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省潜江市江汉油田高级中学 湖北 潜江 433123)
摘要:近年来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选择题所占分值比重高,占到48%。而在选择题中,文字型选择题又是选择题中重中之重。做好文字型选择题,是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键词:文字型选择题、类型、解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50-02
本文针对文字选择题,就笔者个人的一些经验,谈谈此类选择题的主要类型及解题技巧。
一、文字选择题的类型
(一)情景型选择题 情境型选择题是指在题干中引用一些新的材料创造新的问题情境的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两种能力:一种是通过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一种是利用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原有的知识储备进行牵引、演绎推理的能力。
情境型选择题根据其提问的方式,又分为多种类型。
1、因果关系型 提问方式一般为“原因是”、“背景是”、“依据是”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把握。
2、评析型 提问方式一般为“反映了”、“表明了”、“体现了”、“说明了”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观点等的分析、判断和评价能力。
3、概念型 提问方式一般为“内容是”、“准确的理解是”、“特点是”、“目的是”“造成的影响是”等,主要是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再现、再认识和理解阐释能力。
(二)比较型选择题 比较型选择题是指题干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史实,要求学生对这些历史史实进行对比,辨别历史史实异同的选择题。
做比较型选择题首先要弄清楚题意的要求是“求同”,还是“识异”;其次是明确比较的对象,比较的内容。比较的内容一般从背景、内容、特点、性质、影响等几个方面分析。
二、文字型选择题解题的一般步骤
文字型选择题解题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一找、二理、三推、四排、五还。
一找,找时空限制,找关键词,即找出题干中的时间、地点(或国别)、人物、事件,这些关键词对我们解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时间,往往能成为我们解题的重大突破点。另外,还有一些关键语句,对于我们正确理解题意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需要我们将它们找出来。
二理,正确理解题意,确认试题的中心思想,理解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如果能根据题意和选项判断出出题者的意图,那就是最好的了。
三推,利用原有知识和理论,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归纳、演绎、推理。
四排,排除干扰选项。排除法是个人认为最有效的一种解题方法之一,它能大大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后面我会对此进行详细的论述。
五还,进行题干还原。题干内容和答案之间必定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我们可以把选项纳入到题干中,进行还原性思考,以确定它是否就是符合题干主旨的最佳选项。
三、排除法
下面就以排除法为例,谈谈文字选择题的具体解题技巧。如何对选项进行排除呢?方法可归纳为如下几种:
(一)答非所问的选项,排除 这类选项一般不符合题干材料中的观点,或不是題干材料强调的主要观点的选项。
(二)违背基本史实的选项,排除 一般这类选项都是陷阱选项,很能迷惑人心,但仔细想想它根本就不符合基本史实。
(三)以偏概全的选项,排除 从一个或少数几个特殊事例中推断一个一般性结论的选项,一般都是错误选项。
(四)与题干内容因果关系颠倒的,时空错乱的选项,排除
(五)题干材料未提及的观点,或不能从题干中直接推断出来的观点的选项,一般都是错误选项
(六)观点趋于绝对化的选项,要仔细推敲,慎重选择
例:(2016全国Ⅰ卷,33题)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解析】从时间“1702年”看,《权利法案》早已颁布,议会已经具备制约国王的权力,因此A选项违背基本史实;另外,材料中并未提及《权利法案》遭到破坏,也不能从材料中直接推断出这一结论,材料中的内容只能说明当时英国君主的权力还很大,因此D选项错误。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的时间是在1721年,所以C选项时空错乱,排除。答案为B。
例2:(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29题)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解析】A选项中“已完成”一词使材料中的观点过于绝對,结合所学知识,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还在继续对陆军进行改革,如清末新政的“编练新军”,所以A选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的是“军备”方面的优势,而B、D选项分别是制度条件和外部条件,不符合题干中的观点,排除。答案为C,甲午中日战争前的洋务运动创建了三支海军,促进了中国国防的近代化。
新课标高考历史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理解、运用能力的考查,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点的识记。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向现实,以能力立意”既是新课标高考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要求。所以,教师在帮助学生总结解题技巧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学会研究高考题,总结自己的解题技巧。
参考文献:
[1] 唐少杰.《新课标下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探讨》.《考试周刊》2011年第82期;
[2] 李丽.《浅谈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新课程学习》2013年05期
