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让教育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展现高度的时代担当精神和使命意识,做到立德树人。我们要通过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让学生的劳动实践行为可持续发展,让学生拥有一定的劳动技能,享受劳动带来的乐趣,养成良好的终身自觉劳动习惯。
关键词: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实践;可持续发展;劳动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8-0048
一、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的教学原理
项目式学习的思想萌芽,起源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20世纪初,美国受到关注并蓬勃发展,美国教育家杜威最早提出项目式学习概念。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有三点: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他认为,从做中学[1],学生如果能从那些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体验和实践,会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2]。让教育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展现高度得相当精神和使命意识,做到立德树人。
在现阶段初中劳动教育中,老师们常会面临以下困惑和问题:
1.学生被动参与劳动体验,劳动意识不强,劳动态度不明确;
2.学生劳动体验行为缺乏可持续性,难以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学生在参与劳动体验中难以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
基于以上问题的研究,我们要通过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劳动,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二、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
1.以劳动项目为载体,以活动体验任务群为导向
中学生的劳动教育不能脱离生命,老师要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兴趣爱好和客观条件去开发一些劳动活动项目,如家庭劳动,社会公益劳动,班集体义务劳动,校园志愿服务劳动,个性特长劳动等等项目。然后引导学生,围绕某一项目活动,通过探究实践、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合作分享等活动,设计不同的劳动活动体验任务群,以之为导向,开展有效劳动教育。
例如, “课室班级文化之绿化劳动”项目活动。任务一,确定班级文化主题,绿化风格,布置绿化环境;任务二,组织绿化小组,落实成员劳动任务,做到分工与合作;任务三,规范日常活动及评价检查;任务四,做好阶段小结,成果展示和与劳动经验分享。
2.提供劳动知识技能支架,建构劳动活动资源包
劳动教育不仅是活动体验,更是生活知识技能的积累与成长。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必须充分帮助学生积累劳动的相关知识,提供劳动知识技能支架,建构劳动活动的资源包。尤其在网络信息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资源,进行资料搜集,整合归类,让学生的劳动不盲目,不被动,不碎片化,使劳动的操作更加高效有序完整。如在“亲近厨房美食烹饪”项目活动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所喜欢的烹饪方向,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积累,如菜系知识、食材知识、操作知识、形式创新等,有了这些知识技能支架,劳动教育将变得更充实有意义。
3.创设劳动体验评价量表,建构劳动体验生态圈
好的教育必须能够唤醒学生的思维,如果没有某种思维因素,没有意义的经验[3]。为了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形成思维习惯,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活动体验评价量表的方式,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创设目标,学会观察过程,学会总结归纳,学会反思提升。
积极开展对劳动体验的评价,也有助于建构劳动体验的生态圈,让劳动者不觉得自己是孤单的,有小组成员的合作,有集体的支持,甚至还有来自家庭社会的评价认可,这样的劳动教育充满生命活力,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4.引领学生参与体验实践,学会合作与分享
杜威认为,教学过程相应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与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学生有准备地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使学生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学生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学生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4]。落实“教学五步”是我们在劳动教育中,积极引领学生参与劳动体验与实践的重要环节。
通过分析学生为何对劳动体验缺乏兴趣,劳动行为不可持续,劳动体验参与不够主动等问题,我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参与劳动体验后没有机会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需要在劳动教育中创设条件与平台,帮助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才能真正落实 “教学五步”。
在劳动教育中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的劳动体验不再单调与枯燥。通过合作完成劳动任务更容易激发学生體验劳动的兴趣,积极寻找解决劳动所遇到的困难与方法,形成有意义的生活经验。
通过分享环节,让学生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加以整理和归纳,为其他同学提供劳动操作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起到引领和示范榜样作用。老师积极提供分享平台,如手抄报图片展览,班会主题演讲,集体表彰鼓励,网上公众号、班级群报道等形式,让学生充分获得劳动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5.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反思,养成自觉劳动体验习惯
我们要通过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反思,观察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参与劳动,学生劳动观念是否积极端正来检验劳动教育的成果。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可以表现在参与劳动是否具有活动专注力,互助合作能力,实践行为修正能力,知识技能的归纳能力。劳动教育还将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学生乐于接受劳动任务,敢于担当劳动责任,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不是为了完成某一个单一的活动任务,其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劳动实践行为可持续发展,拥有一定的劳动技能,享受劳动带来的乐趣,养成良好的终身自觉劳动习惯。
参考文献:
[1]《从做中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http:/ / blog. sina. cn/ dpool/ blog/ u/1717631221#type=-1 .
[2] http:/ / www. gov. cn《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2018- 09-10新华社.
[3]约翰·杜威著 .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师范大学、杭州大学译,上海师范大学编,1977,第53页.
