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尚进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经济研究和地区合作主管。曾任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研究组主任、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世界银行顾问等职务。
2015年中国经济的减速将给整个地区和周边造成重大影响。对大部分国家来说,2015年以及今后几年略低于7%的GDP预期增长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但是,在经历了30年的两位数增长后,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表现日益萎靡,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引起担忧的原因——并且不仅仅是对中国人来说。
但是,尽管中国减速会对一些国家造成负面影响,但也为其他国家创造了机会。该地区国家的命运取决于各自的经济结构——关键是它们如何根据体量巨大的近邻的持续经济转型而做出调整。
出口铜、石油、矿产等原材料以供中国生产之用的国家已经看到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工业减速意味着这些大宗商品的世界需求的降低。对于经济严重集中于这类行业的哈萨克斯坦和智利等国家来说,衰退已成为严重的威胁。
生产中间产品的国家也在经受挤压。比如,日本制造零部件出口到中国,用于生产电子消费品。换句话说,其对世界的增值出口常常要通过中国。因此,中国的减速对于日本的出口表现具有可观的影响。
但大宗商品和中间产品出口国的命运并非铁板一块。消费者并没有减少智能手机、电子玩具和电脑的购买量;这些商品的生产只是将从中国转移到成本更低的生产国。比如,越南大大提高了智能手机和电子消费品——曾经由中国绝对主导的领域——的生产和出口,部分原因就在于吸引了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
其他国家,比如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理论上可能崛起成为新的出口巨人。但是,要实现这一点,这些国家必须大手笔投资于基础设施和政策改革,使其物流和投资环境具有全球竞争力。
另外一批受中国再平衡影响的国家是向中国出售产品和服务的国家。尽管增长有所放缓,中国家庭消费却一直在增长,中国市场也仍然是全世界最有前途的市场。能抓住消费支出增加的机会的企业将会脱颖而出。
目前,亚洲之外的国家——如德国的汽车业和美国的高科技创新——是中国收入增加的主要受益者。但亚太国家也在获得收益。新加坡和澳大利亚正在利用中国对高质量教育需求增加的机会出口大学教育服务。日本受益于中国游客“土豪”的消费习惯,以至于衍生出一个今年的流行词——“爆买”(bakugai),用以描述这一现象。
第三类有望获益的国家是主要和中国呈现竞争关系的国家。随着中国在一些行业中的撤退,这些经济体能够增加其全球市场份额。拜其自身的成功所赐,过去十年中中国劳动力成本增加了100%之多,这让许多其他国家——不仅有越南和印度,也包括孟加拉国和缅甸等其他人口众多的国家——拥有了低得多的相对劳动成本。
这意味着许多中国的行业失去了竞争力,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长必须来自创新和生产率提高而非低工资劳动力。比如,孟加拉国已开始得益于中国从服装市场的低端细分的撤退。其产量和出口迅速增加,如今已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服装出口国。因此,如今孟加拉国和越南跻身该地区增长最快经济体之列并不令人感到奇怪。
然而,从中国的经济减速中获益并非唾手可得。众多国家渴望获得中国所失去的全球市场份额,该地区的发展中经济体需要实施一系列改革并投资于电力、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才能让其总体投资气候具有竞争力。
中国减速主要由基本面因素(特别是劳动力规模的下降和成本的上升)推动,因此,应该将之理解为世界经济新常态的一部分。如今,中国经济已经十分庞大,即使增长率只有6%,仍能够让世界产出比全球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增加10%。
对其他国家来说,应对中国减速的最佳办法是采取必要的国内改革,实现自己在全球经济中的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