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语言论》中指出:“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英国社会人类学家Malinowski也指出:“不把语言和应用它的文化联系起来,便不可能对这个语言有所了解,……对任何一种生活条件与我们完全不同的并拥有不同文化的民族所操的语言的研究必须要通过它的文化和环境来进行。”许多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导致一个共识,语言是某个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和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外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自然也就离不开文化教学。学习第二种语言也就是学习第二种文化。语言教学应包括该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的教学,语言教学过程也就自然成为对该语言国家文化介绍和了解的过程。正如我国著名英语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著名教授胡文仲所说:“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许多国家的外语教学大纲都把文化列入内容标准和目标要求之中。2001年我国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二、中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1.中职英语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社会文化因素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英语教学一直只重视语言形式的教学,将注意力集中在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上,忽略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只能局限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致使许多人只会在考卷上做题目,不能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这种为语言而语言、为操练而操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积极学习英语,往往造成书写错误、交际困难。主要有以下表现:
(1)颜色词的误解。颜色词在英汉语言中有不同的意义,如英语中的“green-eyed”本来是“眼红的,嫉妒的”意思,却被误解为“绿眼的”;“black tea”是“红茶”,却被误解为“黑茶”。再如英语中的“白色”象征“幸运吉祥,纯洁无暇”,汉语中则含有贬义,有“白事、丧事、恐怖”之意,故“a white day”(吉日)被误解为“丧事日”,“a white spirit”(纯洁的心灵)被误解为“可怕的精灵”。
(2)动物词的误解。在西方,狗是人们最喜爱的宠物,也是最忠实的朋友,而在中国则被看成是最低等的动物,因此有许多以狗为喻体的短语,如“狗腿子”、“狗杂种”、“狗头军师”等。而“You are a lu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a cleve dog”,“a top dog”常被误解为“你是一只幸运狗”等相去甚远的意思。再如,龙在西方是邪恶的象征,被认为是凶残的怪物,而在我国被视为吉祥的神物,有伟大的力量,龙是封建社会帝王的象征,又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汉语中有许多的表达如“龙的传人”、“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英语中有关的短语则是贬义,而我们的学生则往往误解为褒义。还有许多其它的动物,如:虎、鹰等在英汉中均有不同的喻义,教学中要给学生讲清,否则学生也会误解。
(3)数词的误用。误用数字也是由于对英美文化知识的欠缺所引起的。英美人最忌讳的数字是13,他们认为13最不吉利。英美传说中的13号(星期五)是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的日子;而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也是这一天,等等,因此英美人办好事、举行活动、出远门、生意开张都避开13日,建房编排、剧院编排、汽车编号等均不设13。他们最吉利的数字是7、8、11。
(4)其他词汇的误解。如peasant(农民)一词由于英美词汇的文化内涵不同,可能会被理解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而英语中刚含有贬义,指“乡下人、庄稼人、没教养的人”;还有“politician”一词,学生常把它译为“政治家”,其实这个词有很强的贬义色彩,指为谋取个人私利搞政治、耍手腕的人,汉语“政治家”应译为“statesmen”。
(5)话题的误用。中国学生出于关心,初次见到外国人往往挑一些涉及年龄、收入、财产、婚姻、家庭、行动去向等问题,殊不知这是犯了英美人的大忌,因为这些在英美国家被视为个人隐私,在交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英美人见面喜欢谈论的话题是天气、旅游、新闻、体育运动、影视等。
(6)习语的误译。英语中有许多的习语是约定俗成的。学生常常不知所云,甚至照字面翻译,如“a black sheep”(害群之马)译成了“黑羊”,“Do in Rome as the Romens do.”(入乡随俗)译成了“在罗马做罗马人所做的”,“rain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的翻译更是不知所云。
(7)称呼的误用。英语交际中常听到的“Good morning,teacher”,就是称呼不当的例子,英语国家习惯称呼教师为“Sir,Miss,Mr.+姓”或“Mrs.+姓”,这是由于英语的teacher是职业而不是称呼。再如由于英语国家人名在前,姓在后,学生常常把Mr,Mrs,Miss放在名前,正确的做法是放在姓前,如John Smith应称作为Mr.Smith。
2.文化导入的作用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教学实践证明忽略语言的文化内涵就不能正确使用语言,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因此,我们一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二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思想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结合语言教学向学生传授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学艺术、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社会文化知识,不断增进学生对东西方国家国情的对比和了解,增进学生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准确得体地运用英语交际。
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教学能加深学生对英语的理解、提高英美文化素养,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排除母语的干扰,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交际能力。
三、中职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又要加强跨文化意识的渗透,结合教材,及时传授文化知识。输入英美文化,并注意比较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异同,进行中西文化差异的对照,排除母语的干扰,实现文化的融合。
1.输入词汇的文化内容
词汇是语言的要素之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大量的英语单词、短语、习语都具有和英语文化密切相关的内涵,且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与汉语词汇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认真讲解,以便学生真正理解其深刻内涵,正确运用。
2.输入语篇的文化信息
现行的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大部分语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其中的对话、课文非常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习俗等文化内容,其中有些文章是专门讲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师可结合语篇介绍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民族宗教、制度、饮食习惯、节日等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了解英美等国家,并注意比较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3.提供阅读的文化信息
教师应选择文化知识内容丰富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训练,以利于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一定的文化语境,获得英语文化信息,提高文化素质,增强跨文化意识的敏感度。
4.提供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各项活动,创设语言环境,如采取谈话、表演、竞赛、唱歌、游戏等多种形式,还可以开办英语角、英语晚会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增进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掌握语言与文化知识。利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渠道,如利用英语广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图书资料及开展专题报告等提供英美文化信息,加强中西文化渗透。
