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文化渗透,我国本土传统文化正逐渐被人类所淡忘、抛弃。中国大地上仅有的民间舞蹈——白泉跳蚤舞,原为群众文化活动必不可少的表演节目,现如今已鲜为人知,如何保护白泉跳蚤舞,传承其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思。总结归纳了跳蚤舞的历史由来和发展现状,结合实际,提出系列可行性建议,希望广大群众认识跳蚤舞,传承跳蚤舞,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髓,提高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关键词:白泉跳蚤舞;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193-02
鲁迅先生曾在《民族的脊梁》中提到“越是传统的越是世界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智慧的象征。然而,当下传统文化的缺失俨然已发展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某些地区为发展经济强拆文人故里,更甚至是拆迁名陵古墓的消息屡见于各大媒体新闻。没有建筑和图像承载历史的白泉跳蚤舞的境况亦不容乐观,年轻继承人难寻、舞蹈形式单一等问题亟待解决,继续传承和发扬舟山本土传统文化迫在眉睫。这不仅仅是对文化传统及其精神内涵的传承,更是对丰富人类精神文明有着重要影响。白泉跳蚤舞这一植根于劳动人民生活沃土,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散发着独具海岛迷人魅力的气息,当之无愧的定海民间文化奇葩正等待着从沉睡中醒来。
一、白泉跳蚤舞的历史由来
跳蚤舞,在民间又称为跳灶会,据《白泉镇志》记载:跳蚤舞,原是流传于海岛迎神赛会、喜庆丰收时表演的一种民间民族舞蹈。随后发展成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民间祭灶神仪式舞蹈,以示“送旧迎新,祈求消灾免祸”之意,约产生在清乾隆年间(另一说产生于唐宋年间),形成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最早流行于定海、沈家门一带,因其舞姿酷似跳蚤而得名。
民国十一年,白泉教书先生章孝善将民间传说“济公斗火神”情节融入原无故事情节的跳蚤舞中,使舞蹈更具传神化、具体化,开始有济公与火神(女角)两个人物形象,济公身穿僧衣僧帽,火神娘娘穿红绿花袄,两位舞者跳跃逗趣,构成“驱赶火神,祈求太平”的意境。后章先生弟子何志福又打破常规,再次对跳蚤舞进行重大改革,大胆地提出了“男女合演”的想法,显著增加了舞蹈的艺术色彩和美的旋律。从此白泉跳蚤舞开始声名远播,成为舟山享有盛名的特色民间文艺奇葩,成为群众文化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表演节目。
二、白泉跳蚤舞的现状分析
每一件存在的事物都有她独特的魅力,而那些把握了她旖旎之处的人,便会被深深地打动,为她坚持不懈,努力传承。何志福老人(获定海“十大民间名艺人”称号),就是那把握跳蚤舞精髓之人。耄耋之年的他,不顾年老体衰,一直为传承、传播白泉跳蚤舞事业而奋斗,多年来义务教学,义务演出,在白泉当地和沈家门等地新培养了一批跳蚤舞表演者。仅在白泉镇就有白泉村、大胜村、玉苑幼儿园、新苗幼儿园4支表演队伍。2005年,“跳蚤舞”被列入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
1.白泉跳蚤舞近年来的表演与参赛情况——如以新苗幼儿园為例。2006年新苗幼儿园表演队表演的跳蚤舞获舟山市新社区文艺节目调研一等奖;2007年新苗幼儿园被评为定海区民间跳蚤舞传承基地,同年在中国泛太平洋渔歌邀请赛上,新苗幼儿园的跳蚤舞作为舟山群岛仅有的两个表演节目之一,赢得中外人士一致好评;2010年作为表演嘉宾代表舟山军团亮相浙江省首届体育大会开幕式,受到广大观众赞赏;2013年在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获“美丽非遗——‘泰顺廊桥杯’浙江省网络寻访非遗”展演晚会最具活力奖。近年来,跳蚤舞受到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关注和重视,舟山市30多所小学从2009年6月上旬开始,每日组织一、二年级的学生学习跳蚤舞。
