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性电影艺术与陕南民歌生态文化解读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h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由陕西一路阳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和出品,该剧历时两年的精心打磨,以其优秀的艺术品质和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在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一鸣惊人,斩获了包括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最佳音乐奖等五个奖项。这部反映陕南民歌文化的主流文艺片,从最初的策划到最终的完成,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不仅是对电影工作的一次肯定,也是展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康紫阳民歌、宣传陕南地域文化和独特人文风貌的一次有益尝试。
  一、 写实性电影艺术表现技巧
  《郎在对门唱山歌》是根据安康紫阳籍作家李春平的同名小说改编创作的一部彩色故事片。影片开创了中国实名制电影之先河,是一部充满了紫阳地域文化风情,田园牧歌式的爱情故事片。以实名实景的形式将安康民俗、安康山水、安康紫阳民歌展示在国人和世界面前,有利于向全世界推广安康和陕南民歌,提升安康的城市形象,展现陕南的人文历史和精神风貌。
  电影讲述了改革开放时期的陕南地方城镇——紫阳县城的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土生土长的紫阳县城汉江边的姑娘刘小漾,从小就对唱歌和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梦想踏进艺术学院的殿堂,以其实现自己儿时的音乐理想。父亲刘在水时任县公安局副局长,对女儿百般呵护,恩爱有加,为了让女儿美梦成真,顺利考入省城艺术院校,他未经女儿同意请来了家庭教师,在县剧团担任指挥和民歌研究的中国音乐学院毕业生冯冈辅导女儿学习声乐。
  时光荏苒,刘小漾的声乐水平在不断进步,正值青春年华的冯冈和情窦初开的少女刘小漾也渐生情愫,坠入爱河。这对于官场想要“转副为正,官运升迁”的父亲刘在水来说,自然是一件不能容忍的事情:因为张县长曾几次向他点破了希望自己的儿子张学锋与他的女儿刘小漾结为秦晋之好的意图,也暗示了可以给他一个“升格”的机会。在官场仕途与女儿感情的权衡之中,刘在水可谓绞尽脑汁,用心良苦,计划达成一个两全其美的结局:一方面能使女儿踏入省城艺术院校深造,实现音乐梦想;另一方面又能与张县长结为姻缘,自己的官职得以升迁,爱女今后也能以公务员的身份在门当户对的婚姻中幸福生活。然而这个如意算盘的最大障碍就是女儿与冯冈这段“节外生枝”的爱情。因为担心女儿和冯冈情感的演变,父亲对女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进行暗中以摄像头监视的约束行动。最终,在这场纠缠不清的“暗恋”中,刘小漾如愿以偿地考取了省城高校。临行之时,二人约定,等待小漾毕业归来,共同振兴他们所热爱的紫阳民歌。与此同时,一直追求刘小漾却得不到垂青的张学锋,也踏上了从军的征途。
  画面一转,从大学毕业归来的女儿回到了紫阳,带着满心欢喜的刘小漾想与她的白马王子冯冈重续他们的爱情与理想,却在不经意中发现了冯冈与表姐的“隐情”。一天晚上,在父亲再三的催促下,刘小漾在无奈中护送转业回来而醉酒她家的昔日追求者张学锋时,阴差阳错的受到张学锋狡黠的欺骗而被迫与他发生了关系,从睡梦中惊醒的她不甘屈辱,甚至咬掉了张学锋的一截舌头……
  影片接近尾声时,刘小漾再一次向住院归来的张学锋表明断绝来往的态度后,急切地寻找冯冈,在冯冈家当她看到了不敢相信的冯冈和他所谓的表姐同居的一幕时,她彻底崩溃了、绝望了,再也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痛苦失声地离开了冯冈家,跌跌撞撞地奔跑着,长镜头移动下的紫阳大桥是那么漫长,仿佛一生也难以走完,此时张学锋也不失时机奔向她,在她跌倒之时,扶起她走向回家的路,最让人难忘的是小漾虽然被牵着往前走,但是仍伤心的看着身后桥下恋人的家,她是多么希望冯冈能像第一次那样在身后追过来把她背回家去,三次伤感的回头没有唤回她内心的期盼,这是最让人难以忘记的转身,也是影片中最为凄美动人的一幕。
