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选择500名非师范生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其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对此,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必须更新学生的阅读观念,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开展阅读交流、组织课外阅读检查督促。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对策;非师范生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3
语文课外阅读作为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综观当前非师范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本次研究以我校的非师范生为研究对象,共发出500份问卷,收回480份,扣除无效问卷7份,有效问卷473份。
一、非师范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一)学生的课外阅读目的不明确
课外阅读目的是引起、维持课外阅读活动,并使其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从非师范生课外阅读目的情况表来看,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主要集中于“兴趣所致”(40.4%)和“娱乐休闲”(23.5%)两项上,这两个选项所占比重达63.9%,基于获取知识而进行阅读的学生仅占受调查人数的28.3%。尽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由于学生兴趣的不同,其课外阅读的书籍选择的随意度也很大,这将直接影响课外阅读的层次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的同学热爱体育,多读体育方面的书并无害处。但是,部分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这一兴趣本身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是不利的,由此影响到非师范生课外阅读书籍的选择,将更加不利于非师范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同时部分学生认为课外阅读的目的就是娱乐消遣,的确,课外阅读本身就有缓解学习压力,放松心情的作用,但是仅仅把课外阅读当作娱乐、消遣,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有益补充,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最好方式,这是不可取的,基于此开展的课外阅读一定是无序、低效的阅读。
(二)语文课外阅读文本选择的层次较低
学生所选择的读物类型进行调查(见表2)表明:有31.5%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文本的选择很重要,42.3%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两者相加将近有75%的学生,这表明对文本的选择多数学生还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而对文本的选择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有17.1%,仅有9.1%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中的文本选择不重要。该调查表充分的反映了学生对于课外阅读文本的选择有较为客观的认识,这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方面。
学生选择读物的方向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文学能力的提升产生很大影响。为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作者在调查表中对学生自身最喜欢的读物进行分析,具体见调查表3。
从学生选择人数看,喜欢的课外读物排列为:体育娱乐消遣类书籍、卡通漫画书籍、武侠,言情小说、文化快餐类读物、中外经典文学名著、军事类读物、当代作家作品类。中外经典文学名著受欢迎程度则仅仅为12.1%,当代作家作品3.7%,两者比重仅仅为15.8%,甚至不及卡通漫画书籍的受欢迎程度。同时,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当前学生阅读科普读物(中外经典文学名著、军事类读物、文化快餐类)的比例较低,仅占29.5%,。以上统计数据充分表明了目前非师范生在课外阅读时较少地选择一些中外经典文学名著,而是更多的选择一些娱乐消遣的杂志、期刊、小说;可见,仅有少部分学生是基于发展自我和研究探求而进行阅读,多数非师范生课外阅读的需求层次较低。
(三)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时间较少
表4调查表明:学生平均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在三小时以上的比例最小,为2.1%。在被调查的473名学生中,平均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超过一小时的仅占20.5%,与没有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数量相近,而在0.5小时——1小时之间的学生为280人,占59.2%。
(四)语文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缺位
从表5可知,受调查的非师范生中有42.9%的学生认为教师课外阅读引导很重要,29.2%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二者相加占受调查学生人数的绝大部分,这表明:学生对教师的课外引导作用还是比较肯定的,充分认识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的积极作用。
从表6调查数据可知,虽有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也鼓励学生课外多阅读,但对课外阅读指导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才能保证课外阅读的高质、有效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几乎空白。调查中,仅有1.3%的教师会经常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进行引导,从来没有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引导的教师(36.4%)和很少进行引导的教师(35.5%),两者比重相近,二者之和在70%以上,而只是有时候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的教师比重也仅仅占27.1%,可见,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引导不足是目前非师范生进行课外阅读所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更新阅读观念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情感的培养可以从感性到理性进行过渡,通过他们广泛的阅读作品,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完成对审美理想的追求。