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峡电力职业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充分发挥行业办学在资金、设备、技术、实习场所等方面的优势,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教学改革调研,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建立并完善“2 1” 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取得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高职;水工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1-0147-02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隶属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主力军——中国葛洲坝集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是学院的品牌专业。在葛洲坝集团的支持下,我院充分发挥行业办学在资金、设备、技术、实习场所等方面的优势,努力探索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并完善了基于“2 1”模式的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教学改革调研
水利水电事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如今正处于迅猛发展的态势。在建的长江三峡工程和清江水布垭水电站,加上已建成的丹江口、葛洲坝、清江隔河岩、高坝洲等大型水电站和近四百座中、小型水电站,将使鄂西拥有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500万千瓦。地处长江、清江交汇处的宜昌,在半径不到100公里的区域内,平均每10年建成一座大型水电站。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长江重要堤防工程、鄂西小水电开发等一系列位于湖北省境内的水利水电工程正式启动,尤其是金沙江、大渡河、乌江等西部水电项目的开发,将使水电建设得到进一步的高速发展。
我院近几年组织人力对本省和全国水电行业进行调研和分析,对行业相关单位,如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闽江工程局,水电四局、五局、七局、十一局、十二局、十四局、十五局、基础工程局,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南勘测设计院及各省的水电行业相关单位进行了人才需求信息统计。预测在今后20~30年内,水电建设单位每年需要补充大量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技术人才。通过专业调研,我们了解了水工专业的学生今后将主要从事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预算员、材料员、监理员和爆破工、测量工等岗位工作,了解了这些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了解了我院现行教学方式哪些能够满足岗位需求,哪些方面存在不足。这些调研结果,成为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依据。
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建立并完善“2 1” 人才培养模式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水电工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我们在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时,主动适应水电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本专业自2005年以来,建立了基于“2 1”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基本反映了本专业理论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2 1”教学模式是一种双向参与、分段培养的教育模式。“2 1”中的“2”是指校内教学,但并不是纯粹的理论教学,而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之以建材、水力学、土工实验及钢筋工、模板工、混凝土工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教学穿插进行。“2 1”中的“1”是指校外教学,即学生在企业进行一年时间的顶岗实习,也并不完全是纯粹的实践教学,而是以实践教学为主,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比如,有部分学生进入葛洲坝易普力公司实习,该公司是一家专业爆破公司,我院根据该公司对岗位技能的要求,专门组织师资进行爆破方面的理论培训,提高学生在爆破方面的理论水平,以满足学生和用工单位的需求。“2 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主要是为了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2 1”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不是对传统3年制的课程体系进行简单的削减压缩,而是在进行专业调研、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摒弃原来的“三段式”(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课程体系,按照公共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实训实践课的结构,构成能更加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目前,我院正在尝试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技术》、《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技术》等课程完全按照工作过程开发教材并组织教学,效果非常好。
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应具有较熟练的操作技能。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除要构建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外,还需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我院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实施“2 1”教学模式,减少了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使得理论教学学时随之减少,实践教学学时所占比例明显增加。我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之比为1∶1.2。其次,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近年来,本专业通过更新观念,充分发掘校内潜力,积极培育校外资源,探索出了以“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所谓校内模拟实训,即利用校内现有的场地条件,购置或自制实训教学所需的设备,在校内建立模拟工程现场,以完成本专业相关实训课题的教学。目前,本专业拥有材料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建筑材料、工程测量等5个实验室和专门用于本专业实践教学的“水工实训车间”,能进行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锚固工程等多个职业岗位工种的实训教学。这种校内模拟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完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对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成效显著。所谓校外顶岗实习,就是在学生学习的第三年,将其集中或分散地安排到与水电工程相关的设计、施工或监理单位,结合该单位的工作任务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被安排到一个具体的工作岗位上,与单位职工一起顶岗上班。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既可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为学生就业与施工单位用人的双向选择创造条件。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还可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在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学生在一年的实习期间不仅可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优秀的学生还可被实习单位聘用,解决就业问题。
