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中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anjia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马克思的观点是:旧唯物主义中存在着一些缺点,就是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色彩,忽视了实践在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从直观的角度看到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提纲》中有很多方面对旧唯物主义进行批判,本文试作论述。
  关键词 《提纲》 旧唯物主义 批判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批判旧唯物主义不能正确地说明人与教育、环境的关系
  《提纲》第三条批判了旧唯物主义不能正确地说明人与环境、人与教育的关系,并由此导致唯心史观。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及霍尔巴赫等人力图用社会环境来说明人的性格。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教育和环境直接决定人的走向。但是,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对人的改造作用,教育者本人必须受教育,其知识和才能归根结底也是从社会中得来的。由于旧唯物主义并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的观点最终必将陷入唯心史观。例如:爱尔维修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法律造成一切”、“全民的美德靠的是法律的完善”;当变革旧有的、落后的政法制度时,那仅仅是少数立法者、个别天才人物的事情。这种观点最终必将陷入唯心史观。
  二、批判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揭露宗教产生的根源及其消灭宗教的途径
  在对宗教的批判方面,费尔巴哈从本质上揭露了宗教的神秘外衣。他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即现实世界决定了宗教世界,其终点应当还原到现实世界。费尔巴哈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人间世界,揭穿了宗教的秘密,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在揭开宗教的神秘外衣后,以为自己批判宗教的主要任务就已经完成了,并没有更深入的去揭穿宗教产生的阶级根源及其消灭宗教的正确途径。人间世界分离出一个神仙世界,成为一个独立王国是因为世俗世界已分裂为对立的阶级。当世俗世界分为为对立的阶级,自然力量的压迫就会转化为社会力量的压迫,强加到人民群众的身上。当人在迷茫困惑中寻求出路,在没有能力解决问题的时候,只有将希望寄托于神或上帝。费尔巴哈并没有指出一条明路来消灭宗教。他所批判的宗教只是传统的神学宗教,他不希望废除宗教,而是希望使宗教完善化,建立一个无神的、永恒的爱的世界。马克思则认为,要消灭宗教就先要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然后通过革命的方式将消灭阶级对立,并终消灭宗教。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他这样写道:“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于是对于天国的批判就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就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就变成对政治的批判。”
  三、批判旧唯物主义不能正确了解人的本质
  费尔巴哈认为宗教的本质即人的本质,但是什么才是人的本质?他用感性直观去观察人,因而不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费尔巴哈在观察人的时候,离开了人的社会性,认为人是生理上的动物,人的本质则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具有理性、情感和意志,是人与生俱来的,和其他一切事物是有区别的。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就“就是理性、思维、心。而一个人之所以能称之为完善,思维能力、意志力、心力,这三点缺一不可。思维能力是人认识世界的能力,意志力代表人的品性,心力则代表爱。这三种能力是人最高的力,必须具有这三种能力才能称之为完善的人,这也是人生存在的目的。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现实的人在进行生产活动的时候会采取一定的生产方式,在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会产生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之上,还会有思想、政治等各种关系。人的本质就是一切关系的总和。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表现为一定的阶级关系,不同阶级的阶级地位决定了人的阶级性。所以,只有从人的社会关系、人所处的历史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及社会的阶级关系等各方面来研究,才能研究出人的本质。费尔巴哈的理念,也是由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所决定的。
  四、批判旧唯物主义错误的立脚点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这里的“市民”知道就是资产阶级,“市民社会”就是指资产阶级社会。旧唯物主义的社会基础是资本主义,因而它反映的是资产阶级利益,代表着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而新唯物主义是以人类社会为基础的,人类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要想真正地买入共产主义社会,就必须彻底地消灭私有制和阶级。
  五、批判旧唯物主义忽视了能动的实践的作用
  费尔巴哈要研究与思想客体相异的感性客体,摒弃唯心主义只从纯粹的思维领域来研究客体,将重心转向了与人休戚相关的自然界,这一点转向是值得肯定的。马克思所批判的是旧唯物主义仅仅把客观世界当作可以认知的对象,一味的强调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只是像照镜子那样的消极的反映,忽视了人在变革实践中的能动作用。事实上,客观世界不仅是人认知反映的对象,也是人能动改造的对象。仅仅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为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忽视他们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的观点是片面的。
