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舞蹈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部分,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国内美学界的视野,填补了国内舞蹈美学界的空白,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更是掀起了一场美学热潮。敦煌舞作为一个新兴的流派,已经用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及艺术价值征服了世人。舞蹈美学相较于敦煌舞审美特征是一个较大的概念,因此对其审美特征的研究可使敦煌舞理论体系逐渐完善,为丰富舞蹈美学做出贡献。
【关键词】舞蹈美学;发展现状;敦煌舞;审美特征
一、舞蹈美学简述
(一)舞蹈美学
谈及舞蹈美学,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门深奥难懂且高不可攀的学问,其实不然,“美”随时随地和我们的生活相伴在一起。笔者在了解相关资料以及个人实践经历后认为,舞蹈美学是人们在欣赏舞蹈作品时,产生的对舞蹈作品“美”的感知;是舞蹈家对日常生活、积累、分析、提炼后,产生的对“美”的肢体语言表达;是舞蹈相关理论工作者对舞蹈审美特征的一般规律进行的理论总结。以上只是笔者在文章撰写是得出的粗浅结论,下面我们来看看舞蹈美学现今研究的基本视角。
朱立人在《现代西方艺术美学文选.舞蹈美学卷》一书中提到“舞蹈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舞蹈美的本质与特征、舞蹈创作和欣赏的心理特点以及舞蹈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也就是说,从哲学、心理学和艺术学三个方面研究舞蹈的一般规律。” i因此,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我们现在所说的舞蹈美学即舞蹈哲学。
舞蹈美学不仅是舞蹈哲学,也是舞蹈这个大的学科下的一个理论分支。舞蹈美学研究的本体是舞蹈,是通过舞者的肢体表达,对舞蹈美及美的规律研究。因此,对舞蹈美学具体的研究一定要深入到舞蹈中,对舞蹈的本质、特点、规律进行探索,在将其自身感受结合审美思想进行融合的过程。
(二)国内舞蹈美学发展现状
国内舞蹈美学目前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国内兴起了美学热,“舞蹈美学研究会的成立”将舞蹈美学这一学科正式的搬上了学术界的舞台。此后舞蹈美学相关文章和书籍相继出版,王元麟的《王元麟谈美学》、朱立人《舞蹈美学卷》、偶建平《舞蹈美学》、林君桓《当代舞蹈美学》,以上著作都是80年代对舞蹈美学的相关研究,这些专著出现,填补了国内舞蹈界的美学研究的空白,为舞蹈美学之后的发展起到了有益的探索。
对舞蹈美学研究起到推动性作用的当属“第18届世界舞蹈美学大会”的举办。此次大会,北京舞蹈学院赢得了“舞蹈美学与舞蹈教育论坛”的主办权。国内外近200位舞蹈学者与美学爱好者参与了这次盛会,提交了近百篇论文。邓右玲先生主编的《舞蹈美学与舞蹈教育研究》一书中,详细记录了“第十八届美学大会舞蹈美学与舞蹈教育分论坛”的相关内容。在“第18界世界美学大会的号召下,舞蹈界许多著名的专家和学者都积极的参与到舞蹈美学的研究队伍中,根据自身经历,从不同角度出发对舞蹈美学进行研究。其中有两本著作值得我们关注,一本为袁禾教授的《中国舞蹈美学》(2011.3)、一本为吕艺生教授的《舞蹈美学》(2011.9)。这两本著作,为中国舞蹈美学理论的构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当然,在这届舞蹈美学大会上,还有许多关于舞蹈美学基础理论研究,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以上这些均可代表现今国内舞蹈美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二、敦煌舞审美特征
敦煌舞作为中国古典舞体系中一个新兴的流派,以其独特的肢体形态和意识形态不断受到世人的青睐。敦煌舞教学体系创建人高金荣教授在《敦煌舞教程》一书中,将敦煌舞的审美特征主要概括为五个方面:一、宁静和谐,古朴典雅;二、造型奇特,独具韵味;三、服饰紧身坦露人体曲线美中增添舒展、开放的美感;四、女性眼神温婉妩媚,男性眼神扬眉瞪目,突出阴柔恬雅、阳刚奔放之传神美;五、手式丰富多姿,手臂多棱多弯,富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ii高金荣教授在书中所谈及的敦煌舞审美特征涉及了敦煌舞的内在美,造型美,服饰美,韵律美、细节美五个方面,由此可见,研究敦煌舞的审美特征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以下概括来说将敦煌舞的审美特征分为两部分,即肢体形态和意识形态。