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语言论》中指出:“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英国社会人类学家Malinowski也指出:“不把语言和应用它的文化联系起来,便不可能对这个语言有所了解,……对任何一种生活条件与我们完全不同的并拥有不同文化的民族所操的语言的研究必须要通过它的文化和环境来进行。”许多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导致一个共识,语言是某个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和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外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自然也就离不开文化教学。学习第二种语言也就是学习第二种文化。语言教学应包括该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的教学,语言教学过程也就自然成为对该语言国家文化介绍和了解的过程。正如我国著名英语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著名教授胡文仲所说:“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许多国家的外语教学大纲都把文化列入内容标准和目标要求之中。2001年我国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二、中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1.中职英语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社会文化因素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英语教学一直只重视语言形式的教学,将注意力集中在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上,忽略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只能局限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致使许多人只会在考卷上做题目,不能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这种为语言而语言、为操练而操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积极学习英语,往往造成书写错误、交际困难。主要有以下表现:
(1)颜色词的误解。颜色词在英汉语言中有不同的意义,如英语中的“green-eyed”本来是“眼红的,嫉妒的”意思,却被误解为“绿眼的”;“black tea”是“红茶”,却被误解为“黑茶”。再如英语中的“白色”象征“幸运吉祥,纯洁无暇”,汉语中则含有贬义,有“白事、丧事、恐怖”之意,故“a white day”(吉日)被误解为“丧事日”,“a white spirit”(纯洁的心灵)被误解为“可怕的精灵”。
(2)动物词的误解。在西方,狗是人们最喜爱的宠物,也是最忠实的朋友,而在中国则被看成是最低等的动物,因此有许多以狗为喻体的短语,如“狗腿子”、“狗杂种”、“狗头军师”等。而“You are a lu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a cleve dog”,“a top dog”常被误解为“你是一只幸运狗”等相去甚远的意思。再如,龙在西方是邪恶的象征,被认为是凶残的怪物,而在我国被视为吉祥的神物,有伟大的力量,龙是封建社会帝王的象征,又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汉语中有许多的表达如“龙的传人”、“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英语中有关的短语则是贬义,而我们的学生则往往误解为褒义。还有许多其它的动物,如:虎、鹰等在英汉中均有不同的喻义,教学中要给学生讲清,否则学生也会误解。
(3)数词的误用。误用数字也是由于对英美文化知识的欠缺所引起的。英美人最忌讳的数字是13,他们认为13最不吉利。英美传说中的13号(星期五)是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的日子;而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也是这一天,等等,因此英美人办好事、举行活动、出远门、生意开张都避开13日,建房编排、剧院编排、汽车编号等均不设13。他们最吉利的数字是7、8、11。
(4)其他词汇的误解。如peasant(农民)一词由于英美词汇的文化内涵不同,可能会被理解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而英语中刚含有贬义,指“乡下人、庄稼人、没教养的人”;还有“politician”一词,学生常把它译为“政治家”,其实这个词有很强的贬义色彩,指为谋取个人私利搞政治、耍手腕的人,汉语“政治家”应译为“statesmen”。
(5)话题的误用。中国学生出于关心,初次见到外国人往往挑一些涉及年龄、收入、财产、婚姻、家庭、行动去向等问题,殊不知这是犯了英美人的大忌,因为这些在英美国家被视为个人隐私,在交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英美人见面喜欢谈论的话题是天气、旅游、新闻、体育运动、影视等。
(6)习语的误译。英语中有许多的习语是约定俗成的。学生常常不知所云,甚至照字面翻译,如“a black sheep”(害群之马)译成了“黑羊”,“Do in Rome as the Romens do.”(入乡随俗)译成了“在罗马做罗马人所做的”,“rain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的翻译更是不知所云。
(7)称呼的误用。英语交际中常听到的“Good morning,teacher”,就是称呼不当的例子,英语国家习惯称呼教师为“Sir,Miss,Mr.+姓”或“Mrs.+姓”,这是由于英语的teacher是职业而不是称呼。再如由于英语国家人名在前,姓在后,学生常常把Mr,Mrs,Miss放在名前,正确的做法是放在姓前,如John Smith应称作为Mr.Smith。
2.文化导入的作用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教学实践证明忽略语言的文化内涵就不能正确使用语言,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因此,我们一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二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思想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结合语言教学向学生传授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学艺术、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社会文化知识,不断增进学生对东西方国家国情的对比和了解,增进学生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准确得体地运用英语交际。
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教学能加深学生对英语的理解、提高英美文化素养,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排除母语的干扰,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交际能力。
三、中职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又要加强跨文化意识的渗透,结合教材,及时传授文化知识。输入英美文化,并注意比较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异同,进行中西文化差异的对照,排除母语的干扰,实现文化的融合。
1.输入词汇的文化内容
词汇是语言的要素之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大量的英语单词、短语、习语都具有和英语文化密切相关的内涵,且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与汉语词汇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认真讲解,以便学生真正理解其深刻内涵,正确运用。
2.输入语篇的文化信息
现行的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大部分语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其中的对话、课文非常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习俗等文化内容,其中有些文章是专门讲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师可结合语篇介绍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民族宗教、制度、饮食习惯、节日等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了解英美等国家,并注意比较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3.提供阅读的文化信息
教师应选择文化知识内容丰富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训练,以利于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一定的文化语境,获得英语文化信息,提高文化素质,增强跨文化意识的敏感度。
4.提供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各项活动,创设语言环境,如采取谈话、表演、竞赛、唱歌、游戏等多种形式,还可以开办英语角、英语晚会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增进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掌握语言与文化知识。利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渠道,如利用英语广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图书资料及开展专题报告等提供英美文化信息,加强中西文化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