摘要:近年来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选择题所占分值比重高,占到48%。而在选择题中,文字型选择题又是选择题中重中之重。做好文字型选择题,是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键词:文字型选择题、类型、解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50-02
本文针对文字选择题,就笔者个人的一些经验,谈谈此类选择题的主要类型及解题技巧。
一、文字选择题的类型
(一)情景型选择题 情境型选择题是指在题干中引用一些新的材料创造新的问题情境的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两种能力:一种是通过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一种是利用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原有的知识储备进行牵引、演绎推理的能力。
情境型选择题根据其提问的方式,又分为多种类型。
1、因果关系型 提问方式一般为“原因是”、“背景是”、“依据是”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把握。
2、评析型 提问方式一般为“反映了”、“表明了”、“体现了”、“说明了”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观点等的分析、判断和评价能力。
3、概念型 提问方式一般为“内容是”、“准确的理解是”、“特点是”、“目的是”“造成的影响是”等,主要是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再现、再认识和理解阐释能力。
(二)比较型选择题 比较型选择题是指题干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史实,要求学生对这些历史史实进行对比,辨别历史史实异同的选择题。
做比较型选择题首先要弄清楚题意的要求是“求同”,还是“识异”;其次是明确比较的对象,比较的内容。比较的内容一般从背景、内容、特点、性质、影响等几个方面分析。
二、文字型选择题解题的一般步骤
文字型选择题解题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一找、二理、三推、四排、五还。
一找,找时空限制,找关键词,即找出题干中的时间、地点(或国别)、人物、事件,这些关键词对我们解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时间,往往能成为我们解题的重大突破点。另外,还有一些关键语句,对于我们正确理解题意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需要我们将它们找出来。
二理,正确理解题意,确认试题的中心思想,理解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如果能根据题意和选项判断出出题者的意图,那就是最好的了。
三推,利用原有知识和理论,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归纳、演绎、推理。
四排,排除干扰选项。排除法是个人认为最有效的一种解题方法之一,它能大大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后面我会对此进行详细的论述。
五还,进行题干还原。题干内容和答案之间必定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我们可以把选项纳入到题干中,进行还原性思考,以确定它是否就是符合题干主旨的最佳选项。
三、排除法
下面就以排除法为例,谈谈文字选择题的具体解题技巧。如何对选项进行排除呢?方法可归纳为如下几种:
(一)答非所问的选项,排除 这类选项一般不符合题干材料中的观点,或不是題干材料强调的主要观点的选项。
(二)违背基本史实的选项,排除 一般这类选项都是陷阱选项,很能迷惑人心,但仔细想想它根本就不符合基本史实。
(三)以偏概全的选项,排除 从一个或少数几个特殊事例中推断一个一般性结论的选项,一般都是错误选项。
(四)与题干内容因果关系颠倒的,时空错乱的选项,排除
(五)题干材料未提及的观点,或不能从题干中直接推断出来的观点的选项,一般都是错误选项
(六)观点趋于绝对化的选项,要仔细推敲,慎重选择
例:(2016全国Ⅰ卷,33题)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解析】从时间“1702年”看,《权利法案》早已颁布,议会已经具备制约国王的权力,因此A选项违背基本史实;另外,材料中并未提及《权利法案》遭到破坏,也不能从材料中直接推断出这一结论,材料中的内容只能说明当时英国君主的权力还很大,因此D选项错误。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的时间是在1721年,所以C选项时空错乱,排除。答案为B。
例2:(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29题)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解析】A选项中“已完成”一词使材料中的观点过于绝對,结合所学知识,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还在继续对陆军进行改革,如清末新政的“编练新军”,所以A选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的是“军备”方面的优势,而B、D选项分别是制度条件和外部条件,不符合题干中的观点,排除。答案为C,甲午中日战争前的洋务运动创建了三支海军,促进了中国国防的近代化。
新课标高考历史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理解、运用能力的考查,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点的识记。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向现实,以能力立意”既是新课标高考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要求。所以,教师在帮助学生总结解题技巧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学会研究高考题,总结自己的解题技巧。
参考文献:
[1] 唐少杰.《新课标下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探讨》.《考试周刊》2011年第82期;
[2] 李丽.《浅谈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新课程学习》2013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