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討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常见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3月我院儿科12例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临床护理经验。结果:12例低出生体重儿均穿刺成功,1例 静脉炎拔管。结论:PICC较深静脉穿刺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提高了低出生体重儿成活率。
【关键词】PICC ;并发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77-02
出生体重<1500g,称为低出生体重A儿,其中<1000 g者,称为超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发育未成熟,易发生一系列临床问题。PICC作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安全静脉输液通道,有效减少了反复外周静脉穿刺带给患儿的疼痛刺激,防止了高渗透液对血管壁的刺激损伤,减少了静脉炎及局部组织坏死的危险。⑴现总结我院12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在静脉治疗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例低出生体重儿PICC成功置管,男8例,女4例,2例体重在1000g以下,经由贵要静脉穿刺8次,经正中静脉2次,经腋静脉2次,10例好转或治愈出院,1例堵管拔管,1例导管脱出拔管。
1.2 方法 首先向患儿家长介绍PICC管的特点,置管方法,置管成功的例子,取得患儿家长的同意,并在置管协议书签字。由有经验的高年资护士2名对患儿行置管术,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穿无菌隔离衣,带无菌手套,常规消毒皮肤,置管过程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置管成功后,立即做胸部X线检查,确认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24小时内要注意观察局部有无肿胀,淤血等异常情况。
2 护理
2.1 置管护理
2.1.1 置管前的护理: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使其了解到操作目的、过程及操作后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患儿家长有心理准备,并让患儿家长签置管同意书。仔细测量置管长度。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并做好患儿生命体征的观察护理。
2.1.2 置管时护理:置管时遇到阻力增大、送管困难时,应沿血管解剖位置调整患儿身体位置,送管至预测长度,避免强行送管损伤血管。
2.2 预防导管堵塞护理:导管堵塞发生原因有非血栓性和血栓性堵塞,非血栓性堵塞应检查导管有无扭曲打折,应及时解除扭曲打折部位,即可改善堵塞状况,血栓性堵塞常因血液返流形成,可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预防导管堵塞要加强巡视及正确护理操作,防止导管扭曲打折,应用输液泵24小时匀速输入,及时观察更换液体,防止输液袋液体滴空,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一旦发生导管堵塞,不可强行推注液体。
2.3 预防静脉炎护理:静脉炎是PICC常见并发症,机械性损伤与药物刺激及病人的特殊体质是造成静脉炎的主要原因, 护士置管时穿刺动作要轻柔,可减少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和损伤血管内膜,如出现上肢水肿、疼痛、发生静脉炎,轻者给予太高患肢,硫酸镁湿敷,如不见好转,应立即给予拔管。拔管后,应继续给予湿热敷,并停止从此部位输注液体。
2.4 预防置管相关感染护理:局部感染应注意置管时及置管后各种治疗护理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因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造成感染,对发生导管感染和疑似导管感染的患儿,应立即拔掉导管进行细菌培养,极低出生体重儿一旦发生感染,病情发展快,应给与高度重视,及时处理。
3 讨论
PICC技术的的开展,药物通过PICC导管,直接进入中心静脉,从而被血液迅速稀释。⑵解决了低出生体重儿治疗及营养静脉通道,解除了药物对周围血管的毒性作用,减少了患儿输入高渗性、高黏稠度、刺激性药物静脉渗漏及反复穿刺,保护了外周血管网,解决了药物外渗、药物性疼痛等问题。如何提高PICC操作技术,减少并发症是护理的关键问题。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细致的护理,良好的技术操作技能,PICC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及时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导管堵塞、静脉炎,减少导管相关血源性感染、血栓形成、血栓栓塞等并发症,PICC作为一种中长期静脉治疗工具在我科开展以来,解决了低出生体重儿护理的难题,提高了低出生儿的成活率。
参考文献:
[1] 胡君娥,唐运香.1例PICC3次异位入颈内静脉超声引导下的处理[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57.
