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寒夜里上演的“教育行政化”荒诞剧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cys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新京报》报道,某晚,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授课时,管理员何女士来到教室门口,以教学楼“锁门时间已过”为由大声催促下课。海闻在搞清何女士身份及来意后,情绪激动,颇不客气地问:“教学重要还是锁门重要?”并声称“我可以明天就让你走人”。
  就事论事来说,管理员何女士并没有多少过错。早起晚睡的她,不过是在执行北京大学的教室管理规定而已。当然,何女士当时也许有些不耐烦,所以才会在课堂门口大声嚷道:“锁门了。”不耐烦的原因,则可能是当时已经夜晚10点40分,且当日北京最低气温零下6.5摄氏度。在寒冷的夜晚,作为管理员,每天一定是要锁好门才能去休息的,这是她的职责所在。如果一个管理员执行一个不尽合理的规定而被辞退,那也绝对算得上是一幕荒诞剧。
  但教学楼以及教室在学期中每晚锁门的规定则是一种令人憎恶的制度。之所以说它恶,在于它完全以管理者为本位,只考虑到管理上的便利,而将“为教学与学习服务”放在了第二位。要知道,保不准在关门的时间,师生还有问题没讨论清楚,还有学习、阅读的热情。但“锁门”制度却又非常普遍。笔者当年在上海大学读研究生期间,即多次因学术讨论超过教学楼关门时间,被管理员赶出教室。中国人民大学的张鸣教授在微博上更是提到“现在每次进办公室大楼,都有看门的跟我要证件”。另据报道,一心要“去行政化”的南方科技大学,也遭遇到一系列的行政化挑战。有前去探望进展的记者发现,教学楼楼顶漏水,一个月没动静,甚至校长朱清时要用一台办公电脑也要经过两个月的走程序时间。以上足见,大学行政化的弊病,已是积重难返。
  早些年,笔者在香港大学新闻暨传媒研究中心短期学习,从未发现他们的教学楼锁上大门。更令人感慨的是,港大图书馆的藏书完全是全开架式管理,学校餐厅也是从早上一直开到晚上9点,其间任何时间都提供服务。试问内地高校能做到此点的,有吗?
  在管理员“要锁门”的大声催促下,海闻情绪有些激动,说话有些失态,以致恫言“我可以明天就让你走人”。虽然有人称海老师是在向行政管理部门挑战,但此种“去行政化”的挑战却似乎搞错了方向和对象。正如网友所论,海副校长作为一个有能力影响甚至改变北京大学管理制度的校领导,更应该去做的是改变晚上10点半关门的恶政,而不是利用自己的身份为难一个尽忠职守的执行者。
  但“我可以明天就让你走人”的傲慢与跋扈却又让人怯惧。它表明,学校领导的权力不受约束,可以超越校方的人员进用制度,进而决定学校工作人员的饭碗。这其实是学校行政化的一大病灶。大家只要上北京大学的官方网页瞧一瞧,就会惊讶地发现北大除了校长、党委书记各一名之外,竟然还有副书记4人,常务副校长3人,副校长5人(其中1人兼任),校长助理8人,阵容之庞大,足以让人为之瞠目。不免让人觉得北大回到了当初作为衙门的京师大学堂的时代。
  一叶知秋,在北京寒冷的夜晚上演的这一幕荒诞剧再一次提醒我们高校的“去行政化”势在必行,不得不行!
