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衍生出一大批具有时代和中国特色的网络热词,本文将网络热词的英译置于创译的视角之下,并在相关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对比归化创译和异化创译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对今后网络热词的英译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性。
【关键词】网络热词 创译 归化 异化
一、网络热词的分类及其特征
网络热词形式种类多样,本文主要将其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为网民自创词汇,例如“不明觉厉”“喜大奔普”“累觉不爱”等,这些词都是把一句话中的关键性字组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一个颇具成语的味道的四字词语,简短凝练,易于传播;第二类为借自英语的词,即一些直接将英语词汇汉译过来的网络热词,例如:“图样图森破(too young,too simple)”,“We are伐木累(family)”等;第三类为汉语谐音式的通假字,是网民通过谐音以及词义的引申,使得汉语中原有的词重换新词光彩,并成为风靡网络的热词。例如:“鸭梨——压力”,“坏银——坏人”,“帅锅——帅哥”等等。
二、创译概述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刘敬国曾在《翻译通论》中指出“翻译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而是从源语到目的语再到译语的动态的复杂的再创造过程。书中所谓的“原文基础上的再创造活动”具体来说就是一种创译,它是指在翻译实践中,译者以创造性为基础,不局限于中英两种语言间的简单转换,不受源语言在语意和语音上的束缚,甚至打破原文与译文在语义、功能上的对等限制,从而发挥自身灵动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来进行翻译。与其他翻译方法和策略相比较,创译更加灵活创新,也更加生动形象,已经越来越受到译界的认可与运用。
三、网络热词创译策略
1.归化创译法。归化译法是指在翻译实践中能够充分考虑译入语的文化特点,站在译入语读者的角度,从而使得译文能够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例如:提出“信达雅”大三翻译原则的严复也曾说过,“译者的目标就是要让读者知道你的翻译。”此外,林纾的翻译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归化翻译的一种,他的译文并不是按照严格的英译汉翻译原则和方法或是经过对英语句词结构与特点逐步推敲进行翻译的,而是考虑读者的因素,将译文处理成通俗易懂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的形式,使当时处于危难之中的民族在思想文化上有了一定的熏陶与启迪。
本文主要将归化创译的策略定义为充分利用译入目的语(即英文)的造词结构,造词方式,主要应用语义组合的方式对网络热词进行创造性翻译,使得译文能够更加符合英美国家读者的阅读习惯。
例如网络热词“笑而不语”,直译就是“smile without language”,但是我们将“笑而不语”创译成“smilence” (“smile” “silence”),可以发现,smilence不仅更加形象生动,做到了形与神的统一,同时这也是一种归化的翻译策略,因为从形式上看,“smilence”颇具英文造词的风格习惯。同样地,源自于一款游戏的“秒杀”一词,《中国日报》也曾用归化创译的方式将“秒杀”译为“seckilling”(second killing),简洁明了,即便对英文国家的读者来说也能一目了然。另外还有“情绪稳定”—emotionormal(emotion normal)“‘男同’ 终成眷属”——togayther(together gay)等网络热词的英译都是采用了归化创译法,使得英文造词符合读者阅读心理,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2.异化创译法。异化是指在翻译实践中力求保持源语语言的风格语特点,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源语文化的传播。异化作为一种翻译手段,最早由劳伦斯劳伦斯韦努蒂提出,他认为译文不完全要遵循目的语的语言与语篇规范,译者在适当的时候可以选择晦涩难懂、不通畅的文体,甚至能有意保留源语种的直观材料或采用目的语种的古词语。Ezra Pound的翻译原则也属于异化的范畴,庞德热衷于翻译中国的诗歌,他的译文极大地保留了中文的句词特点,甚至有许多词的翻译都是直接用音译的方式。
本文将异化创译法定义为从源语(即汉语)的特点出发,保持源语的造词特点与造词结构对网络热词进行创译。
四、归化创译与异化创译的对比评析
经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到当将网络热词的英译置于创译的视角下,无论是归化创译还是异化创译都各有千秋,孰好孰坏并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翻译策略。可以说,翻译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作为译者,承担着语言转换和文化传承的双重任,也就是说译者既要忠实于原文,也要考虑受众的接受特点和译入语文化。因此在网络热词的翻译中,无论译者采用归化创译还是异化创译的策略,都是可行的方法,翻译的目的不是为了辨别不同译文的好坏,不是为了翻译而翻译,而是在于译文能否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是否能够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这也是创译的最终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刘敬国,何刚强.翻译通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34.
[2]林丽霞.从译者主体性谈网络热词译语的再创造[J].三峡大学学报,2012.
[3]赵芬.翻译目的论视域下的网络热词英译[J].莆田学院学报.2015.12.
