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声乐演唱风格单一化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guangli1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声乐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的一支奇葩,特别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确定了“土洋并存,融合发展”的理念之后,民族声乐的演唱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方法和风格。但是最近几年来,却出现了“千人一面”和“千人一声”的“两千”局面,引起了业界内外的关注和思考。文章从一个民族声乐演唱学习者的角度,对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唱;风格单一化;原因分析;解决措施
  一、民族声乐演唱风格单一化的表现
  近年来,随着民族声乐的发展,学习民族唱法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在生活中和电视上也能看到更多的民族声乐歌曲的演唱,但是伴随着欣赏的增多,不但是音乐专家和学者,就连普通的欣赏者,也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诸多的男女演唱者,他们在演唱起来,都表现的十分类似。从歌唱技术到舞台表演,从演出服饰到举手投足,都表现出了一种高度的相似性,之间的很多演唱者,如阎维文、郁钧剑、宋祖英、祖海等,即使是不用看,闭着眼睛听,都能分辨出他们是哪位演唱者,但是现在,却是”千人一面”和”千人一腔”,所有的演唱者都是从一个模子中刻出来的,丝毫没有艺术个性可言,久而久之,难免会产生一种审美疲劳,严重影响了这门艺术的传播和发展。
  二、民族声乐演唱单一化风格出现的原因
  1、对于融合唱法的过分倚重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确立了“土洋并存,融合发展”的理念之后,民族声乐工作者开始了对于美声唱法的研究和借鉴,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态度和理念,对于民族声乐的演唱也是有着开创性意义的,经过研究发现,美声唱法中,确实有很多值得民族声乐演唱吸收和借鉴的地方,比如呼吸、发声和共鸣,很多演唱者赶上了这个机遇,也因此而受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但是这种融合和借鉴的弊端在于,所有的演唱者都要走这种民族和美声相融合的路子,不管之前的自己的演唱基础如何,自己是怎样的演唱风格,都要经过这种融合性的“改造”,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融合,就是最科学的唱法,如果没有经历过这个学习过程,自己的演唱就是不科学的。于是有条件的演唱者自己主动去一些学校拜师学习,没有条件的演唱者,则自己对一些成名歌唱者进行的模仿,所有的人都经历了同样的学习过程,坚持着同样的学习观念,自然就造成了“千人一面”和“千人一声”。
  2、声乐评价环境的限制
  中央电视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举办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权威性最高的声乐大赛。现在活跃在舞台上的一大批歌唱家,都有过参加青歌赛的经历,并且有很多人也获得了较好的名次,可以说,青歌赛已然成为了民族声乐演唱的风向标,如果能够在青歌赛上取得好的成绩,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则是十分有益的。且担任青歌赛的评委,本身都曾经是这项比赛的获奖者,现在又是活跃在舞台上的歌唱家。于是很多歌唱者,为了获得好的名次,都在对比赛的评委进行着一定程度上的模仿,他们错误的认为,对于评委的模仿,就是最好的标准,能够让评委在自身身上,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以此来获得评委的好感,从而获得好的成绩。于是出现一位歌唱家有很多模仿者的局面,自然也就出现了风格单一化的局面。
  3、声乐教学的不完善
  高校作为最大的民族声乐演唱人才的基地,也存有一定的弊端,客观上导致了这种单一化局面的出现。首先是教学模式方面,受制于师资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学生们难以得到有针对性的、因人而异的培养。所有的学生都是按照同一个标准,进行模子式的培养,而每一个学生的歌唱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采用同一种教学理念、同一种教学方法、同一种教学评价,势必造成学生演唱风格的雷同。其次是在教师方面,我们的高校教师,大多都是专业院校毕业,他们经历过与他们面前的学生们一样的求学过程,也没有得到过个性化和针对性的培养,甚至年纪相似的老师们之间,他们的演唱风格都是类似的,而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他们如果的没有这种多元化的培养观念,学生们的多元化演唱风格的形成也就无从谈起。
  三、民族声乐单一化演唱风格的解决措施
  1、树立正确多元的声乐观念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所确立的“土洋并存,融合发展”的声乐理念可以说是十分正确的,问题出在我们对于这个理念的理解上,因为当时文化的发展水平有限,外来的歌唱方法只有美声唱法这一种,所以这种并存和借鉴,指的是美声唱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除了民族和美声的融合之外,其它的歌唱方法都是不科学的,都是不能借鉴和使用的。很多学生在自己的歌唱学习中,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感悟和心得,但是为了迎合这种科学歌唱方法而被迫放弃,很多如原生态唱法、少数民族民歌的唱法等,同样也有着十分科学和合理的因素,但是却被束之高阁。所以说,要想改变这种单一化风格的局面,首先就要树立一种正确的声乐观念,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融合,只是诸多唱法的中的一种,除此之外,不管是任何唱法,只要被认定是科学的、合理的,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鼓励演唱者个人进行各种探索和实践,比如吴碧霞,她被誉为是“中西合璧的夜莺”,身兼美声和民族唱法,并且在两种唱法中游刃有余,这就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
  2、致力于民族声乐创作的多元化
  任何一门艺术的发展,创作都是第一位的,正如前文所言,没有多元化的声乐作品,多元化的声乐演唱也就无从谈起。作为民族声乐的创作者来说,在具备了扎实创作基本功的基础上,树立一种全新的创作态度和理念。西洋美声歌曲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享受广泛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在西方音乐发展历史上,创作出了大量的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声乐作品。总体来说,民族声乐的创作,要植根于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之中,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能够给当今的民族声乐创作以很大的启示和及借鉴,我们没有理由对其视而不见,而是应当予以充分的挖掘和借鉴。同时,也要善于吸收各种外来音乐的优点,将中国和西方的创作手法不断的融合,进行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多彩和丰富。
  3、教学上充分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在树立了对民族声乐的正确认识之后,教师需要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上做出全新的调整,这种调整可以用因人而异和因材施教来概括。首先,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认真和细致的观察和了解,充分挖掘其自身的特点,为他们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在培养的过程中,没有模子和程式的束缚,只要其具备了科学的演唱观念,对于各种风格的探索,都应当得到教师的充分鼓励。同时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增加一些民族音乐课程所占的比例,比如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戏曲、曲艺、说唱等形式,以往这方面的课程开设较少,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很多学生认为美声唱法才是最科学的唱法,使自己的声乐观念受到了束缚。通过大量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和接触,有助于学生们在演唱风格和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最终形成自己的演唱个性。
  综上所述,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雷同的、没有个性的艺术创作和表演,是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的,民族声乐演唱的单一化,已经严重制约了这门艺术的发展,如果不对这一问题进行认真反思和及时的处理,民族声乐的演唱将会走进一个十分难堪的境地。本文结合着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演唱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以期能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推动民族声乐的演唱,朝着良好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前.20世纪中国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及三种唱法的探索[J].音乐研究,2004(4).
