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马克思的观点是:旧唯物主义中存在着一些缺点,就是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色彩,忽视了实践在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从直观的角度看到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提纲》中有很多方面对旧唯物主义进行批判,本文试作论述。
关键词 《提纲》 旧唯物主义 批判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批判旧唯物主义不能正确地说明人与教育、环境的关系
《提纲》第三条批判了旧唯物主义不能正确地说明人与环境、人与教育的关系,并由此导致唯心史观。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及霍尔巴赫等人力图用社会环境来说明人的性格。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教育和环境直接决定人的走向。但是,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对人的改造作用,教育者本人必须受教育,其知识和才能归根结底也是从社会中得来的。由于旧唯物主义并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的观点最终必将陷入唯心史观。例如:爱尔维修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法律造成一切”、“全民的美德靠的是法律的完善”;当变革旧有的、落后的政法制度时,那仅仅是少数立法者、个别天才人物的事情。这种观点最终必将陷入唯心史观。
二、批判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揭露宗教产生的根源及其消灭宗教的途径
在对宗教的批判方面,费尔巴哈从本质上揭露了宗教的神秘外衣。他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即现实世界决定了宗教世界,其终点应当还原到现实世界。费尔巴哈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人间世界,揭穿了宗教的秘密,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在揭开宗教的神秘外衣后,以为自己批判宗教的主要任务就已经完成了,并没有更深入的去揭穿宗教产生的阶级根源及其消灭宗教的正确途径。人间世界分离出一个神仙世界,成为一个独立王国是因为世俗世界已分裂为对立的阶级。当世俗世界分为为对立的阶级,自然力量的压迫就会转化为社会力量的压迫,强加到人民群众的身上。当人在迷茫困惑中寻求出路,在没有能力解决问题的时候,只有将希望寄托于神或上帝。费尔巴哈并没有指出一条明路来消灭宗教。他所批判的宗教只是传统的神学宗教,他不希望废除宗教,而是希望使宗教完善化,建立一个无神的、永恒的爱的世界。马克思则认为,要消灭宗教就先要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然后通过革命的方式将消灭阶级对立,并终消灭宗教。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他这样写道:“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于是对于天国的批判就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就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就变成对政治的批判。”
三、批判旧唯物主义不能正确了解人的本质
费尔巴哈认为宗教的本质即人的本质,但是什么才是人的本质?他用感性直观去观察人,因而不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费尔巴哈在观察人的时候,离开了人的社会性,认为人是生理上的动物,人的本质则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具有理性、情感和意志,是人与生俱来的,和其他一切事物是有区别的。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就“就是理性、思维、心。而一个人之所以能称之为完善,思维能力、意志力、心力,这三点缺一不可。思维能力是人认识世界的能力,意志力代表人的品性,心力则代表爱。这三种能力是人最高的力,必须具有这三种能力才能称之为完善的人,这也是人生存在的目的。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现实的人在进行生产活动的时候会采取一定的生产方式,在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会产生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之上,还会有思想、政治等各种关系。人的本质就是一切关系的总和。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表现为一定的阶级关系,不同阶级的阶级地位决定了人的阶级性。所以,只有从人的社会关系、人所处的历史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及社会的阶级关系等各方面来研究,才能研究出人的本质。费尔巴哈的理念,也是由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所决定的。
四、批判旧唯物主义错误的立脚点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这里的“市民”知道就是资产阶级,“市民社会”就是指资产阶级社会。旧唯物主义的社会基础是资本主义,因而它反映的是资产阶级利益,代表着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而新唯物主义是以人类社会为基础的,人类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要想真正地买入共产主义社会,就必须彻底地消灭私有制和阶级。
五、批判旧唯物主义忽视了能动的实践的作用
费尔巴哈要研究与思想客体相异的感性客体,摒弃唯心主义只从纯粹的思维领域来研究客体,将重心转向了与人休戚相关的自然界,这一点转向是值得肯定的。马克思所批判的是旧唯物主义仅仅把客观世界当作可以认知的对象,一味的强调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只是像照镜子那样的消极的反映,忽视了人在变革实践中的能动作用。事实上,客观世界不仅是人认知反映的对象,也是人能动改造的对象。仅仅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为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忽视他们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的观点是片面的。
