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寿南 构建中港文艺虹桥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px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地与香港的交流,
  於国家而言,象徴着中华民族的团结;
  於市场而言,是中外市场的互补;
  於思想而言,是东西意识的磨合;
  而於文化意识方面,是开阔双方眼界、
  促进市民艺术修养必须的途径。
  今日,香港的文艺界重新焕发新的生命,蓬勃、昂扬,
  凖备覆盖着各式各样的“美”。
  吴寿南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香港文化艺术基金会顾问
  香港资深传媒人员联谊会副理事长
  香港艺术行政人员协会委员
  香港艺术发展局艺术行政组主席
  香港文化促进会理事
  担任香港一些合唱团、剧团及香港有线
  23台顾问
  以“无愧於心”为处世格言,坚持自己
  服务香港文艺发展的理想。
  起落变迁文艺界
  如诗仙李白之於盛唐、文豪莎士比亚之於英国的黄金时代,文艺发展总是伴随着经济的稳定、社会的繁荣。作为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又在这块土地上进行文艺工作,吴寿南先生见证了香港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同时也是当地文艺领域发展的参与者。
  上世纪中旬,神州大地战火纷飞、不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南迁香港,其中包括不少文艺工作者,更不乏大师名家,如夏衍、茅盾、何香凝等。因此香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繁荣,二进香港的茅盾发现:“香港经过三年的战火熏染,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与1938年相比,香港是大大的不同了,那时还是一片‘文化荒漠’,现在已出现了片片绿洲。”十几年的岁月,香港文艺界改头换面、诞生出许多集中外特色与时代特色为一体的文艺成果。
  不难想象,当时的香港文艺是多麽繁荣。可惜时局稳定之後,当年逃避战乱、落脚香江的文艺工作者们又开始回迁内地。加上当时港英政府对内地的态度不同今日,且採取西式教育管理香港,致使中港交流断断续续,传承文化更是举步维艰:“抗战以後英国人的管理方针是左右平衡,导致香港的文艺工作受到很大压迫,英国管理者不认同我们的文化,开始灌输西洋文化、欧洲文化,不少民间团体被迫解散,一些文化人甚至遭受驱逐,那时候在香港进行文艺是挺危险的、整体气氛低迷不振。此时是五六十年代,是‘文化的沙漠’形成的时期。”
  1967年,香港在坎坷中颠簸前行,日益发展的社会也不断出现新的呐喊。终於,港英政府意识到不能继续以强硬的陈规限制港人的行为和思想,因此逐步放宽政策,建起香港大会堂、进而开始一些文化措施,把一部分文化活动定位合法。由之前仅有中英管弦乐团这唯一一个香港艺术团体不断发展出其它团体,由以前规定只有与英国有关的文化活动才算合法渐渐开放为承认民间活动。虽是一路慢慢改变,卻是吴寿南先生等同好们希望的曙光。
  很早的时候,吴寿南先生作为中港两地沟通的桥樑、协助内地相关团体访问香港。当港英政府不断改变管理方针後,其工作日益顺畅。怀着无比的喜悦,他为中港文艺交流工作勤勤恳恳牵线搭桥,欣喜地看着香港文艺事业的发展。
  恰好,上世纪七十年代内地正处於十年文化浩劫,不少文艺工作者回流香港,他们多是在内地经过专业的艺术培训,因此艺术水平的高超自然不在话下。时势加上机遇,香港文艺界百花齐放:香港中乐团、香港话剧团、许多舞蹈团、许多中乐团、合唱团等先後登台亮相,奠定今日香港的文化氛围。
  “究其原因有二,一是香港本身自建立大会堂起,逐步发展起来的文化氛围,一是内地文艺团体开始来港演出,他们大部分是经过国内专业的培养,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和艺术技巧的艺术家,对香港建立文化团体作用巨大。因此这段时期,实在是一个很重要转折。”退休前,吴寿南先生曾担任香港新华社的文化记者,不时进行文化交流的工作。在香港文艺界欣欣向荣的时期,他尽心尽力做出贡献,亲自参与策划创办香港文化艺术基金会,通过这个非牟利的组织支持香港各个艺术团队开展活动,为中港文艺交流提供经济基础,大力弘扬有关中华文化的活动、演出、展览等:“1967年之後,像《红色娘子军》一类反映中国革命的节目,在香港是不能通过演出审查,之後管制渐渐放开,特别是中英谈判使得整体气氛好转,香港回归後更是有很多内地团队到港演出,各地包括举办中国地方戏曲展、为河北梆子戏在香港推广等。”