这首先要求非师范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明确自己的课外阅读目标,非师范生应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首先要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明确课外阅读不仅是放松和消遣娱乐,也不仅是增长知识和扩大视野,课外阅读更应该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更应该是造就完满人性和自由人格的最佳舞台。非师范生应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通过相关书籍的课外阅读,全面充实和把握自己所学的专业,不仅在课内掌握学校所授予的专业技术技能,还应在课外充实相关专业的理论基础,以便为自身以后的职业生涯和人生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阅读兴趣的浓厚程度和均衡程度对非师范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和教师的指导策略起到重要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真正目标应该是调动非师范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在课外阅读方面的积极兴趣。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时,教师应注意兴趣的建构和迁移,切忌对学生一味地说教。学生爱好等个体的差异,加之非师范生正处青春发育期,心理和生理的特殊性,学生往往都有自己鲜明甚至执著的爱好。因此,在对其阅读引导时,教师应认识到兴趣是发自学生内心的心理取向,单纯说教只会适得其反。在引导过程中,教师应尊重每位非师范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科学的方式将他们向不喜欢的优质阅读材料引领。
(三)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依赖于良好阅读的兴趣,而良好的阅读兴趣又依赖于学生在阅读中对成功的感受。为此,教师应为学生感受成功提供更多机会,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加强课外阅读读法指导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应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切实有效地指导课外阅读。作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关键,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在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中应因材施教,实施分类指导和分层指导。教师制定的语文课外活动指导计划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计划年限、活动目的、指导原则、活动内容、方式和具体安排、活动效果的检查等多个方面作周密考虑。
其次,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除了了解中专教育语文课程的特点,研究中专学校学生课外阅读的规律,不断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之外,还应结合教学实践,加强教学反思,提高语文课程实施的水平和效率,尽快弥补自身存在的知识缺陷,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同时也应接触在学生中广为流传的作品,以便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有的放矢。
再次,遵循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外阅读与生活紧密相关联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引导。课外阅读既不是课内阅读的简单重复,也不是完全脱离课内阅读,孤立进行的活动,而应该是尽可能与课内密切结合的活动。教师应根据《中专语文课程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确定一种自觉、自主、积极、有效的阅读。
(五)开展阅读交流,组织课外阅读检查督促
为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使课外阅读持久地进行下去,教师应定期并有针对性的举行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交流活动要根据学生年龄、性别、心理特点、学情等方面的差异组织、开展,一个班级可以分成几个小组,选取不同的阅读材料,尽可能符合学生心智特点。阅读交流活动可以有多种类型。如学生互荐,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教师可配合中专语文的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并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我最近读过的书”口头推荐,课后把推荐稿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内。有的学生会推荐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有的学生会推荐报刊杂志的时文,也有学生会推荐同龄人的佳作,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读书报告会”、“作品理解专题辩论”、“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演讲会”、“新知识、新信息交流会”、“知识竞赛”、“介绍新书”、“读书笔记传阅、评议”等也是有效的读书交流活动,它可以在学生中形成了一种读书竞赛的良好氛围,从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起到有效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六)拓宽学生阅读渠道,方便学生阅读
拓展学生的阅读渠道,可以从课堂阅读、图书馆阅读、网上阅读等方面入手。在教室阅读,首先要拓宽图书来源,可以利用学生手中现有的经典图书,发动学生每人捐赠一本,建立班级流动图书馆,学期更新书籍。这样课间、课外,学生都可以与书籍为伴,自由阅读,放松心情。另外,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做好学生的借阅工作。也可利用阅览课,让学生在阅览室看自己喜欢或老师推荐的名著作品。徜徉于书海之中,学生的性情得到涵养,精神世界也会不断丰富,阅读的自由感、超脱感和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
参考文献:
[1]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2]丁晓良.中学语文阅读策略与教学[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3]蒋碧艳,粱红京.学习评价研究: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实践[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
[4]王莉.浅谈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语文教学,2006,(11).
[5]章爱春.加强中学生语文阅读的指导[J].中学语文,2000,(7).
