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018-01
新课程倡导的教育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新型教育评价体系。因此,在新课程的引领下,推出了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教学过程和结果为评价范围,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全部成果为评价内容的质性评价。我就以自己为例,说说在品德课堂中是怎样来体现质性评价的。
一、评价过程动态化
新课标指出,“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教师应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赞赏每一位学生的微小进步,赞赏每一位学生的努力付出。使学生在教师的赞赏性评价中获得自信,这样,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的学生,就能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还有我们对学生的信任和期望,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教学中适时的肯定、适度的鼓励、积极的评价也能有效地维系学生参与的热情,特别是评价的时机要适当,这样能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我在课堂中采用最多的是“激励式评价”。例如在学习《我们的地球》时,学生展示了自己了解到的地球妈妈的地貌,我就通过学生的介绍分别对他们的学习给予一星到五星的评价。如果当学生的介绍不是很具体时,我就说“如果你把看到的说的再具体点,我就能身临其境了”。我在试教中有个同学站起来回答,起先是给大家说夏威夷的,我就让他具体说说,他说风景很美,后来说到了殖民地等等了,虽然他后面偏离了我的预设,但我对他的评价中也肯定了他的知识面很广。当学生的表述出乎老师的预料,教师可以欣喜地说:“通过你优美语言的介绍,我仿佛也看到那一望无际的沙漠”。
二、考核力度日常化
学生好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养成的,那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结合《课程标准》及各年段的要求、教材要求的道德行为等,我们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采用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家长参评、教师审评的综合评价方式,把平时检测记载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这样,用不同的评价尺度去评价学生,就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教师观察记录表》和《小组评价表》。《教师观察记录表》主要考察四个方面: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任务完成的主动性和参与程度,作业完成的态度和准确性,考试成绩的进步程度。《小组评价表》是由小组长负责记录的,包括日期、学习内容、组员、本次议题内容、情况记载、活动建议,为了调节气氛特地设计了最佳表现者、最佳创意者、还需努力者三栏,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一次次讨论中有所提高。这两种表格大大加大了学生品德的考核力度。
三、评价形式多样化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也就形成了品德形成中的个性差异。如果按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既扼杀了个性,也是不公平的。所以我采用了多元评价方式全面衡量学生的品德发展。
1.学生自评
根据自我情况,进行自评,可以从平时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发展等自我评价。例如,今天早饭我是自己去买的,没有让父母代劳;昨天作业完成后我自己整理书包了……虽然都是一些小事,却是实实在在的成长。
2.小组中评
学生互评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对各成员进行评价。“旁观者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大家时时刻刻都在一起活动,接触多了自然也了解多些。
3.家长补评
家长根据孩子在家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学生习惯等真实、有效的落实,使家长也参与孩子的品德形成中去,同时也加强监督的作用。
4.教师总评
利用品德主体实施的量化评价再结合学生自评、小组中评、家长补评全面评价学生这一学期的表现。
四、品德成绩正规化
学生的品德成绩,不能简单的用一句话来评定,也不能用一张试卷来代替,课堂中的表现也不能准确的判定,只能结合学生平时的一言一行,从日常的生活中反映品德行为,所以只能把品德成绩正规范、日常化。我们采用了“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它能记载学生平时点点滴滴的言行表现,某一特定领域的努力与进步过程,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是成长过程中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故事”,因而是评价学生最终发展水平、进步、努力、反省与改进的理想方式,相对于纸笔测试和其他快照式评价而言,成长档案袋能向教师、家长和学生本人提供丰富的内容,反映学生知道些什么、能做或不能做些什么、想些什么、进步了什么。“成长记录袋”里可存放如下内容:
1.小组评价表
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可以用小组评价表来呈现,由小组长带领其他成员对小组成员作出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
2.“收获单”
在期末,还可以组织学生对这学期的表现来个总结,把自己的收获写在“我的收获单”上,写好后可以给父母瞧瞧,也可以与自己上个学期做个比较,看看本学期收获是否变多了。
3.“孝义教育”学生成长记录表
学生的表现可以对照“孝义教育”学生成长记录表,一学期快结束时,同学、家长、老师根据成长记录表的内容综合评定,确定学生的品德成绩。“孝义教育”学生成长记录表的评比标准有:尊敬父母,听从父母的教导,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关心父母,知道父母的生日,能在父母身体不适时予以照顾;热情接待客人,家长与客人谈话不随意打岔;尊敬老师,接受老师的教导,能主动与老师交流;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乐意承担集体任务,认真完成集体的工作,主动为集体服务;不随意翻动别人的物品;诚实守信,不说谎,知错就改,有责任心;借东西及时归还,不随意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休息。
……