  同时,香港的艺术团体也希望走出本地,与内地、世界接轨。於是纷纷向吴寿南先生等“搭桥者”寻求帮助,令他们乐此不疲。在大家的努力下,从北上广深一类内地大城市开始,各地陆续出现来自香港各个艺术团的演出、交流。
  其中,在七十年代的国庆活动可谓让吴寿南先生“痛並快乐着”:当时虽受到场地等方面的限制,但香港许多歌咏班、舞蹈班、戏剧团、管弦乐团等文艺团体在9月15日到10月5日共二十天的时间里,可以积极组织开展演出共160场,平均每天演出超过五场,这一记录,为吴寿南先生印象中活动次数最多的。
  每每回忆,吴寿南先生脸上常常出现难以言喻的欣喜,他更对此进行工作的总结,抒发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虽然香港人对舞台演出和文化艺术发展有时与生活脱轨,卻不可忽略艺术源於生活的本质。一个国家或民族,需要一定的经济发展,才能把文化办好,因为经济是基础,若是人们生活较困难,只是追求满足温饱问题,是不会促进文化发展的。如果有物资丰富、生活稳定,人们温饱得以解决,收入剩餘达到需求以上,才有欣赏文化的机会,而非停留在看电视、打麻将等行动。”
  良苦用心作建议
  也许是亲身经历香港文艺起伏更替的发展,因此,吴寿南先生身上多了几分岁月沉积的恬静低调,少了商业社会逐利的浮躁。虽然今日他已年过七旬,但身上那份贡献中港文艺的热情,令不少年轻人都能汗颜。
  香港回归以後,退休的吴寿南先生继续在香港艺术发展局里担任委员,协助香港艺术团队、做一些推动行业发展的工作,孜孜不倦为联繫中港文艺界而努力。他尤其注重对中华文化的宣传、以及对本土文化的培植:“交流工作能让香港人了解中华文化,眼界大开。特别是传统文化有很多带着深厚内涵的部分,很值得大家了解。”回忆过去,吴寿南先生曾在一个联艺机构开展工作,邀请国内多个艺术团到港演出、交流,其中包括中国艺术团、中国杂技团、东方歌舞团、广东粤剧团和瀋阳杂技团等为香港带来了享誉世界的节目,让众多港人大饱眼福。之後大家更是口碑相传,使得众多市民为求一票入场、竟在表演场地新光戏院外排起长队:“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也增加香港人对艺术的认识和爱好,因此促进香港本土文化的发展。我们要吸收国际和内地各方面的文化元素,丰富自己,然後进行新一轮开发,形成本土文化的重要因素。”
  同时,因为香港社会百分之九十五为华人组成的特点,中华文化被大家所热爱,因此吴寿南先生分析,可将香港文化定位为“以中华文化为本,吸收多元文化,成为自己特有的文化。”他更是建议,希望大家在确定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多多接触今日内地经常开展的、丰富多样的文艺活动,借此提升本土文化。
  不过,香港在文艺发展方面也存在不少限制,例如场地和表演者技能等,因此吴寿南先生用心良苦、提出建议:“香港民众很喜欢文化艺术活动,可惜现在资源缺乏。群众文化艺术蓬勃发展,才能成就艺术水平较高的专业团队,如果没有群众喜爱的团体支持,本土文化发展难以长久,所以应把服务力量放在基层文化活动上。”基础稳固,才能调动市民的意识,进而促进工作发展,社会如此,国家、民族也不例外:“经济基础是对文化事业的保障,反过来繁荣的文化对於经济、国家和民族是不可或缺的。知识、人文修养能推动大环境的发展、促进经济,两者是相互辅助,不可片面而论。”
  要是硬件完善,当辅以相应软件,身处文艺界,吴寿南先生亦倡导各位业内同行提升文化修养、提高艺术技能,发挥自身所长,能时刻凖备展现令自己闪耀舞台的时刻,於收获硕果的同时也推动本土艺术的发展。
  科技发达的今天,网络播放、下载让人们享受足不出户便欣赏到文艺活动的便捷。不过吴寿南先生对此所持观点是,大家应该多到演出活动现场感受气氛,享受与网络、电视並不一样的乐趣。就如文化,需要交流、需要走出去、需要一个更宽更广的世界。吴寿南先生,实现的是文艺界美好的新世界。
其他文献
指挥棒,就是一种乐器  一生的音乐之旅  他投入真情,传递欢乐  一根指挥棒,一手谱乐章  通俗艺术化,艺术通俗化  从编曲到指挥,融汇贯通  他就是刘孝扬先生  他说音乐就是生命  刘孝扬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中国资深合唱指挥家和教育家  瀋阳东北音专声乐系毕业  北京中央乐团合唱指挥研究班  师承前苏联合唱指挥家杜马舍夫  音乐历程随心而动  硕大的舞台庄严瞩目,合唱者和乐器手们都严阵以待,等
期刊
八十年代,他开发了中低收入人群个人购物分期付款的先河,在那个时代引起了轰动,掀起一股市场热潮;2003年SARS期间,他在香港启动了个人信贷的先例,帮助许多人度过那次危机,重新站了起来;2004年,他第一个为“被银行拒绝贷款之人”发放贷款,在银行和其它财务公司避之不及的时候,给超过五万人新的机会与希望。  一次次,他如“及时雨”一般,扶危济困,这让他自豪,这也是他信贷路上不可磨灭的功绩。  最真实
期刊
