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不只是嘴上说说,在后来的生涯中,确实做到了“行、知、行”。他还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即生活与教育不可分。但在当下社会,如果能把这个理念更完善,相信会更好。“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在生活美满、身体康健的情况下,他的理念是非常有益的。但现代社会,家庭关系复杂,社会压力巨大,有人提出“难道家境贫困、家庭不幸福,就要接受这种低气压的教育吗?”我并不这么认为,我想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时候,定是认为将生活中的正能量传达到每次教育中。教育需要通过生活,更需要生活中的正能量。
教育来源于生活。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里,我会提取一些对我有用的来促进我的教学成长。有一次,幼儿在课间讨论暑假的旅游,于是我临时组织幼儿一起聊一聊“我的旅游地”,平时进行语言活动时,积极举手的只有那么几个人,但是这一次,想上来发言的幼儿特别多。有的说去过上海、北京,有的还去过日本、韩国等。这个活动的内容来自于生活。他们在谈论自己的时候,语言表达是完整的,甚至用了许多不曾用到的词语。有一个幼儿说“我认为日本是一个很讲礼仪的国家”。听到这个答案,我觉得很欣慰,幼儿用他的生活经验告诉了我们他眼里的世界。
“生活即教育”仅仅五个字,却有三层不同的含义,能够学到里面的一层,那对于我来说,已经是大丰收了。
二、社会即学校
杜威有“学校即社会”理论,而陶行知先生在延伸“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时候,继续阐述了“社会即学校”的观点。这里无非阐述的是“学校”“社会”两个词语,顺序决定了他们的中心思想。相比两者之间,陶行知先生的观点支撑的事实更加广泛,也更符合“生活教育”的理论。的确,社会就是一个“大学校”。这样的学校人人都是教师、学生。“社会学校”这个概念,似乎与幼儿教师没有什么关系。教师如何合理地运用这一理论,促成“教书先生”的社会教育呢?认真解读这个概念后,教师会发现,社会学校的教育场所特别多。或许是幼儿园隔壁的小区,或许是校门口的小超市,或许是小区边的菜市场。
课堂来源于社会。根据陶行知先生的理论,我特意根据幼儿园课程主题,设计了一些社会实践小活动。幼儿园的幼儿年龄小,最重要的就是安全问题,所以事前做了很多的工作。最后安排大班的幼儿到学校门口的小超市进行了一次“买东西’的活动。活动进行中,作为教师,我并没有像课堂中一样,提很多问题,并严谨地作答。整个活动气氛很融洽,幼儿很开心。我把主动权交给了幼儿,让他们决定要买些什么,请他们把价格安排好。这一次,幼儿不仅买到了自己想买的东西,而且进行了合理的安排。
超市这个“社会学校”,教给幼儿的不是那些理论,不是死板的知识。这一堂课,是对之前所学的反馈,更是对他们所学知识的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幼儿不仅成长了,更让教师被看似不经意的教学方法所深深震撼。在当时,陶行知先生的主张,有一部分的目的是想改变学校教育只为有权阶级服务的现状,以此推动普及教育。
三、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内容丰富而深远。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做”,即实践。翻看陶行知先生的一些资料,不难发现,无论什么情况下,他所主张的教学都离不开实践。他认为,“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我笼统地认为,教是“老师”的任务,学是“学生”的任务,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最重要的就是“做”。
知识来源于实践。仔细品味一下“教学做合一”这五个字,教、学、做,三者是要结合起来使用的。教师常常忽略了一些长挂耳边的叮咛,陶行知先生的理论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来说,就像妈妈说的“路上小心”,每个儿女都懂,但是并不走心。理论一直在,认真实践才是真。
幼儿园的课程并没有高大精深的思想,更没有繁冗复杂的知识点,却有着最朴实无华的生活要领。仅仅是教幼儿系鞋带,教师都要认真去学习什么方式最简单,教的时候要注意幼儿会出现什么问题,必须实实在在地去实践,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用最复杂的前期准备教会幼儿最简单的方法。
简简单单几句话,我认真地阅读,发现原来蕴含了如此多的知识。即使是陶行知先生的名字“行、知”,两个字藏进了多少对教育的付出。之后他又创造了“六大解放”的教育方法,不管是针对教的人还是学的人,都有一套完整的理论。