【基金项目】本文是安徽理工大学2015大学生创新项目国家级课题:《创译视角下的网络热词英译研究》(项目编号:201510361088)。
【关键词】网络热词 创译 归化 异化
一、网络热词的分类及其特征
网络热词形式种类多样,本文主要将其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为网民自创词汇,例如“不明觉厉”“喜大奔普”“累觉不爱”等,这些词都是把一句话中的关键性字组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一个颇具成语的味道的四字词语,简短凝练,易于传播;第二类为借自英语的词,即一些直接将英语词汇汉译过来的网络热词,例如:“图样图森破(too young,too simple)”,“We are伐木累(family)”等;第三类为汉语谐音式的通假字,是网民通过谐音以及词义的引申,使得汉语中原有的词重换新词光彩,并成为风靡网络的热词。例如:“鸭梨——压力”,“坏银——坏人”,“帅锅——帅哥”等等。
二、创译概述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刘敬国曾在《翻译通论》中指出“翻译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而是从源语到目的语再到译语的动态的复杂的再创造过程。书中所谓的“原文基础上的再创造活动”具体来说就是一种创译,它是指在翻译实践中,译者以创造性为基础,不局限于中英两种语言间的简单转换,不受源语言在语意和语音上的束缚,甚至打破原文与译文在语义、功能上的对等限制,从而发挥自身灵动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来进行翻译。与其他翻译方法和策略相比较,创译更加灵活创新,也更加生动形象,已经越来越受到译界的认可与运用。
三、网络热词创译策略
1.归化创译法。归化译法是指在翻译实践中能够充分考虑译入语的文化特点,站在译入语读者的角度,从而使得译文能够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例如:提出“信达雅”大三翻译原则的严复也曾说过,“译者的目标就是要让读者知道你的翻译。”此外,林纾的翻译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归化翻译的一种,他的译文并不是按照严格的英译汉翻译原则和方法或是经过对英语句词结构与特点逐步推敲进行翻译的,而是考虑读者的因素,将译文处理成通俗易懂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的形式,使当时处于危难之中的民族在思想文化上有了一定的熏陶与启迪。
本文主要将归化创译的策略定义为充分利用译入目的语(即英文)的造词结构,造词方式,主要应用语义组合的方式对网络热词进行创造性翻译,使得译文能够更加符合英美国家读者的阅读习惯。
例如网络热词“笑而不语”,直译就是“smile without language”,但是我们将“笑而不语”创译成“smilence” (“smile” “silence”),可以发现,smilence不仅更加形象生动,做到了形与神的统一,同时这也是一种归化的翻译策略,因为从形式上看,“smilence”颇具英文造词的风格习惯。同样地,源自于一款游戏的“秒杀”一词,《中国日报》也曾用归化创译的方式将“秒杀”译为“seckilling”(second killing),简洁明了,即便对英文国家的读者来说也能一目了然。另外还有“情绪稳定”—emotionormal(emotion normal)“‘男同’ 终成眷属”——togayther(together gay)等网络热词的英译都是采用了归化创译法,使得英文造词符合读者阅读心理,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2.异化创译法。异化是指在翻译实践中力求保持源语语言的风格语特点,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源语文化的传播。异化作为一种翻译手段,最早由劳伦斯劳伦斯韦努蒂提出,他认为译文不完全要遵循目的语的语言与语篇规范,译者在适当的时候可以选择晦涩难懂、不通畅的文体,甚至能有意保留源语种的直观材料或采用目的语种的古词语。Ezra Pound的翻译原则也属于异化的范畴,庞德热衷于翻译中国的诗歌,他的译文极大地保留了中文的句词特点,甚至有许多词的翻译都是直接用音译的方式。
本文将异化创译法定义为从源语(即汉语)的特点出发,保持源语的造词特点与造词结构对网络热词进行创译。
四、归化创译与异化创译的对比评析
经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到当将网络热词的英译置于创译的视角下,无论是归化创译还是异化创译都各有千秋,孰好孰坏并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翻译策略。可以说,翻译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作为译者,承担着语言转换和文化传承的双重任,也就是说译者既要忠实于原文,也要考虑受众的接受特点和译入语文化。因此在网络热词的翻译中,无论译者采用归化创译还是异化创译的策略,都是可行的方法,翻译的目的不是为了辨别不同译文的好坏,不是为了翻译而翻译,而是在于译文能否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是否能够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这也是创译的最终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刘敬国,何刚强.翻译通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34.
[2]林丽霞.从译者主体性谈网络热词译语的再创造[J].三峡大学学报,2012.
[3]赵芬.翻译目的论视域下的网络热词英译[J].莆田学院学报.2015.12.
【基金项目】本文是安徽理工大学2015大学生创新项目国家级课题:《创译视角下的网络热词英译研究》(项目编号:20151036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