  [2]赵振岭.对目前民族声乐教学存在问题的几点看法[J].人民音乐,2004(3).
  [3]焦春梅.民族声乐教学中向戏曲学习和借鉴的探究[J].中国音乐,2006(1).
  [4]丁义.透视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声、情、字、味、精气神”[J].中国音乐,2005(2).
  (作者简介:刘 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163093班。)
其他文献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资源与能源的短缺问题逐渐升级,随之而来的还有全球气候问题也日益严峻,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危机到人类自身的安全。面对这些问题,很多国家提出了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生态城市”这一概念也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生态城市的建设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标志着我国城市发展的方向,建设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我国的生态城市构建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
期刊
在我国政府支持开展的与国内教育相同的侨民教育的大趋势下,柬埔寨的华文教育在60年代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由于战乱及政府政策的影响,柬埔寨的华文教育从70年代开始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断层,各地也都相继开办了华校,学生也日益增多,但是柬埔寨的华文教育已与60年代时大大不同,华文已从柬埔寨华人的第一语言变为第二语言。  目前,柬埔寨的华校遍布各省、市,基本形成了从幼儿班、小学、初中到专修较为连贯的教育体制
期刊
“古羌乐舞”本就是羌人繁衍生息,守望湟源这块沃土的乐舞。之前,为打造丹噶尔古城,提出要表演一台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超今冠古、出神入化的羌人节目。为此,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多次就这一台节目进行研究策划,费时一两个月后,仍不见眉目,也理不出头绪。俗话说“眼前有夫子,何必找圣人”。笔者斗胆地提议原来编导过大型“日月山下花儿会”的张永福做这台节目编导,有关领导同意了笔者的提议。笔者和张永福立即动手,探奇玩
期刊
摘要:英语写作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大学生在基础知识能力提高之时,往往忽视了逻辑思维的训练,通过对大学生写作材料的分析,总结了七种常见的逻辑错误,希望能引起广大大学英语教师和大学生对英语写作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关注。  关键词:英语写作;逻辑;错误  一、引言  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在日常
期刊
摘要:写作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传统的成果写作教学法和以应试为基础的模式化模仿写作方式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观能力性,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和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不能满足国家对培养高校学生英语创新能力的要求。作者在所任教的班级实施过程写作法的教学实验,将写作教学法和英语精读、听说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英语综合能力,并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写作教学;成果写作法;创新
期刊
摘要:40多年前,亨廷顿针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开创性地提出了政治稳定理论,这一理论虽然具有一些缺陷和局限,但是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今天仍然是十分巨大的。本文拟从这一理论入手,同时部分借鉴其他学派的观点,来分析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政治危机及其诱因,从而为当前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和政治发展提出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现代化;发展中政治危机;政治稳定理论;政治发展  2005年开始的“郁金
期刊
摘要:人际反应指针是目前通用的共情测量工具,由Davis在1980年编制。对人际反应指针的编制与结构效度进行了总结,同时也综述了该量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人际反应指针;共情;认知共情;情感共情  共情可以帮助我们分享他人的情绪情感,是发展社交技能、利他行为和道德判断的前提。对共情的本质学界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解,有观点认为共情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个体站在他人观点上来理解
期刊
摘要:儒家经学对中国文化谱系的建立和政治制度的形成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然而,到了近代,传统儒学走向了衰败,这是因为它局限于对中国儒家文化经典义理的探寻,缺乏对现实问题的思考。现代新儒家充分的考虑到这个不足,在反思前人的基础上,对“内圣外王”又有新的传承和发展,主张“返本开新”,在以儒经为本体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和科学,提倡内圣与外王相结合的事功思想,即用儒经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期刊
六、梦里社火  1、听说社火的产生要追溯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而河湟社火的形成,至少也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当然,庄户人是不管这些的,既然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那就一代接一代地演,一代接一代地传。再说啦,奔打了一年,劳累了一年,也该轻闲轻闲,快乐一番了,不是说“过年要快乐,唱戏耍社火”,“鼓不响,庄稼不长”吗,已经到了腊月年根了还等什么呀。于是,在太平鼓的咚咚声里,“拉花姐儿”们走来了,“八大光棍”们走
期刊
摘要:新时期高校图书馆主要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也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新时期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高校文化建设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本文主要研究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措施,通过完善图书馆建设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措施  高校校园文化主要是指大学校园中所具有的特别的文化氛围,主要包括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个方面。这种特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