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R:现阶段的重心在哪里?
我一直不是全职作家,除了工作,闲暇时的状态就是:写写写,读读读。最近几年过得相对平稳,一直在媒体工作。生活上多了一项,就是照顾孩子,这花掉了闲暇时间的绝大部分。我写过一篇《养孩子的工作量》,就是写这个状态的。 CR:你的工作背景怎么样?你是怎样深入了解职场文化的?
我本身一直是职业人,虽然是外资传媒业,但我觉得和投行、金融等都是相通的。我有很多朋友在不同的行业,因为写得久了,就可以从纵向去写人物。我经常会写这个人十年前在做什么,后来又做什么,可以做一些比较。
CR:为什么选择职场这个领域开专栏?
2000年,我从体制内的一家传统媒体跳槽到外资网络公司,开启了一段崭新的工作经历。那时上海正好新出一份报纸《上海壹周》,想找个有外资公司经验的人写职场专栏,就找到了我。我一直觉得,人一辈子得有个喜欢做的事,那种活一天就可以做得动的事,而只要跟艺术创作相关的都可以,比如阅读、写作、画画、作曲等等,而我喜欢写作。所以正合我意,就这样一写就写了15年。写着写着,我发现职场也好,情感也好,其实都只是生活的一个入口,通向人的欲望、追求与苦恼这个核心。所以不管什么专栏,都可以一直写下去。
CR:平时写专栏的素材都是怎么积累的?
做生活的旁观者,做自己的旁观者。我认为,观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跟人生体验很像,这中间的转折多了对人生的思考。其实对写作者来说,素材都是相似的,正如眼前的山都是相同的,但思考的角度不同,画出来的山也就姿态各异。
CR:作为常青型专栏作家,你从2000年《上海壹周》的《朝九晚五》专栏开始,写了十多年的职场专栏,能坚持下来的动力是什么?
我常青吗?我觉得在职场写作中,我已经out了。这是个快速消费的时代,你一天不发声,就会被遗忘。做喜欢的事不能说是坚持,写作过程虽然痛苦,但写完了很快乐,所以很容易让人上瘾。
CR:写专栏以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我的专栏也成为我观察社会的一个窗口,有很多读者会经常来信交流,我偶尔也会到电视节目上做嘉宾,聊聊职场的事及其他社会问题。现在专栏也结集出版过多次。
我的专栏已经成为了一个平台,很多人不知道我在FT工作,却有很多人知道我在写这个专栏,我换不换工作他们都不担心。靠这个专栏我获得了另外一种满足,这种满足是我的工作所不能带给我的。
CR:如何把职业和专栏的爱好平衡得这么好?
写作这个行当跟演艺等创作性质的行当很像,是没有中产阶级的。顶尖的人名利双收,金字塔底部的人,光靠这个是养活不了自己的。在中国,专栏作家如果光靠写专栏,很难过上体面的生活,尤其在上海和北京这样的地方。而有工作才能养得起写专栏这个爱好,工作本身也是我专栏灵感的来源。我把写专栏当成是养花养草般的兴趣爱好,只图开心不图金钱。
CR:这样持续写专栏,遇到灵感枯竭时怎么办?
我会通过阅读和社交寻找灵感。基本上和任何人交谈都会找到灵感。我是个擅于发现话题的人。以前写得多的时候,遇到有趣的事和话语,就会随手记下来,我把它称为“话题库”。久而久之,这个话题库也有近十万字的量。虽然话题库里的东西形成不了一个完整的话题,但可以激发灵感。
CR:很多人通过写作反省自身。
有人说过,写作本身是对自己的救赎,这话有些道理。写职场这些年来,也是解决自己职场疑问、解剖自己个性的过程。最终我发现,我其实更适合做一个手艺人,而不是管理者。当然,我要争取做一个高价手艺人,让自己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我在发现并再三验证了这点后,豁然开朗,对工作也更投入、更主动了。我是真的认为,工作是可以很快乐的。
CR:最满意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与十年前相比,我现在已经懒了许多。我希望自己能保持当年的进取心和自律度。要是比现在更努力些就完美了。
CR:《朝九晚五》自2013年4月就没再更新,改写《名利场》专栏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当我成为一个积极工作的手艺人后,灵感就消失了,哈哈。写作者的心态不能太顺。杜甫不是说“文章憎命达”么?我的职场专栏多是调侃和对职场生活的小思考之类的,不是ABC成功学。所以,随着心态的调整,我想尝试别的形态的写作。
文如其名。职场的纵深阶段就是名利场,所以基本上是类似的。我写的都是我想写的。
CR:一直在职场打拼,又写了多年职场专栏,你认为自己参透职场规则了吗?
