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扬州市汶河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原校训是“实”,意在培养“德性笃实”“知识富实”“身体健实”的学生。2012年,汶河百年华诞之际,为延续千年文脉,根据汉大儒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训言,确定了“正谊明道”这一校训,鼓励师生“重义轻利”——追求精神道义,不讲物质功利。如何从“实”跨越到“正谊明道”这个阶段?我们重新研读先贤遗训,追溯学校历史,反观教育现状,反思自身得失,发现了一个关键词——“务本”。“务本”出自于《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一名句,意为“致力于根本”。学校“务本”,则注重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务本”,则注意锤炼内功,努力成为“学高”“身正”的“人师”;学生“务本”,则既“读圣贤书”又“闻窗外事”,努力成为“具有民族文化底蕴的世界公民”。更重要的是,“务本”一词,体现了新旧校训的一脉相承:脚踏实地,“致力于根本”,“务本”是一种“实”的体现;“本立而道生”,“务本”的终极目标就是“正谊明道”。
学校“务本”文化的核心要素是:回归本原、丰厚生命、与时俱进。在思考与实践中,我们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务本”之路。
一、回归本原,董子祠堂成“文化场”
扬州具有2500年的悠久历史,是国务院颁布的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汉大儒董仲舒曾在此任江都易王相近十年,留下了正谊书院、董子祠(如今的扬州市汶河小学北柳巷校区),更留下了诸多名言与佳话。
一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文化之本。2012年,学校赓续千年文脉,重点打造国学基地——正谊书院,这既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文化创新与升华。学校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特别是书院文化和儒家文化,对学校文化建设重新进行了整体构建和全新打造——秉承董子思想精髓,传达儒家文化智慧,建设儒雅书香校园,打造董子主题文化。
正谊书院巧妙地利用董子祠得天独厚的人文条件和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建成了少年国学堂,再现 “青砖黛瓦董子祠”明清时代的风貌。校园的花圃中、楼道里、教室的墙面上,都是用经典诗文或国学大师的画像进行装饰,与董仲舒有关的诗词典故、佳句名篇随处可见,校园弥漫着厚重博学的人文氛围,成为务本桥畔适合读书、适合学习的地方。我们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古色古香的楼、廊、堂、馆,前人留下的墨宝,见证了学生成长的每一个节点。董子祠大殿,是开笔礼和吟诵的主会场;碑廊“温、良、恭、俭、让”五字下面设有沙盘,是学生习字的场所。书院,是师生的精神家园,更是一个强大的“文化磁场”。
二、丰厚生命,国学文化养“民族根”
如何丰厚生命?我们一直提倡抓住儿童记忆的黄金期,让学生及时积累起属于一生的财富。于是,我们精心打造国学经典诵读课程。
1.每天的素读
每天,我们都以素读的形式,来迎接晨读、午诵、暮吟。素读,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它是开发右脑的最佳方式。新课标规定小学毕业的阅读量是145万字,在我们的精心规划下,这个量高年级的孩子一年就能达到。
2.每月的约定
每月一次“正谊杏坛”讲座,每月一次正谊书院开放日,让学生、教师、家长,一同感受国学的魅力。
3.每年的相逢
一是每年一次“国学周”展示,师生同台,用不同的方式演绎经典;二是每年举行“中秋诗会”。
我们发掘自身优势,丰富课程内容。首先,推出了“新六艺”课程。在传统文化的宝库中,遴选出吟诵、古筝、围棋、书法、国画、武术这六种技能,出台了《正谊书院国学堂课程方案》,编写出国学启蒙系列校本教材。其次,创设了体验课程。学校新建的国学文化体验馆,集礼仪、吟诵、书法、茶道于一体。每个级段目标明确,低级段偏重于熏陶与兴趣,中级段偏重于实践与积累,高级段偏重体验与展示。最后,又开设了选修课程。国学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京剧、趣味剪纸、扬派木偶等四大类十门国学特色选修课程。学校根据报名情况进行课程安排,聘请相关专家授课。
三、与时俱进,细节培养“公民范”
诵读国学经典,是为了培养学生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则是为了培养学生“问事”(也就是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
公民教育是泛指培养年轻一代建立一种自诚、自省、自律的公民责任的一种教育。2005年7月,江苏省教研室与美国公民教育中心正式签署了关于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项目协议。我校积极参加了此项目的研究。
五年级学生通过观察、走访、思考,自主产生课题“文昌路夜晚灯光太亮”“淮海路交通拥堵”“校车公交化问题”“小学生娱乐场所不足”“现代社会还需要国学经典吗”……为了了解人们对国学经典的重视情况,他们纷纷走上街头,随机发放了上百份调查问卷。他们走访律师,上网查询,搜集相关公共政策,研究政策的优劣。在数据分析与观点提炼的基础上,学生们发挥出了巨大的潜能,积极提出了建议。
在国学经典的课题研究活动中,学生们从拍摄照片到组织稿件,从版面策划到标题制作,锻炼自我,增长才干,学会学习。他们重视过程,重视体验,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这种开放的视野,正是“世界公民”所应当具备的。
