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利用校内的科普资源,提高本校的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科普资源;利用;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51-1
如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是每个地理教师都应该时刻关注的焦点,教无定法,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都应竭力去寻求适合自己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学习资源。我校的办校理念是科技立校,长时间以来,学校内积累了较多的科普资源,其中有很多属于地学科普资源。譬如图书馆二楼的地学科普馆、三楼的星空小天地、办公楼西南角的气象哨等。结合这些科普资源,我们开始探索如何利用校内的科普资源,提高本校的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兴趣
长期的社会偏见影响下,很多学生对地理学习没什么兴趣,认为地理就是划重点背书的观念根深蒂固。要让他们转变想法,首先要让他们感觉地理这门科学很有意思,很有研究的价值。所以在高一学生刚入学的时候,我们就在各班级进行宣传,成立两个方向的课外兴趣小组,并且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地学科普资源。
图书馆二楼的地学科普馆和三楼的星空小天地是我们吸引学生加入兴趣小组的秘密武器。在地学科普馆中,学生能看到一具恐龙骨架模型,很多学生对这种业已灭绝的生物非常感兴趣,通过讲解员的讲解,他们会了解到研究恐龙灭绝、研究6500万年前的生物进化不仅属于生物的范畴,同时也是我们地理科学研究的一个方向;同时他们还会看到一些化学学科中所提到的矿石,由此他们会发现地理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并非像他们想象中那样,仅仅是学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在星空小天地中,有一台模拟星空演示器,关灯开好机器后,学生在大伞下可以看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时间夜空群星密布的景象,会看到他们最感兴趣的黄道十二星座、北斗七星所在的大熊星座。
通过兴趣小组和参观活动的组织,我们在学生中迅速建立起一支铁杆的地理迷队伍,他们的存在感染了周边的同学,很多学生开始转变观念,开始觉得地理学科是一门有意思的学科,值得去研究,值得去学习。
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当学生燃起了地理求知欲,在课堂上,就不会再把地理学习看作是一件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而把这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一个乐趣。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就很容易被教师调动起来,同时也会增加一定的学习兴奋度和学习关注度。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内容,结合科普资源提高学生课堂关注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关注度和兴奋度就会有质的变化,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就不再是事倍功半,而是事半功倍的教学,也可以切实地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
但光有兴趣还不够,因为高中地理教学有较多要完成的课堂教学任务,所以作为教师,还应该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找到课堂教学内容与科普资源最佳的结合点,将科普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在进行科普教育的同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譬如在学习地球运动这一章节时,我们通过给学生介绍北半球夜空中常年可见的、可用于判别方向的那颗北极星来进行天体知识点的引入,教会了学生如何在夜空中寻找北极星,充分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让学生明了了北极星与太阳之间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地球在自西向东运动,而我们感觉日月星辰在东升西落,我们专门带学生去星空小天地去看了那里的天球仪,很直观的讲解了原因。而地学科普馆中的矿石也让学生了解了教材中所涉及到的通过枯燥文字描述的各类岩石。
三、提高自身科普素质,建立在学生中的科普威信
博学多才的老师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老师不是保姆,博学多才是我们能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的最大资本。只有当我们有东西教给学生时,学生才会有信赖我们的理由。
所以为了更好地利用科普资源,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必须不断的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科普素养,以此来建立在学生中的科普威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愿意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将自身作为一个学习的主体,主动去探索知识。
在星空小天地中,有很多关于天文地理方面知识的书籍,通过课余时间的学习,我们有选择地了解了有关夜空中星座的分布(譬如黄道十二星座的相关知识)、世界天文发展的历程,学会了如何利用旋转星盘辨识夜空中的星座、如何利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夜空中的各种天体,并且根据星空小天地中现有的日晷模型、漏刻模型、地动仪模型、浑天仪模型给我们老师自己上了一堂科普教育课。在提升了自身的科普素养的同时,也为我们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增添了一份底气,使我们更有自信去面对学生的疑问。
此外,我们也通过自身的学习、一些专家同行的帮助,编写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探索星空的奥秘》、《气象观测》,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科普教育能力,另一方面鼓励了学生参与我们的地理课外科普活动。
但是由于我们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终究不是很完善,对课程的解读也存在着些许偏差,教师自身的科普素质也有局限性,因此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在日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和提升,使之日趋完善。
整合科普资源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努力实践和思考的课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仍将以此为切入点,认真思考和总结探索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困难,努力寻找到最佳的整合点,为地理新课改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科普资源;利用;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51-1
