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田,背着亡灵演戏

来源 :电视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bill_c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来人的脸也可以像绳结一般记事。爱笑,会在皮肤上留下柔软的纹路;爱愁,眉心会留下一团揉不散的结。李保田的鼻翼两侧有两条深长的纹路,一直延伸到唇角,带着南方城市特有的晦涩和潮湿。在东方的命相书里,这样的纹路代表着痛苦的隐忍,称之为“法令纹”。他看人的时候下巴略收,眼睛往上,是谦逊,亦代表随时撤退。这样一张脸,最适合演庄重的古典悲剧, “To be or not to be”被他的唇齿扣押之后,再延宕释放,会揪起所有观众的心。偏偏他选择丑角,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且一演就是50年。
  他就是“蒸不熟、煮不烂、锤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
  《丑角爸爸》是李保田从艺50年的一个展览,也是一个小结。
  剧中,他一共扮演了11个丑角,包括《贵妃醉酒》里的高力士、《三岔口》里的刘丽华、《思凡》里的小和尚、《智取威虎山》里的座山雕……这些角色有些长达几分钟,短的不过几秒——饶是惊鸿一瞥的亮相,台下没有三年五载的功夫也是要露怯的。
  单是眼神一项——梅兰芳远眺云端里的鸽群来练习眼神的灵动流转;李保田则在黑暗里点一根香,眼珠子像狗皮膏药一样牢住暗黑中闪转腾挪的小红点。舞台上,梅兰芳的眼神像丝线一样不断不断地缠绕;李保田的眼睛则精气内涵、电光火石。
  片花中,李保田有一个招牌式动作就是肌肉跳舞(又叫活腮):眼睛像对不准焦距的闪光灯一样频繁眨动;面部肌肉则像布满开关一样,瞬间集合又瞬间解散。虽然是个洋相,但学丑的只有不到10%的人才能掌握这一技能。他饰演的赵青山,从病床上醒来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它。每当赵青山和女儿闹别扭了,他便靠这一滑稽动作来打破僵局;剧团里有人破了底线不讲原则,这套彪呼呼的动作又变成揭竿而起的愠怒。
  赵青山曾是舞台上精明灵透的名丑,舞台上的人、情、事,他全部了然于心,偏偏在生活中他跌跌撞撞,四处碰壁。他相信爱情,爱情背叛他;他相信真理,真理欺骗他。然而这些遭遇和变故并没有让他低头学乖,他相信生活并非童话的衍生物,但也不像脏扑克一样,只有在轮流的算计和作弊中才能捞到一手为人羡慕的底牌。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随身携带一把游标卡尺来打量世界,每每发现,一切都在巨大的偏差中危险地运行……
  用今天的价值观来衡量,赵青山显然有些不合时宜。他不懂得什么叫审时度势,趋利避害,遇事只会长驱直入,自取其辱。这种坚持和倔强,就是李保田的灵魂附体——他们都是“蒸不熟、煮不烂、锤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
  “技艺,是人在宇宙中为自己找到的位置。”
  对于一个五四后,既禀承儒家传统,又学习西洋思想艺术的一代,李保田身上有典型的两面性,一面是“被启蒙者”——文学、电影、音乐、美术不断冲击并完善他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他又是一个“启蒙者”——他把自己所学所思全都交给角色,再去启蒙观众。李保田是真读了不少书,拉伯雷、陀思妥耶夫斯基、米兰?昆德拉的名字很自然地挂在他的嘴边。席间,我引用法国某人类学家的一句话,“技艺,是人在宇宙中为自己找到的位置。”又实在想不起是谁说的,李保田一笑“这是法国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说的。”我一愣,不由得被他的阅读量震惊。所有的阅读中,卓别林对他的影响最深。他忘不了第一次看《城市之光》,一早守在电影院门口,见有人退场他就捡起票根溜进去,从早看到晚。出门后头重脚轻——不是因为眼花,而是浸在卓别林的世界里——晕眩。
  从上世纪80年代走出来的艺术家,都有一个典型特质:“一以贯之”。李保田正是那种典型地将思想和生活一以贯之的人。这决定了他不可能把拍戏仅仅当成扬名立万的手段,就像赵青山不能容忍把京戏当儿戏。