陶行知先生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尚道德的典范。教育来源于生活,幼儿教育要贴近生活,走进生活,在教育界开花结果,还幼儿一个民主、轻松、快乐的童年。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即生活与教育不可分。但在当下社会,如果能把这个理念更完善,相信会更好。“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在生活美满、身体康健的情况下,他的理念是非常有益的。但现代社会,家庭关系复杂,社会压力巨大,有人提出“难道家境贫困、家庭不幸福,就要接受这种低气压的教育吗?”我并不这么认为,我想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时候,定是认为将生活中的正能量传达到每次教育中。教育需要通过生活,更需要生活中的正能量。
教育来源于生活。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里,我会提取一些对我有用的来促进我的教学成长。有一次,幼儿在课间讨论暑假的旅游,于是我临时组织幼儿一起聊一聊“我的旅游地”,平时进行语言活动时,积极举手的只有那么几个人,但是这一次,想上来发言的幼儿特别多。有的说去过上海、北京,有的还去过日本、韩国等。这个活动的内容来自于生活。他们在谈论自己的时候,语言表达是完整的,甚至用了许多不曾用到的词语。有一个幼儿说“我认为日本是一个很讲礼仪的国家”。听到这个答案,我觉得很欣慰,幼儿用他的生活经验告诉了我们他眼里的世界。
“生活即教育”仅仅五个字,却有三层不同的含义,能够学到里面的一层,那对于我来说,已经是大丰收了。
二、社会即学校
杜威有“学校即社会”理论,而陶行知先生在延伸“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时候,继续阐述了“社会即学校”的观点。这里无非阐述的是“学校”“社会”两个词语,顺序决定了他们的中心思想。相比两者之间,陶行知先生的观点支撑的事实更加广泛,也更符合“生活教育”的理论。的确,社会就是一个“大学校”。这样的学校人人都是教师、学生。“社会学校”这个概念,似乎与幼儿教师没有什么关系。教师如何合理地运用这一理论,促成“教书先生”的社会教育呢?认真解读这个概念后,教师会发现,社会学校的教育场所特别多。或许是幼儿园隔壁的小区,或许是校门口的小超市,或许是小区边的菜市场。
课堂来源于社会。根据陶行知先生的理论,我特意根据幼儿园课程主题,设计了一些社会实践小活动。幼儿园的幼儿年龄小,最重要的就是安全问题,所以事前做了很多的工作。最后安排大班的幼儿到学校门口的小超市进行了一次“买东西’的活动。活动进行中,作为教师,我并没有像课堂中一样,提很多问题,并严谨地作答。整个活动气氛很融洽,幼儿很开心。我把主动权交给了幼儿,让他们决定要买些什么,请他们把价格安排好。这一次,幼儿不仅买到了自己想买的东西,而且进行了合理的安排。
超市这个“社会学校”,教给幼儿的不是那些理论,不是死板的知识。这一堂课,是对之前所学的反馈,更是对他们所学知识的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幼儿不仅成长了,更让教师被看似不经意的教学方法所深深震撼。在当时,陶行知先生的主张,有一部分的目的是想改变学校教育只为有权阶级服务的现状,以此推动普及教育。
三、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内容丰富而深远。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做”,即实践。翻看陶行知先生的一些资料,不难发现,无论什么情况下,他所主张的教学都离不开实践。他认为,“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我笼统地认为,教是“老师”的任务,学是“学生”的任务,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最重要的就是“做”。
知识来源于实践。仔细品味一下“教学做合一”这五个字,教、学、做,三者是要结合起来使用的。教师常常忽略了一些长挂耳边的叮咛,陶行知先生的理论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来说,就像妈妈说的“路上小心”,每个儿女都懂,但是并不走心。理论一直在,认真实践才是真。
幼儿园的课程并没有高大精深的思想,更没有繁冗复杂的知识点,却有着最朴实无华的生活要领。仅仅是教幼儿系鞋带,教师都要认真去学习什么方式最简单,教的时候要注意幼儿会出现什么问题,必须实实在在地去实践,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用最复杂的前期准备教会幼儿最简单的方法。
简简单单几句话,我认真地阅读,发现原来蕴含了如此多的知识。即使是陶行知先生的名字“行、知”,两个字藏进了多少对教育的付出。之后他又创造了“六大解放”的教育方法,不管是针对教的人还是学的人,都有一套完整的理论。
陶行知先生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尚道德的典范。教育来源于生活,幼儿教育要贴近生活,走进生活,在教育界开花结果,还幼儿一个民主、轻松、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