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又是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伴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号角,广大干部带着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奔赴脱贫攻坚的最前线,低首跟着农民学,躬身领着农民干,成为扶贫一线当仁不让的主力军。本栏目将集中报道一批奋斗在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中涌现出的致富带头人和模范集体,以此激励斗志,坚定信心。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施政理念。伴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号角,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一大批区乡两级干部带着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奔赴扶贫攻坚的最前线,低首跟着农民学,躬身领着农民干,成为扶贫一线当仁不让的主力军。
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扶贫一线,有这样三对“扶贫夫妻”。他们是朝夕相处、相濡以沫的夫妻,更是携手同行、并肩作战的战友。然而,他们却因为扶贫工作而无暇顾及子女、无法照顾家庭,就连家人团聚也成为一种奢望;他们真情付出,无怨无悔,践行着“不让一个贫困农民掉队”的铮铮誓言,用民意“秤砣”度量出扶贫干部在农民心目中的份量。
李佳、强美芳夫妇:责任大于天
李佳和强美芳都是共产党员,在脱贫攻坚战中,夫妻俩把工作当事业,把事业当使命,赢得了农民的口碑。2017年4月,宣州区委办公室拟选派1名副科级干部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符合条件的共有3名干部。当区委办公室负责同志找到李佳谈话时,他当即表态:“我去!”“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没有!”知情人都清楚,李佳家里困难其实不少:孩子6岁,正在上幼儿园,每天需要大人接送;妻子在区扶贫办公室工作,经常加班加点,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家庭;家里老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行动不便……
2018年4月,李佳作为扶贫工作队副队长,进驻贫困村周王镇井边村,开始了他的驻村扶贫生涯。他一到村里,还没来得及安顿,就同村干部一起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有了解真实情况,才能有效开展扶贫工作。他集中精力,从基本信息入手,通过比对证件、上门核实情况,对井边村2014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身份信息、残疾证号码和家庭成员、林地面积、耕地面积、产业状况等情况进行了补充完善。
李佳还对脱贫攻坚中繁多的表格进行删繁除冗,重新设计,实现“一表在手,信息全有”,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017年10月,李佳在走访调研中发现,井边村残疾贫困人员刘延寿没有办理残疾证,不能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按规定,申领残疾证必须本人到县级医院做残疾鉴定。而刘延寿行动不便,无法到市区进行残疾鉴定。为此,李佳多次出面协调宣州区残联、宣城市中心医院破例派人到井边村现场办公,刘延寿等5名贫困人员顺利通过残疾等级评定,并落实了相关福利政策。
2018年6月7日,李佳到贫困户孙如意家走访,得知药费不能报销,当即电话反映情況,宣州区合管中心核实信息后很快给予解决。李佳说:“尽管孙如意一年药费才几百元钱,但是该报销的报销不了,关系扶贫政策落实效果、关乎百姓切身利益。”
