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耕地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具有一定地力与质量特点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耕地的地力高低与质量好坏是在多种自然条件作用下形成的,并对农作物产量、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耕地;资源;质量
前言: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物质生产最基本的源泉。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人们获取粮食及其他农产品而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耕地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对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路线
1.1资料准备
耕地地力评价涉及评价地区耕地的土壤属性、气候条件、管理措施、障碍因素、立地条件、剖面性状等多方面信息,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被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才能保证对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利用,确保重要信息不遗漏、无差错。所以,在评价之前应该尽量多地收集研究区域的资料和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收集的资料和调查结果还要进行质量确认及必要的处理。
1.2技术准备
影响耕地地力的因素很多, 进行耕地地力评价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选取所有这些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所以应该依据一定的原则选择少量合适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选择主导性指标,入选指标间相关性小;选取指标能反应耕地生产力;;指标的空间变异大,取值范围宽;指标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定量指标为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分析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发现规律,提出合理的耕地改良和利用建议,并将它们落实到地块,更紧密地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真正为生产服务。
2.耕地土壤、立地条件与农田基础设施
1973~1977年兵团土壤普查时,友谊农场(三师18团)主要土壤类型为土类暗棕壤、白浆土、草甸土、黑土、沼泽土。土种有11个:暗棕壤、白浆化棕壤、黑色草甸土、潜育暗色草甸土、粘质暗色草甸土、白浆土、黑土、粘质腐殖质层厚的黑土、草甸沼泽土、泥炭沼泽土、泛滥地沼泽土。
3.研究区概况
3.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友谊农场全场有土地面积283.2×104亩。其中耕地150×104亩,占总面积的53%;林地24.28×104亩,森林覆盖率8.6%;园地0.66×104亩,占总面积0.25%;牧地草原11.7×104亩,占总面积4.1%;苇塘10.6×104亩,占总面积3.7%;水面9.57×104亩,占总面积的3.3%;可垦荒地21.9×104亩,占总面积的7.8%;场址、道路及其它建筑物占地40.8×104亩,占总面积的14.45%;其他占地13.58×104亩,占总面积的4.8%。
3.2地形地貌
友谊农场区内按不同的地貌类型分为平地和低洼地,根据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全场耕地大体上分三类。第一类:其面积为60×104亩,占耕地的40.0%,包括全部高平地和一部分低平地。第二类:其面积为51.75×104亩,占耕地面积的34.5%,包括一部分低平地和一部分低洼地。第三类:其面积为38.25×104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5.5%,属于场内耕地中最低洼的一部分。
3.3 土壤条件
按全国土壤分类系统,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我场耕地土壤类型主要分为暗棕壤、黑土、草甸土、沼泽土、白浆土。其中草甸土、黑土、沼泽土居多,占土地面积94%。耕地平均有机质含量4.58%。土地集中连片,适于种植大小麦、水稻、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和多种经济作物,是一年一熟北方亚寒带的良好农作区。
3.4 農田基础设施情况
友谊农场是我国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营农场,创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设农场场部、管理区、作业站,属三级管理机构体制。辖11个管理区,96个作业站,24个农业服务单位。
近年来,农场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农田防护林建设,实现了农田林网化格局,基本农田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农场以人工增雨防雹为重点,配备高炮8门,火箭炮8部,建立了以气象站指挥中心覆盖全场的防控网络和完整的监测、预报、防御体系。
3.5耕地地力基本情况
1988年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按照黑龙江省关于开发三江平原的总体部署和农垦总局关于三江平原综合开发实施计划,农场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对制约农业生产的因素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耕地生产能力逐步提高。
针对土壤肥力下降和土壤板结两个问题,农场采取施肥和耕作来解决。一是调整化肥用量和氮磷钾比例。二是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主要是通过耕作措施。深松后土壤贮水能力增加,且农作物根系扎得深,有利于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三是易涝地势平坦耕地改良成水田。四是增植防护林隔离带防止风化。五是实施喷灌设备对大麦等作物进行生育时期喷灌。
4.耕地地力
4.1 耕地地力数量及空间分布
友谊农场水田总面积499431.0亩,其中,一级地面积为18172.5亩,占水田总面积的3.64%;二级地面积为45645.5亩,占水田总面积的9.14%;三级地面积为133539.0亩,占水田总面积的26.74%,这部分水田主要分布在第二管理区中部及北部、第六管理区大部分、第十管理区中部及东部。其它登记土地以及管理区零星分布。
友谊农场旱地总面积971356.5亩,其中,一级地面积为57630.0亩,占旱地总面积的5.93%,主要分布在第一管理区西北部及中西部、第八管理区中部,这部分旱地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有较好,处在第二积温带上限;二级地面积为226161.8亩,占旱地总面积的23.28%,主要分布在第一管理区和第八管理区大部分及第四管理区南部,其它管理区零星分布。
结束语:
