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信念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来源 :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d_wee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信念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李润海面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西方那些敌视社会主义的人发动了一次大规模宣传攻势,“社会主义大失败”的舆论甚嚣尘上。革命队伍中也有不少人产生了这样那样的困惑甚至动摇。人们问:社会主义还有没有希望?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苏联东...
其他文献
<正>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的文化现象,必将日益发展。理想作为经济体制转轨中各种价值取向筛选后的最终稳定和确立的重要文化形态,在其萌芽、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离不开正确的教育和引导。研究市场经济影响下的理想走向,对于正确调整大变革时期的价值观,确立科学的人生导向,保证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有着现实而紧迫的意义。
<正> 本文试通过对1980年以来我国金融改革的回顾,探索进一步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这一目标必然要求对传统的金融体制进行彻底改革。 13年的金融改革实践,已使我国的金融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发生了某些根本性的变化。特
<正> 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情况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初期采取了带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一些政策措施,如对贫困烈军属、孤寡老人、灾民发给赈济粮或以工代赈,对困难居民和农户给予社会救济。1951年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实行了全民所有制职工退休养老、劳保医疗、公费医疗以及工伤、生育等保障,广泛开展了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对城镇居民实行了高就业、低物价、低房租的政策,保障了城乡广大居民的基本生活,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但从严
<正> 全国高校第四届马克思主义原理暨第十二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研讨会于7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来自全国部分高校、辛勤耕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第一线的100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国家教委社科司司长杨瑞森出席会议并就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地位、课程安排和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讲了话,出席会议并讲话的还有有关领导同志何东昌,滕藤,清华大学领导同志方惠坚、胡显章。代表们就我国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和改革、地位和任务、内容与方法,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等问题广泛地交流了意见,并进
<正> 今年3月,我应大阪外国语大学亚细亚研究会和日本关西地区中国现代史研究会的邀请,到东京、大阪、神户、奈良等地作学术访问。大阪外大并不是一个专攻外国语言的培训学校,而是一个专门研究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大学,仅有关中国文化,就有几个不同的研究室。这所大学的图书馆有关中国的藏书之多,是我未能想到的。我用3天的时间,参加了亚细亚研究会和中国现代史研究会的学术会议。亚细亚研究会主要研究中国、朝鲜、蒙古、印尼、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泰国、越南、缅甸等国,以及阿拉伯地区国家的政治、
<正> 资产阶级思想家一向以西方民主制的“完美”而自炫,声称西方“自由和民主的价值观在世界各地极有魅力”,是一张对付共产主义的“王牌”。他们不遗余力地宣扬什么西方民主制是“普照之光”。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他们更加鼓吹西方民主是“不可战胜的”、民主将终结于西方民主这一形态等一类的“神话”。这些,确使一些人产生了一定的迷惑,确有廓清思想迷雾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