李佳无论走到哪里,随身总是带着笔记本,把所见、所听、所想的事情一一记录下来。翻开他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扶贫工作有关政策和百姓急办特办事项等。李佳说:“扶贫工作政策性强,容不得丝毫懈怠和半点拖沓,只有吃透文件精神,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2016年1月,李佳的爱人强美芳调至宣州区扶贫办公室工作。扶贫办公室人少任务重,经常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陪伴在家人身边,就连上幼儿园的女儿都没有时间接送,越是节假日,工作越忙。2016年8月20-21日双休日,强美芳和丈夫很早就来到办公室,为迎接安徽省脱贫攻坚督查组巡查做准备,双休变成了“双忙”。由于夫妻俩同时加班,孩子的钢琴课不得不取消。
强美芳所在的宣州区扶贫办公室社会科,具体负责推动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社会扶贫、县域结对帮扶等工作,服务对象多、任务重、要求高。强美芳自从事扶贫工作以来,压力一直很大,也正因为有了这份压力,才让她更加坚定扶贫工作的信心。
包小明、陈晓培夫妇:同心共担当
包小明是宣州区朱桥乡扶贫工作站副站长,妻子陈晓培是文昌镇扶贫工作站副站长,俩人工作地点相距数十里。然而,夫妇俩心系扶贫事业,常年坚守扶贫第一线,用实际行动书写扶贫情怀。
朱桥乡有612户贫困户1181人,还有1个贫困村九保村,扶贫任务十分繁重。包小明任职朱桥乡扶贫工作站副站长后,很快进入角色,集中精力投入到扶贫工作之中。如何精准扶贫?实现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包小明认真研究扶贫政策,深入贫困人员家中实地了解致贫情况,不断探索基层扶贫工作新思路:壮大产业“摘穷帽”,医疗救助“除病魔”,教育就业“拔穷根”,政策兜底“全保障”,并下决心打赢脱贫攻坚战。
包小明说:“扶贫工作启动以来,工作超负荷运转,每周都要安排入户走访,掌握工作动态。扶贫工作政策性强,只有不断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强化自身素质,才能指导、谋划全乡扶贫工作。”他通过走访调研,基本摸清贫困人员基本情况;通过信息采集、建档立卡的方式,实现贫困人员动态管理。
包小明工作作风务实,经常利用空余时间走村入户,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朱桥乡扶贫工作站服务对象多、服务面广,对每天几十个咨询电话,包小明总是耐心听取乡亲们诉求,一一回答处理意见。包小明说:“基层扶贫工作千头万绪,把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做好了就很有成就感。”
扶贫先扶志。贫困村摘帽、贫困户脱贫是扶贫工作的底线,如何根除“懒惰病”,彻底改变“等、靠、要”的思想,实现真脱贫、脱真贫,必须先扶志。为此,包小明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方法,探索扶贫工作新途径,在他的建议和努力下,2018年4月25日,全市首个扶贫“爱心超市”在朱桥乡九保村正式挂牌运营。扶贫“爱心超市”是乡扶贫工作站筹划的一个特色扶贫项目,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比较困难的边缘户入会参与分红,实行“月考核、季兑付和积分兑换商品”的模式,让贫困人员基本生活有保障。包小明说:“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扶贫一定要扶智扶志,新建扶贫‘爱心超市’,就是为了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朱桥乡汪南村贡湾组83岁贫困户徐昌元,用积分卡在扶贫“爱心超市”兑换大米、酱油、盐等生活用品,心里非常高兴。 扶贫工作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为迎接省、市、区扶贫工作检查,掌握致贫原因,包小明经常“白 黑”“5 2”整理相关资料。包小明说:“我们的工作无规律,早出晚归、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扶贫工作容不得半点儿马虎,必须时时处处拧紧发条。”
包小明有一个8岁的儿子,正在上小学。爱人陈晓培也是一名扶贫干部,在几十千米以外的文昌镇担任镇扶贫工作站副站长。夫妻俩异地工作,无暇照料父母、管护孩子,一家人团圆的机会很少,有事只能通过电话或微信联系。偶尔回家,探讨最多的还是扶贫话题,每当看到熟睡中的孩子,陳晓培无不感慨道:“我们对不住孩子,陪伴他的时间太少了,为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我们不后悔!”