[2] 郑其芳,蔡学联,陈爱初,等.我院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准入和质量监控中实行分层级管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22.
【关键词】PICC ;并发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77-02
出生体重<1500g,称为低出生体重A儿,其中<1000 g者,称为超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发育未成熟,易发生一系列临床问题。PICC作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安全静脉输液通道,有效减少了反复外周静脉穿刺带给患儿的疼痛刺激,防止了高渗透液对血管壁的刺激损伤,减少了静脉炎及局部组织坏死的危险。⑴现总结我院12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在静脉治疗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例低出生体重儿PICC成功置管,男8例,女4例,2例体重在1000g以下,经由贵要静脉穿刺8次,经正中静脉2次,经腋静脉2次,10例好转或治愈出院,1例堵管拔管,1例导管脱出拔管。
1.2 方法 首先向患儿家长介绍PICC管的特点,置管方法,置管成功的例子,取得患儿家长的同意,并在置管协议书签字。由有经验的高年资护士2名对患儿行置管术,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穿无菌隔离衣,带无菌手套,常规消毒皮肤,置管过程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置管成功后,立即做胸部X线检查,确认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24小时内要注意观察局部有无肿胀,淤血等异常情况。
2 护理
2.1 置管护理
2.1.1 置管前的护理: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使其了解到操作目的、过程及操作后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患儿家长有心理准备,并让患儿家长签置管同意书。仔细测量置管长度。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并做好患儿生命体征的观察护理。
2.1.2 置管时护理:置管时遇到阻力增大、送管困难时,应沿血管解剖位置调整患儿身体位置,送管至预测长度,避免强行送管损伤血管。
2.2 预防导管堵塞护理:导管堵塞发生原因有非血栓性和血栓性堵塞,非血栓性堵塞应检查导管有无扭曲打折,应及时解除扭曲打折部位,即可改善堵塞状况,血栓性堵塞常因血液返流形成,可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预防导管堵塞要加强巡视及正确护理操作,防止导管扭曲打折,应用输液泵24小时匀速输入,及时观察更换液体,防止输液袋液体滴空,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一旦发生导管堵塞,不可强行推注液体。
2.3 预防静脉炎护理:静脉炎是PICC常见并发症,机械性损伤与药物刺激及病人的特殊体质是造成静脉炎的主要原因, 护士置管时穿刺动作要轻柔,可减少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和损伤血管内膜,如出现上肢水肿、疼痛、发生静脉炎,轻者给予太高患肢,硫酸镁湿敷,如不见好转,应立即给予拔管。拔管后,应继续给予湿热敷,并停止从此部位输注液体。
2.4 预防置管相关感染护理:局部感染应注意置管时及置管后各种治疗护理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因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造成感染,对发生导管感染和疑似导管感染的患儿,应立即拔掉导管进行细菌培养,极低出生体重儿一旦发生感染,病情发展快,应给与高度重视,及时处理。
3 讨论
PICC技术的的开展,药物通过PICC导管,直接进入中心静脉,从而被血液迅速稀释。⑵解决了低出生体重儿治疗及营养静脉通道,解除了药物对周围血管的毒性作用,减少了患儿输入高渗性、高黏稠度、刺激性药物静脉渗漏及反复穿刺,保护了外周血管网,解决了药物外渗、药物性疼痛等问题。如何提高PICC操作技术,减少并发症是护理的关键问题。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细致的护理,良好的技术操作技能,PICC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及时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导管堵塞、静脉炎,减少导管相关血源性感染、血栓形成、血栓栓塞等并发症,PICC作为一种中长期静脉治疗工具在我科开展以来,解决了低出生体重儿护理的难题,提高了低出生儿的成活率。
参考文献:
[1] 胡君娥,唐运香.1例PICC3次异位入颈内静脉超声引导下的处理[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57.
[2] 郑其芳,蔡学联,陈爱初,等.我院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准入和质量监控中实行分层级管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