(一)肢体形态
“美在造型”,这是舞蹈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审美特征。我们在欣赏书法的重点不在于字的意义,而在于其“形”中蕴含的“线的形式”,这对于舞蹈艺术这一流动的肢体语言中蕴含的深层情感和心理体验有异曲同工之处。iii因为只有生动鲜明的形象才能使人有审美的感知。在这一点上,敦煌舞在其舞姿造型中,更加“形”的深层含义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一点也是敦煌舞最主要的审美特征。
敦煌舞造型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主要以“S”形曲线为基准,依据壁画舞姿而发展演变出“多棱、多弯、多折”,“曲中有圆”、“圆中求曲”的舞蹈造型特点。这里要强调一点,敦煌舞姿的造型美与敦煌舞的造型美是有所不同,前者注重壁画中静止的造型样式,而后者更侧重于舞姿的流动性,是艺术家根据静止的舞姿形态并结合自己经验的整合,前者是敦煌舞美的基础,后者是敦煌舞美的体现。
(二)意识形态
众所周知,敦煌舞来源于敦煌壁画乐舞,因此对敦煌舞审美特征的论述要对其根源展开研究。敦煌壁画乐舞吸取了不同时期、不同特色、不同风格的乐舞艺术,前后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十个朝代,延绵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乐舞文化的宝藏。敦煌壁画乐舞的形成主要是为了宣传佛教思想,因此敦煌舞姿所反映的内容大多是与宗教相关的,为了将佛教文化在中原更好的传播,运用肢体表现极乐世界与世俗生活的完美结合,使民众在观看舞蹈的同时,了解佛教文化,并对佛教产生了极大地热情,感受人神共舞,将佛教文化的艺术境界用舞蹈的手段进行传播,这即是敦煌舞姿内容中存在的宗教之美。
三、敦煌舞审美特征对舞蹈美学的意义
对敦煌舞审美特征的研究,其实质还是对舞蹈美学特征的研究。
敦煌舞作为中国古典舞的一个新兴流派,在当今的舞蹈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产生以敦煌壁画舞姿为依据,以“多曲线”为主要特征,这是其他舞蹈所不具备的。就外部形态而言已经拥有自身的风格特色和美学特征,因此对它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舞蹈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还在初创阶段,然而舞蹈却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态之一。自原始部落社会起,舞蹈在人们的生活中就具有巨大的意义。关于舞蹈美的探讨,在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的著作中早已有所涉及;在近现代舞蹈理论中,愈来愈趋向对舞蹈的特殊规律及本质的探索,为舞蹈美学从一般美学和舞蹈理论中独立出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舞蹈美学相较于敦煌舞蹈美学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概念,敦煌舞的审美特征又关系到舞蹈美学,因此,研究敦煌舞的审美特征和舞蹈美学的关系时,一定要对舞蹈美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舞蹈美学正处于一个发展的时期,进入国内美学界的视野仅有短短的三十多年,对敦煌舞审美特征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丰富敦煌舞自身美学理论;另一方面可以对舞蹈美学理论进行补充和丰富,最终在舞蹈美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为舞蹈美学的发展提供新的灵感。
注释:
i 朱立人.《现代西方艺术美学文选.舞蹈美学卷》编者说明
ii 高金荣.敦煌舞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191.
iii欧建平.徐尔充.隆萌培[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28.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美学[M].中央民族学出版社,2015.
[2]朱立人.现代西方艺术美学文选(舞蹈美学卷)[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
[3]高金荣.敦煌舞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1.
