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服务类周报:如何做成主流大报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iuytrewq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趋势》作者约翰•纳斯比特曾说过,未来趋势之一就是报纸文化逐渐消亡。他说的是我们看报纸的习惯逐渐消亡,关于这一点,《渝州服务导报》也日益感受清晰。近一年来关于报纸是否会消亡的争议不绝于耳,笔者认为报纸并不会消亡,新闻更不会消亡。在现代社会,人们要了解社会必须通过传媒,只是人们接受资讯的载体或平台发生了变化。
  
  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需重新定位
  
  在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的冲击下,不仅是报纸,包括电台、电视台在内的传统媒体都需要重新定位,具体来说有如下趋势。
  其一,报纸精英化。都市报的辉煌走到尽头,都市报的信息快餐很快将被网络、手机媒体取代。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曾说,以2005年为拐点,传统报纸停下持续多年的上升脚步,进入一个抛物线般的下滑轨道。网络媒体的临界点和报纸的拐点同时出现。报纸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加工、深度解读,最终报纸会走向精英化,未来解读性报纸将远离老百姓,走向精英人士,所以报纸的规模(发行量)会缩小。
  其二,电台小众化。在电视的冲击下广播本来已经萎缩,是私家车拯救了电台。如增加1000万私家车,就增加1000万新听众。最火爆的音乐台、交通台发展,都跟私家车相关。但广播几乎是区域化的,很难全国覆盖,因此电台必定是小众的。目前全国有1988套广播频道,还可发展更多套,进一步小众化。
  其三,电视娱乐化。四大电视台“花旦”,湖南、浙江、江苏、安徽,其节目全部是娱乐为主。报纸生来为新闻,电视生来为娱乐。没有好的娱乐节目,电视无法兴旺,娱乐化已成为电视台的基本战略。
  在传统媒体日益受到新媒体冲击的情势下,生活服务类周报在经历多年的反复后(类似电台的发展轨迹),今后反而可能迎来新的发展机会。因为生活服务类周报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小众化、娱乐化的,后来又逐渐增加了精英化。可以说,生活类周报兼具了在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转型特点。
  
  从《渝报》改版看全国周报
  
  《渝州服务导报》(以下简称《渝报》)创刊于1999年,是重庆最早创办的生活服务类周报。《渝报》面临的很多问题不仅是重庆周报的问题,也是全国生活服务类周报的共同问题。
  第一是定位不清。都针对都市白领,但这个人群跟电台一样,看似小众,实则也是大众。锁定都市白领中的哪部分人群,这是每个生活服务类周报都面临的问题。《渝报》自创刊后定位就不停摇摆,所以才会让《新女报》后来居上。《新女报》至少在“女性”的符号上标识明显,因此在百货卖场、美容整形等行业广告上吸附力显著,但吸附房产、汽车、3C等行业广告明显弱势。在重庆后来也出现了很多专业性周报,如《旅游新报》、《健康人报》、《人居周报》等,但发展情况都不是很好。
  由于中国转型社会的阶层断裂,很多报纸都面临定位困难或者自相矛盾的问题:如果选择大众化,75%的工农大众最缺乏消费力;如果选择精英化,8%的社会精英、党政干部、企事业主管,人数太少,社会影响小;如果选择都市化,针对白领,这个群体又不关心政治,缺乏主流影响。而在重庆,这种断层更为严重。2009年12月,重庆社科院一项课题研究表明,重庆目前的社会阶层结构呈倒“T”字形。构成倒“T”字形结构中的一横是庞大的农村社会阶层,而一竖则主要是代表规模不大的城市社会阶层。这反映了重庆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城乡二元分割现实。
  可以说,如果在重庆做一份纯粹的高端精英周报,结局肯定是一个“死”字。如果锁定都市白领,则必须增加意见领袖和行业精英的声音,否则报纸的影响力始终做不起来。因此《渝报》2009年7月21日全新改版,兼顾了两者,基本解决了定位问题。编辑理念是“城市潮 生活家”,一份重庆时尚生活消费指南,既有时尚潮流生活引导,又有本地吃喝玩乐资讯。读者锁定为30岁左右的都市白领,主要以80后为主,兼顾部分高端读者;在内容设置上除了生活服务类周报常规的内容设置外,增加了商务类报道和行业报道的分量,以吸引高端读者和男性读者;在纸张印刷上,封面铜版纸,内页轻涂纸,套袋,外观精美,整个报纸的品相很好。可以说除了开本外,形式上也很杂志化,但内容又不失报纸本身的报道性。
  《渝报》的改版方向符合全国生活服务类周报的发展方向,即通过内容结构调整,来锁定都市白领中30岁左右主流消费人群。改版三个月后,《渝报》请第三方市调公司进行的读者市场调查表明,《渝报》在原先奠定的读者结构基础上男女比例调整为34:66。相应的房产、汽车等行业广告明显增加。
  《渝报》的模式与《精品》殊途同归,如内容、男女比例、广告结构,也易于异地迅速复制。
  第二是双转问题。所谓“双转”,一是体制转型。2010年,除时政类报纸外全部由事业单位转型为企业,《渝报》继《新女报》之后,也进行了体制转型,为《渝报》在未来的竞争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形态转型。以前都是单一媒体,多媒体全方位传播资讯是全球大势所趋。《渝报》也已涉足,但在报纸网站和手机报的盈利模式方面,传统报业大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处于摸索阶段,在此不赘述。
  
