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训练最主要的要素是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时间、训练主体等。优化训练过程,就是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优化、调配管理,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合理地安排读的训练,把读书训练因素有效地结合,使学生在单位课堂教学时间里,尽可能地获得朗读技能技巧,从而形成语言能力。那么,如何对朗读进行优化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一、坚持从整体入手的原则,抓训练目标的确定
整体感知与整体入手是小语课标明确提出的要求:学生读一段话,先大体上了解写了什么,再读,体会是怎么写的,最后再反复朗读,进行语句段的积累。读一段话这样,读整篇文章也如此。所以,一段文字、一篇文章,可分为精读、略读、浏览三种要求。而精读一篇课文,又分为初读、精读、熟读等几个环节。因此,在初读文章时,要让学生通读全文;在精读时,要训练学生边读边思,发现问题,通过朗读来解决问题;最后要熟读成诵、积累语言等。完成这些读的训练,读是基础,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读。
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否则,就会陷入随意性、盲目性的境地,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朗读训练也是这样,必须先确定目标,一篇课文里每一课时都有不同的朗读目标,笔者认为,第一课时的朗读目标要达到“准确要求”,即读准字音,并且做到不添字、不减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句段分明,停顿恰当。第二课时的朗读目标要达到“流利”,朗读具体通达到语气流畅,语速恰当,能对作品的基调把握准确。第三课时的朗读目标要达到“表情朗读”,这是在对课文有着致深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声调、音量、语速、停顿等变化,较准确地把握思想感情,做到认声动人、认情感人。只有明确了目标,有的放矢,才能“测标”。
二、朗读技巧的指导
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不仅要根据“实践第一”的原则要求学生反复练习,更要注意同文而异,适时、适度在重音、语调、语速、停顿等朗读技巧上给予指导。
重音是体验文句意思的重要手段,一个句子中重音位置不同,它的意思也不同。如:“这是一本书”表示这一本,不是那一本,“这是一本书”表示是一本书,不是几本,“这是一本书”强调的是书,而不是其他东西。同样一句话,重音位置不一样,就体现出不同的意思。重音应该怎么表示呢?最常用的方法是气息强些,音量大些,声势足些,但由于语言的复杂性、内涵的丰富性,所以,重音表示的方法也呈多样性,有的可以加强音量,适当拖长音节,一字一顿,有的也可以采取重音轻读的方法来达到目的。
语词是表达句意和情感的词句,它是由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来决定的。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五壮士英勇跳崖”一段要指导学生用悲壮的、激昂的语调来读,因此在读的时候音调要稍高一些,语气要强一点,速度要快一点,从而体现五壮士坚强不屈的英勇气概和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
语速和表达思想情感也有密切的关系。它应根据课文的内容来决定,文章不同,语速也不同,即便是同一篇文章,内容不同速度也不同,有快慢之分。如《麻雀》一文:“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可指导学生朗读的速度由慢到快,突出小麻雀危在旦夕的紧张气氛;当读到“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时语速可以快些,突出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是快速的、毫不考虑的,从而体现出老麻雀在凶猛、高大的动物面前的果敢、勇气和胆量。
三、倡导朗读形式的多样性
朗读形式的多样,对于提高朗读训练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范读。范,即榜样、模式。范读就是教师为学生朗读做示范,以此引导学生学会读书。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是一种朗读的信息暗示,学生们总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借鉴,恰当地运用范读,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帮助较大。如《五彩池》的第一自然段,先是极力渲染天上瑶池的“神奇”,紧接着写自己真正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怎样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我”的那份意外的惊喜,并产生欲知下文的读书欲望呢?对此,教师范读“……我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一句。范读后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出了什么?在学生的思考中明确:一是将重音落在了“真”上,强调了作者是“真的”看到了五彩池;二是读“像瑶池那样神奇”时,不但有重音,而且语速渐快。这样的范读,其好处有三点:一是引领学生去怎样读书,教会了朗读的方法,即要通过重音、语速的变化等读出自己的理解;二是在诸多变化中训练了学生“听”的能力;三是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欲望。
比赛读。这种方法能调动学生进入最佳朗读状态,争先展示朗读的最高水平。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竞赛的心理特点,笔者经常在班中进行朗读比赛,形式有单个对读、男女赛读、师生赛读、小组赛读等。比一比谁的声音好听,谁读得美,谁读得最有感情,谁的进步大,不定期地评出朗读星、进步星,这种竞赛式的朗读,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朗读欲望。
分读。分读就是将课文分成两部分或多部分,引领学生朗读,安排这样形式的朗读,作用在于能够帮助学生领悟组句成段的方法。
读画结合。画读就是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笔画出来,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形象、鲜明起来。这样,通过对视觉感官的刺激,生发对课文的感悟。如《爬天都峰》一课有这样的描写:“……再看着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要求:边读边想象,用最简单的线条画出来。画图的过程,就是学生深刻领悟课文主旨的过程。