发挥行业优势,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学生在校理论学习和在企业生产实践交替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用结合的合作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整个培养期间可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学生多次到企业实习或顶岗工作,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育人全过程。我院充分依托行业优势,积极进行专业建设。葛洲坝集团是我院的主管单位,水工专业利用我院行业主管在水电建设人力、设备、技术、实习场所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加强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
行业主管部门为水工专业提供了实践教学场所高职教育非常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葛洲坝集团在三峡、水布垭等宜昌周边地区有众多的水电施工项目,这些施工项目为我院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场所。我们在进行专业课理论教学的同时,实时安排学生到相应工地实习,体现了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思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进行面板坝施工理论教学时,安排学生到清江水布垭工地,参与目前世界最高的面板坝施工,让学生在学中做,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行业主管部门为水工专业培养了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教师素质决定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是否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我院充分利用葛洲坝集团在水电建设方面的优势,年年选派教师到生产一线参与施工建设,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并且收集相关工程资料,培养了大量“双师型”教师。葛洲坝集团在组织高新技术专业知识培训时,都要给我院预留一定的名额,让我院教师参加培训,使我院的教学水平与集团公司的科技水平同步发展。几年来,我院先后有部分教师参加了全国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信息网大会、全国洞挖技术培训、铁路施工技术培训、海外施工技术人员培训等高规格的培训及经验交流活动。同时,我们还到企业聘请了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定期到我院开展教学与讲座,推动了水工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行业主管部门为我院提供了大批生产、实验设备随着三峡工程施工渐渐进入后期,施工任务越来越少,有些设备闲置下来了。葛洲坝集团根据我院的要求,为我们提供了一批闲置设备用于教学,节约了我院的教学成本。
依托行业,走“产学研”一体化教学道路这是一种校企合作,通过优质课程与有效实训的整合,以项目开发或技术服务等科技活动为媒介,重在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发展能力,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合作模式。我院水工专业根据近年来在水电施工行业出现的新技术——面板堆石坝挤压边墙施工法,与葛洲坝集团公司实验中心合作,由专业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学生组成试验小组,对这项新技术开展研究。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工作,得到了有关挤压边墙混凝土性能的多项参数。该实验成果在2005年9月召开的中国混凝土面板堆石坝20周年学术研讨会(国际会议)上进行了交流。通过试验,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的学生毕业时就被葛洲坝试验中心聘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与教育,在潜移默化中相互影响[J].教育与职业,2007,(31):92-93.
[2]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31):1-4.
[3]柴福洪.论职业、专业与高职专业设置[J].职业技术教育,2008,(22):22-25.
作者简介:
陈爱民(1970—),男,湖北宜昌人,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水利水电施工技术、高职教育。
(本文责任编辑:王恒)
关键词:高职;水工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1-0147-02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隶属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主力军——中国葛洲坝集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是学院的品牌专业。在葛洲坝集团的支持下,我院充分发挥行业办学在资金、设备、技术、实习场所等方面的优势,努力探索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并完善了基于“2 1”模式的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教学改革调研
水利水电事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如今正处于迅猛发展的态势。在建的长江三峡工程和清江水布垭水电站,加上已建成的丹江口、葛洲坝、清江隔河岩、高坝洲等大型水电站和近四百座中、小型水电站,将使鄂西拥有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500万千瓦。地处长江、清江交汇处的宜昌,在半径不到100公里的区域内,平均每10年建成一座大型水电站。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长江重要堤防工程、鄂西小水电开发等一系列位于湖北省境内的水利水电工程正式启动,尤其是金沙江、大渡河、乌江等西部水电项目的开发,将使水电建设得到进一步的高速发展。
我院近几年组织人力对本省和全国水电行业进行调研和分析,对行业相关单位,如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闽江工程局,水电四局、五局、七局、十一局、十二局、十四局、十五局、基础工程局,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南勘测设计院及各省的水电行业相关单位进行了人才需求信息统计。预测在今后20~30年内,水电建设单位每年需要补充大量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技术人才。通过专业调研,我们了解了水工专业的学生今后将主要从事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预算员、材料员、监理员和爆破工、测量工等岗位工作,了解了这些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了解了我院现行教学方式哪些能够满足岗位需求,哪些方面存在不足。这些调研结果,成为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依据。
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建立并完善“2 1” 人才培养模式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水电工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我们在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时,主动适应水电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本专业自2005年以来,建立了基于“2 1”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基本反映了本专业理论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2 1”教学模式是一种双向参与、分段培养的教育模式。“2 1”中的“2”是指校内教学,但并不是纯粹的理论教学,而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之以建材、水力学、土工实验及钢筋工、模板工、混凝土工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教学穿插进行。“2 1”中的“1”是指校外教学,即学生在企业进行一年时间的顶岗实习,也并不完全是纯粹的实践教学,而是以实践教学为主,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比如,有部分学生进入葛洲坝易普力公司实习,该公司是一家专业爆破公司,我院根据该公司对岗位技能的要求,专门组织师资进行爆破方面的理论培训,提高学生在爆破方面的理论水平,以满足学生和用工单位的需求。“2 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主要是为了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2 1”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不是对传统3年制的课程体系进行简单的削减压缩,而是在进行专业调研、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摒弃原来的“三段式”(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课程体系,按照公共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实训实践课的结构,构成能更加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目前,我院正在尝试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技术》、《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技术》等课程完全按照工作过程开发教材并组织教学,效果非常好。