被区政府授予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跳蚤舞)代表性传承人称号的新苗幼儿园的程琦园长说:“从娃娃抓起,让他们从小接触民间文艺,了解民间文艺,喜爱民间文艺,这样民间文艺才能得以代代相传下去。现在的年轻人缺乏接触民间文艺的机会,对民间文艺的印象也停留在‘老土’上,改变他们这一观点比较难,所以要从娃娃开始培养。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想要了解跳蚤舞,学习跳蚤舞,但是我校师资有限,不能一一顾及。”幼儿园的孩子们争先恐后,表达着自己的想法:“跳蚤舞非常有意思,跳起来特别有趣”、“跳舞可以锻炼身体,而且比跑步轻松”、“爷爷奶奶想看我跳跳蚤舞”、“会跳舞的孩子特别漂亮”……当年代久远的传统文化遇上天真烂漫的童趣,碰撞出的火花使得独有创造力的新白泉跳蚤舞应运而生。
2.民间传统文化年轻后继人缺乏。白泉跳蚤舞在经历过她第二个高峰后,开始受挫。“文革”无疑为其最致命打击,破“四旧”后的跳蚤舞,再无昔日风光。在走访中,一位王姓老人告诉我们,他年轻的时候经常看到村里有人表演跳蚤舞,锣鼓喧天,熙熙攘攘,要是有空,他也会赶过去瞧瞧,学几个动作。但是现在几乎没人能跳完整的跳蚤舞,老人对跳蚤舞也是印象模糊。当地许多年轻人受到都市文化和商业文化的影响,根本不知跳蚤舞的存在,也不了解白泉当地的文化特色,年纪稍长些的中年人对于跳蚤舞的印象仅仅保留在小时候的过节喜庆中。那些善于表演跳蚤舞的老人,在接受了岁月的洗礼和病痛的折磨后已无当初的矫健,难以再舞。
3.舞蹈形式单一,缺乏创新。跳蚤舞在经历章孝善先生融入民间传说“济公斗火神”故事情节和何志福老人提出男女搭档的想法后,再无其他明显创新。
4.管理机构不健全。在调研过程中,我小组很难找到真正对白泉跳蚤舞发展规划的负责人。在白泉当地,民间组织一般按地域进行活动,各组织间信息交流极其匮乏。
5.白泉跳蚤舞发展中面临的其他困难与问题。在这次实地调研中,除了发现民间舞蹈缺乏年轻继承人、传统文化普及程度低外,我们还发现白泉跳蚤舞发展缺乏书籍记录和影像资料记载、优秀导师缺乏等问题。
三、白泉跳蚤舞的发展对策 白泉跳蚤舞不仅仅是海岛拥有的财富,更是中国非物质文化谱上永留原始淳朴的一笔。她就像是无垠群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如何保护白泉跳蚤舞,传承非物质文化精神,让她能在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下生存并得以发展值得探讨。
1.健全跳蚤舞组织管理机制,注重完整的文字和图像资料记载。传统文化多以口述、拜师等方式传承发展,缺乏实体资料记载,白泉跳蚤舞想要真正发展,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机制体系。各村委干部或当地传统文化爱好者采取组织的形式,创建直接归属文化部门管理的白泉跳蚤舞协会或机构,制定一系列业内规范,采取访谈形式整理归纳总结先前跳蚤舞的发展历史。现阶段,各表演团记录各自活动,选择真实精彩、有特色的部分交至机构,最终机构再从中挑取有价值、有意义的片段编辑成册,存档保留。
2.增加年轻跳舞者数量,丰富教学手段,开创舞蹈新形式。针对于难以改变年轻人想法、年轻继承者难寻的问题,在经过调研商讨后,我们认为,由于计划政策,现在的年轻人以独生子女居多,父母和子女相互影响的程度日益显著,年轻人的想法虽然难以改变,但是我们可以从他们身边的人着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的父母了解传统文化,也来加入业余跳蚤舞表演队伍。将跳蚤舞创新改进,开发出类似于具有广场舞特色、适于多人参加而非一对一的跳蚤舞。
同时,高薪聘请有责任心的优秀导师。艺术人才的流失与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有一定关系,相关负责单位出台可行性政策,为艺术人才提供生活保障,满足导师物质需求,这样才能留住人才,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传播与发扬跳蚤舞事业中来,不再仅仅是把跳蚤舞作为业余的兴趣爱好,而是以传承跳蚤舞为职业目标。