重点段朗读。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朗读训练同样也要抓住重点段。课文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第一场雪》中的第六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后迷人的景象,突出了雪景的美丽多姿。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其中的儿化韵。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雪后的自然美,读出作者当时对雪后美景的喜爱之情。 四、多元化评价,激励学生“美读”
笔者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鼓励和赞美。儿童尤其喜欢老师、家长及同学们的鼓励和赞美,哪怕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也足以使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朗读给予评价时,要以鼓励的行为和语言为主,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发现其朗读中的闪亮点,要切实针对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正视他们的差异,评价用语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指责,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例如,低年级学生识字较少,阅读中出现的大多数新字要靠拼音来解决,这就决定了低年级学生的朗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像成人一样把文章读得一步到位。只要学生读得基本正确、流利,就应该及时表扬,可以说:“你读得真好!”“你的声音真棒!”如果读得不是很好,也不要批评、指责,可以这样说:“你真勇敢!如果你能读得流畅一些就更了不起了!”“你这儿读得不错,如果你把这个词读得重一些就更好了!”“你再读一遍好吗?老师相信你读得肯定比第一次好!”如果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来,如快乐、忧伤、讨厌等,就应该给予更高的奖赏,可以让他来当“小老师”,带领全班读,让他体会读带来的成就感、幸福感。此外,学生的自我评价也能提高朗读水平,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惑,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认识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我。记得在上《观潮》一课时,笔者请一学生来读读课文,读完以后,笔者请他自我评价一下。他说:“我觉得我的感情很好,就是声音不够响亮。”于是,笔者就请他再读一遍,他又读了一遍,果然又响亮又有感情。这位同学正是通过自我评价提高了自己的朗读水平。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艺术化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
综上所述,朗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能力,真正达到自然运用语言文字,准确优美地表达情感。使学生感受课文主旨,品味文章情感,领悟表情达意之法,练就自然读书的本领,最终在读中积累,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不可偏废的。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指导,在语文教学中也是一项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任务。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小雄镇中心小学 317106)
一、坚持从整体入手的原则,抓训练目标的确定
整体感知与整体入手是小语课标明确提出的要求:学生读一段话,先大体上了解写了什么,再读,体会是怎么写的,最后再反复朗读,进行语句段的积累。读一段话这样,读整篇文章也如此。所以,一段文字、一篇文章,可分为精读、略读、浏览三种要求。而精读一篇课文,又分为初读、精读、熟读等几个环节。因此,在初读文章时,要让学生通读全文;在精读时,要训练学生边读边思,发现问题,通过朗读来解决问题;最后要熟读成诵、积累语言等。完成这些读的训练,读是基础,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读。
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否则,就会陷入随意性、盲目性的境地,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朗读训练也是这样,必须先确定目标,一篇课文里每一课时都有不同的朗读目标,笔者认为,第一课时的朗读目标要达到“准确要求”,即读准字音,并且做到不添字、不减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句段分明,停顿恰当。第二课时的朗读目标要达到“流利”,朗读具体通达到语气流畅,语速恰当,能对作品的基调把握准确。第三课时的朗读目标要达到“表情朗读”,这是在对课文有着致深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声调、音量、语速、停顿等变化,较准确地把握思想感情,做到认声动人、认情感人。只有明确了目标,有的放矢,才能“测标”。
二、朗读技巧的指导
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不仅要根据“实践第一”的原则要求学生反复练习,更要注意同文而异,适时、适度在重音、语调、语速、停顿等朗读技巧上给予指导。
重音是体验文句意思的重要手段,一个句子中重音位置不同,它的意思也不同。如:“这是一本书”表示这一本,不是那一本,“这是一本书”表示是一本书,不是几本,“这是一本书”强调的是书,而不是其他东西。同样一句话,重音位置不一样,就体现出不同的意思。重音应该怎么表示呢?最常用的方法是气息强些,音量大些,声势足些,但由于语言的复杂性、内涵的丰富性,所以,重音表示的方法也呈多样性,有的可以加强音量,适当拖长音节,一字一顿,有的也可以采取重音轻读的方法来达到目的。
语词是表达句意和情感的词句,它是由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来决定的。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五壮士英勇跳崖”一段要指导学生用悲壮的、激昂的语调来读,因此在读的时候音调要稍高一些,语气要强一点,速度要快一点,从而体现五壮士坚强不屈的英勇气概和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
语速和表达思想情感也有密切的关系。它应根据课文的内容来决定,文章不同,语速也不同,即便是同一篇文章,内容不同速度也不同,有快慢之分。如《麻雀》一文:“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可指导学生朗读的速度由慢到快,突出小麻雀危在旦夕的紧张气氛;当读到“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时语速可以快些,突出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是快速的、毫不考虑的,从而体现出老麻雀在凶猛、高大的动物面前的果敢、勇气和胆量。
