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举措促进教师“大”发展

来源 :江西教育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j_z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忙”成为这个时代最典型的特征。教师常常处于“马不停蹄”的工作状态,可自由支配用于学习的完整时间越来越少。因此,学校管理要和教育研究者共同努力,将高深的理论学习变简单,将远大的发展目标变为可操作,使枯燥的教研课题变得有趣,要使得大家利用零碎的时间短期内完成一次学习,开展一次研究,解决一个问题。用这样的一系列“微”举措,使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方式更加灵活、有趣、有效,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大”发展。
  一、微目标——落实专业发展过程
  学校确立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科研特色、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教师发展总体目标,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全校师资队伍发展的美好愿景,并将总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微目标,这些微目标具备具体、量化、有挑战、可检测的特征。
  1.确定教师专业发展分层微目标。根据教师专业成长内在规律,在全面了解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将教师分为青年教师、成熟教师、知名教师三大类,立足学校发展需要和不同层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确定多层级的专业发展微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这样通过分层微目标的确定,使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
  针对青年教师,要求以德为本,引导他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逐步构建知识与能力结构。具体发展目标为“135工程”考核顺利过关——一年教学入门,三年教学达标,五年成教学骨干。
  针对成熟教师,要求他们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智慧地、艺术地教育学生,灵活地、巧妙地驾驭教学活动。具体发展目标为争当校级、县级、市级骨干教师。
  针对知名教师,要求他们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兼收并蓄,逐步形成教学个性和风格。具体目标为晋升为市、省级特级教师、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和省“333工程”培养人才等。
  2.明确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微目标。针对处于专业成长不同阶段的教师,学校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引导每位教师依据分层目标制定适合个人专业发展微目标和发展计划,帮助教师明确自己在专业发展梯队上的位置和目标,让每个教师都明确努力方向。计划一般以学期为单位,由教师自行制定出本学期个人在专业发展各方面的目标、内容、措施、时间、活动方式、评价等,并细化至每个月、每周完成哪些内容,通过自我检测,同伴互助,小组交流,学校考核等多种方法保证计划的贯彻落实,从而使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和路径既清楚明晰,又具备个性特点,保证了群体发展中的个体发展,有利于教师在微目标的导向下朝着自己的专业发展梦想不断迈进。
  二、微阅读——丰厚专业发展底蕴
  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我们鼓励教师每天坚持微阅读不少于3000字。
  1.开展灵活多样的微阅读。一是共读。学校依据教师队伍发展规划,每学期给每位教师发1~2本书,引导大家共同阅读。如卢梭的《爱弥尔》、范梅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要求教师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写出1~2篇读书笔记,学期末组织读书报告会或开展读书征文评选活动,将好的征文刊登在校刊上,并推荐参加县、市级阅读工程征文评选活动。
  二是荐读。学校每年分批向教师发放荐读书单,让教师从中选择自己想读的书目,学校报销购书款;教师购书并在阅读后写出此书阅读推介,将书连同阅读推介一并放入学校图书室供其他教师借阅。
  三是个性阅读并荐读。教师在个性阅读基础上,通过读书交流活动,向同伴介绍自己喜欢的书,谈阅读感悟和体会,与其他教师分享交流。
  四是引领式专题阅读。每学期由校长或其他教师推荐一本经典的教育学专业书籍,多次通读一本书,每次选一个专题阅读,领读人带领大家读上几页,然后一起围绕论题展开交流和研讨,针对某个专题中涉及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想。
  2.拓展微阅读的范围。如果我们仅仅把自己的眼光局限在“生存性阅读”,不仅会造成精神的僵化,而且会造成阅读眼光、品位的扭曲和阅读能力的缺失。因此,我们倡导教师熟读教材、参读教辅书、横读大学科书、纵读专业书、广读人文书,特别是要多读经典书,促使教师从表面阅读不断走向深度阅读和广度阅读,不断思考教学工作、生活质量、生命价值,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3.提升微阅读的实效。开展系列微阅读活动只是一个序曲,其目的是为了让教师们养成阅读的习惯,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因此我们倡导教师们“全息”读书:做到“手到、心到、身到”。第一“手到”:要求读书须动笔,坚持做摘录、记笔记,写读书感言和随笔。第二“心到”:强调思考性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重视自我提问,启发思考,遇到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反复推敲,从而培养思考的习惯,掌握思考的方法。第三“身到”:把读书学习与生活、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把书本中学到的东西在教学中加以迁移、应用,主动、自觉与好书为伴,从而在阅读中积累知识,丰富阅历,滋养精神!