3.寻求政府帮助,加强基础建设及网络等媒介的建设,积极营造文化艺术氛围。就白泉当地而言,发掘更多优秀继承人,建立更多的跳蚤舞表演团。表演团可以通过义演等方式走出白泉,向各区人民展示跳蚤舞的旖旎风采。加大宣传力度,在定海区公交车站、农家乐等人流量较大处张贴海报、宣传画。同时,由优秀导师带队,在各个社区开设舞蹈交流场所,向各区的舞蹈爱好者宣传跳蚤舞,传承其文化精髓,争取做到让白泉跳蚤舞普及定海乃至整个舟山本岛,甚至整个舟山群岛,成为家庭茶余饭后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
政府给予一定的帮助,为跳蚤舞传承人提供与白泉文化机构的合作机会,建立体系完善的培训机构,通过开发带有文化内涵的跳蚤舞景区景点,加大电视广播宣传等方式,让更多人接触跳蚤舞,了解跳蚤舞,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推进白泉当地文化产业发展,以跳蚤舞为中心,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和旅游开发,形成与东西大街文化相融的产业链,带动整个定海区发展。
4.与高校合作,发掘跳蚤舞爱好人群。高校是文化对外传播最好媒介之一,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为文化交流、传播与融合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基础。通过参与学校开展的文化活动月和体育文化节的演出,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白泉跳蚤舞,同时向学生提供报名学习机会。在后期与学校签订协议,定期到校演出授课。
5.提高理论研究,加强教材建设。对于年轻学舞者,不仅仅注重舞蹈动作的教学,同时增强理论教育,开发年轻学者的创新能力,结合当今时下文化内涵,为舞蹈注入流行元素,使其更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同时严防不伦不类,使其失去国粹和民俗的原味。
6.推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政府或文化机构在开发跳蚤舞景区的同时,居民可在周边发展相关经营产业,如销售济公人偶、火神娘娘头饰、开设特色农家乐等,提高当地经济收入,使非物質文化跳蚤舞在白泉、定海等舟山本土有更好的经济条件加以保护与传承。
参考文献:
[1]何志福.我的“跳蚤舞“人生[J].浙江档案,2009,(10).
[2]翁名媛.舟山“跳蚤舞”的历史渊源及传承[J].浙江档案,2011,(12).
[3]虞海伟.跳蚤舞,舞动校园的新时尚[N].舟山广播电视报,2009-07-10.
关键词:白泉跳蚤舞;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193-02
鲁迅先生曾在《民族的脊梁》中提到“越是传统的越是世界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智慧的象征。然而,当下传统文化的缺失俨然已发展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某些地区为发展经济强拆文人故里,更甚至是拆迁名陵古墓的消息屡见于各大媒体新闻。没有建筑和图像承载历史的白泉跳蚤舞的境况亦不容乐观,年轻继承人难寻、舞蹈形式单一等问题亟待解决,继续传承和发扬舟山本土传统文化迫在眉睫。这不仅仅是对文化传统及其精神内涵的传承,更是对丰富人类精神文明有着重要影响。白泉跳蚤舞这一植根于劳动人民生活沃土,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散发着独具海岛迷人魅力的气息,当之无愧的定海民间文化奇葩正等待着从沉睡中醒来。
一、白泉跳蚤舞的历史由来
跳蚤舞,在民间又称为跳灶会,据《白泉镇志》记载:跳蚤舞,原是流传于海岛迎神赛会、喜庆丰收时表演的一种民间民族舞蹈。随后发展成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民间祭灶神仪式舞蹈,以示“送旧迎新,祈求消灾免祸”之意,约产生在清乾隆年间(另一说产生于唐宋年间),形成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最早流行于定海、沈家门一带,因其舞姿酷似跳蚤而得名。