[6]冯玲辉.中专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云梦学刊,1999,(1).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对策;非师范生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3
语文课外阅读作为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综观当前非师范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本次研究以我校的非师范生为研究对象,共发出500份问卷,收回480份,扣除无效问卷7份,有效问卷473份。
一、非师范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一)学生的课外阅读目的不明确
课外阅读目的是引起、维持课外阅读活动,并使其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从非师范生课外阅读目的情况表来看,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主要集中于“兴趣所致”(40.4%)和“娱乐休闲”(23.5%)两项上,这两个选项所占比重达63.9%,基于获取知识而进行阅读的学生仅占受调查人数的28.3%。尽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由于学生兴趣的不同,其课外阅读的书籍选择的随意度也很大,这将直接影响课外阅读的层次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的同学热爱体育,多读体育方面的书并无害处。但是,部分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这一兴趣本身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是不利的,由此影响到非师范生课外阅读书籍的选择,将更加不利于非师范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同时部分学生认为课外阅读的目的就是娱乐消遣,的确,课外阅读本身就有缓解学习压力,放松心情的作用,但是仅仅把课外阅读当作娱乐、消遣,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有益补充,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最好方式,这是不可取的,基于此开展的课外阅读一定是无序、低效的阅读。
(二)语文课外阅读文本选择的层次较低
学生所选择的读物类型进行调查(见表2)表明:有31.5%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文本的选择很重要,42.3%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两者相加将近有75%的学生,这表明对文本的选择多数学生还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而对文本的选择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有17.1%,仅有9.1%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中的文本选择不重要。该调查表充分的反映了学生对于课外阅读文本的选择有较为客观的认识,这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方面。
学生选择读物的方向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文学能力的提升产生很大影响。为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作者在调查表中对学生自身最喜欢的读物进行分析,具体见调查表3。
从学生选择人数看,喜欢的课外读物排列为:体育娱乐消遣类书籍、卡通漫画书籍、武侠,言情小说、文化快餐类读物、中外经典文学名著、军事类读物、当代作家作品类。中外经典文学名著受欢迎程度则仅仅为12.1%,当代作家作品3.7%,两者比重仅仅为15.8%,甚至不及卡通漫画书籍的受欢迎程度。同时,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当前学生阅读科普读物(中外经典文学名著、军事类读物、文化快餐类)的比例较低,仅占29.5%,。以上统计数据充分表明了目前非师范生在课外阅读时较少地选择一些中外经典文学名著,而是更多的选择一些娱乐消遣的杂志、期刊、小说;可见,仅有少部分学生是基于发展自我和研究探求而进行阅读,多数非师范生课外阅读的需求层次较低。
(三)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时间较少
表4调查表明:学生平均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在三小时以上的比例最小,为2.1%。在被调查的473名学生中,平均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超过一小时的仅占20.5%,与没有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数量相近,而在0.5小时——1小时之间的学生为280人,占59.2%。
(四)语文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缺位
从表5可知,受调查的非师范生中有42.9%的学生认为教师课外阅读引导很重要,29.2%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二者相加占受调查学生人数的绝大部分,这表明:学生对教师的课外引导作用还是比较肯定的,充分认识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的积极作用。
从表6调查数据可知,虽有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也鼓励学生课外多阅读,但对课外阅读指导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才能保证课外阅读的高质、有效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几乎空白。调查中,仅有1.3%的教师会经常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进行引导,从来没有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引导的教师(36.4%)和很少进行引导的教师(35.5%),两者比重相近,二者之和在70%以上,而只是有时候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的教师比重也仅仅占27.1%,可见,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引导不足是目前非师范生进行课外阅读所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更新阅读观念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情感的培养可以从感性到理性进行过渡,通过他们广泛的阅读作品,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完成对审美理想的追求。这首先要求非师范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明确自己的课外阅读目标,非师范生应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首先要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明确课外阅读不仅是放松和消遣娱乐,也不仅是增长知识和扩大视野,课外阅读更应该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更应该是造就完满人性和自由人格的最佳舞台。