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改革开放30年,农村发展变化很大,只要孩子想看书,家长是愿意慷慨解囊的,但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首先家长不能成为孩子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所处环境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劳动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更不去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他们认为孩子在家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少看电视就行。在家长和小学生的潜意识中,对于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选中的是优秀作文方面的书籍。这种狭隘的概念束缚了学生放眼看世界的视野,从而使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等与学生失之交臂。阅读无深度的第二个表现是:学生阅读的方法粗糙,缺少引领。小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略浏览,没有心灵的碰撞,只能是“大雪无痕”。而且很少有人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也无非是几个好词好句而已,受益不深,思想无法受到启迪。
二、 课内引领,课外延伸:珠联璧合活水来
1. 课内引领:让兴趣激发、习惯培养。农村学生由于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缺乏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这种危机在“留守儿童”身上表现尤为严重。而要改变这种现象,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更需要我们教师课内引领,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变“不愿读”为“我想读”。
首先,用榜样激励。教师在班级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言语营养、精神食粮。
其次,用名言启迪。教师时常在课内有意识地用名言警句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或在教室或阅览室张贴名言警句,唤起学生对书的热爱,还可以鼓励学生选取有关阅读的格言作为座右铭,张贴于家中或床头,时时警策自己多读书,读好书。
再次,稳定兴趣,养成习惯。我每周利用阅读课举办一次读书交流活动。每次选择一名学生当主持人,其他同学为观众,轮流上台讲述自己本周读过且感受深刻的一篇文章或一则故事等。然后评出一周阅读之星,充分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形成阅读期待。教师要用恰当的方法,有效的活动,让这种阅读期待经过时间的锤炼培养学生的阅读意志力,从而养成阅读习惯,终生受益。
2. 授之以渔,驾轻就熟出异彩。有了阅读兴趣,爱读书不等于会读书,还需要教师“授之以渔”,掌握常用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第一,要培养“读书莫放拦路虎”的精神。阅读时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等阅读障碍人们形象地称它们为“拦路虎”。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莫放拦路虎”。
第二、要努力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自己的图书资料可以在书上圈圈点点,勾勾画画。如果是别人的书籍,则可以摘录一些好词佳句,还可以分类摘抄一些句段,以备日后习作之用。
第三,学会精读与略读。所谓精读就是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却浩如烟海,因此我们还须要学会略读,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及应用范围等。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
第四,结合教材指导阅读。根据教材的单元训练重点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尽量寻找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如在学完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后,推荐学生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既进一步领略到法布尔的人性魅力,又品读了文美辞丽的佳作,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
第五,督促训练有保障。课外阅读一味依赖课外是不行的,课内应适度让位于课外,为课外阅读大开绿灯。每天要求学生利用下午上课前的时间自主阅读,专人负责,轮流值日。值日生次日晨读时向老师报告,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要求。另外,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共同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时老师利用家长会及时掌握学生在家所读书籍及数量,对书香家庭予以表彰。
(作者单位:安徽马鞍山市和县腰埠中心小学)
改革开放30年,农村发展变化很大,只要孩子想看书,家长是愿意慷慨解囊的,但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首先家长不能成为孩子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所处环境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劳动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更不去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他们认为孩子在家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少看电视就行。在家长和小学生的潜意识中,对于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选中的是优秀作文方面的书籍。这种狭隘的概念束缚了学生放眼看世界的视野,从而使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等与学生失之交臂。阅读无深度的第二个表现是:学生阅读的方法粗糙,缺少引领。小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略浏览,没有心灵的碰撞,只能是“大雪无痕”。而且很少有人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也无非是几个好词好句而已,受益不深,思想无法受到启迪。
二、 课内引领,课外延伸:珠联璧合活水来
1. 课内引领:让兴趣激发、习惯培养。农村学生由于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缺乏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这种危机在“留守儿童”身上表现尤为严重。而要改变这种现象,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更需要我们教师课内引领,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变“不愿读”为“我想读”。
首先,用榜样激励。教师在班级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言语营养、精神食粮。
其次,用名言启迪。教师时常在课内有意识地用名言警句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或在教室或阅览室张贴名言警句,唤起学生对书的热爱,还可以鼓励学生选取有关阅读的格言作为座右铭,张贴于家中或床头,时时警策自己多读书,读好书。
再次,稳定兴趣,养成习惯。我每周利用阅读课举办一次读书交流活动。每次选择一名学生当主持人,其他同学为观众,轮流上台讲述自己本周读过且感受深刻的一篇文章或一则故事等。然后评出一周阅读之星,充分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形成阅读期待。教师要用恰当的方法,有效的活动,让这种阅读期待经过时间的锤炼培养学生的阅读意志力,从而养成阅读习惯,终生受益。
2. 授之以渔,驾轻就熟出异彩。有了阅读兴趣,爱读书不等于会读书,还需要教师“授之以渔”,掌握常用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第一,要培养“读书莫放拦路虎”的精神。阅读时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等阅读障碍人们形象地称它们为“拦路虎”。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莫放拦路虎”。
第二、要努力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自己的图书资料可以在书上圈圈点点,勾勾画画。如果是别人的书籍,则可以摘录一些好词佳句,还可以分类摘抄一些句段,以备日后习作之用。
第三,学会精读与略读。所谓精读就是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却浩如烟海,因此我们还须要学会略读,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及应用范围等。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
第四,结合教材指导阅读。根据教材的单元训练重点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尽量寻找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如在学完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后,推荐学生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既进一步领略到法布尔的人性魅力,又品读了文美辞丽的佳作,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
第五,督促训练有保障。课外阅读一味依赖课外是不行的,课内应适度让位于课外,为课外阅读大开绿灯。每天要求学生利用下午上课前的时间自主阅读,专人负责,轮流值日。值日生次日晨读时向老师报告,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要求。另外,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共同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时老师利用家长会及时掌握学生在家所读书籍及数量,对书香家庭予以表彰。
(作者单位:安徽马鞍山市和县腰埠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