三、倡导朗读形式的多样性
朗读形式的多样,对于提高朗读训练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范读。范,即榜样、模式。范读就是教师为学生朗读做示范,以此引导学生学会读书。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是一种朗读的信息暗示,学生们总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借鉴,恰当地运用范读,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帮助较大。如《五彩池》的第一自然段,先是极力渲染天上瑶池的“神奇”,紧接着写自己真正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怎样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我”的那份意外的惊喜,并产生欲知下文的读书欲望呢?对此,教师范读“……我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一句。范读后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出了什么?在学生的思考中明确:一是将重音落在了“真”上,强调了作者是“真的”看到了五彩池;二是读“像瑶池那样神奇”时,不但有重音,而且语速渐快。这样的范读,其好处有三点:一是引领学生去怎样读书,教会了朗读的方法,即要通过重音、语速的变化等读出自己的理解;二是在诸多变化中训练了学生“听”的能力;三是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欲望。
比赛读。这种方法能调动学生进入最佳朗读状态,争先展示朗读的最高水平。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竞赛的心理特点,笔者经常在班中进行朗读比赛,形式有单个对读、男女赛读、师生赛读、小组赛读等。比一比谁的声音好听,谁读得美,谁读得最有感情,谁的进步大,不定期地评出朗读星、进步星,这种竞赛式的朗读,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朗读欲望。
分读。分读就是将课文分成两部分或多部分,引领学生朗读,安排这样形式的朗读,作用在于能够帮助学生领悟组句成段的方法。
读画结合。画读就是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笔画出来,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形象、鲜明起来。这样,通过对视觉感官的刺激,生发对课文的感悟。如《爬天都峰》一课有这样的描写:“……再看着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要求:边读边想象,用最简单的线条画出来。画图的过程,就是学生深刻领悟课文主旨的过程。
重点段朗读。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朗读训练同样也要抓住重点段。课文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第一场雪》中的第六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后迷人的景象,突出了雪景的美丽多姿。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其中的儿化韵。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雪后的自然美,读出作者当时对雪后美景的喜爱之情。 四、多元化评价,激励学生“美读”
笔者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鼓励和赞美。儿童尤其喜欢老师、家长及同学们的鼓励和赞美,哪怕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也足以使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朗读给予评价时,要以鼓励的行为和语言为主,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发现其朗读中的闪亮点,要切实针对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正视他们的差异,评价用语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指责,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例如,低年级学生识字较少,阅读中出现的大多数新字要靠拼音来解决,这就决定了低年级学生的朗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像成人一样把文章读得一步到位。只要学生读得基本正确、流利,就应该及时表扬,可以说:“你读得真好!”“你的声音真棒!”如果读得不是很好,也不要批评、指责,可以这样说:“你真勇敢!如果你能读得流畅一些就更了不起了!”“你这儿读得不错,如果你把这个词读得重一些就更好了!”“你再读一遍好吗?老师相信你读得肯定比第一次好!”如果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来,如快乐、忧伤、讨厌等,就应该给予更高的奖赏,可以让他来当“小老师”,带领全班读,让他体会读带来的成就感、幸福感。此外,学生的自我评价也能提高朗读水平,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惑,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认识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我。记得在上《观潮》一课时,笔者请一学生来读读课文,读完以后,笔者请他自我评价一下。他说:“我觉得我的感情很好,就是声音不够响亮。”于是,笔者就请他再读一遍,他又读了一遍,果然又响亮又有感情。这位同学正是通过自我评价提高了自己的朗读水平。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艺术化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
综上所述,朗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能力,真正达到自然运用语言文字,准确优美地表达情感。使学生感受课文主旨,品味文章情感,领悟表情达意之法,练就自然读书的本领,最终在读中积累,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不可偏废的。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指导,在语文教学中也是一项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任务。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小雄镇中心小学 317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