非师范生应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通过相关书籍的课外阅读,全面充实和把握自己所学的专业,不仅在课内掌握学校所授予的专业技术技能,还应在课外充实相关专业的理论基础,以便为自身以后的职业生涯和人生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阅读兴趣的浓厚程度和均衡程度对非师范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和教师的指导策略起到重要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真正目标应该是调动非师范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在课外阅读方面的积极兴趣。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时,教师应注意兴趣的建构和迁移,切忌对学生一味地说教。学生爱好等个体的差异,加之非师范生正处青春发育期,心理和生理的特殊性,学生往往都有自己鲜明甚至执著的爱好。因此,在对其阅读引导时,教师应认识到兴趣是发自学生内心的心理取向,单纯说教只会适得其反。在引导过程中,教师应尊重每位非师范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科学的方式将他们向不喜欢的优质阅读材料引领。
(三)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依赖于良好阅读的兴趣,而良好的阅读兴趣又依赖于学生在阅读中对成功的感受。为此,教师应为学生感受成功提供更多机会,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加强课外阅读读法指导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应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切实有效地指导课外阅读。作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关键,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在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中应因材施教,实施分类指导和分层指导。教师制定的语文课外活动指导计划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计划年限、活动目的、指导原则、活动内容、方式和具体安排、活动效果的检查等多个方面作周密考虑。
其次,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除了了解中专教育语文课程的特点,研究中专学校学生课外阅读的规律,不断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之外,还应结合教学实践,加强教学反思,提高语文课程实施的水平和效率,尽快弥补自身存在的知识缺陷,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同时也应接触在学生中广为流传的作品,以便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有的放矢。
再次,遵循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外阅读与生活紧密相关联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引导。课外阅读既不是课内阅读的简单重复,也不是完全脱离课内阅读,孤立进行的活动,而应该是尽可能与课内密切结合的活动。教师应根据《中专语文课程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确定一种自觉、自主、积极、有效的阅读。
(五)开展阅读交流,组织课外阅读检查督促
为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使课外阅读持久地进行下去,教师应定期并有针对性的举行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交流活动要根据学生年龄、性别、心理特点、学情等方面的差异组织、开展,一个班级可以分成几个小组,选取不同的阅读材料,尽可能符合学生心智特点。阅读交流活动可以有多种类型。如学生互荐,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教师可配合中专语文的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并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我最近读过的书”口头推荐,课后把推荐稿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内。有的学生会推荐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有的学生会推荐报刊杂志的时文,也有学生会推荐同龄人的佳作,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读书报告会”、“作品理解专题辩论”、“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演讲会”、“新知识、新信息交流会”、“知识竞赛”、“介绍新书”、“读书笔记传阅、评议”等也是有效的读书交流活动,它可以在学生中形成了一种读书竞赛的良好氛围,从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起到有效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六)拓宽学生阅读渠道,方便学生阅读
拓展学生的阅读渠道,可以从课堂阅读、图书馆阅读、网上阅读等方面入手。在教室阅读,首先要拓宽图书来源,可以利用学生手中现有的经典图书,发动学生每人捐赠一本,建立班级流动图书馆,学期更新书籍。这样课间、课外,学生都可以与书籍为伴,自由阅读,放松心情。另外,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做好学生的借阅工作。也可利用阅览课,让学生在阅览室看自己喜欢或老师推荐的名著作品。徜徉于书海之中,学生的性情得到涵养,精神世界也会不断丰富,阅读的自由感、超脱感和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
参考文献:
[1]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2]丁晓良.中学语文阅读策略与教学[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3]蒋碧艳,粱红京.学习评价研究: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实践[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
[4]王莉.浅谈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语文教学,2006,(11).
[5]章爱春.加强中学生语文阅读的指导[J].中学语文,2000,(7).
[6]冯玲辉.中专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云梦学刊,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