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艺术及方法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online2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备课是教师教学中基本的必备的环节,一堂课是否准备充分,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备课是一门艺术,教师需要具备相当的教学经验和业务水平。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和经验谈谈对备课的看法。
  关键词: 备课 课堂教学 作业
  
  备课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和优选教学方案,以保证学生顺利而有效地学习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它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认真备课,又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发展教学能力的重要保证。“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上好课,首先就必须备好课。如何把自己的知识变成学生的知识,把自己对知识的认识理解过程转变成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过程,是一门艺术,这就需要老师课前认真备课。如果知识讲解不到位、举例不恰当、讲解详略不恰当,就会出现学生听得糊涂、课堂气氛沉闷等现象。那么如何备好课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教学设计
  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对教学事先有个规划和准备。首先选好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老师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精选教材,选择适合学生知识水平、学习层次和专业特点的教材。教材应具有前瞻性,即能够体现本学科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其次要熟悉本学科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进行必须以大纲为准绳,并确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最后要根据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备课的原则是要打好基础、突出重点,全面覆盖、注意进展。
  二、详备教学内容
  备教学内容是备课的主要环节,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材,因此,教师还要熟悉教材、研读教材,明确教材的结构体系,熟练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教材内容的主次和编排特点,分清教材重点章节、各部分的重点与难点等,熟知教材中的知识点和语言点,明确概念,科学理解。然后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做好课与课、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衔接。教师不研究教材不行,光研究教材或只研究教材上的文字也不行,还要研究教材的内涵、外延、结构和背景,因为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教师根据教材展开教学,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增补、变通、调整、升华。要广泛阅读有关参考资料,以便从中精选材料充实教材内容。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就是要全面掌握教材、驾驭教材,符合“懂、透、化”的要求:对教材要一懂,即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二透,即对教材融会贯通;三化,即把教师的思想感情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合在一起。
  三、备好教学对象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因此,要上好一堂课也要备学生,要对学生与教学相关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甚至家庭背景、可能对学习的影响等;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思想方法基础,了解学生喜欢的听课方式,以及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等等。要分析学生,包括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点、最近发展区、思维方式、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学生的性格差异,等等。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变化、生理变化、知识的接受情况等,以便随时调整教案,采取相应的对策服务于教学。只有分析学生与分析教材同步进行,将备学生与备教材结合起来,教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四、巧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和手段。一个教师有丰富的知识,有较高的敬业精神,未必能把课讲得精彩,要讲好一堂课,还要有与之相配的教学方法。一个教师应该既是演说家又是一个演员,但又不完全是个演员。教师要有良好的口才,像演说家那样讲话生动、有感染力、有逻辑性,还要像演员那样善于表演,展示教学,但又不能像演员那样只是背台词,照本宣科,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情况随时变化。要在讲课中有掌控力,教师抖个包袱、笑料要能控制得住场面,笑料应与教学内容有关,抖包袱应有度,这样教学才能精彩,才能引导学生有效有度地学习知识。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努力寻求自己的特色,目前的教学方法种类很多,如讲授法、发现法、问题法、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各有优点,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切忌生搬硬套,应注重研究所选用的教法能否更好地体现愉快教育的原则,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问题。只有从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能真正设计出灵活、适用、奏效的教法,才能真正体现出每个教师的教学特色。
  五、精备作业
  作业是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检查,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与反馈。对作业要做到精心设计、精心挑选、适量适度。布置作业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充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即由易到难,体现出梯度,难易适中,尽可能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布置不同的作业。作业的布置应适量,少而精,作业的重点应针对学生易混淆、易忽视的重点内容。教师应对作业及时收、及时批、及时讲,特别注意搜集作业反馈的重要信息,真正发挥作业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备课是课堂教学科学性、计划性、针对性的体现,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只有把课备透、备熟,上起课来才能随机应变、得心应手,才能把要讲的知识内容有声有色地传授给学生,进而增强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程淑芳.大学英语教师在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的探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2]蔡昶.浅谈备课之我见.吉林教育,2008.
  [3]张巧莲.高中英语教师如何备课.魅力中国,2009.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主要从后进生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引出成功教育,进而就如何对后进生进行转化,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进行探讨。  关键词: 后进生 成功教育 思路 教育策略    《时代周刊》称美国有两大象征:一是自由女神,二是卡耐基。在美国人心中,有人不知道现任总统,但没人不熟悉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在我国,“成功教育”刚刚起步。在缺乏独立意识、习惯于依赖并爱抱怨“怀才不遇”的现实环境中,我们很需要“成功教育
摘 要: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西方宗教“禁欲主义”的阴影下,爱情的抗争总是显得波澜壮阔而又徒劳无益。本文试通过两部作品诠释爱情与宗教抗争的悲剧。  关键词: 爱情 宗教抗争 悲剧     爱情,不论在现实生活中或是在文学作品中,总是免不了与宗教发生冲突。尤其在西方宗教禁欲主义的阴影下,爱情的抗争就更显得艰难而悲壮。在诸多的文学作品中,爱情与宗教都无法在二者的较量中
摘 要: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倡“问题式教学”不失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高中历史新课改教学强调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而基于问题探究的学习方式无疑是一种有效途径。实际上,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学习过程。“问题式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重合作、重探究、重开放、重生成的理念。本文从加强教师的主导设问与学生的主体发问的策略角度,阐述实施“问
摘 要: 座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元素,秉承新课改理念,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强审美情趣,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 纸板 座椅设计 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纸板的切割、折曲,设计制作造型美观、功能实用的椅子与沙发。初步了解立体构成知识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2.通过椅子的设计,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认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培养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
摘 要: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时下非常流行,其更新速度也很快,实物投影仪、录音机或许已被很多教师所忽略,认为是没有必要的、传统的,其实它们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作者以自己的上课实例为佐,介绍英语课堂如何优化使用实物投影仪和录音机的新尝试,同时对于多媒体教学也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优化 教学媒体 新尝试    苏东坡赞
摘 要: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增强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者根据自身的地理教学经验,从课前准备、过程优化、教学反思三个方面总结了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出
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由此可见,在音乐课中渗透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途径之一。  一、在唱歌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歌曲以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明了的歌词内容来表情达意,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才有可能产生创新动机,启动创新思维,从而获得创新成果。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学生的物质条件优越,接受信息的渠道多,信息交流的
“无巧不成书,有奇方可传”,引人入胜的小说情节发展常常运用巧合因素,富有传奇色彩。但是无论是“巧”,还是“奇”,都要合乎生活常理,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否则,情节发展就会失去真实性,而情节失去真实性,小说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小说家的技巧首先在于会说故事”(伊丽莎白·鲍温,《小说家的技巧》),“会说故事”就要使情节发展有信度。欧·亨利的名作《最后的常春藤叶》,不仅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而且在情节设计
摘 要: 新课程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重要目标,真正内化和实现这一目标,通过优化课堂提问设计来有效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分别从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等方面阐述课堂提问的方式对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改善策略 教学有效性    西方学者德加默有这样一种看法:“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课堂提问就是这样一种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