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学校更加重视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美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显现。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它能够陶冶小学生的情操,提升小学生看待事物的能力。教师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时,首先在德育的引导下,将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渗透到教学中,以更好地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发展,其次要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升小学生的美术素养。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美术教学重视学生的赏析与审美能力发展。在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勇于创新,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年龄尚小,审美观还处在模糊的状态,正确引导小学生的审美观是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这一时期,教师应该适当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审美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笔者结合多年的美术教学经验,将从课堂教学知识传授,引入到现实观察审美;加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审美,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深化新课标的教育精神融入,发现和感受美的存在;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究。想要做好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知识传授,引入到现实观察审美
所谓现实观察审美,是指美术教师在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或是小学生最了解的地方,施以正确的引导,让小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美好,引发小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身边美好事物的喜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因此,美术教师要善于发现身边的美,丰富课堂的氛围,提升美术课堂的品质。
例如:在教学“家乡变了样”这一教学内容时,上课前,美术教师可带领小学生去长期生活的家乡转一转,走一走,让小学生更熟悉自己的家乡,在路边可能看到正在上班的人流,可能看到美丽田园的风光,可能感受到古代人民用智慧留下的建筑显露出古风的气质……一切都安静而美好。小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对美好的东西有了基本的理解,进而在美术课堂上的审美也会得到提升。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对自己的家乡进行描绘。由于此前学生有了对家乡的赏美,绘画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上课结束后,可以让小学生进行“我的家乡”为主题的创作,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加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审美,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大量时间生活在校园中,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小学生对事物的兴趣,这对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美术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的美好景色,引导小学生去发现美、观察美、探索美,养成小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校园开展了一期“无声餐厅”教育主题,老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去校园餐厅观察,感受那些值得美好的事情,并进行分享交流。在学校举办绘画展览时,组织小学生观看学习,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学校在举办大型运动会时,鼓励小学生画出那些动人的瞬间、激烈的竞争画面。小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由发挥创作,丰富小学生的美术素材,也让小学生为自己的学校充满自豪感。将美术教学与校园文化进行深度整合,既有利于核心价值观的落实,也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深化新课标的教育精神融入,发现和感受美的存在
新课标为美术课赋予了三个目标方向,即美术知识技能、美术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美术的审美是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范畴,可看出美术审美在美术课堂中的重要性。能够发现和感受美的存在并且能够评价美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将自己平时所观察到的情景拍摄或者绘画下来,在课堂教学时,组织小学生进行讨论。如教师拍摄的医生、警察、工人、天空、轮船、小鱼等美好的瞬间,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现在小学生面前,让小学生进行鉴赏分析。教师要正确引导小学生对这些景色、人物做出正确的评价。如这些人物在干什么?这些人物的特征是什么?这些景色是否美丽?通过教师的引导,小学生对自己心中的美会有一定的概念,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与交流,感受一件事物多個角度的美,通过比较、讨论和自我领悟,小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美的涵义。
总而言之,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术的教学中非常重要,这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漫长的过程,美术教师要在培养的过程中,具有耐心,正确引导小学生审美,同时要多发现身边的美,引导小学生真切地体会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感,建立审美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探索教学策略,以促进美术教学更好地发展。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美术教学重视学生的赏析与审美能力发展。在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勇于创新,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年龄尚小,审美观还处在模糊的状态,正确引导小学生的审美观是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这一时期,教师应该适当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审美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笔者结合多年的美术教学经验,将从课堂教学知识传授,引入到现实观察审美;加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审美,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深化新课标的教育精神融入,发现和感受美的存在;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究。想要做好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知识传授,引入到现实观察审美
所谓现实观察审美,是指美术教师在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或是小学生最了解的地方,施以正确的引导,让小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美好,引发小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身边美好事物的喜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因此,美术教师要善于发现身边的美,丰富课堂的氛围,提升美术课堂的品质。
例如:在教学“家乡变了样”这一教学内容时,上课前,美术教师可带领小学生去长期生活的家乡转一转,走一走,让小学生更熟悉自己的家乡,在路边可能看到正在上班的人流,可能看到美丽田园的风光,可能感受到古代人民用智慧留下的建筑显露出古风的气质……一切都安静而美好。小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对美好的东西有了基本的理解,进而在美术课堂上的审美也会得到提升。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对自己的家乡进行描绘。由于此前学生有了对家乡的赏美,绘画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上课结束后,可以让小学生进行“我的家乡”为主题的创作,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加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审美,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大量时间生活在校园中,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小学生对事物的兴趣,这对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美术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的美好景色,引导小学生去发现美、观察美、探索美,养成小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校园开展了一期“无声餐厅”教育主题,老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去校园餐厅观察,感受那些值得美好的事情,并进行分享交流。在学校举办绘画展览时,组织小学生观看学习,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学校在举办大型运动会时,鼓励小学生画出那些动人的瞬间、激烈的竞争画面。小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由发挥创作,丰富小学生的美术素材,也让小学生为自己的学校充满自豪感。将美术教学与校园文化进行深度整合,既有利于核心价值观的落实,也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深化新课标的教育精神融入,发现和感受美的存在
新课标为美术课赋予了三个目标方向,即美术知识技能、美术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美术的审美是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范畴,可看出美术审美在美术课堂中的重要性。能够发现和感受美的存在并且能够评价美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将自己平时所观察到的情景拍摄或者绘画下来,在课堂教学时,组织小学生进行讨论。如教师拍摄的医生、警察、工人、天空、轮船、小鱼等美好的瞬间,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现在小学生面前,让小学生进行鉴赏分析。教师要正确引导小学生对这些景色、人物做出正确的评价。如这些人物在干什么?这些人物的特征是什么?这些景色是否美丽?通过教师的引导,小学生对自己心中的美会有一定的概念,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与交流,感受一件事物多個角度的美,通过比较、讨论和自我领悟,小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美的涵义。
总而言之,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术的教学中非常重要,这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漫长的过程,美术教师要在培养的过程中,具有耐心,正确引导小学生审美,同时要多发现身边的美,引导小学生真切地体会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感,建立审美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探索教学策略,以促进美术教学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