  李保田接戏,内心有一道金线,即剧本要入眼,否则千金不换。他在严于律己的同时,更严于待人,且丝毫不会考虑严格之外的可能性——这和他从小在梨园接受的价值观是一致的——就算撑筋撑到大腿根结了鸽蛋大的疙瘩,只要师父没说停,还得眼睁睁地看着鸽蛋变鸡蛋。
  这和赵青山是一脉的。
  绝对的控制力与蔫蔫的爆发力
  早年间,李保田因出演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有话好好说》等作品崭露头角。他的起点比一般人都高,老谋子又是出了名的“龟毛难缠”,白天导戏,晚上改本,比机器还管用。饶是如此,李保田依旧是他用过的最多,也是最顺手的男演员。
  张艺谋曾在不同场合说过同样的话,“李保田是一个杰出的表演者”。
  他的神情可以被展览。他的气息可以被渲染。当一个人的气味能够透过摄像机镜头扩散,他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电影演员。很多人在表演的时候,是一只被操纵的木偶,该笑的时候笑,该哭的时候哭,但那些快乐和痛苦并不属于他自己。他是受控的。而有些人在表演的时候,该笑的时候让别人笑,该哭的时候让别人哭。那些快乐和痛苦是他自己的,他使用得收敛而小心,并以此为武器,直抵人心,锐不可挡。他喜欢控制一切。没错。李保田象征着强势。
  后来当他涉足电视剧,那无疑是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
  《跃龙门》中,他演一个知府。大年三十晚上,只剩他一个人牵着一头驴在寒风中形影相吊;为民为国两袖清风,不过落得家破人亡。凄厉的寒风中,漫天的飞沙里,他独坐在妻子的灵前,宛若也已消散了灵魂的孤独旅者,欲哭无泪。直到他走回屋子,从口袋中缓缓摸出刚刚为亡妻买的那把牛角梳子,一滴浑浊的老泪才从他爬满皱纹的眼角缓缓滑落。陈寅恪联语,“九泉稍待眼枯人”。李保田那乱发与布衣也纷然乱舞,镜头拉近,表情那个痛入骨髓呀,老脸上早已是老泪滂沱、纵横阑干了,眼中新一轮浑浊的老泪要涌又涌不出,嘴微微张着,半开半阖。他涕泣之下呼出的“夫人哪”似乎不是从嘴里说出来的,而是只见喉结在鼓动,吐出来的那种声音要沙哑不沙哑,似浊还清,然而其钝厚直是从胸腔里一字一字抖落出来。他是那种典型的控制力强于爆发力的那种演员。
  但是在现实中,他既不够练达,亦不够圆融。控制力好像一台失灵的仪器。这着实给他惹了不少麻烦——“戏霸”的称谓不胫而走,众多影视公司口诛笔伐——哪些其中的多半,并未与李保田合作过,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一起众志成城搞抵制。   他是真心热爱自己的手艺。
  然而,爱得有多笨,就有多勇敢。李保田满头棱角,狷介而又不逊,经常止不住要冲撞人。他知道自己不善,也曾退出过演艺圈,最终还是因为太过热爱而选择复出。但是复出并不意味着妥协,时间的搜身贼并没有偷换他的“金线”。对待人情世故他能一笔勾销,可对待艺术作品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艺术对他而言,具有不可切割的硬度——只有对那些永远无法目睹神异之兽的人来说,屠龙之技才是无用的。
  《丑角爸爸》的剧本历时五年,易稿数十次,最后编剧都改不动吃不消了,李保田亲自执笔上阵。古佛青灯度流年,当人在一段时间内专心致力于一件事,其意义等同于修行;而对于李保田来说,这只是他对手艺的敬畏——非要把一个60分的剧本改到95分才踏实。
  不过,你以为这就功德圆满了?不!缺的5分现场里找补。
  有一场戏,汤加丽饰演的白美丽到赵青山家做客,突然发现脚边的小狗,嫌恶地说自己不喜欢狗。这时李保田停下来说,如果要表现一个人对狗的害怕,应该有一个突然被吓到的动作。导演照着“李老师”的意思又拍了一条,李保田仍不满意,思忖片刻,说,还应该加一句,“我怕沾的身上都是狗毛”。真到拍摄时,李保田灵机一动,神气活现地把沙发罩拽了下来,巧妙地衔接了白美丽的话。现场的工作人员和前来探班的记者都为这场戏叫好,同时也见识到了李保田对工作的较真。
  一个普通人的心灵简史
  李保田说,拍完《丑角爸爸》今后即使不拍戏,也了无遗憾。足见这部戏在他心目中的分量。以前从不接受采访,这次居然也网开一面。难道他还希望借助这部戏来达到自己事业的第二春?
