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应该自上而下流动,即父母的爱要更多的流向孩子。如果爱成了逆流,孩子的爱过多地流向了父母,孩子看起来很成熟,但心理会扭曲。
姑姑的讲述:燕子今年11岁,是我哥哥的女儿。这孩子懂事、乖巧、很细心,是一个会关心人,做事稳妥、让人放心甚至还会对她有所依赖的好孩子。但是,她有时候又会表现得像一个完全不懂事、毫不讲理、固执的小孩子。
燕子爸妈长期不在家,她和奶奶住一起,上周末,我去看她。燕子执意留我住一宿,我故意说:“我这人睡觉有很多讲究,挺难侍候的。”“姑姑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说,我保证做到!”我刁难她:“我睡觉前要洗三次脚,一次是热水,一次是冷水,一次是不冷不热的水;要喝三杯水,也分别是热水、冷水和不冷不热的水;要三床被子替换着盖,一床薄的,一床厚的,一床不厚不薄的;我还要做背部按摩,刚开始要轻一点,然后重一点,最后要不轻不重……”燕子爽快地回答:“姑姑你放心,我会让你满意的。”没想到,这小姑娘真的不厌其烦地按我的要求一一做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这孩子对人咋这么迁就呢?
我哥嫂的个性都非常强,两人经常吵架,特别是近几年,他们相继遭遇下岗、生意亏本、嫂子染乙肝等重大事件,家无宁日。我嫂子心情不好时就拿孩子出气,但燕子从不记仇。她妈妈现在在郊区一家工厂做财务,每个星期只能回家一次,燕子经常给妈妈打电话,提醒她:早餐要吃饱,晚上要早点睡,要记得按时吃药,要多喝水……她妈妈每次回来之前,她都要将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妈妈买点心。
有一次嫂子当着我的面对燕子说:“你爸心里根本没我们娘俩,他挣的钱也不寄回来,也许他在外面还有家呢!”我大吃一惊,即便我哥真有什么事,这话也不该对孩子说啊。可燕子却显得很平静,说:“妈妈,你别伤心,我长大了挣很多钱,都给你。”
我委婉地提醒嫂子,嫂子竟痛哭流涕:“你们都护着他,我一个人带孩子,挣钱养家,既当爹又当妈,多不容易啊!”燕子叉着腰,朝我翻白眼:“我妈身体不好,不许你欺负她!”
我哥在深圳打工,一年只回一次家,平时只能和家里通通电话。每次我哥打电话,燕子都会再三嘱咐:“您要注意身体,别太累了。”每年她爸过生日,燕子都会打电话过去,给爸爸唱生日歌。
燕子是班长,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优点一箩筐,但也有一个很要命的缺点:犟,像牛一样,任谁也拉不回头。
有一次,我带她上街,她看中一个蝴蝶发夹,我没给她买,她的嘴嘟得老高。回到家,她妈正好回来,燕子一个劲地嚷:“我就是要蝴蝶发夹!”她妈妈火了,甩了她一耳光。燕子的口气仍然很硬:“我就是要发夹!我用我的零花钱去买!”她妈拿来剪刀,不由分说,“唰唰唰”将她的长发剪掉了。燕子毫不示弱:“我就是要买!”“如果你敢买,我就打断你的腿!”后来,我还是在燕子的书包里看到了那只发夹。
还有一次,奶奶睡迷糊了,忘了叫燕子起床,待燕子一觉醒来,学校已经上课了,燕子生气地朝奶奶吼。奶奶说:“我送你去吧,我给老师解释。”燕子说:“不行!”“那今天就不去学校了,我给老师请个假。”“不行!”“那你说怎么办?”燕子不搭话,拿起桌上的东西就往地上摔,奶奶只好给她妈打电话。她妈赶回家,对燕子又是一顿痛打。事后,奶奶对我说:“孩子被打,我也难受啊。可是,她犟劲一来,我真拿她没办法。”
我搞不懂:一向聪明、乖巧、通情达理的燕子为什么常常变得不可理喻呢?
