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从地质时代一路走来的曾经沧海,这个曾为丝绸之路奉献出无数驼铃旋律的荒漠绿洲,这个曾滋养了楼兰、土垠、海头繁荣的庞大生命体,如今留给世人一个状如耳郭的硕大问号而悲凉谢幕。罗布泊的水体是如何消失?卫星图片上罗布泊附近的一片蔚蓝究竟为何物?让我们跟随中科院新疆分院生地所阎顺研究员的指引,去探究罗布泊最深处埋藏着的秘密吧。
地质时代的罗布泊
当你置身于罗布泊那些千姿百态的雅丹地貌,当你沉浸于对这片盐壳广无际涯的惊叹,当你徘徊于楼兰故址发思古之幽情,实际上很可能你此刻正通过时间隧道徜徉于晚白垩世到渐新世时期的古地中海海岸观沧海、看日落!
要了解罗布泊的由来,还得从塔里木盆地形成说起。
罗布泊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从晚白垩世到中新世,此地区基本处于正常海湾和滨海泻湖相互交替的较稳定沉积环境中,直到中新世晚期,塔里木盆地才完全脱离古地中海海侵成为内陆盆地。
在新近纪,罗布泊凹陷尚未形成,还处于冲洪积区与间歇性洪积湖区或浅湖区之间的过渡区。而这一时期的喜马拉雅运动使青藏高原夷平面得到广泛发育,天山、昆仑山隆升,塔西海彻底退出,初步形成了塔里木盆地的封闭环境,也初步形成了塔里木盆地区域的干旱环境。
至第四纪,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天山、昆仑山呈块状剧烈隆升,使塔里木盆地完全封闭,此区域干旱环境加剧。在这个过程中,塔里木盆地西部逐渐抬升,东部却相对沉降,从而基本构成了今天塔里木盆地西高东低的地势大格局。塔里木盆地西部海拔高度1 400米,而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罗布泊海拔高度只有780米,成为整个盆地最低洼之处。巧合的是,另一个因素也如助推器般在加速罗布泊的最终形成:在断裂构造的持续影响下,距今约100~4万年间形成了罗布泊北部、南部两个不同的沉积环境。罗布泊北凹地堆积了厚达百米的盐类沉积,并形成了富含钾卤水的矿床;而罗布泊南侧广大地区则成为咸水、半咸水大湖泊(现已完全干涸),这就是有人类活动以来传统意义上的罗布泊,并见诸于《山海经》《汉书》《后汉书》《水经注》等古籍之中。
“大耳朵”的由来
自从轰动一时的“大耳朵”照片公之于众之后,经我国科学家努力,“大耳朵”是什么之谜已经揭开。即:“大耳朵”是罗布泊历史上若干次涨缩留下的古湖岸线痕迹。那些明亮的耳廓条带为高含盐量沉积层,表明罗布泊曾有过快速萎缩,盐分快速结晶析出;而较暗的耳郭条带则为低含盐量沉积层,表明罗布泊湖相对较弱的萎缩,含盐量较低。“大耳朵”的“耳孔”是湖水最后干涸的洼地,“耳垂”是塔里木河、车尔臣河、若羌河、米兰河经喀拉和顺湖注入罗布泊时留下的三角洲。
卫星图片的“大耳朵”面积约5 350平方公里,而我国科学家通过雷达成像分析,罗布泊古湖泊分布范围远远大于这只“耳朵”,初步测算超过1万平方公里。另一些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罗布泊古湖水体甚至曾达到2万平方公里以上。
那么,“大耳朵”的成因是什么呢?