  镜头移动,火车上,冯冈带着浓浓的悲哀和他的表姐去了南方寻找他的多年未见的父亲,他带走了小漾的心,也破碎了他们一起种下的理想,把痛苦和伤感留给了自己,也留给了别人。然而,真正打动观众的地方在于,影片触目惊心地展示了女主人公刘小漾的理想爱情逐渐走向破灭的过程,展示了世俗社会的价值观念对理想爱情的凶残迫害。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具有很强的现实感,令人感动之余还能发人深思,是一部难得的现实主义佳作。
  二、 电影的艺术构思与文化内涵
  紫阳县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民歌之乡,紫阳民歌是全国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也是陕南民歌的杰出代表。《郎在对门唱山歌》是紫阳民歌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首歌曲。据考证它产生于明朝以前,是一首原生态的地方民歌,这首歌词全部都是安康地区紫阳农村的地道方言,“短命死的,发瘟死的,挨刀死的”是地道的陕南口头语,一般是指对自己的晚辈、亲人,包括儿女、情人从另一个层面表现出来的疼爱,即所谓“爱的不得了”,才用这种看似诅咒的语言表达方式。电影充分把紫阳的优秀文化元素融进这部主流艺术片中,以紫阳非物质文化、茶文化、民歌文化为主线,以爱情故事为载体,以主题音乐为烘托,使这首民歌贯穿全剧。电影中人物对白皆以“陕西、安康、紫阳”实名出现,紫阳民歌皆由当地原生态民歌手表演。“安康紫阳”作为故事发生地以电影胶片形式首次被搬上银幕,把传唱了几千年的紫阳民歌和紫阳富硒茶首次以电影的方式介绍到全国乃至世界,也成为陕西省对外文化交流的长效品牌作品。
  作为一部主流文艺片,它剥离了现实中的浮躁,电影中原生态的民歌,缠绵悱恻的爱情都让观众有一种清新扑面而来的感觉。《郎在对门唱山歌》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在国内首次以行政区划实名制的方式展现陕西南部安康和紫阳的文化风貌;二是创作上在国内首次采取现实题材未来时的表现方法,展现了2015年的安康紫阳;三是影像在国内影片中首次全部采取长镜头的拍摄手法;四是在省内弥补了陕南影视题材的缺憾,填补了近年来省内缺少主流文艺片的空白,为观众带来了一顿丰盛的音乐文化大餐。
  作为反映当代人精神困境的艺术片,此片表现了青年人在人生转折期,面对社会和事业、情感与婚姻的困惑和艰难选择,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佳作。影片展现了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安康紫阳民歌和风土人情,在人物和剧情的处理上兼具现实性和艺术性,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陕南生活画卷,是近年来难得的现实主义的西部电影佳作。   影片《郎在对门唱山歌》,对宣传陕南文化、推动陕南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文化具有穿透性,无论文学创作形式如何,文学讴歌的内容都是永恒不变的,人们都是在追求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郎在对门唱山歌》恰如其分的反映了这个主题。其次这部影片采用实名实景拍摄,可以实现经济与旅游的良性循环,通过电影的推广,吸引人们走入安康,发展安康。旅游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郎在对门唱山歌》剧中深厚的文化内涵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 电影音乐与陕南民歌文化传承
  《郎在对门唱山歌》是由中国第六代颇具乡土情结的导演章明执导的,这部在上海电影节夺得五项大奖的影片的成功至少具有几个意义:首先,对紫阳当地的宣传;其次,它让我们把目光经由紫阳民歌投射到中国各地的民歌;第三,让我们重新去审视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影片《郎在对门唱山歌》算不上完美无瑕,但是足于满足我们在一部影片中对美的需求。