在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我们还从习惯养成入手,努力培养文明优雅小公民。突出“三全”:全员,全程,全方位。以“生活习惯”为例,二年级养成的“关注健康”习惯包含坐立有相、饮食科学、运动适当、心理阳光四个要求,其中“饮食科学”又包含三方面要求。我们不仅注重“层层细化”,更注重“步步落实”。比如,大队部开展“饮食健康”专题活动,以板报、家长学校等形式,形成教育合力,重点宣传培养习惯的重要性。
汶河小学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具有民族文化底蕴的世界公民”。这一高远的目标更需要我们“务本”:国学的浸染,文化的熏陶,让学生生命有根;活动的开展,习惯的养成,让学生行为有范。
(责任编辑 甘 璐)
学校“务本”文化的核心要素是:回归本原、丰厚生命、与时俱进。在思考与实践中,我们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务本”之路。
一、回归本原,董子祠堂成“文化场”
扬州具有2500年的悠久历史,是国务院颁布的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汉大儒董仲舒曾在此任江都易王相近十年,留下了正谊书院、董子祠(如今的扬州市汶河小学北柳巷校区),更留下了诸多名言与佳话。
一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文化之本。2012年,学校赓续千年文脉,重点打造国学基地——正谊书院,这既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文化创新与升华。学校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特别是书院文化和儒家文化,对学校文化建设重新进行了整体构建和全新打造——秉承董子思想精髓,传达儒家文化智慧,建设儒雅书香校园,打造董子主题文化。
正谊书院巧妙地利用董子祠得天独厚的人文条件和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建成了少年国学堂,再现 “青砖黛瓦董子祠”明清时代的风貌。校园的花圃中、楼道里、教室的墙面上,都是用经典诗文或国学大师的画像进行装饰,与董仲舒有关的诗词典故、佳句名篇随处可见,校园弥漫着厚重博学的人文氛围,成为务本桥畔适合读书、适合学习的地方。我们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古色古香的楼、廊、堂、馆,前人留下的墨宝,见证了学生成长的每一个节点。董子祠大殿,是开笔礼和吟诵的主会场;碑廊“温、良、恭、俭、让”五字下面设有沙盘,是学生习字的场所。书院,是师生的精神家园,更是一个强大的“文化磁场”。
二、丰厚生命,国学文化养“民族根”
如何丰厚生命?我们一直提倡抓住儿童记忆的黄金期,让学生及时积累起属于一生的财富。于是,我们精心打造国学经典诵读课程。
1.每天的素读
每天,我们都以素读的形式,来迎接晨读、午诵、暮吟。素读,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它是开发右脑的最佳方式。新课标规定小学毕业的阅读量是145万字,在我们的精心规划下,这个量高年级的孩子一年就能达到。
2.每月的约定
每月一次“正谊杏坛”讲座,每月一次正谊书院开放日,让学生、教师、家长,一同感受国学的魅力。
3.每年的相逢
一是每年一次“国学周”展示,师生同台,用不同的方式演绎经典;二是每年举行“中秋诗会”。
我们发掘自身优势,丰富课程内容。首先,推出了“新六艺”课程。在传统文化的宝库中,遴选出吟诵、古筝、围棋、书法、国画、武术这六种技能,出台了《正谊书院国学堂课程方案》,编写出国学启蒙系列校本教材。其次,创设了体验课程。学校新建的国学文化体验馆,集礼仪、吟诵、书法、茶道于一体。每个级段目标明确,低级段偏重于熏陶与兴趣,中级段偏重于实践与积累,高级段偏重体验与展示。最后,又开设了选修课程。国学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京剧、趣味剪纸、扬派木偶等四大类十门国学特色选修课程。学校根据报名情况进行课程安排,聘请相关专家授课。
三、与时俱进,细节培养“公民范”
诵读国学经典,是为了培养学生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则是为了培养学生“问事”(也就是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
公民教育是泛指培养年轻一代建立一种自诚、自省、自律的公民责任的一种教育。2005年7月,江苏省教研室与美国公民教育中心正式签署了关于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项目协议。我校积极参加了此项目的研究。
五年级学生通过观察、走访、思考,自主产生课题“文昌路夜晚灯光太亮”“淮海路交通拥堵”“校车公交化问题”“小学生娱乐场所不足”“现代社会还需要国学经典吗”……为了了解人们对国学经典的重视情况,他们纷纷走上街头,随机发放了上百份调查问卷。他们走访律师,上网查询,搜集相关公共政策,研究政策的优劣。在数据分析与观点提炼的基础上,学生们发挥出了巨大的潜能,积极提出了建议。
在国学经典的课题研究活动中,学生们从拍摄照片到组织稿件,从版面策划到标题制作,锻炼自我,增长才干,学会学习。他们重视过程,重视体验,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这种开放的视野,正是“世界公民”所应当具备的。
在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我们还从习惯养成入手,努力培养文明优雅小公民。突出“三全”:全员,全程,全方位。以“生活习惯”为例,二年级养成的“关注健康”习惯包含坐立有相、饮食科学、运动适当、心理阳光四个要求,其中“饮食科学”又包含三方面要求。我们不仅注重“层层细化”,更注重“步步落实”。比如,大队部开展“饮食健康”专题活动,以板报、家长学校等形式,形成教育合力,重点宣传培养习惯的重要性。
汶河小学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具有民族文化底蕴的世界公民”。这一高远的目标更需要我们“务本”:国学的浸染,文化的熏陶,让学生生命有根;活动的开展,习惯的养成,让学生行为有范。
(责任编辑 甘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