民国十一年,白泉教书先生章孝善将民间传说“济公斗火神”情节融入原无故事情节的跳蚤舞中,使舞蹈更具传神化、具体化,开始有济公与火神(女角)两个人物形象,济公身穿僧衣僧帽,火神娘娘穿红绿花袄,两位舞者跳跃逗趣,构成“驱赶火神,祈求太平”的意境。后章先生弟子何志福又打破常规,再次对跳蚤舞进行重大改革,大胆地提出了“男女合演”的想法,显著增加了舞蹈的艺术色彩和美的旋律。从此白泉跳蚤舞开始声名远播,成为舟山享有盛名的特色民间文艺奇葩,成为群众文化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表演节目。
二、白泉跳蚤舞的现状分析
每一件存在的事物都有她独特的魅力,而那些把握了她旖旎之处的人,便会被深深地打动,为她坚持不懈,努力传承。何志福老人(获定海“十大民间名艺人”称号),就是那把握跳蚤舞精髓之人。耄耋之年的他,不顾年老体衰,一直为传承、传播白泉跳蚤舞事业而奋斗,多年来义务教学,义务演出,在白泉当地和沈家门等地新培养了一批跳蚤舞表演者。仅在白泉镇就有白泉村、大胜村、玉苑幼儿园、新苗幼儿园4支表演队伍。2005年,“跳蚤舞”被列入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
1.白泉跳蚤舞近年来的表演与参赛情况——如以新苗幼儿园為例。2006年新苗幼儿园表演队表演的跳蚤舞获舟山市新社区文艺节目调研一等奖;2007年新苗幼儿园被评为定海区民间跳蚤舞传承基地,同年在中国泛太平洋渔歌邀请赛上,新苗幼儿园的跳蚤舞作为舟山群岛仅有的两个表演节目之一,赢得中外人士一致好评;2010年作为表演嘉宾代表舟山军团亮相浙江省首届体育大会开幕式,受到广大观众赞赏;2013年在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获“美丽非遗——‘泰顺廊桥杯’浙江省网络寻访非遗”展演晚会最具活力奖。近年来,跳蚤舞受到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关注和重视,舟山市30多所小学从2009年6月上旬开始,每日组织一、二年级的学生学习跳蚤舞。
被区政府授予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跳蚤舞)代表性传承人称号的新苗幼儿园的程琦园长说:“从娃娃抓起,让他们从小接触民间文艺,了解民间文艺,喜爱民间文艺,这样民间文艺才能得以代代相传下去。现在的年轻人缺乏接触民间文艺的机会,对民间文艺的印象也停留在‘老土’上,改变他们这一观点比较难,所以要从娃娃开始培养。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想要了解跳蚤舞,学习跳蚤舞,但是我校师资有限,不能一一顾及。”幼儿园的孩子们争先恐后,表达着自己的想法:“跳蚤舞非常有意思,跳起来特别有趣”、“跳舞可以锻炼身体,而且比跑步轻松”、“爷爷奶奶想看我跳跳蚤舞”、“会跳舞的孩子特别漂亮”……当年代久远的传统文化遇上天真烂漫的童趣,碰撞出的火花使得独有创造力的新白泉跳蚤舞应运而生。
2.民间传统文化年轻后继人缺乏。白泉跳蚤舞在经历过她第二个高峰后,开始受挫。“文革”无疑为其最致命打击,破“四旧”后的跳蚤舞,再无昔日风光。在走访中,一位王姓老人告诉我们,他年轻的时候经常看到村里有人表演跳蚤舞,锣鼓喧天,熙熙攘攘,要是有空,他也会赶过去瞧瞧,学几个动作。但是现在几乎没人能跳完整的跳蚤舞,老人对跳蚤舞也是印象模糊。当地许多年轻人受到都市文化和商业文化的影响,根本不知跳蚤舞的存在,也不了解白泉当地的文化特色,年纪稍长些的中年人对于跳蚤舞的印象仅仅保留在小时候的过节喜庆中。那些善于表演跳蚤舞的老人,在接受了岁月的洗礼和病痛的折磨后已无当初的矫健,难以再舞。
3.舞蹈形式单一,缺乏创新。跳蚤舞在经历章孝善先生融入民间传说“济公斗火神”故事情节和何志福老人提出男女搭档的想法后,再无其他明显创新。
4.管理机构不健全。在调研过程中,我小组很难找到真正对白泉跳蚤舞发展规划的负责人。在白泉当地,民间组织一般按地域进行活动,各组织间信息交流极其匮乏。
5.白泉跳蚤舞发展中面临的其他困难与问题。在这次实地调研中,除了发现民间舞蹈缺乏年轻继承人、传统文化普及程度低外,我们还发现白泉跳蚤舞发展缺乏书籍记录和影像资料记载、优秀导师缺乏等问题。
三、白泉跳蚤舞的发展对策 白泉跳蚤舞不仅仅是海岛拥有的财富,更是中国非物质文化谱上永留原始淳朴的一笔。她就像是无垠群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如何保护白泉跳蚤舞,传承非物质文化精神,让她能在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下生存并得以发展值得探讨。