综合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多年对罗布泊大气、水文、地质演变的研究成果,罗布泊“大耳朵”形成主要取决于气候与水系条件两大因素的综合作用。
罗布泊今天的极端干旱气候环境,应该是始于中更新世,成于晚更新世时期。据研究,罗布泊地区在早更新世曾是森林—草原植被,说明此时的干旱气候尚未形成。而在中更新世,该地区植被却处于荒漠和荒漠草原状态,说明这时已开始出现干旱气候。至晚更新世,该地区完全受干旱气候所控制,直至现今该地区气候虽偶有波动,但从未出现过颠覆性变化。罗布泊极端干旱气候特征表现为:降水稀少、空气湿度极低(有时甚至为零),气温变化剧烈、大风和沙尘暴活动频繁。如此极端气候,以至于罗布泊年蒸发水量达3 000毫米之多。因此,只要罗布泊给水量低于蒸发量,就很容易形成大耳朵轮廓———湖岸线痕迹。 从水系情况看,罗布泊是整个塔里木盆地汇水中心,同时也是塔里木盆地汇盐中心。
有意思的是,学界普遍认为最早记载罗布泊的《山海经》,对其水系有大量描述:“西北三百里,曰长沙之山。泚水出焉,北流注于泑水。”“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丘时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水。”“北山经之首,曰单孤之山……漨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水。”“北百一十里,曰边春之山……杠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北三百二十里,曰灌题之山……匠韩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北三百二十里,曰敦薨之山……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也就是说,《山海经》不但记载了流入罗布泊有六条河,而且指明了其中两条由北注入,四条由西注入。这部约成于战国时期的“中国古代大百科全书”式著作,对当时遥不可及的异域能作如此详尽的描述,实属罕见。
据今人考察,罗布泊水系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克里雅河、和田河、叶尔羌河、克孜勒苏河、迪那河、渭干河、阿克苏河、库车河等。打开地图就不难发现,罗布泊水系基本由环塔里木盆地所有河流构成,这就是我们将罗布泊视为整个塔里木盆地汇水中心的缘由。如此,也就不难理解罗布泊水体曾达2万平方公里之阔了。
众多河流汇聚于此,河流所溶解的盐类矿物质也汇集于此。尤其是大量于第三纪形成的盐类矿床,被这些水流溶解并带入罗布泊,从而使罗布泊又成为塔里木盆地盐类矿物的汇聚中心。这就是大耳朵明、暗轮廓形成的物质条件。
罗布泊水体变迁
根据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袁国映等人的研究,在第四纪的距今约150万年前,罗布泊水体面积大约在2万平方公里以上,当时境况真可谓碧波万顷,天水一色!至早更新世末,罗布泊水体东、西两端曾发生退缩过程。尽管在更新世晚期,塔里木河借孔雀河东流,在楼兰地区形成入湖三角洲,孔雀河、塔里木河时而从三角洲西南,时而从三角洲之北注入罗布泊,但在全新世初,罗布泊却再度出现干涸。而大约到了全新世中期,罗布泊水体又再度形成。这就是在时间跨度长达100多万年间,罗布泊枯盈更替的大致情形。
进入人类社会后,在距今约3 600—3 000年时间里,罗布泊水体依然蔚为壮观,大约有8 000多平方公里。
此时,罗布泊周边出现人类活动,楼兰古国也大致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在距今大约1 500年前,罗布泊水体急剧缩减至约4 000多平方公里。其原因是塔里木河、孔雀河的自然改道,向南穿过台特玛湖至喀拉和顺湖之后由西南流入罗布泊。而楼兰古国的消亡也大致在这个时期,其原因虽然众说纷纭尚无定论,但与罗布泊水体急剧缩减之间存在某种内在关联当是无疑的。
当罗布泊完成此次缩减后,又进入一个入水量与蒸发量相对平衡时期,使罗布泊水体得以较长时间的稳定维持。
1921年,塔里木河、孔雀河向北改道,从北部铁板河注入罗布泊。由于此次改道避免了喀拉和顺湖的蒸发消耗,使罗布泊水体增大至约3 000多平方公里。至上个世纪50—60年代,因大规模农垦开发之需,孔雀河也因大兴各种水利工程和给水设施而断流,使罗布泊水体遭受致命一击。至上个世纪70年代,罗布泊水体完全干涸!从此,罗布泊之“泊”名存实无。
就这样,这个从地质时代一路走来的曾经沧海,这个曾为丝绸之路奉献出无数驼铃旋律的荒漠绿洲,这个曾滋养了楼兰、土垠、海头繁荣的庞大生命体,以留给今人一个状如耳廓的硕大问号而悲凉谢幕。罗布泊如此丰富的水系,竟然以干涸为结局,除了气候、构造运动等因素外,人类对自然的过度索取,无疑是其直接诱因。
然而,罗布泊悲剧并未止步于此,仍以另一种形式在别处继续发生着。由于罗布泊水系诸河流被流经地大量引水、取水,不能汇集于河流尾闾湖泊,河流原先的流经地变成河流的消失地,原来盐类矿物的集中区被分散小区所替代,河流原先对流经地的洗盐作用锐减,致使大量盐类矿物滞留于沿河绿洲,塔里木盆地很多河流下游绿洲盐渍化明显加剧。如,喀什河下游绿洲、和田河下游绿洲、叶尔羌河下游绿洲等地,盐渍化已严重到使当地居民生产生活难以为继的程度。
罗布泊绝响
饱经沧桑的罗布泊干涸了,不禁令人扼腕叹息。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正是其历经沧桑巨变,才给今人在自然与人文两个方面都留下了一笔旷世遗产。
储量惊人的矿产。由于罗布泊东北部在第四纪初期已形成盐湖,又经过多期次构造影响,使罗布泊成为塔里木盆地积水中心,形成了罗布泊独有的一系列成盐成钾环境。据相关探测勘察,罗布泊钾盐资源储量达5亿吨,其潜在经济价值达8 000亿元。这对我国这样的钾肥需求大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可靠的战略资源保障。目前,罗布泊大规模钾矿开采已拉开序幕,可望成为世界少有、亚洲第一的钾矿开采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