我参不透职场,但是基本参透了自己。
CR:你的职业生涯收获了什么?失去了什么?遇到最大挑战是什么?
我不是个最成功的职场人。拿中国对“成功”的评价来看,我的职位并不高,收入也不算高,但我却是个十分快乐的职业人。我最怕失去的是对未知的好奇与勇敢,人越拥有得多,越怕迎接新的挑战。我个性偏保守也相对谨慎,我觉得其实可以适当放开些。
CR: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职场成就感还是稳定的收入?
两个当然都要有。但对我来说,收入可能更重要些。我曾问过我一个企业家朋友:1万元的编辑,每天工作6小时;1万元的主编,每天工作10小时,你愿意挑哪一个?他选后面那个。我就会挑前面那个,于是他成了企业家,我还在写我的专栏。价值观和个性的不同,让我们在面对相同机会时,做了不同的选择。当然,我的每一项工作都为我带来成就感。
CR:工作和生活中哪些好习惯在帮助你成长?
好奇心。
CR:很多职场人想“逃跑”或“跳槽”要么“辞职旅行”,你认为这是一种逃避吗?
他们在尝试吧。只要是经济独立,我对各种尝试都持开放态度。我比较鼓励试一试的生活方式。但我觉得大学毕业后,需要经济独立,只有在这个前提下,你才有可能认请自己在社会上的真实位置。
CR:在遇到职场问题时,是“听从自己内心”,还是“跟职场死磕”?
首先要认清自己,知道想要的和不想要的。这看似简单,其实很难。然后认清大环境,认清行业背景,从而对自己所在企业和部门有更准确的了解后,再做决定。决定以后,就不要后悔。
我一直不是全职作家,除了工作,闲暇时的状态就是:写写写,读读读。最近几年过得相对平稳,一直在媒体工作。生活上多了一项,就是照顾孩子,这花掉了闲暇时间的绝大部分。我写过一篇《养孩子的工作量》,就是写这个状态的。 CR:你的工作背景怎么样?你是怎样深入了解职场文化的?
我本身一直是职业人,虽然是外资传媒业,但我觉得和投行、金融等都是相通的。我有很多朋友在不同的行业,因为写得久了,就可以从纵向去写人物。我经常会写这个人十年前在做什么,后来又做什么,可以做一些比较。
CR:为什么选择职场这个领域开专栏?
2000年,我从体制内的一家传统媒体跳槽到外资网络公司,开启了一段崭新的工作经历。那时上海正好新出一份报纸《上海壹周》,想找个有外资公司经验的人写职场专栏,就找到了我。我一直觉得,人一辈子得有个喜欢做的事,那种活一天就可以做得动的事,而只要跟艺术创作相关的都可以,比如阅读、写作、画画、作曲等等,而我喜欢写作。所以正合我意,就这样一写就写了15年。写着写着,我发现职场也好,情感也好,其实都只是生活的一个入口,通向人的欲望、追求与苦恼这个核心。所以不管什么专栏,都可以一直写下去。
CR:平时写专栏的素材都是怎么积累的?
做生活的旁观者,做自己的旁观者。我认为,观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跟人生体验很像,这中间的转折多了对人生的思考。其实对写作者来说,素材都是相似的,正如眼前的山都是相同的,但思考的角度不同,画出来的山也就姿态各异。
CR:作为常青型专栏作家,你从2000年《上海壹周》的《朝九晚五》专栏开始,写了十多年的职场专栏,能坚持下来的动力是什么?