[4]王克芬.解读敦煌-天上人间舞翩迁[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5]金亮.敦煌壁画舞姿与敦煌舞蹈[D].西北民族大学, 2013.
【关键词】舞蹈美学;发展现状;敦煌舞;审美特征
一、舞蹈美学简述
(一)舞蹈美学
谈及舞蹈美学,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门深奥难懂且高不可攀的学问,其实不然,“美”随时随地和我们的生活相伴在一起。笔者在了解相关资料以及个人实践经历后认为,舞蹈美学是人们在欣赏舞蹈作品时,产生的对舞蹈作品“美”的感知;是舞蹈家对日常生活、积累、分析、提炼后,产生的对“美”的肢体语言表达;是舞蹈相关理论工作者对舞蹈审美特征的一般规律进行的理论总结。以上只是笔者在文章撰写是得出的粗浅结论,下面我们来看看舞蹈美学现今研究的基本视角。
朱立人在《现代西方艺术美学文选.舞蹈美学卷》一书中提到“舞蹈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舞蹈美的本质与特征、舞蹈创作和欣赏的心理特点以及舞蹈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也就是说,从哲学、心理学和艺术学三个方面研究舞蹈的一般规律。” i因此,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我们现在所说的舞蹈美学即舞蹈哲学。
舞蹈美学不仅是舞蹈哲学,也是舞蹈这个大的学科下的一个理论分支。舞蹈美学研究的本体是舞蹈,是通过舞者的肢体表达,对舞蹈美及美的规律研究。因此,对舞蹈美学具体的研究一定要深入到舞蹈中,对舞蹈的本质、特点、规律进行探索,在将其自身感受结合审美思想进行融合的过程。
(二)国内舞蹈美学发展现状
国内舞蹈美学目前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国内兴起了美学热,“舞蹈美学研究会的成立”将舞蹈美学这一学科正式的搬上了学术界的舞台。此后舞蹈美学相关文章和书籍相继出版,王元麟的《王元麟谈美学》、朱立人《舞蹈美学卷》、偶建平《舞蹈美学》、林君桓《当代舞蹈美学》,以上著作都是80年代对舞蹈美学的相关研究,这些专著出现,填补了国内舞蹈界的美学研究的空白,为舞蹈美学之后的发展起到了有益的探索。
对舞蹈美学研究起到推动性作用的当属“第18届世界舞蹈美学大会”的举办。此次大会,北京舞蹈学院赢得了“舞蹈美学与舞蹈教育论坛”的主办权。国内外近200位舞蹈学者与美学爱好者参与了这次盛会,提交了近百篇论文。邓右玲先生主编的《舞蹈美学与舞蹈教育研究》一书中,详细记录了“第十八届美学大会舞蹈美学与舞蹈教育分论坛”的相关内容。在“第18界世界美学大会的号召下,舞蹈界许多著名的专家和学者都积极的参与到舞蹈美学的研究队伍中,根据自身经历,从不同角度出发对舞蹈美学进行研究。其中有两本著作值得我们关注,一本为袁禾教授的《中国舞蹈美学》(2011.3)、一本为吕艺生教授的《舞蹈美学》(2011.9)。这两本著作,为中国舞蹈美学理论的构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当然,在这届舞蹈美学大会上,还有许多关于舞蹈美学基础理论研究,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以上这些均可代表现今国内舞蹈美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二、敦煌舞审美特征
敦煌舞作为中国古典舞体系中一个新兴的流派,以其独特的肢体形态和意识形态不断受到世人的青睐。敦煌舞教学体系创建人高金荣教授在《敦煌舞教程》一书中,将敦煌舞的审美特征主要概括为五个方面:一、宁静和谐,古朴典雅;二、造型奇特,独具韵味;三、服饰紧身坦露人体曲线美中增添舒展、开放的美感;四、女性眼神温婉妩媚,男性眼神扬眉瞪目,突出阴柔恬雅、阳刚奔放之传神美;五、手式丰富多姿,手臂多棱多弯,富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ii高金荣教授在书中所谈及的敦煌舞审美特征涉及了敦煌舞的内在美,造型美,服饰美,韵律美、细节美五个方面,由此可见,研究敦煌舞的审美特征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以下概括来说将敦煌舞的审美特征分为两部分,即肢体形态和意识形态。
(一)肢体形态
“美在造型”,这是舞蹈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审美特征。我们在欣赏书法的重点不在于字的意义,而在于其“形”中蕴含的“线的形式”,这对于舞蹈艺术这一流动的肢体语言中蕴含的深层情感和心理体验有异曲同工之处。iii因为只有生动鲜明的形象才能使人有审美的感知。在这一点上,敦煌舞在其舞姿造型中,更加“形”的深层含义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一点也是敦煌舞最主要的审美特征。