  跨区域战略合作是未来发展之路
  
  传统媒体特别是日报因体制的原因很难实行跨区域的合作,但面对新媒体的不断冲击,这个禁区迟早会有冲破的一天。而周报率先打破了这个禁区。定位于“城市潮 生活家”、作为重庆首家“城市周报”的《渝报》,如今以全新的姿态回到这个城市的视线中,就得益于跨区域战略合作的结果。
  2009年,渝报实现改制,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大力支持下,由《重庆商报》社主导,引入现代传播集团、都市传媒连锁机构注资合作,合力打造《渝报》,强大的资源背景让这份拥有9年历史的城市周报和过往迥然不同。
  重庆商报社社长郭汉江说自己一贯喜欢“强强合作”,谈到引入现代传播和都市传媒的初衷,郭汉江坦承:“如果单纯从财务角度考虑,《重庆商报》社自己就能完成对《渝报》的投资,但我要的是先进技术、理念和经验。”
  跨区域合作从根本上解决了《渝报》从体制、领军人物到团队的问题,进行股份制改造后,《渝报》市场化程度极高,能够以极其灵活的姿态,应对残酷的传媒市场竞争;而《周末画报》则派驻了一批在杂志领域里的精英人才,其中包括《渝报》总编辑的派驻,不仅带来了全新的办报理念、设计理念,同时也带来了超前的经营管理理念,而都市传媒把其重要骨干以及全国28个城市长期积淀的广告客户资源全部贡献给了全新的《渝报》。这样强大的资源背景和资源平台,建设一个出色的新《渝报》也就顺理成章。
  重庆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有着3000多万人口。重庆蓬勃发展的态势是显而易见的,在报纸、电台、互联网媒体多维叠生的重庆媒体生态中,一份周报,只要能找到合适的定位,未来能够填补日报在新媒体冲击下出现的缺位,找到它的生存空间。
  
  邹静系《渝州服务导报》总经理
   王蜀娟系《渝州服务导报》 总编助理
其他文献
在教学中强调观察以及观察技巧,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适当增加学生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月5日,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总体组正式成立。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总体组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牵头,成员单位包括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中
冰敷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冷疗方式之一,主要用于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减轻疼痛,控制炎症扩散等[1]。泪道阻塞是眼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容易出现疼痛、出
2009年是传统平面媒体面临严峻挑战的一年,也是《申江服务导报》“学实活动”展开的一年,两者相遇启发《申江服务导报》的就是学会如何智慧地生存,科学地发展。在传统媒体的危局
出版是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重要途径。出版既强调理论性,又凸显实践性;既记录历史,又紧随时代;既传播文化信息,又资政育人。新时代既要求把马克思主义中国
尽管我国不断有保护网络著作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出台,从Google的“版权门”事件到龙源期刊网版权纠纷案依然层出不穷,引发了业界有关数字版权的热烈讨论。科学技术每次变革都会对知识产权产生巨大冲击。数字网络技术、阅读终端的快速发展催化了作品的表现形式、传播手段、阅读习惯的变革,技术的进步在推动信息快捷传播的过程中也使得作品的无限复制轻而易举,版权管理难上加难。海量作品网络传播事先获得一对一授权几乎不可能
在数字出版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版业面临着盗版现象严重、版权所有人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和版权归属模糊等多种问题。本文试图对数字出版版权保护难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要从提
当前阶段,信息技术业已成为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产生活当中所不可或缺的一种有效辅助。信息技术的各项功能提升了社会生产的速度,为我们的各项社会生活带来了便利。作为一个新
从技术标准工作的概念和意义作切入点逐渐深入,剖析了广铁集团公司技术标准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强化广铁集团公司技术标准工作的管理办法 From the point of concept and sign
十三五以来,为整合产业链、帮扶中小企业,充分发挥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影响力,一部分国有企业的发展逐渐涉足股权投资业务;为确保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需充分考察被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