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户外运动方向)学生德育工作方法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t19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户外运动作为一种新的时尚的体育项目在我国的一些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青年群体中备受青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结合学校的特点和体育方面的优势,于2005年在全国率先开设了户外运动本科专业,随着招收学生人数的增多,如何有效地对这一新型专业的学生开展德育工作,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户外运动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存在的问题,从基础文明建设(包括爱国主义,体育精神和作风,个人修养等方面),制度管理和拓宽就业思路,全方位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等几方面进行户外运动专业学生德育工作方法的探究。
  关键词: 户外运动 户外运动专业学生 德育工作
  
  当前,户外运动作为一种新的体育项目在我国的一些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青年群体中已迅猛发展起来,并日渐成为很多大学生追求时尚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显出了极大的魅力和对时尚达人的吸引力。高校学生由于年龄性格特点、较高的文化层次和教育经历,以及对时尚敏感等因素,对户外运动有着很高的积极性。基于多种原因的考虑,户外运动现已成为一些有条件的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崭新手段。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开设了户外运动本科专业,并且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有影响力的户外运动。在开展的群体范围和运动水平上均发展得比较好。
  随着招收户外运动专业学生人数的增多,(我校于2005年招收第一届户外运动专业本科生)对这一新型专业学生的德育工作模式的探索也日益成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课部学生工作组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户外运动的定义及专业学生的特点
  国家体育总局的有关权威部门把户外运动界定为:户外运动是一组以自然环境为场地(非专用场地)的带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探险的体育项目群。主要包括陆地、水上、空中三大类。目前我国开展比较广泛的主要是陆地户外运动。陆地户外运动是指在陆地区域(包括大陆和岛屿内)进行的户外活动,包括山地、海岛、荒漠、高原等。[1]
  根据这一定义,我们不难发现:户外运动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尤其是对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的要求更高。在对其的培养上,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科学性、适用性和辐射性等功能。基础性表现在户外运动要求学生具有自我激励的乐观情绪,在经历挫折后依然坚强坚韧的品格特征,这项运动对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的要求都较高,进而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户外运动是以自然环境为场地的,这就需要学生对地质、地理、天象、气候、动植物及人文美学等方面的知识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并且有进行野外知识建构与解决突发自然变化等问题的能力,因此,户外运动具有综合性和科学性。户外特殊的环境会使个人的出行变得非常危险,所以必须结伴而行,同伴之间只有相互依赖和帮助,才能克服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学会与他人融洽相处,共同进退。因此,户外运动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将这种在困境中生存的能力运用到现实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可以将户外运动所倡导的健康、环保、友谊等生活理念辐射到社会各个阶层。
  二、高校户外运动专业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
  以上是我们对户外运动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应具有的优秀品质的总体概括,但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我们发现:他们虽然总体素养上呈良好发展态势,但有一些问题还是不容忽视的,而这些问题又恰恰是这一类学生较为普遍存在的不良现象。
  (一)政治理论知识欠缺,对“两课”学习不感兴趣,入党动机功利化。
  诚如教育界人常说的,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体育不合格是残品,智育不合格是废品,德育不合格则是危险品。户外运动专业的学生,体育和智育素质是不存在问题的,但普遍对“两课”教學的热情度较低,经常利用参加比赛的机会请假不参与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诚然,我们不否认现行的“两课”德育缺乏生动的形式吸引学生,但作为一个对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进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以及道德品质和法制教育的主要载体,“两课”应该被任何专业的学生积极认真地接受,争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不仅影响着自我的成长和发展,而且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尤其是体育类专业的大学生,他们是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体育人才,也是我国体育学科领域和体育强国发展中的中坚力量,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未来将走上体育管理工作的领导岗位,成为体育事业的领导者。这就意味着德育工作在促使他们形成优秀的体育业务能力素质的同时,更要注重其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年龄轻、社会阅历浅,识别是非、真伪的能力有限,抵御错误思潮侵袭的能力较弱,容易盲目随从,这些客观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这个特定阶段尤其需要德育指明前进方向。[2]只有具备良好了的政治道德素养,才能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学习和工作动力,也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事业服务。
  另外,户外运动专业的学生政治信仰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经过调查发现,仅有一半的学生有强烈的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并且积极主动找党员同志汇报思想,而这其中有一部分同学的入党动机是为将来找工作增加筹码,或是父母希望他将来能够当公务员,而党员的身份是成为公务员的一个必备条件。
  (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行为失范和违纪现象较之其他专业学生要多。
  首先,体育专业学生敢作敢当,豪爽侠义,兄弟哥儿们义气重,这是他们的一大优点,但同时伴随着不分是非、容易冲动、自控力较差的问题,一些学生在校期间时常发生违纪现象。