刁红卫、宫能慧夫妇:齐心攻难关
宣州区扶贫办公室副主任、共产党员刁红卫刚忙完迎检工作,又急匆匆地投入到8个贫困村产业项目验收工作之中。
2016年1月,刁红卫调任宣州区扶贫办公室副主任,具体分管社会科和项目科。面对众多的文件、信函和密密麻麻的数据,他没有丝毫怨言。为确保扶贫政策落实到位,扶贫项目到位,扶贫资金到位,他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安徽省脱贫攻坚操作规程》《精准扶贫产业到户项目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带领工作人员,深入基层一线,采取巡查、暗访等形式,检查扶贫项目落实情况,较好地完成了13个贫困村的产业项目验收工作。
刁红卫说:“扶贫项目的安排和扶贫资金的使用,必须严格审查,确保精准无误,容不得一丝差错。自从选调区扶贫办公室工作,经常加班,眼睛一睁、忙到熄灯,几乎每天中午吃盒饭。”
在刁红卫的倡议下,2018年宣州区率先设立了护林员、保洁员、护路员、巡河员等公益性岗位,优先招聘农村60岁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让他们每月获得300元的劳动报酬。
刁红卫的爱人宫能慧,2018年5月调任宣州区济川街道扶贫站副站长。作为扶贫战线的新兵,宫能慧很清楚自己肩头的担子有多重,责任有多大。扶贫工作无小事,贫困户信息不能出错,贫困人员应享受的待遇一样都不能少,决不能落下一户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人员。为此,她利用一切时间,认真研读相关政策,遇到问题就用红笔做下记号,虚心向别人请教。宫能慧说:“家里就有一位‘老师’,他政策懂得比我多,很多事情都是向他请教的。”
宫能慧热爱扶贫事业,对辖区贫困户哪家是因病致贫,哪家是因残致贫,哪家是年老体弱等情况了如指掌。
2018年7月20日,宫能慧在工作中突感背部酸痛,以为是老毛病犯了,没有太在意,晚上回到家疼痛难忍。经医院诊断:胆囊化脓,建议住院,立即切除胆囊。
躺在病床上的宫能慧,关心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扶贫工作。看到病友一个个康复出院,她再也待不住了。医生建议她休养1个月,她却在手术12天后回单位上班。宫能慧说:“扶贫的担子一旦挑起来,心里就放不下啊。”
刁红卫动情地说:“她身体一直不太好,这次让我对她刮目相看了。”宫能慧从扶贫新兵到扶贫排头兵,倾注了太多精力,但她无怨无悔。
正如夫妇俩所说:“我俩都是共产党员,应该有自己的担当和责任,不管扶贫工作多么辛苦,我俩都会携手前行,坚持到底,让贫困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的共同心愿。”刁红卫、宫能慧夫妇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忘我地奋战在基层脱贫攻坚第一线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大家不忘初心,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工作。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施政理念。伴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号角,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一大批区乡两级干部带着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奔赴扶贫攻坚的最前线,低首跟着农民学,躬身领着农民干,成为扶贫一线当仁不让的主力军。
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扶贫一线,有这样三对“扶贫夫妻”。他们是朝夕相处、相濡以沫的夫妻,更是携手同行、并肩作战的战友。然而,他们却因为扶贫工作而无暇顾及子女、无法照顾家庭,就连家人团聚也成为一种奢望;他们真情付出,无怨无悔,践行着“不让一个贫困农民掉队”的铮铮誓言,用民意“秤砣”度量出扶贫干部在农民心目中的份量。
李佳、强美芳夫妇:责任大于天
李佳和强美芳都是共产党员,在脱贫攻坚战中,夫妻俩把工作当事业,把事业当使命,赢得了农民的口碑。2017年4月,宣州区委办公室拟选派1名副科级干部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符合条件的共有3名干部。当区委办公室负责同志找到李佳谈话时,他当即表态:“我去!”“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没有!”知情人都清楚,李佳家里困难其实不少:孩子6岁,正在上幼儿园,每天需要大人接送;妻子在区扶贫办公室工作,经常加班加点,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家庭;家里老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行动不便……
2018年4月,李佳作为扶贫工作队副队长,进驻贫困村周王镇井边村,开始了他的驻村扶贫生涯。他一到村里,还没来得及安顿,就同村干部一起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有了解真实情况,才能有效开展扶贫工作。他集中精力,从基本信息入手,通过比对证件、上门核实情况,对井边村2014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身份信息、残疾证号码和家庭成员、林地面积、耕地面积、产业状况等情况进行了补充完善。