咨询手记
双重性格相互关联
从姑姑的讲述中,我们能看出燕子从小生活在一个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中:父母的拳头可能随时落下;家庭有可能随时解散;有病的母亲可能随时离开她。一个人在不安全的环境中往往会有两种比较突出的反应:一是生硬地拒绝环境,二是乖巧地迎合环境。燕子表现出与她年龄不相称的懂事、成熟,就是为了迎合环境。她努力讨父母的欢心,努力调和父母的关系,努力挽留姑姑陪伴她,都是为了营造出更安全的环境。
但是,粗心的妈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不仅没有给予燕子足够安全的爱,而且还在不断制造不安定的因素,比如,她对燕子说:“你爸心里根本没我们娘俩,他挣的钱也不寄回来,也许他在外面还有家呢!”相信大多数孩子听到这样的话都会恐慌,但燕子对不安全环境的忍受力和适应力已经磨炼得炉火纯青,所以,她会在短暂的恐慌后显出特别的镇定:“妈妈,你别伤心,我长大了挣很多钱,都给你。”这无疑会让妈妈感受到莫大的安慰。
当小姑子责备妈妈不该对燕子说不合适的话时,妈妈竟然“痛哭流涕”,她当然不是为了求得责备者的同情,而是在向女儿求助:你看,她们都欺负我,女儿果然就挺身而出“保护”了妈妈。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这对母女的互动已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母亲照应女儿的模式,而变为女儿关照母亲的反哺型。
女儿为了迎合环境而发展出的超年龄的成熟、懂事正好被母亲所需要,而母亲在她的“反哺”下渐失母亲的责任,变得简单化、幼稚化。这就好比一棵小树在生长过程中碰到一个阻拦物,顽强的生命力让它选择另辟蹊径地斜着长。人们发现后都拍手赞叹:“这个样子很美啊。”旁边一株藤蔓说:“正好,给我搭个架吧。”这样,没人再去想搬离那个阻拦物,小树苗只好永远斜着长。
但是,人非草木,长期的错位必然导致心理的扭曲,燕子有时表现出的不可理喻的“犟”劲就是一种情感的发泄。她的目的其实并不是为了得到蝴蝶发夹和解决迟到的问题,她不过是在寻求别人的关注和爱。但遗憾的是,大人们并不理解她这种特殊的心理需求,而是以粗暴的方式对待,这带给她的无疑又是一种伤害。虽然,事后,她仍然会表现得很成熟、很懂事,但是她内心对爱的渴望不仅没有减弱,而且是越来越迫切。
所以说,燕子看似矛盾的两面性其实是相互关联的:她正因为表现得过于成熟,而不得不偶尔任性一下来平衡心理;她的任性换来的是更不安全的环境,这逼迫她不得不用成熟和懂事来迎合和改变恶劣的环境。
爱要流向孩子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只储存爱的箱子,当箱子里储存的爱足够多的时候,我们会表现得从容、大度、善良、充满爱心,会心甘情愿地去关爱别人,照顾别人。但是,如果箱子是空的,而我们又必须向别人施舍爱的时候,那就是一种透支。一段时间的透支之后,就需要及时补充爱的能量。燕子偶尔表现出的犟劲就是为了保持“箱子”的平衡而无意识的一种索爱行为。如果爱得不到及时的补充,长期的透支必然会导致心灵的不堪重负,这是对燕子的成熟赞不绝口而对她的“幼稚行为”粗暴处理的家长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
妈妈要理智对待女儿的“反哺”。每个人都渴望退化到婴儿状态,接受别人无微不至的呵护。但是,每个长大的人都是有责任的,你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就必须负起什么样的责任,妈妈要肩负起母亲的责任,让爱从上往下流而不是逆流。
家长要正确对待燕子的“犟劲”,要理解燕子偶尔“犟”的醉翁之意,即使先顺从一下,也无妨。有的家长认为一旦顺从了孩子的犟,那下次他就可能得寸进尺。事实上,燕子已经11岁了,她“犟”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那些有形的物品,家长适当的顺从会让她感觉到爱的“进账”,在她的内心获得一些平衡后,她会变得像平常一样通情达理。
父母之间要加强沟通,互相给予对方更多的支持。在经历了下岗、身体染病等变故后,妈妈的自我能量被大大削弱,如果一味依赖于还在成长期的女儿,这对本身能量就不够的女儿来说,是不公平的。妈妈应该更多地从燕子爸爸那里获取心理安慰和支持,夫妻之间要加强沟通,加强理解。当父母的能量足够强时,作为女儿的燕子“反哺”的压力会减少,同时,拥有足够能量的父母也会很好地肩负起为人父母的责任。
Niushujuan@sina.com
(编辑:牛淑娟)
姑姑的讲述:燕子今年11岁,是我哥哥的女儿。这孩子懂事、乖巧、很细心,是一个会关心人,做事稳妥、让人放心甚至还会对她有所依赖的好孩子。但是,她有时候又会表现得像一个完全不懂事、毫不讲理、固执的小孩子。
燕子爸妈长期不在家,她和奶奶住一起,上周末,我去看她。燕子执意留我住一宿,我故意说:“我这人睡觉有很多讲究,挺难侍候的。”“姑姑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说,我保证做到!”我刁难她:“我睡觉前要洗三次脚,一次是热水,一次是冷水,一次是不冷不热的水;要喝三杯水,也分别是热水、冷水和不冷不热的水;要三床被子替换着盖,一床薄的,一床厚的,一床不厚不薄的;我还要做背部按摩,刚开始要轻一点,然后重一点,最后要不轻不重……”燕子爽快地回答:“姑姑你放心,我会让你满意的。”没想到,这小姑娘真的不厌其烦地按我的要求一一做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这孩子对人咋这么迁就呢?
