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许多内容都与小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象密切相关。因此,小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德育、法制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道德法治课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从道德和法治中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德育工作在小学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提升小学生道德水平和法治理念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接受和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影响了小学德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尽量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中的各种知识内涵。本文详细阐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希望能够有助于提升小学德育工作的水平。
一、模拟生活情景
一些小学教师在德育法治教学过程中往往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这种形式的重复教材对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法治观念没有十分有效的效果,导致很多学生不再谈道德法治课。虽然我知道很多道德观念,比如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等等,但我不知道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些什么来达到这些道德标准。这就使得《道德与法治》课程无法达到原有的教学目标。因此,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可以运用生活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将这门课程中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在学习“健康饮食”的相关知识时,小学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餐桌上的礼仪是什么,注意餐桌礼仪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在家庭中扮演长辈和晚辈的角色。让扮演晚辈角色的学生摆好餐具、桌椅,然后扮演长辈角色的学生坐下。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和再演示,让学生学会餐桌上的礼仪内容,从而帮助学生真正了解健康饮食的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关注社会动态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最终的目的是要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让学生建立一定的法制观念,这个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学生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当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在社会上对于一件事情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同的看法,许多人对于社会事件更多的是关注其是否和自身利益有关系,对于社会事件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关注度并不是很高。针对这一问题,小学教师可以在道德和法制这门课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对社会中的各种事件进行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事件中不仅仅要关注个人利益,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对社会动态进行及时的关注,也可以有效开阔学生的社会视野,帮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社会中发生的各种事件,引导学生在分析各种社会事件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使他们学会正确的去看待社会中的各种事件。例如:“社会实践尊老爱幼”课题,教师利用打印好的图片串联故事,分五个小组,每组八人,每个小组获取其中一部分图片,十分钟时间,让各学生小组为图片排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性。之后老师引导学生根据五张图片总结图中事件为:行人过马路时,一位红领巾少年帮一位奶奶捡掉落的橘子,并扶着奶奶一起过马路,奶奶在分别时送给少年一颗橘子,两人微笑告别。提问学生是否有观察过自己的奶奶,有没有在家里帮助过奶奶做力所能及的小事,如果做过,有没有受到什么夸奖表扬,自己心情如何?引出力所能及范围内互帮互助的良好品德,并学以致用,遇到同类事件自己应该怎么做。接着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版,让学生观看视频中除了奶奶和少年以外的行人表现,是否有别人一起参与帮助奶奶等,引导总结出过马路时即使帮助他人也要注意的安全行为准则,提升安全意识。在互帮互助的同时,要学会辨别,将对错和环境背景同时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三、布置生活作业
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实现,在短时间内可能无法见到非常明显的效果。并且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培养仅仅依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也是无法有效实现的。因此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不但要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也要尽量的生活化,从而有效加深道德与法制生活化教学的效果。让学生有机会将课堂上学到的各种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实际的应用,从而逐步将各种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最终实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育目的。比如说在学习“我们爱整洁”相关的知识时,小学教师将整洁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的行为在向学生进行讲解之后,可以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到家之后对自己的卧室进行独立打扫。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整洁内容应用到自己的卧室当中,使他们不但明白什么是爱整洁,同时在生活中也做到爱整洁。并且小学教师可以和部分学生的家长进行联系,听取家长对学生整洁卧室行动的反馈,鼓励家长对学生整理自己卧室的行为进行一定的指引,进而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對于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非常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对生活情境进行模拟,与社会动态进行结合,引导学生逐步将教材中学到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式探索[J]. 崔亚利. 中国教师. 2019(01).
[2]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 于虹. 名师在线. 2018(31).
[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析[J]. 杨秀云,吴怡桦.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8(05).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德育工作在小学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提升小学生道德水平和法治理念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接受和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影响了小学德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尽量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中的各种知识内涵。本文详细阐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希望能够有助于提升小学德育工作的水平。
一、模拟生活情景
一些小学教师在德育法治教学过程中往往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这种形式的重复教材对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法治观念没有十分有效的效果,导致很多学生不再谈道德法治课。虽然我知道很多道德观念,比如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等等,但我不知道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些什么来达到这些道德标准。这就使得《道德与法治》课程无法达到原有的教学目标。因此,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可以运用生活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将这门课程中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在学习“健康饮食”的相关知识时,小学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餐桌上的礼仪是什么,注意餐桌礼仪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在家庭中扮演长辈和晚辈的角色。让扮演晚辈角色的学生摆好餐具、桌椅,然后扮演长辈角色的学生坐下。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和再演示,让学生学会餐桌上的礼仪内容,从而帮助学生真正了解健康饮食的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关注社会动态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最终的目的是要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让学生建立一定的法制观念,这个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学生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当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在社会上对于一件事情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同的看法,许多人对于社会事件更多的是关注其是否和自身利益有关系,对于社会事件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关注度并不是很高。针对这一问题,小学教师可以在道德和法制这门课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对社会中的各种事件进行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事件中不仅仅要关注个人利益,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对社会动态进行及时的关注,也可以有效开阔学生的社会视野,帮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社会中发生的各种事件,引导学生在分析各种社会事件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使他们学会正确的去看待社会中的各种事件。例如:“社会实践尊老爱幼”课题,教师利用打印好的图片串联故事,分五个小组,每组八人,每个小组获取其中一部分图片,十分钟时间,让各学生小组为图片排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性。之后老师引导学生根据五张图片总结图中事件为:行人过马路时,一位红领巾少年帮一位奶奶捡掉落的橘子,并扶着奶奶一起过马路,奶奶在分别时送给少年一颗橘子,两人微笑告别。提问学生是否有观察过自己的奶奶,有没有在家里帮助过奶奶做力所能及的小事,如果做过,有没有受到什么夸奖表扬,自己心情如何?引出力所能及范围内互帮互助的良好品德,并学以致用,遇到同类事件自己应该怎么做。接着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版,让学生观看视频中除了奶奶和少年以外的行人表现,是否有别人一起参与帮助奶奶等,引导总结出过马路时即使帮助他人也要注意的安全行为准则,提升安全意识。在互帮互助的同时,要学会辨别,将对错和环境背景同时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三、布置生活作业
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实现,在短时间内可能无法见到非常明显的效果。并且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培养仅仅依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也是无法有效实现的。因此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不但要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也要尽量的生活化,从而有效加深道德与法制生活化教学的效果。让学生有机会将课堂上学到的各种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实际的应用,从而逐步将各种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最终实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育目的。比如说在学习“我们爱整洁”相关的知识时,小学教师将整洁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的行为在向学生进行讲解之后,可以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到家之后对自己的卧室进行独立打扫。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整洁内容应用到自己的卧室当中,使他们不但明白什么是爱整洁,同时在生活中也做到爱整洁。并且小学教师可以和部分学生的家长进行联系,听取家长对学生整洁卧室行动的反馈,鼓励家长对学生整理自己卧室的行为进行一定的指引,进而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對于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非常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对生活情境进行模拟,与社会动态进行结合,引导学生逐步将教材中学到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式探索[J]. 崔亚利. 中国教师. 2019(01).
[2]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 于虹. 名师在线. 2018(31).
[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析[J]. 杨秀云,吴怡桦.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