李佳还对脱贫攻坚中繁多的表格进行删繁除冗,重新设计,实现“一表在手,信息全有”,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017年10月,李佳在走访调研中发现,井边村残疾贫困人员刘延寿没有办理残疾证,不能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按规定,申领残疾证必须本人到县级医院做残疾鉴定。而刘延寿行动不便,无法到市区进行残疾鉴定。为此,李佳多次出面协调宣州区残联、宣城市中心医院破例派人到井边村现场办公,刘延寿等5名贫困人员顺利通过残疾等级评定,并落实了相关福利政策。
2018年6月7日,李佳到贫困户孙如意家走访,得知药费不能报销,当即电话反映情況,宣州区合管中心核实信息后很快给予解决。李佳说:“尽管孙如意一年药费才几百元钱,但是该报销的报销不了,关系扶贫政策落实效果、关乎百姓切身利益。”
李佳无论走到哪里,随身总是带着笔记本,把所见、所听、所想的事情一一记录下来。翻开他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扶贫工作有关政策和百姓急办特办事项等。李佳说:“扶贫工作政策性强,容不得丝毫懈怠和半点拖沓,只有吃透文件精神,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2016年1月,李佳的爱人强美芳调至宣州区扶贫办公室工作。扶贫办公室人少任务重,经常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陪伴在家人身边,就连上幼儿园的女儿都没有时间接送,越是节假日,工作越忙。2016年8月20-21日双休日,强美芳和丈夫很早就来到办公室,为迎接安徽省脱贫攻坚督查组巡查做准备,双休变成了“双忙”。由于夫妻俩同时加班,孩子的钢琴课不得不取消。
强美芳所在的宣州区扶贫办公室社会科,具体负责推动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社会扶贫、县域结对帮扶等工作,服务对象多、任务重、要求高。强美芳自从事扶贫工作以来,压力一直很大,也正因为有了这份压力,才让她更加坚定扶贫工作的信心。
包小明、陈晓培夫妇:同心共担当
包小明是宣州区朱桥乡扶贫工作站副站长,妻子陈晓培是文昌镇扶贫工作站副站长,俩人工作地点相距数十里。然而,夫妇俩心系扶贫事业,常年坚守扶贫第一线,用实际行动书写扶贫情怀。
朱桥乡有612户贫困户1181人,还有1个贫困村九保村,扶贫任务十分繁重。包小明任职朱桥乡扶贫工作站副站长后,很快进入角色,集中精力投入到扶贫工作之中。如何精准扶贫?实现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包小明认真研究扶贫政策,深入贫困人员家中实地了解致贫情况,不断探索基层扶贫工作新思路:壮大产业“摘穷帽”,医疗救助“除病魔”,教育就业“拔穷根”,政策兜底“全保障”,并下决心打赢脱贫攻坚战。
包小明说:“扶贫工作启动以来,工作超负荷运转,每周都要安排入户走访,掌握工作动态。扶贫工作政策性强,只有不断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强化自身素质,才能指导、谋划全乡扶贫工作。”他通过走访调研,基本摸清贫困人员基本情况;通过信息采集、建档立卡的方式,实现贫困人员动态管理。
包小明工作作风务实,经常利用空余时间走村入户,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朱桥乡扶贫工作站服务对象多、服务面广,对每天几十个咨询电话,包小明总是耐心听取乡亲们诉求,一一回答处理意见。包小明说:“基层扶贫工作千头万绪,把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做好了就很有成就感。”
扶贫先扶志。贫困村摘帽、贫困户脱贫是扶贫工作的底线,如何根除“懒惰病”,彻底改变“等、靠、要”的思想,实现真脱贫、脱真贫,必须先扶志。为此,包小明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方法,探索扶贫工作新途径,在他的建议和努力下,2018年4月25日,全市首个扶贫“爱心超市”在朱桥乡九保村正式挂牌运营。扶贫“爱心超市”是乡扶贫工作站筹划的一个特色扶贫项目,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比较困难的边缘户入会参与分红,实行“月考核、季兑付和积分兑换商品”的模式,让贫困人员基本生活有保障。包小明说:“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扶贫一定要扶智扶志,新建扶贫‘爱心超市’,就是为了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朱桥乡汪南村贡湾组83岁贫困户徐昌元,用积分卡在扶贫“爱心超市”兑换大米、酱油、盐等生活用品,心里非常高兴。 扶贫工作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为迎接省、市、区扶贫工作检查,掌握致贫原因,包小明经常“白 黑”“5 2”整理相关资料。包小明说:“我们的工作无规律,早出晚归、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扶贫工作容不得半点儿马虎,必须时时处处拧紧发条。”
包小明有一个8岁的儿子,正在上小学。爱人陈晓培也是一名扶贫干部,在几十千米以外的文昌镇担任镇扶贫工作站副站长。夫妻俩异地工作,无暇照料父母、管护孩子,一家人团圆的机会很少,有事只能通过电话或微信联系。偶尔回家,探讨最多的还是扶贫话题,每当看到熟睡中的孩子,陳晓培无不感慨道:“我们对不住孩子,陪伴他的时间太少了,为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我们不后悔!”
