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的青春不老

来源 :江西教育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ao81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家乡到北京,从祖国到异乡,学成归来的他毅然拒绝了北京大学抛出的橄榄枝,留在家乡从4个人、2间办公室的科研小组开始,创建了江西省新能源化学重点实验室;他爱穿T恤、休闲裤、运动鞋,总是被学生围在中间请教问题,同学们私底下还会称呼其为“陈妈妈”。他,就是陈义旺,南昌大学化学学院院长、第二届江西省教书育人楷模、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追梦赤子心 ■
  第一次见到陈义旺老师是在八月下旬的一天,在南昌大学理科生命大楼的电梯里。
  刚走进电梯,就听到“哈哈”爽朗的笑声从外面传来,淡蓝色的T恤衫,灰色的五分裤,白色的运动鞋,幽默的言语,利落的手势,眼前这位已过不惑之年的学术达人,脸上洋溢着青春与阳光。
  站在化学学院门口的“江西省新能源化学重点实验室”标志前,陈义旺对记者说,目前这个实验室拥有实验面积约1000平方米,固定资产达3000万元,大型科研仪器设备20多台,“可以说,在我读研究生时期埋下的梦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实验室,在这十年中都实现了”。
  1999年,常常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暗室里做实验、经常弄不清是几点的陈义旺收到了德国洪堡大学的录取通知。一心扑在科研上的他并没有和他人提起,私下里就把签证护照全部办好了。毕业酒会的时候,大家互相询问去哪里,陈义旺才说去德国留学。“凡事自己先准备好,不要急着喊口号,我们要做的就是默默做好准备。”投身科研的陈义旺明白,当初选择了科研这条道路,唯有坚持不懈地努力,专心致志,不急功近利。从德国的美因茨大学、马尔堡大学,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工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并成为德国洪堡学者,陈义旺一步一步扎实地走着。
  2004年,陈义旺学成归国,拒绝了北京大学抛出的橄榄枝,毅然选择南昌大学作为自己科研征程的新起点。 “那时候对于我来说,事业正处在起步阶段,而家乡的发展也正处于上升期。” 陈义旺坦言,喜爱钻研的他,决定走一条光荣的荆棘路,不仅能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更能通过刻苦的钻研体现自己的价值。
  那时,南昌大学无论是在科研设备,还是在科研经费方面都泛泛可陈。陈义旺作为学科带头人正在组建高分子研究所,只有2间办公室,4个工作人员。“当时真是白手起家,就连做实验用的滴管都是自己买的。”对于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陈义旺只是笑着说, 一个暑假的时间,既要装修实验室,又要装修自己的家,还要抽时间去考驾照,“那时,自己是一个人要分身成三个人做事,整个人都晒黑了。有同事开玩笑说我不是从欧洲回来的,是从非洲来的”。
  就是这样,从购买第一支试管到组建省重点实验室,从4个人的项目组到拥有20多个博士的科研团队,从化学专业博士点的申报到成立化学学院……10年时间,一步步走来,陈义旺带领着他的科研团队实现三个“从无到有”:从没有高分子化学研究力量,到拥有一支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团队;从没有化学博士点,到拥有一级化学博士点、博士后工作站以及完备的学科建设;从没有实验室平台到拥有江西省新能源化学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实验室“资源与环境化学实验中心”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10多年过去了,陈义旺成为了南昌大学科研发展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人。目前,陈义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重大科技招标项目以及教育部留学回国创业基金等项目,共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1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2项,承担和完成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科技招标项目,还获得了多个先进个人的称号。2014年8月,陈义旺主持的“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科研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实现了南昌大学“零的突破”。
  “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念。”出身农家的陈义旺不善言辞,从踏入学校开始工作之时,没有任何铺垫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但对于未来,还是有很多期待,他坚定地说,“走上科研道路,就是踏上了永不停止的追梦之旅。”
  ■ “是一个团队在战斗” ■
  近年来,陈义旺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科技部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前期研究专项、教育部留学回国创业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重大科技招标项目以及江西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面对如此斐然的成绩,陈义旺总是说:“这是我们科研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陈义旺的科研团队中,大部分成员都是从做他的学生开始。
  谈利承博士是陈义旺科研团队创始队员之一,也是陈义旺的得意门生。从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生,再到成为南昌大学教师,谈利承一直是陈义旺科研团队的骨干成员。谈利承告诉记者,早在读大四取得保研资格的时候,陈义旺老师就拿出自己科研项目的一部分给她参加大学生“挑战杯”。 在陈义旺悉心的指导下,谈利承当年就获得“挑战杯”的三等奖,随后又获得了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陈义旺老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在实验室管理中十分民主,挖掘学生的潜能。得知我在本科时期是班干部,陈老师就把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交给了我。”谈利承说,“在陈老师的实验室里,卫生、安全、实验器材和耗材的采购都是由学生操办的。”