敦煌舞造型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主要以“S”形曲线为基准,依据壁画舞姿而发展演变出“多棱、多弯、多折”,“曲中有圆”、“圆中求曲”的舞蹈造型特点。这里要强调一点,敦煌舞姿的造型美与敦煌舞的造型美是有所不同,前者注重壁画中静止的造型样式,而后者更侧重于舞姿的流动性,是艺术家根据静止的舞姿形态并结合自己经验的整合,前者是敦煌舞美的基础,后者是敦煌舞美的体现。
(二)意识形态
众所周知,敦煌舞来源于敦煌壁画乐舞,因此对敦煌舞审美特征的论述要对其根源展开研究。敦煌壁画乐舞吸取了不同时期、不同特色、不同风格的乐舞艺术,前后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十个朝代,延绵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乐舞文化的宝藏。敦煌壁画乐舞的形成主要是为了宣传佛教思想,因此敦煌舞姿所反映的内容大多是与宗教相关的,为了将佛教文化在中原更好的传播,运用肢体表现极乐世界与世俗生活的完美结合,使民众在观看舞蹈的同时,了解佛教文化,并对佛教产生了极大地热情,感受人神共舞,将佛教文化的艺术境界用舞蹈的手段进行传播,这即是敦煌舞姿内容中存在的宗教之美。
三、敦煌舞审美特征对舞蹈美学的意义
对敦煌舞审美特征的研究,其实质还是对舞蹈美学特征的研究。
敦煌舞作为中国古典舞的一个新兴流派,在当今的舞蹈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产生以敦煌壁画舞姿为依据,以“多曲线”为主要特征,这是其他舞蹈所不具备的。就外部形态而言已经拥有自身的风格特色和美学特征,因此对它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舞蹈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还在初创阶段,然而舞蹈却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态之一。自原始部落社会起,舞蹈在人们的生活中就具有巨大的意义。关于舞蹈美的探讨,在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的著作中早已有所涉及;在近现代舞蹈理论中,愈来愈趋向对舞蹈的特殊规律及本质的探索,为舞蹈美学从一般美学和舞蹈理论中独立出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舞蹈美学相较于敦煌舞蹈美学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概念,敦煌舞的审美特征又关系到舞蹈美学,因此,研究敦煌舞的审美特征和舞蹈美学的关系时,一定要对舞蹈美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舞蹈美学正处于一个发展的时期,进入国内美学界的视野仅有短短的三十多年,对敦煌舞审美特征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丰富敦煌舞自身美学理论;另一方面可以对舞蹈美学理论进行补充和丰富,最终在舞蹈美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为舞蹈美学的发展提供新的灵感。
注释:
i 朱立人.《现代西方艺术美学文选.舞蹈美学卷》编者说明
ii 高金荣.敦煌舞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191.
iii欧建平.徐尔充.隆萌培[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28.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美学[M].中央民族学出版社,2015.
[2]朱立人.现代西方艺术美学文选(舞蹈美学卷)[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
[3]高金荣.敦煌舞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1.
[4]王克芬.解读敦煌-天上人间舞翩迁[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5]金亮.敦煌壁画舞姿与敦煌舞蹈[D].西北民族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