  老爷子稀眉淡眼地笑了。这笑说明了我的误解,以及他对这种误解的满不在乎。他把食指竖在鼻尖,双目炯炯地对我说,“这一次,我是背着父亲的亡灵在演戏。”后来,我在鲁豫的访谈节目中,再次看到他用相同的动作和语气重复这句话。鲁豫用纸巾勉为其难地擦着通红的眼角——不知是被泪眼杀红的,还是手势太重给纸巾搓红的。总之,她用煽情来为这句话定了性。
  但是在我看来,这不过是“跪着的”忏悔。是属于一个普通人的心灵简史。
  从小脑袋后面就长了反骨的他,因为父亲一句气话就拾起包袱离家出走。恰好赶上剧团招生,他报了名,背井离乡。赶上60年,剧团里死的死,逃的逃,活人也都全身浮肿,惨淡得很。他曾经亲眼看到自己的大师兄是如何撒手的——被饿死的人,死之前的一口气要咽很久……很久。父母以为他死于饥荒,便不再寻找,如果
  没有师父在他昏迷后喂的那把黄豆,我们现在也确实看不到他了。残喘一口气儿活了过来,又像孙悟空一样翻了无数个筋斗,有了点名气。彼时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父母能为他骄傲,亦为当年的“失策”埋单——直到双亲去世,他依旧心愿未了。
  后来他成年、成人、成名、成家,甚至也当了父亲。但他过往的经验似乎不足以教诲他做一个父亲的艺术——曾有一度,他的亲生儿子李彧都不愿意和他呆在一个剧组。我不知道父子之间经历了怎样的战争、创痛与弥合。这是他不想展览的故事。
  《丑角爸爸》里,演女儿的过尽千帆之后,舞台上动情地喊:“爸——爸——”
  台下的赵青山颤巍巍地站起来,喉咙里铿锵地接了下半句:“老奴在!”
  那一瞬间,是属于谁的悲欣交集?被岁月浸泡过后的脸,涌出层层咀嚼不尽的辛酸甘苦,树胶一样稠重浑浊的眼泪和眼睛下面两个鼓鼓的泪囊扑簌簌地颤抖。
  李保田邂逅赵青山,隔镜相逢,相互还原,并且一起承担命运意义的分享。或许一个艺术家的能量,正是取决于他对于外部压力的消化,像蚕一样不停地咀嚼,在聋掉的世界里专心致志地消化眼前的桑叶,它将忠诚于素材之后的使命。电视剧中的赵青山和女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现实中的李保田则因为这部戏第一次表扬儿子李彧的演技。据说李保田还有一个女儿,是一名教师。作为艺术之家里的普通人,有时候并不是完全的弱势,他们是安静而柔韧的部分,是生活对艺术进行容纳与整理的部分。
  他过往的经验似乎不足以教诲他做一个父亲的艺术曾有一度,他的亲生儿子李彧都不愿意和他呆在一个剧组。
其他文献
片名:营盘镇警事 别名:警察范大了/明天我休息  导演:马进  主演:张嘉译饰范党育、郭京飞饰高宇成、丁海峰饰赵光明、王笛饰何雨桐、王全有饰孙沧海、杜源饰孙局长、王海燕饰秀娟、冯国强饰秦天明等  一地鸡毛的生活  看到穿片儿警制服的张嘉译骑着二八的老式自行车,忙碌的身影穿梭在街头巷尾,似乎看到多年前《半路夫妻》里陈小艺饰演的胡晓玲那种风风火火、琐事一堆却永远乐观向上的感觉。既亲切又熟悉。从该剧的
入行30年,赖水清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武侠剧的江湖世界。他出身香港无线,从演员训练班毕业,跑龙套,剧务、助导、导演、监制一路走下来,执导无线电视剧如《还君明珠》、《八月桂花香》等。上世纪80年代,赖水清作为香港第一批来内地拍摄影视剧的导演,在与内地创作手法和风格的磨合、适应中,也为内地的电视剧创作注入一剂强心针。  从《京城四少》开始,赖水清转投台湾制作人杨佩佩之后,有了《新龙门客栈》、《今生今世》、
“生活剧不要庸俗化,不要刻意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拍家庭生活剧是一个功夫活,讲故事要有耐心。”——安建    最近有多观众都戏称“家庭剧”已经变成了“战争剧”,夫妻间的大打出手,婆媳间的针锋相对,亲家之间的相互谩骂似乎成了这些剧集的全部内容。笔者曾经采访一位老演员,他对自己演的吵闹角色都不能理解,觉得是为了吵架而吵架,或许有些人会说这是强调戏剧冲突,但是观众会喜欢这种歇斯底里的争吵吗?家庭剧到底
周康梁,英国电视史和节目形态研究专家,资深媒体人,出版有《做最牛的主持人:英国电视名主持和他们的节目》和《做最牛的主持人2:解码英国经典电视节目》等多部英国电视研究专著。    干电视和其他行业一样,需要眼光。在中国是这样,在外国也不例外。  就拿前一段时间火爆的《中国达人秀》来说吧,它是在原版节目Britain’s Got Talent(我翻译为《英国有天才》)已经播出第四季的时候才被引进到中国