  三、实践——提升专业发展技能
  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就必须在丰富的教学实践中自觉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实践、反思、研究、创新不断修正、完善心智模式,提高专业技能。
  1.立足课堂强技能。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通过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师灵活把握教材、善于预见问题和精心设计活动的能力,改革课堂教学目标及活动设计,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通过听课、评课、同课异构、优质课评比、教学观摩等形式提高教师组织教学活动、调控教学过程、积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设备等能力;多种形式的课堂练兵,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2.多元诊断查问题。一是教师自我诊断。教师通过课堂视频、录音回放,写教学反思、教学故事等形式进行诊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并思考解决的策略。二是同伴诊断。通过集体理课、互相评课、同课异构、交流、沙龙等形式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以梳理,并形成有效的矫正方法和策略。三是专家诊断。主动请求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专家学者或校内较高水平的教师诊断发现问题,形成改进提高的建议,引导教师发现不足、正视不足、弥补不足。   3.扎实研究,突破瓶颈。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了帮助教师化解难题,我们倡导教师开展“短、平、快”的“微研究”。鼓励教师对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有价值的问题,及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产生微研究课题。通过理论学习、课堂实践、专家引领、写教学随笔、写教育论文等方式,敏锐观察,细致思考,记录详细,展开扎实的研究,努力探究解决问题的良策。拉动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自己读、自己做、自己思、自己写来完成教育研究,实现专业成长。
  四、展示——分享专业成长故事
  鼓励教师拿出自己的东西和别人分享,借助别人的力量来推动自己的成长,从而实现自身和他人的共赢。
  1.报告会传递发展动力。学校每月组织一次“荷韵星光”主题报告会,为教师展示教学理念、教学心得、教学个性和风格提供平台。这样的“微报告”分为三个板块:正气篇——讲述身边人的故事,弘扬正气;探索篇——再现课堂精彩,分享智慧;创意篇——推介研究成果,描绘新景。每次由3~5人展示,由于是由自己人讲自己的事,教师们都很乐意来现身说“教”,与同伴分享专业成长的趣事、喜事和难事,加之学校党支部、工会、团支部、妇女会等加盟,增加了师德专题、青年突击队专项、骨干教师专场等,进一步丰富了报告的内容,提升了活动交流的内涵和质量。
  2.沙龙激活思维碰撞。为了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个思想交流和碰撞的平台,帮助教师扫除思维盲区,优化和升级教师们的思维结构,我们开展了“荷韵”沙龙活动。沙龙人员自由组合,少则3~5人,多则20多人,且人员可随沙龙主题不断组合变化。沙龙每月开展一次,每月确定3~5个主题,比如小学语文神话教学沙龙、课堂教学提问沙龙等,提前一月由沙龙主题发起者公布下期活动主题,教师根据自己喜好选择参与下期的沙龙活动。沙龙活动的一般流程是自主理论学习——实践探索(课例研究)——沙龙交流——达成共识(或专家引领)——成果推广应用。这样既促进了教师个人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又促进了不同学科、年级、年龄教师之间的互动学习,实现了共同成长。
  3.微信群分享发展片断。在多元、开放的信息时代,为了让教师分享专业成长的成功和乐趣,我们开设了“教师专业发展微信群”,在群中发布一些最新教育新闻和教育信息,让教师及时了解教育发展的动态,还开辟了精彩一瞬、榜上有名、好书推介、课题进展、成果展示等内容,这样既便于大家灵活沟通,又节省时间,还可避免面对面交流的尴尬,让大家在读取信息、欣赏美文、美图、聆听美歌、美乐的过程中,还不忘转发、评论、点赞、收藏、分享。微信群成了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一种文化传播平台和倾诉的载体,滋润着教师的专业成长,激励着教师积极进取。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教育局教科室)
其他文献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积极组织委厅党员干部职工和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认真收听收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并引发了一股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大家纷纷表示,要立足新起点,适应新形势,坚定信仰,保持本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更加有力的创新举措,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