质性评价测查了学生把知识和正确的道德判断应用于行为之中的实际表现,对学生的“知”“情”“意”“行”进行了全面的测评,有效地提高了品德学科的测试效度,同时,让学生在评价中收获到快乐,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新课程倡导的教育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新型教育评价体系。因此,在新课程的引领下,推出了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教学过程和结果为评价范围,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全部成果为评价内容的质性评价。我就以自己为例,说说在品德课堂中是怎样来体现质性评价的。
一、评价过程动态化
新课标指出,“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教师应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赞赏每一位学生的微小进步,赞赏每一位学生的努力付出。使学生在教师的赞赏性评价中获得自信,这样,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的学生,就能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还有我们对学生的信任和期望,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教学中适时的肯定、适度的鼓励、积极的评价也能有效地维系学生参与的热情,特别是评价的时机要适当,这样能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我在课堂中采用最多的是“激励式评价”。例如在学习《我们的地球》时,学生展示了自己了解到的地球妈妈的地貌,我就通过学生的介绍分别对他们的学习给予一星到五星的评价。如果当学生的介绍不是很具体时,我就说“如果你把看到的说的再具体点,我就能身临其境了”。我在试教中有个同学站起来回答,起先是给大家说夏威夷的,我就让他具体说说,他说风景很美,后来说到了殖民地等等了,虽然他后面偏离了我的预设,但我对他的评价中也肯定了他的知识面很广。当学生的表述出乎老师的预料,教师可以欣喜地说:“通过你优美语言的介绍,我仿佛也看到那一望无际的沙漠”。
二、考核力度日常化
学生好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养成的,那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结合《课程标准》及各年段的要求、教材要求的道德行为等,我们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采用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家长参评、教师审评的综合评价方式,把平时检测记载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这样,用不同的评价尺度去评价学生,就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教师观察记录表》和《小组评价表》。《教师观察记录表》主要考察四个方面: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任务完成的主动性和参与程度,作业完成的态度和准确性,考试成绩的进步程度。《小组评价表》是由小组长负责记录的,包括日期、学习内容、组员、本次议题内容、情况记载、活动建议,为了调节气氛特地设计了最佳表现者、最佳创意者、还需努力者三栏,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一次次讨论中有所提高。这两种表格大大加大了学生品德的考核力度。
三、评价形式多样化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也就形成了品德形成中的个性差异。如果按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既扼杀了个性,也是不公平的。所以我采用了多元评价方式全面衡量学生的品德发展。
1.学生自评
根据自我情况,进行自评,可以从平时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发展等自我评价。例如,今天早饭我是自己去买的,没有让父母代劳;昨天作业完成后我自己整理书包了……虽然都是一些小事,却是实实在在的成长。
2.小组中评
学生互评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对各成员进行评价。“旁观者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大家时时刻刻都在一起活动,接触多了自然也了解多些。
3.家长补评
家长根据孩子在家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学生习惯等真实、有效的落实,使家长也参与孩子的品德形成中去,同时也加强监督的作用。
4.教师总评
利用品德主体实施的量化评价再结合学生自评、小组中评、家长补评全面评价学生这一学期的表现。
四、品德成绩正规化
学生的品德成绩,不能简单的用一句话来评定,也不能用一张试卷来代替,课堂中的表现也不能准确的判定,只能结合学生平时的一言一行,从日常的生活中反映品德行为,所以只能把品德成绩正规范、日常化。我们采用了“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它能记载学生平时点点滴滴的言行表现,某一特定领域的努力与进步过程,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是成长过程中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故事”,因而是评价学生最终发展水平、进步、努力、反省与改进的理想方式,相对于纸笔测试和其他快照式评价而言,成长档案袋能向教师、家长和学生本人提供丰富的内容,反映学生知道些什么、能做或不能做些什么、想些什么、进步了什么。“成长记录袋”里可存放如下内容:
1.小组评价表
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可以用小组评价表来呈现,由小组长带领其他成员对小组成员作出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
2.“收获单”
在期末,还可以组织学生对这学期的表现来个总结,把自己的收获写在“我的收获单”上,写好后可以给父母瞧瞧,也可以与自己上个学期做个比较,看看本学期收获是否变多了。
3.“孝义教育”学生成长记录表
学生的表现可以对照“孝义教育”学生成长记录表,一学期快结束时,同学、家长、老师根据成长记录表的内容综合评定,确定学生的品德成绩。“孝义教育”学生成长记录表的评比标准有:尊敬父母,听从父母的教导,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关心父母,知道父母的生日,能在父母身体不适时予以照顾;热情接待客人,家长与客人谈话不随意打岔;尊敬老师,接受老师的教导,能主动与老师交流;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乐意承担集体任务,认真完成集体的工作,主动为集体服务;不随意翻动别人的物品;诚实守信,不说谎,知错就改,有责任心;借东西及时归还,不随意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休息。
……
质性评价测查了学生把知识和正确的道德判断应用于行为之中的实际表现,对学生的“知”“情”“意”“行”进行了全面的测评,有效地提高了品德学科的测试效度,同时,让学生在评价中收获到快乐,看到自己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