2011年的春节晚会上,董洁领衔的开场歌舞《回家过年》备受观众瞩目,当她牵着一个孩子出现时,真好似出嫁的女儿携子回娘家一般温馨。这是董洁第四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说起董洁与春晚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95年的《过河》中的伴舞,次年春晚在赵丽蓉的小品《打工奇遇》中扮演宫女,之后便是观众记忆最深的2000年春晚,谢霆锋手挽着“世纪新娘”董洁唱着《今生永相伴》惊艳全场,也正是那一次“惊鸿一瞥”的完美亮相,
采访董路与那威缘起于他们的新节目《今晚男得》,两个男人搭档主持脱口秀节目,这在内地还是头一遭,这是一种节目模式的全新尝试,作为改版后甘肃卫视的主打节目,《今晚男得》似乎应该承载更多的意义,不过对于董路与那威来说,他们只是找到了一个兴趣一致的快乐工作。节目筹办之初,是因为董路去年在小剧场举办了个人脱口秀演出,他是北方做此表演的第一人,于是李静就有了跟他合作这种节目类型的想法,董路也很感兴趣,但是做日
2020年寒假,新冠疫情爆发蔓延,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在疫情阻击战中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疫情期间涌现出的很多英雄人物,为学生的思政教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也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考。在努力提高语文教学时效性的背景下,再停课不停学的现实情况下,我们对小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进行了探索。现将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案例进行呈现。  一、重构教学内容,挖掘教学资源与思政教育的链
【摘 要】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目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正面临着学生出勤率低、教学质量低下等诸多困境,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笔者从学生特点分析入手,探索适合成人特点的教育教学改革,打破“普教化”,突出成教特色,提升成人高等教育质量。  【关键词】学生特点;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
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友谊大街小学进行了全课程体系下国学经典诵读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唤起了学生对经典的思考与传播,更带给学生们文化上的自信。在全课程的开发建设中,各科老师都参与进来,也使经典诗词的传承摆脱了以往单纯跟语文老师有关的狭隘认识,成为一个更加完整、立体的研究体系。  经典,顾名思义就是能够流传于后世的传世之作。拥有五千年文化的中华民族,有着丰厚的经典华章,而古诗文就是这众多
无论是苦的、甜的还是酸的,一家人的回忆总是幸福的。    故事:  《老马家的幸福往事》是一部平民生活大剧,上世纪70年代末,刚粉碎“四人帮”的南方某大城市百废待兴,出身城市“下只角”老式里弄厢房的马拉、马鸣、马风姐弟三人,看着周围世界各种新奇的变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憧憬。该剧以亲情、友情、爱情为主要视角,通过描写老马家一家人从“文革”后期至新世纪初的近30年的岁月变迁,以跨年代、跨地域纵横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