  陈义旺说:“任何人在任何阶段,都是在不断成长的,为人师长,更要乐于为学生提供平台和机会。”无论学生是想参与科研项目,还是要申请出国深造、外校保研,陈义旺都会极尽所能地为学生“打通路子”。 陈义旺利用专业学习和留学经历背景,大力开展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及实验室进行联合培养项目,帮助2009级博士生谈利承赴德国马尔堡大学、2011级博士生姚凯赴美国华盛顿大学、2013级博士生史月琴赴美国加州大学进行交流学习。
  同时,为了给学生和青年教师创造更多接触科技前沿的机会,陈义旺会在教学科研之余,带领他们积极参与各种学术团体活动。同时,他还邀请国内知名教授来学校作学术报告,给学生们创造很好的学习机会。在陈义旺积极联系和推动下,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第十四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2014年全国无机化学年会等学术会议在南昌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成功召开。陈义旺说:“搞科研不能闭门造车,只有走出去与大家多交流、多见识才会有新的思想。”   “学校必须联系社会,科研需要结合企业”。 陈义旺广泛与企业界联系,与广东佛山顺德大盈化工有限公司全面合作,共建实验室,联合开展聚氨酯课题研究,定向为企业培养研究生人才;与庆丰(江西)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先后获得横向课题经费达20多万元。在与企业界人士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还鼓励他们在南昌大学设立奖学金,先后促成广东佛山顺德大盈化工有限公司设立大盈奖学金,上海日之升有限公司设立日之升奖学金。为南昌大学化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在多个企业设立实习基地。
  正是因为这种对待学生、团队成员的“全心全意”,陈义旺从4人的项目组,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团队现有博士20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5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10人,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30多项。他精心培育带动了年轻教师投入科研中,其研究团队成员之一、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谌烈被列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计划。
  陈教授认为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最大区别除了知识量的增长外,更重要的是科研能力的提升。因此,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他特别注重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从问题的提出、文献的筛选,到实验的设计、数据的表征等,无一不是他要抓的环节。
  ■ 学生心中的“严师益友” ■
  2014年南昌大学成立化学学院,作为学院的创始人、见证人,陈义旺被任命为首任院长。
  虽然走上了管理岗位,但陈义旺依然坚持在教学一线,主讲本科生的《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课程,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材料合成与制备》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多门核心课程,其中《高分子物理》被评为江西省精品课程。
  承担双重角色的陈义旺,通常早上8点之前就会到办公室,先把实验室的事情安排好。差不多到了上班时间,就开始处理学院的行政事务。下班后,他又要到各个实验室检查学生实验进展情况。“差不多每天晚上都是七八点回家。”陈义旺告诉记者。
  陈义旺坦言:“在学术、科研上我对学生是比较严厉的,我要求学生每天都要读一篇国外的论文。我觉得一名好的学生不能仅满足于读好书,还应该具备获得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与人沟通、交际的能力。”陈义旺特别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从问题的提出、文献的筛选,到实验的设计、数据的表征等等,无一不是他要抓的环节。
  谈利承对记者说:“陈老师对我们科研上要求很严格,容不得一点马虎。论文错了一个标点符号、实验结果不理想……只要是我们没有尽足够的努力而出现问题,他就会不留情面地批评学生。有的时候,一唠叨就是小半天,直到学生自己觉得无地自容,委屈得快要哭出来了,他才会停下。所以,有些学生因为他的唠叨而喊他‘陈妈妈’。”
  工作上,陈义旺是“拼命三郎”,而生活中他却是经常和学生们一起打球、吃饭的“好友”, 有时放假还会带领实验室成员集体旅游。曾经有一位研究生,家庭条件差,为了减轻学费负担,准备去做兼职。得知这个情况后,陈义旺主动联系这名学生,让他协助自己做横向课题研究,使他学习生活两不误。陈义旺告诉记者:“每周的科研交流会上,除了与学生谈有关项目研究的话题外,80%的时间是在交流人生哲理。分享我从事科研的一些经历,希望能为他们今后人生的选择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我表面上好动、开朗,其实内心是个喜欢安静的人。在兴趣爱好上只有做科研和打篮球两项,平常除了在实验室里做科研,我也没有其他地方可去。”陈义旺说,他最爱的运动是篮球。“他经常主动约我们一起打篮球。”2013级研究生章同学跟陈义旺既是师生又是球友,“还时不时组织本科生与研究生打友谊赛,借此增加我们之间的交流。”
  不管是教学还是科研,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无论是自己的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他都以实际行动和饱满热情去影响和教育着他人。年逾不惑的陈义旺依旧怀揣着学生时代立志做好科研的梦想,继续跋涉在追梦的道路上。◆
其他文献