有一种幸运,叫机缘巧合,  有一种财富,叫贵人相助,  有一种信誉,叫诚实守信,  有一种成功,叫永不放棄。  从家乡东莞到陌生之地澳门,  从白手兴家到打造数家实力企业,  智者、奋鬥者林景光先生正是这样一位  幸运、财富、信誉、成功的幸福之人!  林景光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金洋顾问服务中心董事长  金洋保安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洋清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澳万泰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  广
期刊
二十多年的时间,  他积极为人类的健康忙碌、奔走、找寻,  终寻得一种非药品治病的自然疗法。  从十多年前开始,  他一门心思研究、探索、深思,  想方设法将健康理念种在人们心间。  是高尚的情怀让他在行业中坚守,  是认真的态度让他一直孜孜以求。  当越来越多人拥有健康的体魄,  他的内心升腾起无限的满足感。  卢耀华博士主要职务与履历  哲学管理学博士  康加美国际集团执行董事  世界自然医学
期刊
清脆的快门声,  留住世界美好和感动的瞬间;  内心的兴趣灯,  引领他结缘专业、  高端的摄影器材领域。  他携手高品质专业摄影配件品牌Phottix,  旨在为世界各地摄影师和消费者,  在光影世界裏,寻找更高境界的美……  潘洪乐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富达时(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  广东海洋大学香港校友会会长  中国高等院校香港校友会联合会  资讯科技及管理协会副主席  香港电脑商会会员  
期刊
怀着对氹仔的热爱,  继承着父辈的精神,  阮若华先生坚持多年为民服务。  家乡的繁荣、民众的笑容,  是他源源不断的动力,  经历岁月的变迁,  洋溢着浓浓的情愫。  阮若华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副理事长  澳门第三届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委员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区服务諮询委员会  离岛区副召集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交通諮询委员会委员  第六届电力客户諮询委员会委员  澳门离
期刊
不经历风雨怎麽见彩虹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从白手起家到青年才俊  辛酸苦辣,一路走来  不变的是那份真诚与友善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投身社团活动中  团结乡亲, 谋求福祉  他说这是最大的无形资产  予人玫瑰,手有餘香  杨仲伟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澳门五桂山同乡会常务副会长  澳门东凤联谊会名誉会长  澳门古镇同乡会名誉会长  澳门电脑代理及零售商会名誉会长  广东中山青年联合会理事  
期刊
香港健康食品品牌——海天堂,  孕育於母慈子孝,受惠於普罗大众。  她的崛起,满载着创办人吴耀明先生的心血。  二十二载用心钻研,二十二载含莘茹苦,  是创办人又是代言人,是老闆亦是员工,  以开放的姿态,不断创新,不断挑战,  始终保持健康天然、无添加、真材实料之出品。  今日的海天堂,迈出香港,  进驻内地及海外,共四百多家分店,  书写了一个深得市民喜爱的健康食品传奇!  吳耀明博士主要职务
期刊
观其面,笑容可掬,  而知其友善、亲和;  闻其声,声色浑重,  而知其忠厚、质朴;  察其言,思维缜密,  而知其睿智、儒雅。  从投身篮球,醉心国家体育事业,  到远赴香港,奉献社团共谋福祉,  不变的是,他的君子品行。  张锦孔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印尼华侨  年少回国发展体育事业  曾多次创业,後在港创办旅行社  香港泗水中华中学旅港校友会四届会长  原香港集美同学会副理事长  香港印尼泗
期刊
从清华大学到澳门大学再到澳门科技大学,  变了地点,换了环境,  却不改对教育事业极致的深情;  在澳门二十二年,  他在这片土地上将种子种下,  在教育的春天里,  留下一片墨绿;  无论台前还是幕后,  他始终意气风发,心系教育,  教育是他执着了数十年的事业,  也铸就了他数十年的成就。  临急受命 为澳门回归培养人才  1991年,澳门回归前八年,当时正值澳门高等教育的大调整,澳门大学大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