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数学学习具有生活化、多元化、开放化等特征,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将数学学习置于具体情境之中,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能够有效提高課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本文参考多位教师先进教学经验,结合新课标教学理念及要求,深入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生活化教学手段,打造高质量教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人们解决问题一般只能靠现有生活或学习经验,小学生同样如此.搭建生活与知识的桥梁,既契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特点,又帮助学生认识数学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学习难点,完成由理论到生活实践的过渡.
一、知识内容源于生活
预习是知识学习的起点,高质量的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而在以往教学中,学生面对枯燥、呆板的知识点,往往提不起预习热情.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通过构建知识发生情境,通过实际生活问题引出数学知识,让知识不再凭空产生,避免既无起点、又无着落式的学习,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一)”时,我在预习指导中设计了如下案例:
暑假小明远游去外地朋友小红家,但是小红临时有事,不能去车站接小明,小明并不熟悉小红所在城市,只能通过小红电话指引找到小红家,车站到小红家的路线图如下图所示,假如你是小红,请结合教材所讲知识内容,想一想该怎样指引小明正确走到你家呢?(图中黑线代表马路,交叉线代表交叉路口)
请同学们思考,是用左右指引小明好,还是用方向指引小明好?两名同学可以相互配合,指引对方到达目的地,看看两种方式各有何优缺点.
使用一款电子导航软件,如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查查资料,总结一下电子导航是怎样说明位置与方向的.再试着用一张普通的地图进行导航,比较电子导航与普通地图的差异.
通过将预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观察生活引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初步探寻、学习,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
二、教学内容紧贴生活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渠道,也是体现教学生活化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生活化的手段,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使知识学习向实用化方向发展.同时,通过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运用生活实际问题引导,能够打破学生思维定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复杂的知识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四则运算”时,许多学生对运算顺序理解不清,算理不到位,我设计了如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进行了班级郊游,其中车费一共花了400元,公园门票共600元,餐饮及水费共花了560元,备用医药花了80元,请问每名同学要交多少钱?(全班共40名学生)
生:车费是每人400÷40=10(元),门票是每人600÷40=15(元),餐饮及水费是每人560÷40=14(元),备用医药费每人80÷40=2(元),一共是10 15 14 2=41(元).
师:非常棒,那同学们能不能只用一个算式就将其表达出来呢?
生:400÷40 600÷40 560÷40 80÷40=41(元).
师:很好,那同学们看一看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生: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师:同学们很聪明、学得很扎实,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先算除法吗?
生:……
教师结合情境,向学生解释为何要先算除法,进而引出乘除法与加减法在四则运算中的不同数学意义,帮助学生明确算理.
师:其实这个问题还可以先把所有用的钱加起来,再除以人数,同样能求得答案,同学们根据预习及刚刚老师所讲的知识,能否列出算式呢?
生:(400 600 560 80)÷40=41(元).
师:非常不错,那同学们现在知不知道为什么要加一个括号呢?
生:括号内表示的是一个整体.
生:括号表示运算顺序,与先算除法一样.
教师做补充总结.
通过将知识内容放置在具体的生活问题中去描述、解决,既能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又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联系生活经验,调动学生思维,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原理、本质,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同样问题时,也能够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后拓展回归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自然要回归生活.运用生活化的课后拓展,能够更好地实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与迁移,提高学生探索精神及能力,促使学生多元化发展.
例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时,我布置了如下课后作业:
收集家庭年收入变化,找父母询问自己近六年来的身高或体重数据,并分别绘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图,预测所统计数据在今后两年的变化.
想一想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上述预测是否准确、可靠,它对我们的生活又有何意义.
教师在设计课后巩固、拓展训练时,要注重其实用性,不能只是公式或图表的死记硬背,要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通过开放化、生活化的课后拓展作业,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避免作业抄袭,又起到巩固知识、应用知识,培养学生信息收集、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向生活化靠拢,既是向数学学习本质靠拢,也是新课标教学要求、学生发展要求.本文从预习、学习、巩固三个角度阐述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学生生活、知识内容与课堂教学三者和谐统一,充分发挥自身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造更为优秀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人们解决问题一般只能靠现有生活或学习经验,小学生同样如此.搭建生活与知识的桥梁,既契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特点,又帮助学生认识数学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学习难点,完成由理论到生活实践的过渡.