[4] http:/ / wk. baidu. com/ view/ ad2993d8d15 . 《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第五中学 510000 )
关键词: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实践;可持续发展;劳动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8-0048
一、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的教学原理
项目式学习的思想萌芽,起源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20世纪初,美国受到关注并蓬勃发展,美国教育家杜威最早提出项目式学习概念。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有三点: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他认为,从做中学[1],学生如果能从那些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体验和实践,会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2]。让教育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展现高度得相当精神和使命意识,做到立德树人。
在现阶段初中劳动教育中,老师们常会面临以下困惑和问题:
1.学生被动参与劳动体验,劳动意识不强,劳动态度不明确;
2.学生劳动体验行为缺乏可持续性,难以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学生在参与劳动体验中难以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
基于以上问题的研究,我们要通过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劳动,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二、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
1.以劳动项目为载体,以活动体验任务群为导向
中学生的劳动教育不能脱离生命,老师要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兴趣爱好和客观条件去开发一些劳动活动项目,如家庭劳动,社会公益劳动,班集体义务劳动,校园志愿服务劳动,个性特长劳动等等项目。然后引导学生,围绕某一项目活动,通过探究实践、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合作分享等活动,设计不同的劳动活动体验任务群,以之为导向,开展有效劳动教育。
例如, “课室班级文化之绿化劳动”项目活动。任务一,确定班级文化主题,绿化风格,布置绿化环境;任务二,组织绿化小组,落实成员劳动任务,做到分工与合作;任务三,规范日常活动及评价检查;任务四,做好阶段小结,成果展示和与劳动经验分享。
2.提供劳动知识技能支架,建构劳动活动资源包
劳动教育不仅是活动体验,更是生活知识技能的积累与成长。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必须充分帮助学生积累劳动的相关知识,提供劳动知识技能支架,建构劳动活动的资源包。尤其在网络信息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资源,进行资料搜集,整合归类,让学生的劳动不盲目,不被动,不碎片化,使劳动的操作更加高效有序完整。如在“亲近厨房美食烹饪”项目活动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所喜欢的烹饪方向,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积累,如菜系知识、食材知识、操作知识、形式创新等,有了这些知识技能支架,劳动教育将变得更充实有意义。
3.创设劳动体验评价量表,建构劳动体验生态圈
好的教育必须能够唤醒学生的思维,如果没有某种思维因素,没有意义的经验[3]。为了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形成思维习惯,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活动体验评价量表的方式,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创设目标,学会观察过程,学会总结归纳,学会反思提升。
积极开展对劳动体验的评价,也有助于建构劳动体验的生态圈,让劳动者不觉得自己是孤单的,有小组成员的合作,有集体的支持,甚至还有来自家庭社会的评价认可,这样的劳动教育充满生命活力,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4.引领学生参与体验实践,学会合作与分享
杜威认为,教学过程相应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与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学生有准备地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使学生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学生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学生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4]。落实“教学五步”是我们在劳动教育中,积极引领学生参与劳动体验与实践的重要环节。
通过分析学生为何对劳动体验缺乏兴趣,劳动行为不可持续,劳动体验参与不够主动等问题,我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参与劳动体验后没有机会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需要在劳动教育中创设条件与平台,帮助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才能真正落实 “教学五步”。
在劳动教育中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的劳动体验不再单调与枯燥。通过合作完成劳动任务更容易激发学生體验劳动的兴趣,积极寻找解决劳动所遇到的困难与方法,形成有意义的生活经验。
通过分享环节,让学生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加以整理和归纳,为其他同学提供劳动操作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起到引领和示范榜样作用。老师积极提供分享平台,如手抄报图片展览,班会主题演讲,集体表彰鼓励,网上公众号、班级群报道等形式,让学生充分获得劳动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5.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反思,养成自觉劳动体验习惯
我们要通过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反思,观察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参与劳动,学生劳动观念是否积极端正来检验劳动教育的成果。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可以表现在参与劳动是否具有活动专注力,互助合作能力,实践行为修正能力,知识技能的归纳能力。劳动教育还将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学生乐于接受劳动任务,敢于担当劳动责任,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不是为了完成某一个单一的活动任务,其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劳动实践行为可持续发展,拥有一定的劳动技能,享受劳动带来的乐趣,养成良好的终身自觉劳动习惯。
参考文献:
[1]《从做中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http:/ / blog. sina. cn/ dpool/ blog/ u/1717631221#type=-1 .
[2] http:/ / www. gov. cn《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2018- 09-10新华社.
[3]约翰·杜威著 .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师范大学、杭州大学译,上海师范大学编,1977,第53页.
[4] http:/ / wk. baidu. com/ view/ ad2993d8d15 . 《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第五中学 51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