从上文的简要分析中不难看出,友谊农场的耕地地力发展状况迅速,成为我国的该方向的领头羊,为龙江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农业的生产效益的提高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耕地;资源;质量
前言: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物质生产最基本的源泉。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人们获取粮食及其他农产品而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耕地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对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路线
1.1资料准备
耕地地力评价涉及评价地区耕地的土壤属性、气候条件、管理措施、障碍因素、立地条件、剖面性状等多方面信息,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被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才能保证对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利用,确保重要信息不遗漏、无差错。所以,在评价之前应该尽量多地收集研究区域的资料和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收集的资料和调查结果还要进行质量确认及必要的处理。
1.2技术准备
影响耕地地力的因素很多, 进行耕地地力评价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选取所有这些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所以应该依据一定的原则选择少量合适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选择主导性指标,入选指标间相关性小;选取指标能反应耕地生产力;;指标的空间变异大,取值范围宽;指标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定量指标为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分析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发现规律,提出合理的耕地改良和利用建议,并将它们落实到地块,更紧密地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真正为生产服务。
2.耕地土壤、立地条件与农田基础设施
1973~1977年兵团土壤普查时,友谊农场(三师18团)主要土壤类型为土类暗棕壤、白浆土、草甸土、黑土、沼泽土。土种有11个:暗棕壤、白浆化棕壤、黑色草甸土、潜育暗色草甸土、粘质暗色草甸土、白浆土、黑土、粘质腐殖质层厚的黑土、草甸沼泽土、泥炭沼泽土、泛滥地沼泽土。
3.研究区概况
3.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友谊农场全场有土地面积283.2×104亩。其中耕地150×104亩,占总面积的53%;林地24.28×104亩,森林覆盖率8.6%;园地0.66×104亩,占总面积0.25%;牧地草原11.7×104亩,占总面积4.1%;苇塘10.6×104亩,占总面积3.7%;水面9.57×104亩,占总面积的3.3%;可垦荒地21.9×104亩,占总面积的7.8%;场址、道路及其它建筑物占地40.8×104亩,占总面积的14.45%;其他占地13.58×104亩,占总面积的4.8%。
3.2地形地貌
友谊农场区内按不同的地貌类型分为平地和低洼地,根据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全场耕地大体上分三类。第一类:其面积为60×104亩,占耕地的40.0%,包括全部高平地和一部分低平地。第二类:其面积为51.75×104亩,占耕地面积的34.5%,包括一部分低平地和一部分低洼地。第三类:其面积为38.25×104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5.5%,属于场内耕地中最低洼的一部分。
3.3 土壤条件
按全国土壤分类系统,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我场耕地土壤类型主要分为暗棕壤、黑土、草甸土、沼泽土、白浆土。其中草甸土、黑土、沼泽土居多,占土地面积94%。耕地平均有机质含量4.58%。土地集中连片,适于种植大小麦、水稻、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和多种经济作物,是一年一熟北方亚寒带的良好农作区。
3.4 農田基础设施情况
友谊农场是我国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营农场,创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设农场场部、管理区、作业站,属三级管理机构体制。辖11个管理区,96个作业站,24个农业服务单位。
近年来,农场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农田防护林建设,实现了农田林网化格局,基本农田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农场以人工增雨防雹为重点,配备高炮8门,火箭炮8部,建立了以气象站指挥中心覆盖全场的防控网络和完整的监测、预报、防御体系。
3.5耕地地力基本情况
1988年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按照黑龙江省关于开发三江平原的总体部署和农垦总局关于三江平原综合开发实施计划,农场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对制约农业生产的因素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耕地生产能力逐步提高。
针对土壤肥力下降和土壤板结两个问题,农场采取施肥和耕作来解决。一是调整化肥用量和氮磷钾比例。二是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主要是通过耕作措施。深松后土壤贮水能力增加,且农作物根系扎得深,有利于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三是易涝地势平坦耕地改良成水田。四是增植防护林隔离带防止风化。五是实施喷灌设备对大麦等作物进行生育时期喷灌。
4.耕地地力
4.1 耕地地力数量及空间分布
友谊农场水田总面积499431.0亩,其中,一级地面积为18172.5亩,占水田总面积的3.64%;二级地面积为45645.5亩,占水田总面积的9.14%;三级地面积为133539.0亩,占水田总面积的26.74%,这部分水田主要分布在第二管理区中部及北部、第六管理区大部分、第十管理区中部及东部。其它登记土地以及管理区零星分布。
友谊农场旱地总面积971356.5亩,其中,一级地面积为57630.0亩,占旱地总面积的5.93%,主要分布在第一管理区西北部及中西部、第八管理区中部,这部分旱地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有较好,处在第二积温带上限;二级地面积为226161.8亩,占旱地总面积的23.28%,主要分布在第一管理区和第八管理区大部分及第四管理区南部,其它管理区零星分布。
结束语:
从上文的简要分析中不难看出,友谊农场的耕地地力发展状况迅速,成为我国的该方向的领头羊,为龙江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农业的生产效益的提高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