我常青吗?我觉得在职场写作中,我已经out了。这是个快速消费的时代,你一天不发声,就会被遗忘。做喜欢的事不能说是坚持,写作过程虽然痛苦,但写完了很快乐,所以很容易让人上瘾。
CR:写专栏以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我的专栏也成为我观察社会的一个窗口,有很多读者会经常来信交流,我偶尔也会到电视节目上做嘉宾,聊聊职场的事及其他社会问题。现在专栏也结集出版过多次。
我的专栏已经成为了一个平台,很多人不知道我在FT工作,却有很多人知道我在写这个专栏,我换不换工作他们都不担心。靠这个专栏我获得了另外一种满足,这种满足是我的工作所不能带给我的。
CR:如何把职业和专栏的爱好平衡得这么好?
写作这个行当跟演艺等创作性质的行当很像,是没有中产阶级的。顶尖的人名利双收,金字塔底部的人,光靠这个是养活不了自己的。在中国,专栏作家如果光靠写专栏,很难过上体面的生活,尤其在上海和北京这样的地方。而有工作才能养得起写专栏这个爱好,工作本身也是我专栏灵感的来源。我把写专栏当成是养花养草般的兴趣爱好,只图开心不图金钱。
CR:这样持续写专栏,遇到灵感枯竭时怎么办?
我会通过阅读和社交寻找灵感。基本上和任何人交谈都会找到灵感。我是个擅于发现话题的人。以前写得多的时候,遇到有趣的事和话语,就会随手记下来,我把它称为“话题库”。久而久之,这个话题库也有近十万字的量。虽然话题库里的东西形成不了一个完整的话题,但可以激发灵感。
CR:很多人通过写作反省自身。
有人说过,写作本身是对自己的救赎,这话有些道理。写职场这些年来,也是解决自己职场疑问、解剖自己个性的过程。最终我发现,我其实更适合做一个手艺人,而不是管理者。当然,我要争取做一个高价手艺人,让自己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我在发现并再三验证了这点后,豁然开朗,对工作也更投入、更主动了。我是真的认为,工作是可以很快乐的。
CR:最满意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与十年前相比,我现在已经懒了许多。我希望自己能保持当年的进取心和自律度。要是比现在更努力些就完美了。
CR:《朝九晚五》自2013年4月就没再更新,改写《名利场》专栏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当我成为一个积极工作的手艺人后,灵感就消失了,哈哈。写作者的心态不能太顺。杜甫不是说“文章憎命达”么?我的职场专栏多是调侃和对职场生活的小思考之类的,不是ABC成功学。所以,随着心态的调整,我想尝试别的形态的写作。
文如其名。职场的纵深阶段就是名利场,所以基本上是类似的。我写的都是我想写的。
CR:一直在职场打拼,又写了多年职场专栏,你认为自己参透职场规则了吗?
我参不透职场,但是基本参透了自己。
CR:你的职业生涯收获了什么?失去了什么?遇到最大挑战是什么?
我不是个最成功的职场人。拿中国对“成功”的评价来看,我的职位并不高,收入也不算高,但我却是个十分快乐的职业人。我最怕失去的是对未知的好奇与勇敢,人越拥有得多,越怕迎接新的挑战。我个性偏保守也相对谨慎,我觉得其实可以适当放开些。
CR: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职场成就感还是稳定的收入?
两个当然都要有。但对我来说,收入可能更重要些。我曾问过我一个企业家朋友:1万元的编辑,每天工作6小时;1万元的主编,每天工作10小时,你愿意挑哪一个?他选后面那个。我就会挑前面那个,于是他成了企业家,我还在写我的专栏。价值观和个性的不同,让我们在面对相同机会时,做了不同的选择。当然,我的每一项工作都为我带来成就感。
CR:工作和生活中哪些好习惯在帮助你成长?
好奇心。
CR:很多职场人想“逃跑”或“跳槽”要么“辞职旅行”,你认为这是一种逃避吗?
他们在尝试吧。只要是经济独立,我对各种尝试都持开放态度。我比较鼓励试一试的生活方式。但我觉得大学毕业后,需要经济独立,只有在这个前提下,你才有可能认请自己在社会上的真实位置。
CR:在遇到职场问题时,是“听从自己内心”,还是“跟职场死磕”?
首先要认清自己,知道想要的和不想要的。这看似简单,其实很难。然后认清大环境,认清行业背景,从而对自己所在企业和部门有更准确的了解后,再做决定。决定以后,就不要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