶新娘的王子。那浑圆饱满的草垛该是王子的银库钱粮;一排排威武的白杨莫非就是王子的仪仗队伍。远山为你壮行,旷野为你祝福,你听,这呼啸而来的劲风早已把迎亲的唢呐吹响。冬天来了,而冬天的王子迎娶的不就是那个名叫春天的姑娘吗?
6、是啊,故乡有时就是常在梦里出现的那座房子。一座二层小土楼,楼上的西头住着父母双亲,东头住着兄弟姐妹。楼房的中间是堂屋,供着祖先的灵位。而在小楼的下层,则是车棚马厩,农具草料。
这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早晨,父亲带着子女们去出早工,母亲打扫完院落,又去擦拭供桌橱柜;拾掇完屋内的陈设,这会儿又钻进伙房。你听,那嚓嚓的切菜声,那啪嗒、啪嗒的风匣声,噢,还有一听到声响就耐不住性子的猪儿的哼哼,鸡儿的咕咕。美妙的图画,动听的晨曲。
7、这是一孔通往村口的小桥,在晨光、炊烟、树阴的映衬下显得悠闲而沉稳。如果说故乡是一位慈祥的老者,那么此时的小桥便是他合手抱圆的双臂。春天,老人挥动双手把儿女们送出村口,让这些离巢的鸟儿在大千世界自由地飞翔;秋后,老人又伸出双臂迎回这些远走他乡的亲人,让他们在母亲的怀抱里静息休养。时光就这样在来去轮回的交替中流去,虽然小桥未改旧模样,可那些曾经的过客却早已两鬓斑白了。
8、百年村庄,也许正是因为古旧才使人动情。那些被岁月剥蚀得斑驳陆离的隔板墙壁,因为风霜的吹打而显出古色古香的廊柱门窗。每每与之相望,仿佛就能听到它们曾经的主人,轻声的絮叨。虽然,时光带走了他们的音容笑貌,而他们的胸襟见地、处世风范,却早已深深地烙印在这些记忆的碎片之中。
一页花窗就是一段故事,一方旧宅就是一段历史。
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到了祭祀祖宗亡灵的节令,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日子里,当人们手捧着纸钱寒食,漫步在荒郊野洼之中,一边想着祖宗的恩德,一边回味来路的艰辛坎坷,其心境一定不会好到哪去。死亡毕竟不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但死亡必然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好在我们都会有一个可将所有的一切都托付保存乃至永远的故乡,所以也就不必担心这副漂萍无着的躯壳最终会没有归宿。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既然所有的一切都将过去,而过去的所有都会随着死亡而成为永恒,那我们还等什么呢?走吧,去找个好去处,学着古人的样子,痛痛快快喝它几盅。
10、故乡是什么?故乡是一排低矮的草房,故乡是一圈房前屋后的石墙。故乡是屋顶上堆放的柴草,故乡是山坡里吃草的牛羊。
故乡,多么温暖的词语。故乡,多么绵长的思绪。有了故乡,人就有了精神;有了故乡,生活就有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