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关注目标,有效落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将三者简单地叠加。在三维目标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线,是其他两个维度目标得以实现的依托。在具体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环节要扎扎实实围绕着这三个目标在落实。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二、 关注提问,有效训练
有效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结合《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来谈谈课堂的有效提问。
1. 提问要有利于训练目标的落实。在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通过预习课文你能用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高尔基吗?课文围绕他和他的儿子写了几件事?儿子爱他的父亲吗?父亲又是如何关爱儿子的?”紧扣一个“爱”字,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悟。
2. 提问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我在教学最后安排了一个实践拓展:“瞧,父亲写信给儿子,希望儿子懂得给予是快乐的。儿子接到父亲的信后也有许多心里话要对父亲说啊!假如你高尔基的儿子,你懂得了哪些道理,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呢?请你写一封回信给高尔基。”这一问题的设计,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联,大胆发挥想象,既激发了表达欲望,又培养了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 关注朗读,有效品鉴
朗读是情感的再创造,是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如何让学生朗读更有效?我们可以试用以下一些方法:
1. 情境预设。可创设美丽的画面:春天来了,几阵蒙蒙的细雨过后,花园了姹紫嫣红的花竞相开放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似雪,招来了许多蜜蜂、蝴蝶翩翩起舞……很快地学生就进入了情景,为感情朗读做好了铺垫。
2. 斟酌文字。文章的词句放在课文特定的语言环境之中,它才表达特定的意思和感情,教师引导推敲,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感悟文本。
3. 表演移情。教师要应用趣味性的文章作“诱饵”,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悟出道理,并把这种感情迁移到其他方面去。其中,表演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做法。《狼和小羊》是一则趣味性很强的寓言,老师事先布置学生去熟读后以课本为剧本,以课堂为舞台,分角色边朗读边表演。学生进入角色后,就会对狼的神态、语言、动作有全面的了解,进而深刻认识到狼的凶狠。
四、 关注读写,有效结合
在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课时,我将写话练习放在了学习课文中,通过配乐、配画面朗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这一环节,以读代讲,让学生的情感和理解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之后,引导学生写话,借以抒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感情得到抒发,语言得到活化,这无疑是本堂课中的第二次高潮。在这一高潮中,教师借用课文中“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一话题,给学生一个想象的平台,带给学生一个梦想,让学生升华出对这一时刻所体验的情感──自豪、激动、幸福……情到深处自然鸣,这一环节的衔接与设计,使学生情与景较好地交融在一起,以情生情,以情促知,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催化,语言与生命得到了共生。
五、 关注过程,有效引领
优化课堂教学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和知识掌握。课堂是教学主阵地,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从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生活环境,立足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习乐趣,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作者单位:扬州市邗江区黄珏学校)
一、 关注目标,有效落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将三者简单地叠加。在三维目标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线,是其他两个维度目标得以实现的依托。在具体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环节要扎扎实实围绕着这三个目标在落实。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二、 关注提问,有效训练
有效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结合《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来谈谈课堂的有效提问。
1. 提问要有利于训练目标的落实。在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通过预习课文你能用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高尔基吗?课文围绕他和他的儿子写了几件事?儿子爱他的父亲吗?父亲又是如何关爱儿子的?”紧扣一个“爱”字,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悟。
2. 提问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我在教学最后安排了一个实践拓展:“瞧,父亲写信给儿子,希望儿子懂得给予是快乐的。儿子接到父亲的信后也有许多心里话要对父亲说啊!假如你高尔基的儿子,你懂得了哪些道理,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呢?请你写一封回信给高尔基。”这一问题的设计,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联,大胆发挥想象,既激发了表达欲望,又培养了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 关注朗读,有效品鉴
朗读是情感的再创造,是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如何让学生朗读更有效?我们可以试用以下一些方法:
1. 情境预设。可创设美丽的画面:春天来了,几阵蒙蒙的细雨过后,花园了姹紫嫣红的花竞相开放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似雪,招来了许多蜜蜂、蝴蝶翩翩起舞……很快地学生就进入了情景,为感情朗读做好了铺垫。
2. 斟酌文字。文章的词句放在课文特定的语言环境之中,它才表达特定的意思和感情,教师引导推敲,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感悟文本。
3. 表演移情。教师要应用趣味性的文章作“诱饵”,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悟出道理,并把这种感情迁移到其他方面去。其中,表演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做法。《狼和小羊》是一则趣味性很强的寓言,老师事先布置学生去熟读后以课本为剧本,以课堂为舞台,分角色边朗读边表演。学生进入角色后,就会对狼的神态、语言、动作有全面的了解,进而深刻认识到狼的凶狠。
四、 关注读写,有效结合
在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课时,我将写话练习放在了学习课文中,通过配乐、配画面朗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这一环节,以读代讲,让学生的情感和理解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之后,引导学生写话,借以抒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感情得到抒发,语言得到活化,这无疑是本堂课中的第二次高潮。在这一高潮中,教师借用课文中“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一话题,给学生一个想象的平台,带给学生一个梦想,让学生升华出对这一时刻所体验的情感──自豪、激动、幸福……情到深处自然鸣,这一环节的衔接与设计,使学生情与景较好地交融在一起,以情生情,以情促知,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催化,语言与生命得到了共生。
五、 关注过程,有效引领
优化课堂教学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和知识掌握。课堂是教学主阵地,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从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生活环境,立足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习乐趣,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作者单位:扬州市邗江区黄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