我哥嫂的个性都非常强,两人经常吵架,特别是近几年,他们相继遭遇下岗、生意亏本、嫂子染乙肝等重大事件,家无宁日。我嫂子心情不好时就拿孩子出气,但燕子从不记仇。她妈妈现在在郊区一家工厂做财务,每个星期只能回家一次,燕子经常给妈妈打电话,提醒她:早餐要吃饱,晚上要早点睡,要记得按时吃药,要多喝水……她妈妈每次回来之前,她都要将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妈妈买点心。
有一次嫂子当着我的面对燕子说:“你爸心里根本没我们娘俩,他挣的钱也不寄回来,也许他在外面还有家呢!”我大吃一惊,即便我哥真有什么事,这话也不该对孩子说啊。可燕子却显得很平静,说:“妈妈,你别伤心,我长大了挣很多钱,都给你。”
我委婉地提醒嫂子,嫂子竟痛哭流涕:“你们都护着他,我一个人带孩子,挣钱养家,既当爹又当妈,多不容易啊!”燕子叉着腰,朝我翻白眼:“我妈身体不好,不许你欺负她!”
我哥在深圳打工,一年只回一次家,平时只能和家里通通电话。每次我哥打电话,燕子都会再三嘱咐:“您要注意身体,别太累了。”每年她爸过生日,燕子都会打电话过去,给爸爸唱生日歌。
燕子是班长,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优点一箩筐,但也有一个很要命的缺点:犟,像牛一样,任谁也拉不回头。
有一次,我带她上街,她看中一个蝴蝶发夹,我没给她买,她的嘴嘟得老高。回到家,她妈正好回来,燕子一个劲地嚷:“我就是要蝴蝶发夹!”她妈妈火了,甩了她一耳光。燕子的口气仍然很硬:“我就是要发夹!我用我的零花钱去买!”她妈拿来剪刀,不由分说,“唰唰唰”将她的长发剪掉了。燕子毫不示弱:“我就是要买!”“如果你敢买,我就打断你的腿!”后来,我还是在燕子的书包里看到了那只发夹。
还有一次,奶奶睡迷糊了,忘了叫燕子起床,待燕子一觉醒来,学校已经上课了,燕子生气地朝奶奶吼。奶奶说:“我送你去吧,我给老师解释。”燕子说:“不行!”“那今天就不去学校了,我给老师请个假。”“不行!”“那你说怎么办?”燕子不搭话,拿起桌上的东西就往地上摔,奶奶只好给她妈打电话。她妈赶回家,对燕子又是一顿痛打。事后,奶奶对我说:“孩子被打,我也难受啊。可是,她犟劲一来,我真拿她没办法。”
我搞不懂:一向聪明、乖巧、通情达理的燕子为什么常常变得不可理喻呢?