总而言之,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就是不能正确地理解实践的意义,它不懂得一切哲学只有建立在科学的、革命的实践的基础上才真正具有理论和现实方面的双重意义。因此,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归根结底就是对它实践观的批判。正如马克思在《提纲》中所讲,“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 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关键词 《提纲》 旧唯物主义 批判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批判旧唯物主义不能正确地说明人与教育、环境的关系
《提纲》第三条批判了旧唯物主义不能正确地说明人与环境、人与教育的关系,并由此导致唯心史观。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及霍尔巴赫等人力图用社会环境来说明人的性格。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教育和环境直接决定人的走向。但是,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对人的改造作用,教育者本人必须受教育,其知识和才能归根结底也是从社会中得来的。由于旧唯物主义并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的观点最终必将陷入唯心史观。例如:爱尔维修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法律造成一切”、“全民的美德靠的是法律的完善”;当变革旧有的、落后的政法制度时,那仅仅是少数立法者、个别天才人物的事情。这种观点最终必将陷入唯心史观。
二、批判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揭露宗教产生的根源及其消灭宗教的途径
在对宗教的批判方面,费尔巴哈从本质上揭露了宗教的神秘外衣。他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即现实世界决定了宗教世界,其终点应当还原到现实世界。费尔巴哈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人间世界,揭穿了宗教的秘密,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在揭开宗教的神秘外衣后,以为自己批判宗教的主要任务就已经完成了,并没有更深入的去揭穿宗教产生的阶级根源及其消灭宗教的正确途径。人间世界分离出一个神仙世界,成为一个独立王国是因为世俗世界已分裂为对立的阶级。当世俗世界分为为对立的阶级,自然力量的压迫就会转化为社会力量的压迫,强加到人民群众的身上。当人在迷茫困惑中寻求出路,在没有能力解决问题的时候,只有将希望寄托于神或上帝。费尔巴哈并没有指出一条明路来消灭宗教。他所批判的宗教只是传统的神学宗教,他不希望废除宗教,而是希望使宗教完善化,建立一个无神的、永恒的爱的世界。马克思则认为,要消灭宗教就先要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然后通过革命的方式将消灭阶级对立,并终消灭宗教。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他这样写道:“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于是对于天国的批判就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就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就变成对政治的批判。”
三、批判旧唯物主义不能正确了解人的本质
费尔巴哈认为宗教的本质即人的本质,但是什么才是人的本质?他用感性直观去观察人,因而不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费尔巴哈在观察人的时候,离开了人的社会性,认为人是生理上的动物,人的本质则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具有理性、情感和意志,是人与生俱来的,和其他一切事物是有区别的。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就“就是理性、思维、心。而一个人之所以能称之为完善,思维能力、意志力、心力,这三点缺一不可。思维能力是人认识世界的能力,意志力代表人的品性,心力则代表爱。这三种能力是人最高的力,必须具有这三种能力才能称之为完善的人,这也是人生存在的目的。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现实的人在进行生产活动的时候会采取一定的生产方式,在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会产生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之上,还会有思想、政治等各种关系。人的本质就是一切关系的总和。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表现为一定的阶级关系,不同阶级的阶级地位决定了人的阶级性。所以,只有从人的社会关系、人所处的历史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及社会的阶级关系等各方面来研究,才能研究出人的本质。费尔巴哈的理念,也是由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所决定的。
四、批判旧唯物主义错误的立脚点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这里的“市民”知道就是资产阶级,“市民社会”就是指资产阶级社会。旧唯物主义的社会基础是资本主义,因而它反映的是资产阶级利益,代表着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而新唯物主义是以人类社会为基础的,人类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要想真正地买入共产主义社会,就必须彻底地消灭私有制和阶级。
五、批判旧唯物主义忽视了能动的实践的作用
费尔巴哈要研究与思想客体相异的感性客体,摒弃唯心主义只从纯粹的思维领域来研究客体,将重心转向了与人休戚相关的自然界,这一点转向是值得肯定的。马克思所批判的是旧唯物主义仅仅把客观世界当作可以认知的对象,一味的强调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只是像照镜子那样的消极的反映,忽视了人在变革实践中的能动作用。事实上,客观世界不仅是人认知反映的对象,也是人能动改造的对象。仅仅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为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忽视他们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的观点是片面的。
总而言之,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就是不能正确地理解实践的意义,它不懂得一切哲学只有建立在科学的、革命的实践的基础上才真正具有理论和现实方面的双重意义。因此,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归根结底就是对它实践观的批判。正如马克思在《提纲》中所讲,“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 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