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常用护理技术课程中一次性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技能考核项目分析,找出了学生失分项目、凸显的问题与表现,提出了教学改进措施。
[关 键 词] 高职护生;技能考核;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077-01
常用护理技术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培养护生对临床各专科基本护理技能的运用能力。课程理论、实践课时比为1∶1,涵盖了病人从入院到出院过程中护士必备的常用护理技能,技能成绩是课程总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技能考核是考核学生技能的重要方法,又是评价护理技能教学的有效手段,我校技能操作考试已成常态化、规范化。
一、資料与方法
从我院2014级高护班随机抽查一名教师任教的四个班级,其中三个班为普招班,一个班为成教班,学生总人数154人,其中男生8人,女生146人。以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的常用护理技术课程的“一次性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技能考核项目为例。该项目8学时,教学地点为示教室和模拟病房,主要教学方法为理论讲授、分组讨论、示教演示、视频观摩、模拟训练。考核标准依据我院常用护理技术(国家级精品课程)“一次性密闭式静脉输液”考核标准及教材《基础护理学》操作流程,结合临床实际而制订。考核内容包括:操作前准备(20分),包括用物准备、环境准备、自身准备(含病人评估)、病人准备;操作过程(60分)包括配药、穿刺、巡视、拔针、整理;综合质量(20分)为主观分值。注重考核学生整体能力如仪容仪表、语言表达、操作技巧、熟练程度、无菌观念、查对意识、心理素质等。按照学生编号,由两名教师对每个学生面对面考核,部分学生现场观摩,服务对象为多功能模拟人。教师严格对照考核标准逐条记录分值,汇总成绩,取两名教师给出的平均分作为该生技能考核成绩,并在记录中统计出前6位失分项目。
二、结果
护生在该项操作技能考核中前6位失分项目及比例如下表:
三、护生在考核中凸显的问题及表现
(一)心理素质。大部分考生不自信,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少部分学生出现如语无伦次、口误、动作慌乱,细微操作可见双手颤抖,操作步骤颠倒或遗漏,物品掉落,极个别学生因为过分紧张导致考试中断而放弃考试等。
(二)语言沟通。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沟通障碍,主要表现为声音细小、语速过快不清晰、背书式刻板、表情拘谨不自然,与模拟患者或教师无目光交流,对患者的称呼没有变通,语义千篇一律,没有创意,内容描述词不达意与案例情境不符。
(三)操作技巧。……输液插头插瓶—挂瓶排气—消毒皮肤—再次排气—穿刺固定—调节滴速—签字挂卡—整理解释—巡回观察……是一次性密闭式静脉输液的核心操作环节,部分学生没有达标,输液器插头插瓶塞时手法错误,导致被插头污染;输液管未能一次性排尽空气;出现气泡故障时处理不当;穿刺时不能正确绷紧皮肤和持针;不能规范调节滴速。
(四)无菌观念。部分学生不会灵活运用无菌原则指导具体操作导致药液、输液器插头、穿刺针头被污染,个别学生缺乏自我安全防范意识,被安瓿碎片或针头刺伤。
(五)查对意识。学生有较强的查对意识,能做到双人查对,但常常忘记查对节点和查对内容,涉及具体案例时,查对内容的描述与案例信息不符。
(六)熟练程度。经过反复训练,大部分学生对操作流程及相关理论知识很熟悉。极少数学生动作生疏机械,不流畅、不协调、不得要领,理论知识尚未掌握。
四、讨论及教学反思
技能考核中占首位的共性问题是心理素质,约67%,其次是沟通能力、操作技巧、无菌观念、查对意识、熟练程度,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欠缺,任课教师在考核后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出与纠正。
(一)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目标迫在眉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交流沟通能力是护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目标。目前高职护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和社会呵护下长大,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处于主体地位的教学使学生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比较差。其次,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鲜有针对性训练也是重要因素,由于课堂上学时不多,人多工位相对较少,无法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导致学生缺乏自信。第三,由于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和患者安全与伦理问题的提出,在病人身上的护理技能训练变得越来越难,实训方法主要是模拟训练和角色扮演,学生缺乏真实的临床体验,面对无生气的多功能模拟人,使得交流与沟通干巴呆板、不真实、不自然。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考试的临场发挥,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的逐步培养,多创造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使学生逐渐克服怯场心理,对自我展示的学生多鼓励,多肯定,多表扬。
(二)加强学生护理安全意识的培养。护理工作具有高风险和风险难以预知的职业特性,任何安全隐患都会由于缺乏防范意识和疏于管理而酿成安全事故。“一次性密闭式静脉输液”属于侵入性操作,无菌操作和严格查对是该技能的两大基本原则。查对制度可以有效减少护理安全事故,无菌技术可以有效预防医源性感染。部分学生认为多次洗手很无聊,反复查对很麻烦,规范操作不必要,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言传身教,严格要求,让护理安全深深植入每个学生的头脑中。
(三)加强重难点的教学和突破。多项共同错误表明: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环节教师没有重点强化,导致学生没有掌握要点;分组训练时,由于师资不足,难以对学生逐一进行指导和纠正。任课教师要进一步熟悉教学内容,加强集体备课,共同交流并分享教学中的问题及经验。另外,应当酌情增加实训指导教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唐小丽,王英.人性化服务内容纳入护理操作技能标准的应用效果研究[J].全科护理,2008,6(12A):3009-3110.