一、知识内容源于生活
预习是知识学习的起点,高质量的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而在以往教学中,学生面对枯燥、呆板的知识点,往往提不起预习热情.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通过构建知识发生情境,通过实际生活问题引出数学知识,让知识不再凭空产生,避免既无起点、又无着落式的学习,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一)”时,我在预习指导中设计了如下案例:
暑假小明远游去外地朋友小红家,但是小红临时有事,不能去车站接小明,小明并不熟悉小红所在城市,只能通过小红电话指引找到小红家,车站到小红家的路线图如下图所示,假如你是小红,请结合教材所讲知识内容,想一想该怎样指引小明正确走到你家呢?(图中黑线代表马路,交叉线代表交叉路口)
请同学们思考,是用左右指引小明好,还是用方向指引小明好?两名同学可以相互配合,指引对方到达目的地,看看两种方式各有何优缺点.
使用一款电子导航软件,如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查查资料,总结一下电子导航是怎样说明位置与方向的.再试着用一张普通的地图进行导航,比较电子导航与普通地图的差异.
通过将预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观察生活引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初步探寻、学习,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
二、教学内容紧贴生活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渠道,也是体现教学生活化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生活化的手段,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使知识学习向实用化方向发展.同时,通过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运用生活实际问题引导,能够打破学生思维定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复杂的知识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四则运算”时,许多学生对运算顺序理解不清,算理不到位,我设计了如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进行了班级郊游,其中车费一共花了400元,公园门票共600元,餐饮及水费共花了560元,备用医药花了80元,请问每名同学要交多少钱?(全班共40名学生)
生:车费是每人400÷40=10(元),门票是每人600÷40=15(元),餐饮及水费是每人560÷40=14(元),备用医药费每人80÷40=2(元),一共是10 15 14 2=41(元).
师:非常棒,那同学们能不能只用一个算式就将其表达出来呢?
生:400÷40 600÷40 560÷40 80÷40=41(元).
师:很好,那同学们看一看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生: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师:同学们很聪明、学得很扎实,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先算除法吗?
生:……
教师结合情境,向学生解释为何要先算除法,进而引出乘除法与加减法在四则运算中的不同数学意义,帮助学生明确算理.
师:其实这个问题还可以先把所有用的钱加起来,再除以人数,同样能求得答案,同学们根据预习及刚刚老师所讲的知识,能否列出算式呢?
生:(400 600 560 80)÷40=41(元).
师:非常不错,那同学们现在知不知道为什么要加一个括号呢?
生:括号内表示的是一个整体.
生:括号表示运算顺序,与先算除法一样.
教师做补充总结.
通过将知识内容放置在具体的生活问题中去描述、解决,既能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又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联系生活经验,调动学生思维,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原理、本质,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同样问题时,也能够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后拓展回归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自然要回归生活.运用生活化的课后拓展,能够更好地实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与迁移,提高学生探索精神及能力,促使学生多元化发展.
例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时,我布置了如下课后作业:
收集家庭年收入变化,找父母询问自己近六年来的身高或体重数据,并分别绘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图,预测所统计数据在今后两年的变化.
想一想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上述预测是否准确、可靠,它对我们的生活又有何意义.
教师在设计课后巩固、拓展训练时,要注重其实用性,不能只是公式或图表的死记硬背,要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通过开放化、生活化的课后拓展作业,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避免作业抄袭,又起到巩固知识、应用知识,培养学生信息收集、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向生活化靠拢,既是向数学学习本质靠拢,也是新课标教学要求、学生发展要求.本文从预习、学习、巩固三个角度阐述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学生生活、知识内容与课堂教学三者和谐统一,充分发挥自身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造更为优秀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