我们大部分的工作都非常专一而封闭,一个螺丝钉的岗位做了七八年,在本领域多少有点发言权,谁也不会在这时候想着换个行业从头开始。上班太累了,下班就想睡,工作差不多能赚个不高不低的钱,剩下的时间就剩下买买买和吃吃吃了,还学习新东西?  俗话说,技多不压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单独死守着一片盐碱地早就远远不够了。前几天随手在公司的打印机旁边拿起一份简历,多元化背景与丰富多彩的能力,简直让人后背发凉。幸好自
期刊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忙”成为这个时代最典型的特征。教师常常处于“马不停蹄”的工作状态,可自由支配用于学习的完整时间越来越少。因此,学校管理要和教育研究者共同努力,将高深的理论学习变简单,将远大的发展目标变为可操作,使枯燥的教研课题变得有趣,要使得大家利用零碎的时间短期内完成一次学习,开展一次研究,解决一个问题。用这样的一系列“微”举措,使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方式更加灵活、有趣、有效,促
期刊
2016年3月,在吉安市第二批“高效课堂示范校”评选中,吉安县的实验小学、澧田小学、永和小学等五所学校脱颖而出,顺利成为市级“高效课堂示范校”。至此,吉安县连续两届成为吉安市示范校最多的县区。各具特色的新教学模式彰显了吉安县课改的丰硕成果,带来的是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  吉安县古称庐陵,自古有“江南望郡”“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庐陵人崇文重教之风代代相传,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新意迭出。近年来,吉安县
期刊
南昌大学江风益教授主持的科研成果获得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实现江西省历史性突破……  江西中医药大学刘红宁教授主持的“‘基础素质’教育理论创新与‘双惟模式’实践”教学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改写了江西省无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历史……  在全国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江西省获得两项金奖(全国共34项)……  是什么让江西在短短几年内取得这么多国家级的顶尖大奖?是什么让一个
期刊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须成于实”,管理学校同样如此。抓落实是做好工作的基础,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是实现目标的保证。能否抓好工作落实,其根本取决于执行力。而执行力通俗地讲也就是“抓落实的能力”。“三分战略,七分执行”,不管决策多好,思路多清,如果不付诸实施,不执行到位,一切都是纸上谈兵。而加强班子建设,是学校管理中提高执行力度的关键。  坚定教育信念,克服职业倦怠。班子成员要强化专业思想,忠诚党
期刊
尊敬的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值此全国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厅谨向辛勤耕耘在全省教育战线的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及家属致以亲切的问候!向曾经为全省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离退休老教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摆在民生工作之首,坚定不移地做到教育投入稳步增
期刊
(记者 徐光明)近日,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就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规范民办高校管理,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并约谈民办高校主要负责人,提出明确要求,规范民办高校招生管理工作。  江西省教育厅要求民办高校必须严格按照教育厅审核同意的招生简章和广告,通过正当渠道开展招生宣传工作,不得作出虚假承诺。各民办高校必须严格按照下达的计划招生,严禁超计划招生。凡违规的,不仅要依法依规对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期刊
本刊讯(记者 雷杰能 甘 甜)2015年8月27日,南昌市教育局召开治理有偿家教及开展学生课余教学辅导志愿服务工作布置会,宣布成立“南昌市学生课余辅导志愿服务中心”,构建一套免费为在校生进行辅导、成长服务的全方位志愿服务系统,为治理有偿家教探索疏堵结合的新路子。  近年来,南昌市不断加大治理有偿家教的力度,以抓铁有痕的劲头铁腕治理有偿家教,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南昌市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
期刊
义务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宜春市各级党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事业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通过政策推动、项目带动、队伍促动、多方联动、创新驱动等“组合拳”,全市义务教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优异成绩。2012年,宜春作为全省唯一设区市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称号。在2014年启动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审核认定中
期刊
近日,第四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在山东青岛中国海洋大学举行,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参赛作品“101号鞍山舰”仿真船制作喜获二等奖。  为了在本次比赛中取得佳绩,九江职院精心备赛,选派了两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竞赛。经过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刻苦钻研、团结协作,在与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25所本科院校在内各路高手同场竞技中,最终获得二等奖的佳绩。九江职院的参赛选手在比赛中展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