咨询手记
双重性格相互关联
从姑姑的讲述中,我们能看出燕子从小生活在一个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中:父母的拳头可能随时落下;家庭有可能随时解散;有病的母亲可能随时离开她。一个人在不安全的环境中往往会有两种比较突出的反应:一是生硬地拒绝环境,二是乖巧地迎合环境。燕子表现出与她年龄不相称的懂事、成熟,就是为了迎合环境。她努力讨父母的欢心,努力调和父母的关系,努力挽留姑姑陪伴她,都是为了营造出更安全的环境。
但是,粗心的妈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不仅没有给予燕子足够安全的爱,而且还在不断制造不安定的因素,比如,她对燕子说:“你爸心里根本没我们娘俩,他挣的钱也不寄回来,也许他在外面还有家呢!”相信大多数孩子听到这样的话都会恐慌,但燕子对不安全环境的忍受力和适应力已经磨炼得炉火纯青,所以,她会在短暂的恐慌后显出特别的镇定:“妈妈,你别伤心,我长大了挣很多钱,都给你。”这无疑会让妈妈感受到莫大的安慰。
当小姑子责备妈妈不该对燕子说不合适的话时,妈妈竟然“痛哭流涕”,她当然不是为了求得责备者的同情,而是在向女儿求助:你看,她们都欺负我,女儿果然就挺身而出“保护”了妈妈。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这对母女的互动已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母亲照应女儿的模式,而变为女儿关照母亲的反哺型。
女儿为了迎合环境而发展出的超年龄的成熟、懂事正好被母亲所需要,而母亲在她的“反哺”下渐失母亲的责任,变得简单化、幼稚化。这就好比一棵小树在生长过程中碰到一个阻拦物,顽强的生命力让它选择另辟蹊径地斜着长。人们发现后都拍手赞叹:“这个样子很美啊。”旁边一株藤蔓说:“正好,给我搭个架吧。”这样,没人再去想搬离那个阻拦物,小树苗只好永远斜着长。
但是,人非草木,长期的错位必然导致心理的扭曲,燕子有时表现出的不可理喻的“犟”劲就是一种情感的发泄。她的目的其实并不是为了得到蝴蝶发夹和解决迟到的问题,她不过是在寻求别人的关注和爱。但遗憾的是,大人们并不理解她这种特殊的心理需求,而是以粗暴的方式对待,这带给她的无疑又是一种伤害。虽然,事后,她仍然会表现得很成熟、很懂事,但是她内心对爱的渴望不仅没有减弱,而且是越来越迫切。
所以说,燕子看似矛盾的两面性其实是相互关联的:她正因为表现得过于成熟,而不得不偶尔任性一下来平衡心理;她的任性换来的是更不安全的环境,这逼迫她不得不用成熟和懂事来迎合和改变恶劣的环境。
爱要流向孩子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只储存爱的箱子,当箱子里储存的爱足够多的时候,我们会表现得从容、大度、善良、充满爱心,会心甘情愿地去关爱别人,照顾别人。但是,如果箱子是空的,而我们又必须向别人施舍爱的时候,那就是一种透支。一段时间的透支之后,就需要及时补充爱的能量。燕子偶尔表现出的犟劲就是为了保持“箱子”的平衡而无意识的一种索爱行为。如果爱得不到及时的补充,长期的透支必然会导致心灵的不堪重负,这是对燕子的成熟赞不绝口而对她的“幼稚行为”粗暴处理的家长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
妈妈要理智对待女儿的“反哺”。每个人都渴望退化到婴儿状态,接受别人无微不至的呵护。但是,每个长大的人都是有责任的,你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就必须负起什么样的责任,妈妈要肩负起母亲的责任,让爱从上往下流而不是逆流。
家长要正确对待燕子的“犟劲”,要理解燕子偶尔“犟”的醉翁之意,即使先顺从一下,也无妨。有的家长认为一旦顺从了孩子的犟,那下次他就可能得寸进尺。事实上,燕子已经11岁了,她“犟”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那些有形的物品,家长适当的顺从会让她感觉到爱的“进账”,在她的内心获得一些平衡后,她会变得像平常一样通情达理。
父母之间要加强沟通,互相给予对方更多的支持。在经历了下岗、身体染病等变故后,妈妈的自我能量被大大削弱,如果一味依赖于还在成长期的女儿,这对本身能量就不够的女儿来说,是不公平的。妈妈应该更多地从燕子爸爸那里获取心理安慰和支持,夫妻之间要加强沟通,加强理解。当父母的能量足够强时,作为女儿的燕子“反哺”的压力会减少,同时,拥有足够能量的父母也会很好地肩负起为人父母的责任。
Niushujuan@sina.com
(编辑:牛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