  音乐是电影艺术最重要的表现因素之一,不可或缺。本部影片的主题音乐第一次出现是在刘小漾家的露台上,当县剧团的演员唱起了这首当地民歌《郎在对门唱山歌》时,迎来了电影剧情的第一次高潮。这是男女主人公的第一次相遇,电影中,随后的每一次《郎在对门唱山歌》歌声的响起,都是两个人情感的一种催化剂。让人忐忑的是二人在民间收集民歌时,傍晚在河边刘小漾一个转身的瞬间,极赋伤感色彩的钢琴音乐忧伤中带着沉重的和弦缓缓流泻出来,这段音乐恰似两个人情感危机的伏笔。当采风完冯冈一回头发现小漾并没有紧随其后时,他返回石板桥上心情沉重地拥抱了小漾;暗淡忧伤的音乐表达了两人似近而远,似远又近的关系,仿佛两人爱情悲剧的一声叹息。
  《郎在对门唱山歌》这一作品的成功推出,势必会对陕南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首先,这部影片极大的丰富了汉水文化,紫阳民歌是汉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被陕南人民广泛传唱,但民歌的发展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而影片《郎在对门唱山歌》中紫阳民歌的反复吟唱,是用一种新的形式来展现民歌风采的,它丰富了紫阳民歌的内涵,提升了紫阳民歌的层次。这部实名制电影的问世,一定会推动紫阳民歌的发展,推动安康地域文化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影片开创了中国实名制电影之先河,其中没有商业元素,是一部充满了紫阳地域文化风情和田园牧歌式的爱情故事。影片的长镜头拍摄,形象而生动地展示了陕西紫阳的山水地貌、风土人情和社会状况,同时也把当地民歌《郎在对门唱山歌》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影片采用未来跨时空的拍摄手法以表现故事情节,这种手法作为拍摄电影的方式是非常新颖的。故事的内容既有民间歌手演唱的传统紫阳民歌,又有充满现代时尚元素的小桥流水人家,完全是紫阳的实景,紫阳的山水、小巷、街道、大桥、古城门。唯美的镜头赋予了影片特有的诗情画意,古老的曲调丰腴了紫阳民歌翱翔的翅膀。
  导演章明以《郎在对门唱山歌》这首民歌贯穿影片,用优美动听、纯粹的歌声为整个影片注入了闪亮的生命力和淡淡的哀伤之情。民歌的明线和爱情的主线相互交织,缺一不可,民歌是爱情的桥梁,爱情是民歌的翅膀;可谓歌中有情,情中有歌,因此影片是一部具有良好精神导向和艺术价值的电影剧作。其中最为特别的是,影片将安康紫阳很多最具人文特色的文化符号,例如:紫阳民歌、紫阳富硒茶、紫阳蒸盆子、老城门、青石板台阶等地方元素展现在影片中,不仅让全国人民了解了紫阳,更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到陕西南部地区的生态文化特征。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相对于很多商业片的强档,这种由真实的生活文化,经过电影唯美的拍摄,呈现给观众的这种作品显然更值得品味。期待着国内能够多拍这种电影,多发掘我们身边被忽略的这些生态文化,让我们的地方文化和陕南民歌能够通过电影,飞出国门,走向世界。
其他文献
[摘要]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到新世纪,好莱坞青春片中青少年的形象也在从反叛向保守发展演变,最终呈现出了经过修正的美国主流社会价值观的特点,这样的演变和美国的青年文化的发展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好莱坞 青春片 反叛 保守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1.007    好莱坞青春片一般是指以青少年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电影。在好莱坞,它已经是相当成
[摘要] 电影《革命之路》曾获得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剧情类影片提名,导演一直试图架构的也就是FRANK对现实的懦弱和APRIL勇敢追求自我梦想之间的冲突。APRIL将自己的全部理想都寄托在貌似有理想的FRANK身上,而这种依附性就已经注定了悲剧结局。因此,FRANK选择的变化,才是支撑故事跌宕起伏的重要线索。  [关键词] 《革命之路》 选择 FRANK  doi:10.3969/j.is