期刊
一个农民从外地买回一批优良的麦种,第一年种下后喜获丰收。面对丰硕的成果,农民喜出望外,但在高兴之余又忧心忡忡。因为这个农民害怕这么好的种子被他人发现后会向自己讨要,而自己是不情愿和他人一同分享种子的。  这个农民思考再三,最后想出了一个自认为非常绝妙的做法:不对任何人讲出麦种高产的秘密,哪怕对自己的邻居也不讲。但是事情并不是农民想象的那样,麦种并没一直高产下去。等到第三年,他的收成还不如其他种普通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总体分为三个部分,讲了四个自信,提了八次不忘初心。讲话统揽全局,思想深刻,气势磅礴,内涵丰富,给人鼓舞,给人力量,催人奋进。通篇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是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政治宣言,是党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丰富和发展,是指引我们党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推进党
期刊
“在一堂课上,讲课的老师在大声发问:‘谁是党员?能否站起来回答这个问题?’我虽然是党员,但是还真回答不了老师的提问,当时真是羞愧难当……”5月31日,在“星火引航 青春开讲”——南昌大学2016年学生及辅导员先进典型事迹巡回报告会启动仪式暨首场报告会上,南昌大学医学院药学2013级学生邓慧慧这样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邓慧慧被评为“十佳党员标兵”,她和其他5名优秀学生及辅导员代表,当选为报告会成员,当
期刊
“百校联百企、千博进千企,万师访万家”正在赣鄱大地蓬勃进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江西省委教育工委领导带头,全面系统深入学,用新发展理念推进教育改革,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江西省委教育工委通过专题报告、送教上门、事迹报告、榜样带动、实地考察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激发了全省教育系统创新创造、干事创业的激情,掀起学习典型、争创一流的热潮,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充满活力、接入地气,落
期刊
革命烈士方志敏大义凛然、视死如归;90多岁的老人守望当红军的丈夫胜利归来;龚全珍倾其所有为群众排忧解难……这些动人心弦事件都被南昌师范学院大学生通过故事这种艺术形式,将革命前辈的精神财富,传递给青年一代。  6月16日,南昌师范学院举办“两学一做”学习汇演暨“传承红色基因,讲好江西故事”首届故事大赛原创作品展。一幕幕感人肺腑的故事,一次次直抵心灵的震撼,掌声、泪水交融在一起,久久地回荡在该院艺术楼
期刊
蒋国珍老师走了,这天是2016年6月15日,距离他被送到新余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刚好100天。这位终身未娶、无儿无女的老人,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教育事业并无私资助2万多名学子,在生命最后的旅程,这座城市的人们用不间断的陪伴和深深的牵挂,给了他深深的爱和祝福。  他是全村最富的人,也是全村最穷的人  蒋老是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的小学离休教师,是新余家喻户晓的“名人”,自1979年平反以来,他先后资助、奖励
期刊
一位平凡的乡村教师离去了,一座城市为他送行。  “蒋老师,一路走好!”“蒋老师,我们永远永远怀念你!”……6月18日上午,新余市长安陵园,市委书记来了,市长来了,6000余名来自社会各界的群众也自发来了。他们或手持鲜花,或举着挽联,含泪送别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蒋国珍。  这位一生捐款40余万元助学的老人走了,去世时存折上仅剩1.36元,但他的生命因奉献而璀璨夺目。  追悼仪
期刊
2016年的五一劳动节,对弋阳县曹溪中学校长汪水辉来说有不一样的意义,因为在劳动节前夕,他光荣地获得了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能获得这一荣誉真的很感激。”汪水辉说,平淡的话语背后是七年的不懈付出,最终让一所农村薄弱学校蜕变为让学生大量从县城回流,周边地区学生慕名而来的优质校。  “教育因服务而更美!”这是汪水辉常说的话,学校也受益于这一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2009
期刊
我们大部分的工作都非常专一而封闭,一个螺丝钉的岗位做了七八年,在本领域多少有点发言权,谁也不会在这时候想着换个行业从头开始。上班太累了,下班就想睡,工作差不多能赚个不高不低的钱,剩下的时间就剩下买买买和吃吃吃了,还学习新东西?  俗话说,技多不压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单独死守着一片盐碱地早就远远不够了。前几天随手在公司的打印机旁边拿起一份简历,多元化背景与丰富多彩的能力,简直让人后背发凉。幸好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