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今的词语教学只是单一地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都是“浅尝辄止”,忽视了词语本身就是一个鲜活的元素,导致了词语教学的肤浅化、僵硬化。笔者以为,要坚持“吃透”“挖深”“拓广”“触情”“整合”五种理念
[关键词]
吃透 挖深 拓广 触情 整合
記得李海林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只有这样,词语才会在学生的心中变得丰厚起来。”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很多词语教学大多是单一地、僵化的、了无生气地浮现于表面,那么如何有效深入地进行词语教学,让词语教学也绽放出奇光异彩呢?笔者以为,词语教学要把握五个字“透、深、广、情、合”。
一、吃透
如果说读通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底线”,那么,我认为吃透文本中出现的词语,应该是“底线”中的“底线”。课堂上学生如果连课文中的词语都不能够准确理解,对文本的整体感悟也只能是浮光掠影。例如陈建先老师在执教《郑成功》一课中对“慷慨激昂”一词的教学,就是吃透词语,涌动生命灵性的好例子。
生:我从“慷慨激昂”感受到这种震撼,因为郑成功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提高了,好像很激动。
师:你已经说对了“慷慨激昂”说表达的一部分意思——郑成功的情绪很激动,语气也提高了。这是你理解的。谁再来理解什么是“慷慨激昂”?
生:我的理解是情绪激动。
师:很激动。再看看,这里仅仅是激动吗?
生:我觉得他还非常愤怒。
师:非常愤怒,也含着激动的情绪。
生:我觉得还有一种坚定。
师:有一种坚定的信念,是一种什么样的坚定信念?
生:就是赶走侵略者,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师: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再想想他为什么而慷慨激昂呢?再读读这段话,体会体会。
(学生放声朗读)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郑成功因荷兰侵略者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而慷慨激昂。
二、挖深
挖深就是指在词语教学中不能仅停留在读通和理解的层面上,还要善于挖掘词语中所蕴含的意象,并且要做到将理解和运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这一点上,许多特级教师都做得非常好。如于永正老师教学的“流利”一词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师:这里的“流利”是说读书很熟练。还记得《锄禾》这首诗吗?谁能背下来?
生:(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师:他背得怎么样?谁能说一说?要求用上“流利”这个词。
生:郭扬同学背古诗《锄禾》,背得很不流利。
师:学过一年了,一时紧张没背好。我想,现在他一定想起来了。再背一遍怎么样?(该生又背,这次背得很好。)
师:这次背得怎么样?谁再来说一说?
生:郭扬同学背古诗《锄禾》,背得很流利,很有感情。
师:谁能用赞扬的语气说一说?
生:郭扬同学背得多么流利,多么有感情啊!
师:请同学们观察我在干什么,然后用“流利”说一句话。(于老师拿出钢笔在纸上做写字状,钢笔不下水,甩了甩,还是不大下水。)
师:谁来说一说?
生:于老师在纸上写字,钢笔不大下水,写字很不流利。
师:我换一支笔,看看这支笔怎么样。(于老师用另外一支笔很流畅地写出了“高山流水”四个草体字。)
生:于老师这支笔写字很流利。
生:于老师用一支紫色的钢笔,很流利地写出了“高山流水”四个字。
“流利”一词有两种意思:①话说得快而清楚;文章读起来通畅。②灵活;不凝滞。于老师“流利”一词的教学,不是简单地引导学生只理解这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他巧妙地用“钢笔”作道具,演了一个短剧,在“演”中让学生悄然明白了流利也可以用来表示书写是否流畅。这样就使理解和运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他对“流利”一词的深度挖掘,使词语教学充满了张力。
三、拓广
“拓广”就是指词语教学不能狭隘地停留在就字解词上,而要将它的外延拓宽。我校一位青年教师在上公开课《田园诗情》一课时,对“牛犊”一词的拓广,给听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什么叫牛犊?
生:刚生下来的小牛叫牛犊。
师:那刚生下来的小羊叫什么?
生:叫羊羔。
师:刚生下来的小狼叫什么?
生:叫狼崽。
师:刚生下来的小马叫什么?
生:叫马驹。
师:刚生下来的……
这位老师触类旁通的词语教学设计,看似简单,实则将词语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一下子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掌握词语的同时,激活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
四、触情
触情就是通过教师情感的激发,使原本冰冷的词语与课文的情境相融,引导学生透过词语,去体味词语中所蕴涵着情。词语中一旦有情的加入,词语就会在学生的心中难以磨灭。因此,为了使词语富有情味,就要创设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反复涵咏,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词语的情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王老师融情于词语的教学,引导学生揣摩词语的深刻内涵,使学生透过这几组词语触摸到了词语中所蕴含的意境,并在追求对“一泓清泉,静影沉璧”的理解、感悟、运用与积淀的同时,也将情感贯通于文本的每个角落,撒播在每个孩子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