2018年初的贺岁档中各类影片百花争艳、精彩纷呈,其中香港导演林超贤执导的战争冒险片《红海行动》获得了观众和影评人的一致好评。无论是影片精美细致的特效制作、演员真实可感的演技,亦或其中强烈的国家集体荣誉感都超越了以往同类型影片水平。《移动迷宫3》则代表了好莱坞一如既往的冒险动作片风格——跑酷、科幻、极限运动、个人英雄主义等元素的叠加。这两部影片的出品时间相近,且均属于动作片大类,其中的情节都围绕灾
一、 符号学分析  由美国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基督最后的诱惑》,改编自希腊作家尼克斯·卡赞扎基斯1955年的同名小说。这部小说由于将耶稣人性化,剥夺了基督的神性光环,并且对犹大、玛利亚等形象进行了重塑,一直都是西方宗教界争议很大的作品。在马丁·西科塞斯筹备这部电影时,就招致游行示威、贴大字报等无数的抗议活动,同斯科塞斯导演合作多年的男演员罗伯特·德尼罗迫于压力拒绝出演此片。在这部影片正式面世
近期上映电影《羞羞的铁拳》不仅在国庆档中异军突起,勇夺票房第一的宝座,同时也成为热议的话题——关于梦想,关于体坛腐败,关于国产喜剧电影发展的思考等多个方面。已有3部作品的开心麻花团队,在迎接高票房好口碑的同时,外界的质疑与批评也随之而来。就此现象不禁引起思考,为何由舞台剧改编的喜剧电影能够票房口碑双赢?关于青春梦想的电影多如牛毛,为何此电影能够脱颖而出?小成本喜剧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的春天是否来临?
一、 晋商题材电视剧的概述及界定  要对晋商题材电视剧进行界定,首先就要区分“晋商”“晋商题材电视剧”这几个基本概念。“晋商”在辞海中这样解释:“中国旧时山西省籍的商人。宋代开始形成。初期经营商业,其活动遍及全国,并远至俄国和印度。后向金融业发展。19世纪后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1]晋商的存在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晋商文化以及丰富的大院建筑遗产。  关于题材电视剧,曾庆瑞先生在《
军事题材电影《归心似箭》(1979)由李俊导演执导、八一电影制片出品,1979年10月1日建国30周年纪念日当天公映。影片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当时的文化部电影局还专门召开研讨会,对影片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是一部散文式的电影,人物刻画细致,感情朴实动人,镜头流畅自然,诗情画意,像长白山的流水那样清澈见底。影片的民族风格也很浓,充满了乡土气息。”“导演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追求和
[摘要] 《钢琴教师》是一部令人震撼、发人深省的艺术作品,影片叙述的是一位叫艾丽卡的钢琴女教师在母亲极端变态的钳制下心灵扭曲以及自身情爱变异的历程,《钢琴教师》是一部充满悲剧氛围的作品,从头到尾我们和艾丽卡一样感受着来自母亲的压抑与控制,这种力量成为无形的牢笼,艾丽卡无处逃避。  [关键词] 《钢琴教师》 精神分析 欲望  《钢琴教师》是耶利内克的代表作,发表于 1983年,后被导演迈克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之后,越来越多的同性恋电影在华语影坛出现了,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对这同一敏感题材的表现,华语电影因其受到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而且使华语同性恋电影具有独特的风格与韵味。  [关键词] 同性恋电影 华语电影 民族文化因素    同性恋,因其社会原因在银幕上一直作为敏感而又边缘的题材内容存在着。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
所谓“不通一技莫谈艺”,任何学科与行业都有自身的技术指标。我国职业院校作为技术人才诞生的摇篮,意义重大、使命艰巨。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