  其次,知行分离的现象比较明显。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同学们高度认同“应该做一个品德素养高的人”,但他们在“自律”与“他律”上的要求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一方面是他们对自己的道德水平评价较高,另一方面是关于其他同学道德水平如何的问题上,评价不高。由于对自己道德水平评价较高,他们就比较容易放纵自己,经常在错误面前找到很多客观理由来原谅自己。而对他人的道德水平评价较低,往往容易使他们遇事不够谦虚,考虑问题不够冷静,因此,相互之间容易发生冲突。
  最后,我校户外运动专业学生都是经过高考的文化考试入学的,同时具有某一方面的体育专长,但因为他们的文化分数要求相对较低,在进入大学后,面对难度较大的基础课和某些专业技术课,有些同学会感到比较吃力,加上自身的一些弱点,他们不会像其他专业学生一样始终保持新时期大学生应有的仪表形象。与其他大学生相比,他们不文明行为相对偏多,如生活散漫;穿着随意;同学聚会时喜欢抽烟喝酒;不拘小节,有时见到老师称兄道弟;寝室卫生脏、乱、差。
  (三)在面对就业和升学问题时,常常缺乏明确的目标,伴有较多的迷茫感。
  我校于2009年6月底送走首届户外运动专业本科毕业生,从当时的就业形势看,情况不容乐观。一方面,源自于户外运动本身是一个新兴的体育运动形式和体育产业,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另一方面,参与户外运动的人群相对比较年轻化,范围有限,就业面也就比较窄。一些同学在临毕业前才意识到形势严峻,匆忙决定考研,却没有充足的时间备考,而找工作又没有方向感。
  05级部分同学在参加招聘会受挫之后,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怀疑,产生了不良情绪。还有些同学干脆放弃专业,先随便找一个工作再说;个别同学盲目地决定自主创业;另有一部分同学无奈地参加考研。可想而知,在这种没有提前规划,又没有精心准备的情况下而开始工作或考研,一般都会遭遇困难和挫折。06级同学同样出现了类似的情形。虽然他们在与学长保持联系的过程中,对专业就业的问题有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但在未来职业规划上,还是比较茫然。有的同学今天想考公务员,明天想当体育老师,后天又想去户外运动俱乐部……总在不停地变更自己的想法,虽然这是一种根据实际找工作情况而做出的及时调整,但暴露出同学们对自己认识不足,对未来茫然无措的心理状态。在就业压力不断膨胀时,考研就成为很多毕业生暂时解决就业困难问题的首选目标。户外运动专业的同学也不例外,因为考虑到这个专业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市场正在慢慢拓宽,所以很多准备考研的同学会选择跨专业考试。但是,由于他们进校时,文化成绩相对其他专业同学较低,因此在考研大军中缺乏竞争优势,即使选择了这条路,心里也充满了不安和彷徨。
  三、多渠道、多途径、有针对性地增强户外运动专业学生德育工作效果
  (一)重视加强基础文明建设,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改变过去完全以“两课”教学为德育工作主要内容的局面,充分利用我校优质体育资源,开展和组织各种含有户外运动因素的、有意义的活动,例如:邀请国内资深的知名的户外运动专家举办文化讲座,除了介绍户外的相关重要知识与技能之外,还把如何在恶劣的天气和环境中克服困难、战胜自己的精神传递给学生;请运动医学和运动心理学的专家讲授户外运动身体和心理发生意外时如何防治的问题;请体育舞蹈专业的教师教授各种健身舞蹈、瑜伽等,让同学们深刻体味运动的乐趣;由学工组的老师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丰富精彩的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文化修养,为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远大的理想和人生追求奠定基础。
  (二)利用多种手段将德育工作内容融入学生的教育管理中。
  一是爱国主义教育。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体育比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集体主义观念。比如,我校于2009年11月与日本神户大学联合攀登若尼Ⅱ峰并成功登顶;2010年5月组织学生参加了在日本举办的日、中、韩三国大学生登山交流活动,此次活动非常成功。之后我们把参与登顶的同学请来与大家座谈,登顶成功的同学生动地给同学们介绍他们在攀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是和外国的大学生一起攀登,所以大家都有一定要成功登顶的信念,因为他们当时的表现代表国家的荣誉。当然,在日韩两国的同学出现不适应环境,登峰遇到困难时,同学积极地提供各种帮助,最后一起登顶,充分体现了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通过这样的交流,同学们都深有感悟。另外,我们还经常引导学生观看重要的国际大赛事,提高对各种体育项目的审美情趣,当然这也是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的方式。
  二是体育精神、作风教育。奥林匹克的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包括公平竞争、坚毅、勇敢、自信心、进取心和永不言败的精神,体育精神并不局限于体育运动中,而是生动地体现在每一位运动员身上,这种精神对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和人生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必备的意志品质。2009年年底,奥运火炬珠峰登山团队回母校做报告,我们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通过互动提问的环节,同学们了解了更多登山队员们不为人知的故事,都深深地被他们那种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所感动,这就是有效的榜样示范教育。
  虽然我们专业的同学都对胜不骄,败不馁,服从裁判,尊重对方等体育精神铭记于心,但真正到运动场上,有些同学还是会为了胜负而冲动。针对他们的这一性格特点,在学生比赛失利时,我们就有针对性地做其思想工作,充分利用其好胜心强、自尊心强、讲义气的性格特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心理上解决他们自尊心受挫的问题,从而促使他们养成优良的体育作风。
  (三)完善制度,严格规范。
  针对部分学生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组织纪律涣散,我们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包括上课考勤制度、考试守纪制度、训练比赛制度、寝室卫生管理制度等,严格统一学生思想,有效规范学生行为。针对专业学生的特点,我们制定制度是“严”字当头,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严抓严管、决不姑息,并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充分发挥制度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规范、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但同时,我们的制度又是柔性和人性的,让同学们既害怕违纪,又乐于接受这些约束他们的条条框框。
  (四)有效分流,针对性地解决就业难题。
  从新生入校开始,我们就邀请本专业的专家教授为同学们进行深入细致的专业介绍,学校还开设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课程,让同学们尽快制订出大学学习计划未来发展方案。对于本科毕业后选择就业的同学,邀请本专业的毕业生回校与大家交流心得,并提供经验建议,为将来就业做好心理和职业技能准备。对于选择考研的同学,我们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便利条件和复习时间,并且找有经验的老师为他们集体辅导。另外,我们还与中国登山协会培训部建立了联系,为学生提供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考试合格者发放职业技能从业证书,为学生充分就业增加了渠道。
  为促进户外运动专业学生充分就业,我们成立了以体育部主任、書记为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为副组长的“体育部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促进毕业生就业管理办法》,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和有效的措施,2010年、2011年户外运动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100%。