刁红卫、宫能慧夫妇:齐心攻难关
宣州区扶贫办公室副主任、共产党员刁红卫刚忙完迎检工作,又急匆匆地投入到8个贫困村产业项目验收工作之中。
2016年1月,刁红卫调任宣州区扶贫办公室副主任,具体分管社会科和项目科。面对众多的文件、信函和密密麻麻的数据,他没有丝毫怨言。为确保扶贫政策落实到位,扶贫项目到位,扶贫资金到位,他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安徽省脱贫攻坚操作规程》《精准扶贫产业到户项目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带领工作人员,深入基层一线,采取巡查、暗访等形式,检查扶贫项目落实情况,较好地完成了13个贫困村的产业项目验收工作。
刁红卫说:“扶贫项目的安排和扶贫资金的使用,必须严格审查,确保精准无误,容不得一丝差错。自从选调区扶贫办公室工作,经常加班,眼睛一睁、忙到熄灯,几乎每天中午吃盒饭。”
在刁红卫的倡议下,2018年宣州区率先设立了护林员、保洁员、护路员、巡河员等公益性岗位,优先招聘农村60岁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让他们每月获得300元的劳动报酬。
刁红卫的爱人宫能慧,2018年5月调任宣州区济川街道扶贫站副站长。作为扶贫战线的新兵,宫能慧很清楚自己肩头的担子有多重,责任有多大。扶贫工作无小事,贫困户信息不能出错,贫困人员应享受的待遇一样都不能少,决不能落下一户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人员。为此,她利用一切时间,认真研读相关政策,遇到问题就用红笔做下记号,虚心向别人请教。宫能慧说:“家里就有一位‘老师’,他政策懂得比我多,很多事情都是向他请教的。”
宫能慧热爱扶贫事业,对辖区贫困户哪家是因病致贫,哪家是因残致贫,哪家是年老体弱等情况了如指掌。
2018年7月20日,宫能慧在工作中突感背部酸痛,以为是老毛病犯了,没有太在意,晚上回到家疼痛难忍。经医院诊断:胆囊化脓,建议住院,立即切除胆囊。
躺在病床上的宫能慧,关心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扶贫工作。看到病友一个个康复出院,她再也待不住了。医生建议她休养1个月,她却在手术12天后回单位上班。宫能慧说:“扶贫的担子一旦挑起来,心里就放不下啊。”
刁红卫动情地说:“她身体一直不太好,这次让我对她刮目相看了。”宫能慧从扶贫新兵到扶贫排头兵,倾注了太多精力,但她无怨无悔。
正如夫妇俩所说:“我俩都是共产党员,应该有自己的担当和责任,不管扶贫工作多么辛苦,我俩都会携手前行,坚持到底,让贫困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的共同心愿。”刁红卫、宫能慧夫妇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忘我地奋战在基层脱贫攻坚第一线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大家不忘初心,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