1.健全跳蚤舞组织管理机制,注重完整的文字和图像资料记载。传统文化多以口述、拜师等方式传承发展,缺乏实体资料记载,白泉跳蚤舞想要真正发展,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机制体系。各村委干部或当地传统文化爱好者采取组织的形式,创建直接归属文化部门管理的白泉跳蚤舞协会或机构,制定一系列业内规范,采取访谈形式整理归纳总结先前跳蚤舞的发展历史。现阶段,各表演团记录各自活动,选择真实精彩、有特色的部分交至机构,最终机构再从中挑取有价值、有意义的片段编辑成册,存档保留。
2.增加年轻跳舞者数量,丰富教学手段,开创舞蹈新形式。针对于难以改变年轻人想法、年轻继承者难寻的问题,在经过调研商讨后,我们认为,由于计划政策,现在的年轻人以独生子女居多,父母和子女相互影响的程度日益显著,年轻人的想法虽然难以改变,但是我们可以从他们身边的人着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的父母了解传统文化,也来加入业余跳蚤舞表演队伍。将跳蚤舞创新改进,开发出类似于具有广场舞特色、适于多人参加而非一对一的跳蚤舞。
同时,高薪聘请有责任心的优秀导师。艺术人才的流失与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有一定关系,相关负责单位出台可行性政策,为艺术人才提供生活保障,满足导师物质需求,这样才能留住人才,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传播与发扬跳蚤舞事业中来,不再仅仅是把跳蚤舞作为业余的兴趣爱好,而是以传承跳蚤舞为职业目标。
3.寻求政府帮助,加强基础建设及网络等媒介的建设,积极营造文化艺术氛围。就白泉当地而言,发掘更多优秀继承人,建立更多的跳蚤舞表演团。表演团可以通过义演等方式走出白泉,向各区人民展示跳蚤舞的旖旎风采。加大宣传力度,在定海区公交车站、农家乐等人流量较大处张贴海报、宣传画。同时,由优秀导师带队,在各个社区开设舞蹈交流场所,向各区的舞蹈爱好者宣传跳蚤舞,传承其文化精髓,争取做到让白泉跳蚤舞普及定海乃至整个舟山本岛,甚至整个舟山群岛,成为家庭茶余饭后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
政府给予一定的帮助,为跳蚤舞传承人提供与白泉文化机构的合作机会,建立体系完善的培训机构,通过开发带有文化内涵的跳蚤舞景区景点,加大电视广播宣传等方式,让更多人接触跳蚤舞,了解跳蚤舞,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推进白泉当地文化产业发展,以跳蚤舞为中心,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和旅游开发,形成与东西大街文化相融的产业链,带动整个定海区发展。
4.与高校合作,发掘跳蚤舞爱好人群。高校是文化对外传播最好媒介之一,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为文化交流、传播与融合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基础。通过参与学校开展的文化活动月和体育文化节的演出,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白泉跳蚤舞,同时向学生提供报名学习机会。在后期与学校签订协议,定期到校演出授课。
5.提高理论研究,加强教材建设。对于年轻学舞者,不仅仅注重舞蹈动作的教学,同时增强理论教育,开发年轻学者的创新能力,结合当今时下文化内涵,为舞蹈注入流行元素,使其更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同时严防不伦不类,使其失去国粹和民俗的原味。
6.推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政府或文化机构在开发跳蚤舞景区的同时,居民可在周边发展相关经营产业,如销售济公人偶、火神娘娘头饰、开设特色农家乐等,提高当地经济收入,使非物質文化跳蚤舞在白泉、定海等舟山本土有更好的经济条件加以保护与传承。
参考文献:
[1]何志福.我的“跳蚤舞“人生[J].浙江档案,2009,(10).
[2]翁名媛.舟山“跳蚤舞”的历史渊源及传承[J].浙江档案,2011,(12).
[3]虞海伟.跳蚤舞,舞动校园的新时尚[N].舟山广播电视报,2009-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