  总而言之,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就是不能正确地理解实践的意义,它不懂得一切哲学只有建立在科学的、革命的实践的基础上才真正具有理论和现实方面的双重意义。因此,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归根结底就是对它实践观的批判。正如马克思在《提纲》中所讲,“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 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贿赂犯罪的手段也在不断翻新。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以借为名”的贿赂形式,受贿嫌疑人在面对侦查人员讯问时,常常将贿赂款辨称为"借款",或将受贿所得的房产、汽车等物品辨称是“借用”,以期逃避法律制裁。为遏制新型的贿赂犯罪,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引入“刑事推定”的证据规则,通过客观行为推定主观故意,达到打击贿赂犯罪的目的。本文分析了“刑事推定”在
期刊
摘 要 交通肇事后逃逸是实践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以及司法解释对其作了具体详细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引起了不少争议和歧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适应打击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需要,设立“交通肇事逃逸罪”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 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逃逸罪 逃逸致人死亡  中图分类号:DF622 文献标识码:A  交通肇事犯罪是一种常见
期刊
摘 要 视听资料在我国是一种独立的证据种类,它对于案件的审判具有其他证据无法替代的优越性,但其本身又具有易于伪造和篡改的缺陷。我国关于视听资料证据效力的认定经历了一个比较长期的发展过程,视听资料作为证据的一种在案件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具有更强的证明力。为了促使司法机关在实践中客观、公正地了解案情,应对视听资料的证据能力进行合理地判断, 并通过有效的途径赋予其证据能力,对非法证据则应当进行排除。此
期刊
摘 要 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流转与退出机制,对于改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缓解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中建设用地供给紧张局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在宅基地的利用现状是宅基地闲置多,利用粗放以及违规使用现象突出,而制度不完善、具体退出机制缺失、管理工作薄弱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设想就是要建立引导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引导机制、促进农户主动退出宅基地的激励机制以及监督农
期刊
摘 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网络已经与每个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而当今社会对网络的深度依赖以及个人隐私在网络环境下极易遭受侵害,亦使得我们急需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加强信息技术防范,以强化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促进信息网络的健康发展。本文借鉴先进法域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当前现状,对我国的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进行了相应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相关立法建议。  关键词 个人数据
期刊
摘 要 伴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其与行政区经济的矛盾越来越深,再加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复合行政模式应运而生。但是在实践的操作中我们发现复合行政也存在条件缺失和操作性缺陷,在此基础上,多名学者提出了复合治理的概念。本文主要对复合行政的概念、缺陷进行讨论,并综合各学者的观点,对复合治理的概念、研究的必要性、其与复合行政的关系以及实现途径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 复合治理 复合行政 地方政府改
期刊
摘 要 “富人治村”是近十年来我国村民自治结构出现了一种新趋势。该政策在推动农村政治经济发展的同时亦是村民意愿的表达,然而,“富人治村”在实践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富人村官集权化与功利化;富人村官的有效性较低;富人村官经商与理政的冲突等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关键词 富人治村 村民自治 动因 机制完善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一、绪论  改革开放至今,凭借体制上的先
期刊
摘 要 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中都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对经营者之所以承担安全保障义务的法理基础进行论述,探讨了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和第三人侵权时经营者的责任承担。  关键词 安全保障义务 法理基础 第三人侵权  中图分类号: D920.5 文献标识码:A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进餐、住宿或娱乐等时,经营者自身的过错可能会致使消费者的人身受到损害,轻则致残,重则
期刊
摘 要 上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力被束缚,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市场活力更是无从体现;为解放生产力,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市场经济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市场的调节机制来合理地、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是,我们应该要看到,市场本身不能创造财富,社会财富是在生产领域里创造出来的。今天的经济形态之所以叫做市场经济,是因为在这种经济形态中,市场占据了统治地位
期刊
摘 要 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承担问题是刑事法学者们瞩目的焦点,本文主要从明确被告人的证明责任及其范围来论证由被告人承担部分证明责任的必要性及其合理性,这既是完善我国证据制度的需要,也是司法实践的迫切需要。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刑事诉讼 被告人 证明责任  中图分类号:D 925.2 文献标识码:A  一、证明责任概述  证明责任是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