[关 键 词] 高职护生;技能考核;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077-01
常用护理技术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培养护生对临床各专科基本护理技能的运用能力。课程理论、实践课时比为1∶1,涵盖了病人从入院到出院过程中护士必备的常用护理技能,技能成绩是课程总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技能考核是考核学生技能的重要方法,又是评价护理技能教学的有效手段,我校技能操作考试已成常态化、规范化。
一、資料与方法
从我院2014级高护班随机抽查一名教师任教的四个班级,其中三个班为普招班,一个班为成教班,学生总人数154人,其中男生8人,女生146人。以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的常用护理技术课程的“一次性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技能考核项目为例。该项目8学时,教学地点为示教室和模拟病房,主要教学方法为理论讲授、分组讨论、示教演示、视频观摩、模拟训练。考核标准依据我院常用护理技术(国家级精品课程)“一次性密闭式静脉输液”考核标准及教材《基础护理学》操作流程,结合临床实际而制订。考核内容包括:操作前准备(20分),包括用物准备、环境准备、自身准备(含病人评估)、病人准备;操作过程(60分)包括配药、穿刺、巡视、拔针、整理;综合质量(20分)为主观分值。注重考核学生整体能力如仪容仪表、语言表达、操作技巧、熟练程度、无菌观念、查对意识、心理素质等。按照学生编号,由两名教师对每个学生面对面考核,部分学生现场观摩,服务对象为多功能模拟人。教师严格对照考核标准逐条记录分值,汇总成绩,取两名教师给出的平均分作为该生技能考核成绩,并在记录中统计出前6位失分项目。
二、结果
护生在该项操作技能考核中前6位失分项目及比例如下表:
三、护生在考核中凸显的问题及表现
(一)心理素质。大部分考生不自信,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少部分学生出现如语无伦次、口误、动作慌乱,细微操作可见双手颤抖,操作步骤颠倒或遗漏,物品掉落,极个别学生因为过分紧张导致考试中断而放弃考试等。
(二)语言沟通。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沟通障碍,主要表现为声音细小、语速过快不清晰、背书式刻板、表情拘谨不自然,与模拟患者或教师无目光交流,对患者的称呼没有变通,语义千篇一律,没有创意,内容描述词不达意与案例情境不符。
(三)操作技巧。……输液插头插瓶—挂瓶排气—消毒皮肤—再次排气—穿刺固定—调节滴速—签字挂卡—整理解释—巡回观察……是一次性密闭式静脉输液的核心操作环节,部分学生没有达标,输液器插头插瓶塞时手法错误,导致被插头污染;输液管未能一次性排尽空气;出现气泡故障时处理不当;穿刺时不能正确绷紧皮肤和持针;不能规范调节滴速。
(四)无菌观念。部分学生不会灵活运用无菌原则指导具体操作导致药液、输液器插头、穿刺针头被污染,个别学生缺乏自我安全防范意识,被安瓿碎片或针头刺伤。
(五)查对意识。学生有较强的查对意识,能做到双人查对,但常常忘记查对节点和查对内容,涉及具体案例时,查对内容的描述与案例信息不符。
(六)熟练程度。经过反复训练,大部分学生对操作流程及相关理论知识很熟悉。极少数学生动作生疏机械,不流畅、不协调、不得要领,理论知识尚未掌握。
四、讨论及教学反思
技能考核中占首位的共性问题是心理素质,约67%,其次是沟通能力、操作技巧、无菌观念、查对意识、熟练程度,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欠缺,任课教师在考核后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出与纠正。
(一)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目标迫在眉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交流沟通能力是护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目标。目前高职护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和社会呵护下长大,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处于主体地位的教学使学生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比较差。其次,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鲜有针对性训练也是重要因素,由于课堂上学时不多,人多工位相对较少,无法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导致学生缺乏自信。第三,由于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和患者安全与伦理问题的提出,在病人身上的护理技能训练变得越来越难,实训方法主要是模拟训练和角色扮演,学生缺乏真实的临床体验,面对无生气的多功能模拟人,使得交流与沟通干巴呆板、不真实、不自然。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考试的临场发挥,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的逐步培养,多创造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使学生逐渐克服怯场心理,对自我展示的学生多鼓励,多肯定,多表扬。
(二)加强学生护理安全意识的培养。护理工作具有高风险和风险难以预知的职业特性,任何安全隐患都会由于缺乏防范意识和疏于管理而酿成安全事故。“一次性密闭式静脉输液”属于侵入性操作,无菌操作和严格查对是该技能的两大基本原则。查对制度可以有效减少护理安全事故,无菌技术可以有效预防医源性感染。部分学生认为多次洗手很无聊,反复查对很麻烦,规范操作不必要,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言传身教,严格要求,让护理安全深深植入每个学生的头脑中。
(三)加强重难点的教学和突破。多项共同错误表明: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环节教师没有重点强化,导致学生没有掌握要点;分组训练时,由于师资不足,难以对学生逐一进行指导和纠正。任课教师要进一步熟悉教学内容,加强集体备课,共同交流并分享教学中的问题及经验。另外,应当酌情增加实训指导教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唐小丽,王英.人性化服务内容纳入护理操作技能标准的应用效果研究[J].全科护理,2008,6(12A):3009-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