  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始终坚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始终坚持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学生”的理念。
  事实证明,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目的性强、学生喜闻乐见且乐意积极参与的活动,我们有效地达到了德育导之以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学凤.论高校户外运动的开展[J].中华文化论坛,2009,7.
  [2]于海棠.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2.
  [3]关吉臣,董永康,康军.东北地区高校体育专业开设冬季户外运动课程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9,9.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才有可能产生创新动机,启动创新思维,从而获得创新成果。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学生的物质条件优越,接受信息的渠道多,信息交流的
“无巧不成书,有奇方可传”,引人入胜的小说情节发展常常运用巧合因素,富有传奇色彩。但是无论是“巧”,还是“奇”,都要合乎生活常理,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否则,情节发展就会失去真实性,而情节失去真实性,小说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小说家的技巧首先在于会说故事”(伊丽莎白·鲍温,《小说家的技巧》),“会说故事”就要使情节发展有信度。欧·亨利的名作《最后的常春藤叶》,不仅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而且在情节设计
摘 要: 新课程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重要目标,真正内化和实现这一目标,通过优化课堂提问设计来有效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分别从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等方面阐述课堂提问的方式对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改善策略 教学有效性    西方学者德加默有这样一种看法:“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课堂提问就是这样一种设
摘 要: 备课是教师教学中基本的必备的环节,一堂课是否准备充分,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备课是一门艺术,教师需要具备相当的教学经验和业务水平。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和经验谈谈对备课的看法。  关键词: 备课 课堂教学 作业    备课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和优选教学方案,以保证学生顺利而有效地学习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它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搞
摘 要: 思想政治课是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基础课程,本身具有以事例来说明道理的教学特点,教师做好平时有关信息资料的收集工作,把丰富的信息资料整理成为教学素材,根据教学实际,选取典型,辅助加以运用,不仅有利于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初中政治课的兴趣,对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政治教师学会对教学信息资料的收集、积累和整理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作者就政治课信息资料的积累和整理
摘 要: 高职院校的自主单独招生是国家教育部授权高职院校独立组织考试和录取的一种招生方式,招生的高职院校可以自主进行入学测试、制定入学标准、实施招生录取。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高职院校的自主单独招生,本院认真总结和分析,深入探讨自主单独招生工作中的各项细节内容。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自主单独招生 工作实践  高职院校的自主单独招生是国家教育部授权高职院校独立组织考试和录取的一种招生
《英语课程标准》认为,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情感需要,发挥好语言的交际性本质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表达学习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文本表达内容的理解感悟,便于他们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在口语教学中,我们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运用的能力,应该注意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创设良好的语言表达交流环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表达交流,增强语言表达交流体验,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优化口语交流环境,鼓励学
摘 要: 经典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感总是在变化的情绪反应中得以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与学的双边互动的主导过程中要求清晰解读学生思维中的情绪要素,从而理解学生在知识与能力学习中的最后发展区,有针对性地在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因材施教,同时需要把艺术创作与教学沟通中的情感成分渗透内化为学生的目标认知,进一步指导学习与生活实践中的行为过程。本文旨在描述美术课程教学实施中的情绪反应,对学生进行情境塑造及氛围渲
摘 要: 新课程改革无论在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还是在课程评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这无疑对小学教师提出了全新要求。小学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十分关键,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小学教师素质的探讨,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教师 素质    实施新课程,教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小学教师又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特殊地位。小学教师的教育对象是6—12岁的儿童,他们天真、单纯、求知欲强、
摘 要: 高职英语教学效果的有效评价离不开适宜的教学评价体系。为了实现高职英语“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要求,高职英语的教学过程必须兼顾基本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因此高职英语课程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过程和学习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英语课程评价 多元化评价 体系    一、引言  高职英语教学因其必须兼顾基本语言技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