如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是每个地理教师都应该时刻关注的焦点,教无定法,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都应竭力去寻求适合自己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学习资源。我校的办校理念是科技立校,长时间以来,学校内积累了较多的科普资源,其中有很多属于地学科普资源。譬如图书馆二楼的地学科普馆、三楼的星空小天地、办公楼西南角的气象哨等。结合这些科普资源,我们开始探索如何利用校内的科普资源,提高本校的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兴趣
长期的社会偏见影响下,很多学生对地理学习没什么兴趣,认为地理就是划重点背书的观念根深蒂固。要让他们转变想法,首先要让他们感觉地理这门科学很有意思,很有研究的价值。所以在高一学生刚入学的时候,我们就在各班级进行宣传,成立两个方向的课外兴趣小组,并且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地学科普资源。
图书馆二楼的地学科普馆和三楼的星空小天地是我们吸引学生加入兴趣小组的秘密武器。在地学科普馆中,学生能看到一具恐龙骨架模型,很多学生对这种业已灭绝的生物非常感兴趣,通过讲解员的讲解,他们会了解到研究恐龙灭绝、研究6500万年前的生物进化不仅属于生物的范畴,同时也是我们地理科学研究的一个方向;同时他们还会看到一些化学学科中所提到的矿石,由此他们会发现地理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并非像他们想象中那样,仅仅是学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在星空小天地中,有一台模拟星空演示器,关灯开好机器后,学生在大伞下可以看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时间夜空群星密布的景象,会看到他们最感兴趣的黄道十二星座、北斗七星所在的大熊星座。
通过兴趣小组和参观活动的组织,我们在学生中迅速建立起一支铁杆的地理迷队伍,他们的存在感染了周边的同学,很多学生开始转变观念,开始觉得地理学科是一门有意思的学科,值得去研究,值得去学习。
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当学生燃起了地理求知欲,在课堂上,就不会再把地理学习看作是一件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而把这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一个乐趣。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就很容易被教师调动起来,同时也会增加一定的学习兴奋度和学习关注度。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内容,结合科普资源提高学生课堂关注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关注度和兴奋度就会有质的变化,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就不再是事倍功半,而是事半功倍的教学,也可以切实地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
但光有兴趣还不够,因为高中地理教学有较多要完成的课堂教学任务,所以作为教师,还应该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找到课堂教学内容与科普资源最佳的结合点,将科普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在进行科普教育的同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譬如在学习地球运动这一章节时,我们通过给学生介绍北半球夜空中常年可见的、可用于判别方向的那颗北极星来进行天体知识点的引入,教会了学生如何在夜空中寻找北极星,充分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让学生明了了北极星与太阳之间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地球在自西向东运动,而我们感觉日月星辰在东升西落,我们专门带学生去星空小天地去看了那里的天球仪,很直观的讲解了原因。而地学科普馆中的矿石也让学生了解了教材中所涉及到的通过枯燥文字描述的各类岩石。
三、提高自身科普素质,建立在学生中的科普威信
博学多才的老师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老师不是保姆,博学多才是我们能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的最大资本。只有当我们有东西教给学生时,学生才会有信赖我们的理由。
所以为了更好地利用科普资源,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必须不断的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科普素养,以此来建立在学生中的科普威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愿意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将自身作为一个学习的主体,主动去探索知识。
在星空小天地中,有很多关于天文地理方面知识的书籍,通过课余时间的学习,我们有选择地了解了有关夜空中星座的分布(譬如黄道十二星座的相关知识)、世界天文发展的历程,学会了如何利用旋转星盘辨识夜空中的星座、如何利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夜空中的各种天体,并且根据星空小天地中现有的日晷模型、漏刻模型、地动仪模型、浑天仪模型给我们老师自己上了一堂科普教育课。在提升了自身的科普素养的同时,也为我们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增添了一份底气,使我们更有自信去面对学生的疑问。
此外,我们也通过自身的学习、一些专家同行的帮助,编写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探索星空的奥秘》、《气象观测》,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科普教育能力,另一方面鼓励了学生参与我们的地理课外科普活动。
但是由于我们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终究不是很完善,对课程的解读也存在着些许偏差,教师自身的科普素质也有局限性,因此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在日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和提升,使之日趋完善。
整合科普资源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努力实践和思考的课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仍将以此为切入点,认真思考和总结探索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困难,努力寻找到最佳的整合点,为地理新课改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