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求物理课程应贴近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农村中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尽管我们的硬件条件还很不够,面对现状,我们只能立足现实,充分的挖掘现有资源潜力,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条件,实施课程改革。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是物理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现就农村中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教学基础设施不够健全
实验器材设备严重不足。农村中学没有像样的实验室和现代化实验设备、器材。虽然近几年上级陆续对乡级中小学配备了一些器材和设备,但缺乏系统性,而地方财政对实验教学的投入也有限,因此现有的器材和设备相差甚远。严重缺乏必要的演示器材。实验室数目少、面积小,不能满足正常教学的需要的现象普遍存在;没有配备专职的实验员。
二、教师的观念滞后
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缺乏认识;将教学手段现代化与教学思想现代化混为一谈;用落后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先进的现代化设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传统教学方式存在不足
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存在一些不易克服的矛盾:演示装置规模小而教室范围大,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有些实验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而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边做实验边讲解,难以组织学生进行同步思考;有时实验并不能一次成功。
针对以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的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所以要创造性的实施新课程达到上述要求,必须要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来支持。变“废”为宝,把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如生活中的蜡烛、吸管、乒乓球、气球、黄泥,可以用来制作一些简单而适用的实验器材,既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又锻炼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还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例如利用牙膏盒和小平面镜制作潜望镜,利用黄泥发生各种形变后其质量不变来认识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等等。教师和学生齐动手自制实验器材,从农村生产生活中收集一些有关于物理知识的新闻,图片,音响等素材,既可以为物理课堂提供物理情景,提供物理知识题材,还可以用来做物理实验,以弥补物理实验室实验器材的不足,大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如在学习飞机升力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准备好的竹片和小刀制作“天转转”——农村小孩都会耍的一种自制玩具。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找出怎么制作竹片会飞的更高,即竹片会向上飞的理由,从而加深所学知识,应用物理知识于生活。如在学习增大摩擦的方法时,让学生观察轮胎有很深的齿纹,其目的也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这样让从学生自己所经历实践生活中的例子总结出一些物理知识,物理规律。
课堂上随即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例如在学习压强知识时,可以让学生用两手指压铅笔两端,体验铅笔粗端与笔尖端对手的压力效果,充分认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在学习电学知识时,很多学生怕触电,就可以让学生在学生用的电路上接上铅笔芯、小刀、橡皮擦纸条,看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让学生自己了解身边的物体的导电性能,消除心理顾虑。又如在学习摩擦起电时,让学生用塑料笔端与自己的头皮摩擦,可以吸引小纸屑。又例如:在让学生感受力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设计随手可得的小实验:用手举课本.用手推拉文具盒、用手提起书包;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由于缺少一部分凸透镜,我们就发动学生收集并利用适合的瓶底作替代;在研究光的传播规律时,利用学生玩具“激光手电筒”作为光源。在探究浮力大小时,学校没有溢杯,我们就用塑料瓶子加上玻璃管代替。在认识杠杆时,我就让同学们用硬纸片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开瓶器模型。教学中的这些随堂小实验,激发了学生兴趣,通过亲身的观察和感受,使学生受到启发,并乐与积极主动地探究物理规律。
物理课程应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农村中学的自身特点,我在物理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周围各种丰富的现有资源,创设各种情境,将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事例与物理教学相融合,一起寻找物理的规律。例如在学习第二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时,我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蚂蚁与蜗牛谁爬得快吗?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蚂蚁和蜗牛是农村比较常见的虫子,可是他们平时没有留心观察他们到底谁爬得快。问题一提出来,同学们就热情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与讨论中得出比较快慢的方法。
课程资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既要充分利用学校有现有资源,也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其他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无论以什么形式什么类型存在,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发展,都可以加以利用和开发。
一、教学基础设施不够健全
实验器材设备严重不足。农村中学没有像样的实验室和现代化实验设备、器材。虽然近几年上级陆续对乡级中小学配备了一些器材和设备,但缺乏系统性,而地方财政对实验教学的投入也有限,因此现有的器材和设备相差甚远。严重缺乏必要的演示器材。实验室数目少、面积小,不能满足正常教学的需要的现象普遍存在;没有配备专职的实验员。
二、教师的观念滞后
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缺乏认识;将教学手段现代化与教学思想现代化混为一谈;用落后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先进的现代化设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传统教学方式存在不足
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存在一些不易克服的矛盾:演示装置规模小而教室范围大,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有些实验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而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边做实验边讲解,难以组织学生进行同步思考;有时实验并不能一次成功。
针对以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的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所以要创造性的实施新课程达到上述要求,必须要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来支持。变“废”为宝,把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如生活中的蜡烛、吸管、乒乓球、气球、黄泥,可以用来制作一些简单而适用的实验器材,既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又锻炼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还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例如利用牙膏盒和小平面镜制作潜望镜,利用黄泥发生各种形变后其质量不变来认识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等等。教师和学生齐动手自制实验器材,从农村生产生活中收集一些有关于物理知识的新闻,图片,音响等素材,既可以为物理课堂提供物理情景,提供物理知识题材,还可以用来做物理实验,以弥补物理实验室实验器材的不足,大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如在学习飞机升力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准备好的竹片和小刀制作“天转转”——农村小孩都会耍的一种自制玩具。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找出怎么制作竹片会飞的更高,即竹片会向上飞的理由,从而加深所学知识,应用物理知识于生活。如在学习增大摩擦的方法时,让学生观察轮胎有很深的齿纹,其目的也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这样让从学生自己所经历实践生活中的例子总结出一些物理知识,物理规律。
课堂上随即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例如在学习压强知识时,可以让学生用两手指压铅笔两端,体验铅笔粗端与笔尖端对手的压力效果,充分认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在学习电学知识时,很多学生怕触电,就可以让学生在学生用的电路上接上铅笔芯、小刀、橡皮擦纸条,看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让学生自己了解身边的物体的导电性能,消除心理顾虑。又如在学习摩擦起电时,让学生用塑料笔端与自己的头皮摩擦,可以吸引小纸屑。又例如:在让学生感受力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设计随手可得的小实验:用手举课本.用手推拉文具盒、用手提起书包;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由于缺少一部分凸透镜,我们就发动学生收集并利用适合的瓶底作替代;在研究光的传播规律时,利用学生玩具“激光手电筒”作为光源。在探究浮力大小时,学校没有溢杯,我们就用塑料瓶子加上玻璃管代替。在认识杠杆时,我就让同学们用硬纸片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开瓶器模型。教学中的这些随堂小实验,激发了学生兴趣,通过亲身的观察和感受,使学生受到启发,并乐与积极主动地探究物理规律。
物理课程应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农村中学的自身特点,我在物理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周围各种丰富的现有资源,创设各种情境,将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事例与物理教学相融合,一起寻找物理的规律。例如在学习第二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时,我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蚂蚁与蜗牛谁爬得快吗?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蚂蚁和蜗牛是农村比较常见的虫子,可是他们平时没有留心观察他们到底谁爬得快。问题一提出来,同学们就热情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与讨论中得出比较快慢的方法。
课程资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既要充分利用学校有现有资源,也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其他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无论以什么形式什么类型存在,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发展,都可以加以利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