  
  
其他文献
几个月前见过李玉,她刚从日本回来,《观音山》让范冰冰得了影后,两人舌吻的消息正轰轰烈烈,我这么八卦的人,一见到她当然立马就问,到底有没有舌啊!她目光坚定地回答我:绝对是PS。  其实我更诧异的是知名女导演怎么能长这么漂亮,那气场那范儿简直和当红女明星不相上下,其实李玉本人也不简单,人家原本就是出镜记者,是混过江湖的女性思想者,大眼睛,涂黑眼圈,见人就笑,温和得很,印象最深刻的是她把头发用一种匪夷所
期刊
在几近再次经历一场二战的大灾难面前,日本确实很冷静,冷静到冷酷的程度。  据说,福岛核电站是由几十位50岁以上的人,在里面坚守、清理。而且有人已经死了。对如此残酷的事情,日本社会的反应好像是理所当然。我已经五十多岁了,对这种事情很难接受。这意味着:最危险的事情,日本的态度是可以由那些身为爷爷奶奶父母的人去承担。  在中国的道德文化中,这种事情有违孝道。起源自西方理性文化的公民社会的道理之一是实用,
期刊
记得上次李玉导演的《苹果》还有一个英文片名,叫《Lost In Beijing》——《迷失北京》。不知道这回是否也给《观音山》起了外文片名,是“Lost观音山”、“Lost生死间”,或是Lost别的什么?因为我们还是在电影中看到了李玉在诉说的“迷失”。如果说,《苹果》中李玉想探讨像范冰冰这样的外来打工者对于都市的惶恐,以及对于幸福的价值观的迷失,那么《观音山》则通过死去丈夫和儿子的退休京剧演员张艾
期刊
“是谁在敲打我窗,使谁在撩动琴弦。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渐渐地回升出我心坎。”   晚上好!谢谢主持人的介绍,我很高兴地注意到你刚才讲出我名字的时候,观众席里就有了反应,最即兴的一种是——“谁?”,你好,我叫影子。  猜我刚刚在后台看见了谁?“蔡琴”,可我并没有找她签名或者合影的冲动,她也没有。我不好意思面对她,作为音乐剧专业人士,经常有人问我邓丽君和蔡琴谁唱得更好,谁更“高雅艺术”一些,我总是想了
期刊
10月10日。上海八万人体育场。当全体观众激情地呐喊出“Yes”的时候,《中国达人秀》以中国电视综艺王者的身份将这场总决赛推向了全民娱乐的巅峰。无需置疑,某地卫视尚处于“收买收视率”漩涡而高居榜首之时,《中国达人秀》已经屡次刷新东方卫视在本地以及全国收视率的历史记录,自2010年的7月17日首期节目开始至10月10日闭幕的一个赛季里,它已成功地将渐进疲软的选秀节目进行了颠覆,不仅成为年度最具影响力
期刊
21世纪,中国正在崛起,经济发展的势头强劲,“中国制造”不断走向世界。但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呈现着“单向透支”和“文化赤字”现象。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她说中国成不了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染性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这句有些尖刻的话不时提醒着中国人,中国要真正崛起不应该仅满足于做人类物质生产加
期刊
张丙昆  笔名卫明,生于1931年6月,湖北武昌人。上海中学高中(商科)肄业。1951年结业于上海市文化局戏曲编导学习班。同年,供职于上海市文化局,编辑《大众戏曲》,后进入局戏曲改进处任办事员、科员。1954年,华东戏曲会演被派往山东选拔剧目和加工剧目。1958年10月,调入上海京剧院艺术室,奉命为京剧大师周信芳记录整理表演艺术和撰写“传记”,自此与周信芳朝夕相处,并为周信芳起草各类讲话和文稿。文
期刊
主持人:自从文化部长蔡武提出“三俗”问题后,舆论跟进了一阵,检视文化艺术领域的“三俗”现象,发出了一些批评之声。然而纵观种种议论,尚感深度不够,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尚未廓清,一些相关的论题尚未涉及,比如三俗的社会根源、三俗的心理基础、三俗和通俗的差异、雅俗的形成和导向、雅俗之别和雅俗之通、如何树雅驱俗、如何走出雅俗混乱的误区……对此,我们请来三位人文学者,就雅俗话题,敞开深谈。虽然“三俗”发生在文艺
期刊
诚如学者所言:“鲁迅的意义在今天来说,非同小可,鲁迅既不属于官方,也不属于鲁家,也不属于民间,也不属于一部分知识分子,鲁迅是我们整个20世纪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的遗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有必要“重读鲁迅”。不但重读“文本鲁迅”,还要重读“人本鲁迅”。  今年是鲁迅诞辰130周年,以往纪念鲁迅是国家的行为,这十年来鲁迅逐步回到了民间,学术界也开始回到鲁迅的原点,讲述、研究一个真实的鲁迅。无论时代如何
期刊
许是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我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会显得耐心不足。一日,儿子忽然发问:“爸爸,以前爷爷是怎样管你的 ?”孩子的诘问许是对我的小小抗议, 却突然勾起了我对父亲的无限怀念。一转眼,他已经离开我们整整十五年了。  父亲詹同是我绘画的启蒙老师。自打我记事时起,就觉得他一有空就在画画、看书。那是我记忆深处的一个星期天,父亲领着不满三岁的我去看外滩的大轮船,我骑在他脖子上兴奋得手舞足蹈,顺手把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