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应具有较熟练的操作技能。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除要构建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外,还需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我院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实施“2 1”教学模式,减少了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使得理论教学学时随之减少,实践教学学时所占比例明显增加。我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之比为1∶1.2。其次,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近年来,本专业通过更新观念,充分发掘校内潜力,积极培育校外资源,探索出了以“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所谓校内模拟实训,即利用校内现有的场地条件,购置或自制实训教学所需的设备,在校内建立模拟工程现场,以完成本专业相关实训课题的教学。目前,本专业拥有材料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建筑材料、工程测量等5个实验室和专门用于本专业实践教学的“水工实训车间”,能进行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锚固工程等多个职业岗位工种的实训教学。这种校内模拟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完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对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成效显著。所谓校外顶岗实习,就是在学生学习的第三年,将其集中或分散地安排到与水电工程相关的设计、施工或监理单位,结合该单位的工作任务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被安排到一个具体的工作岗位上,与单位职工一起顶岗上班。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既可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为学生就业与施工单位用人的双向选择创造条件。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还可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在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学生在一年的实习期间不仅可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优秀的学生还可被实习单位聘用,解决就业问题。
发挥行业优势,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学生在校理论学习和在企业生产实践交替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用结合的合作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整个培养期间可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学生多次到企业实习或顶岗工作,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育人全过程。我院充分依托行业优势,积极进行专业建设。葛洲坝集团是我院的主管单位,水工专业利用我院行业主管在水电建设人力、设备、技术、实习场所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加强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
行业主管部门为水工专业提供了实践教学场所高职教育非常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葛洲坝集团在三峡、水布垭等宜昌周边地区有众多的水电施工项目,这些施工项目为我院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场所。我们在进行专业课理论教学的同时,实时安排学生到相应工地实习,体现了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思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进行面板坝施工理论教学时,安排学生到清江水布垭工地,参与目前世界最高的面板坝施工,让学生在学中做,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行业主管部门为水工专业培养了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教师素质决定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是否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我院充分利用葛洲坝集团在水电建设方面的优势,年年选派教师到生产一线参与施工建设,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并且收集相关工程资料,培养了大量“双师型”教师。葛洲坝集团在组织高新技术专业知识培训时,都要给我院预留一定的名额,让我院教师参加培训,使我院的教学水平与集团公司的科技水平同步发展。几年来,我院先后有部分教师参加了全国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信息网大会、全国洞挖技术培训、铁路施工技术培训、海外施工技术人员培训等高规格的培训及经验交流活动。同时,我们还到企业聘请了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定期到我院开展教学与讲座,推动了水工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行业主管部门为我院提供了大批生产、实验设备随着三峡工程施工渐渐进入后期,施工任务越来越少,有些设备闲置下来了。葛洲坝集团根据我院的要求,为我们提供了一批闲置设备用于教学,节约了我院的教学成本。
依托行业,走“产学研”一体化教学道路这是一种校企合作,通过优质课程与有效实训的整合,以项目开发或技术服务等科技活动为媒介,重在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发展能力,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合作模式。我院水工专业根据近年来在水电施工行业出现的新技术——面板堆石坝挤压边墙施工法,与葛洲坝集团公司实验中心合作,由专业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学生组成试验小组,对这项新技术开展研究。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工作,得到了有关挤压边墙混凝土性能的多项参数。该实验成果在2005年9月召开的中国混凝土面板堆石坝20周年学术研讨会(国际会议)上进行了交流。通过试验,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的学生毕业时就被葛洲坝试验中心聘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与教育,在潜移默化中相互影响[J].教育与职业,2007,(31):92-93.
[2]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31):1-4.
[3]柴福洪.论职业、专业与高职专业设置[J].职业技术教育,2008,(22):22-25.
作者简介:
陈爱民(1970—),男,湖北宜昌人,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水利水电施工技术、高职教育。
(本文责任编辑: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