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队伍不断壮大,同时所面临的就业形式也愈发严峻。从近几年报考专业来看,学生对专业的选择更趋向现代化,对传统的“工匠精神”的培育机制较为缺乏。当今社会市场竞争激烈,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了创业,创业过程中更需要有“工匠精神”来驱动。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过程还存许多问题,创业成功者屈指可数,究其原因是缺乏敬业、专注的精神。基于此,本课题以当前高职毕业生的创新创业现状为研究基础,结合技术与理论,即“技”与“道”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分析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的形式与对策,促进高职毕业生更好、更快地创业与就业。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从国内已有的情况来看,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于“工匠精神”人才的培养,特别是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引起了教育者的广泛研究。如尹秋花的《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提出“工匠精神”培育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国供给侧改革,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系统性变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余洁琪、张芳、廖秀妮的《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现代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提出通过采取一系列政治教育措施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汤艳、季爱琴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指出我国高职教育应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导入现代学徒制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刘少华、胡春亮、王红彬的《德国工匠精神培育对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的借鉴研究》指出“工匠精神”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是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原因,是现代制造业的内在支撑,因此,培育“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但是真正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机制研究甚少,甚至是没有从真正层面上对“工匠精神”培养的机制途径做一个具体的研究。
一、理论价值或实际应用价值
从高职学生的创业结果来看,较之于本科及以上学历学生,创业的失败率较高,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创业者的专业素质问题,创业的细节问题以及创业的环境问题,而他们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缺乏“工匠精神”。创业者综合素质的高低是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工匠精神”应是学生创业成功的必备之魂。当代高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创业失败就会对其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和心理打击,使得高职学生更加不敢创业,这就更需要有“工匠精神”扶持和帮助他们。
二、“工匠精神”在高职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
(一)基本思路
分析高职学生的现状,了解高职毕业生创新创业中碰到的问题,分析“工匠精神”在高职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探析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机制与途径。
(二)主要内容与观点
1.增强“工匠精神”的创业教育。根据不同专业与特色,创立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孵化基地,从而更好地发挥优势资源的重要作用。加强“工匠精神”的宣传和理念灌输,通过不断增强对“工匠精神”教育的重视力度,邀请大国工匠或创业较为成功的学长来校进行讲学,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使学生的创业意识及创业品质以及持久性都得到提升,为将来的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不断增强对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提升当代高职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打消其对创业的消极态度及不认同的状态,从而培养当代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毅力品质等。
2.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了更好地培养当代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高职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教师应有意识地向他们灌输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特别是“工匠精神”的理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顺利开展,能促使当代高职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发展状况、知识掌握情况及特殊技能掌握情况等,进而更好地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3.增强团队建設力度,互相共享“工匠精神”的传递。高校应不断增强对校园团队的建设力度,组建优秀的教师指导团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类、整合,组建相应的教师创业实践队伍,进而充分发挥我国高校的指导作用。专业性的教师创业队伍不但包括指导经验丰富的高校教师,而且还包括一些高薪聘请的校外人才,他们可针对当代高职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帮助,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与此同时,高校创业教师团队和当代高职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互动和传递,将会正确引领学生形成系统的创业观和职业观,从而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创业素质。
4.以“工匠精神”为导向,建立健全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扶持平台。政府在当代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工匠精神”为导向,建立健全专业创业扶持体系,有利于增强高校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扩展企业同高校之间的合作范围,建立创业绿色通道,加强双方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为当代高职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三、研究新观点、新论据、新材料和新视角
第一,研究视角创新。以“技”与“道”相结合的“工匠精神”为视角进行研究。
第二,研究内容创新。以“工匠精神”的培养来研究高职毕业生的创新创业。
第三,研究方法创新。采用访问调查法、比较分析法、个案研究谈法来进行研究,特别是对从事传统工艺的工匠进行调研,拍摄视频资料。
四、具体研究方法
第一,访问调查法。对从事传统技艺的工匠师傅进行调研,拍摄视频资料,掌握他们对一种技艺执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与职业精神。
第二,比较分析法。对各种职业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工匠精神”在各行各业的重要性。
第三,个案研究法。选择几个典型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再对高职“工匠精神”的培养进行研究。
五、结语
通过以上的研究方法,提炼“工匠精神”在高职教育中如何进行培养,特别是高职学生创新创业中“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同时,本文可以为创业的学生和相关人士提供交流与参阅也可以为研究“工匠精神”的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参考借鉴或服务。
参考文献
[1]尹秋花.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6):38-41.
[2]余洁琪,张芳,廖秀妮.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对现代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现状、困境及对策进行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7):24-26.
[3]蒋伟.新形势下大学生基层就业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123.
[4]汤艳,季爱琴.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42-148.
[5]倪迎华,付晓娜.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探析——以河北省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2016(2):40-44.
[6]刘少华,胡春亮,王红彬.德国工匠精神培育对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的借鉴研究[J].职教论坛,2018(6):167-171.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从国内已有的情况来看,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于“工匠精神”人才的培养,特别是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引起了教育者的广泛研究。如尹秋花的《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提出“工匠精神”培育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国供给侧改革,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系统性变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余洁琪、张芳、廖秀妮的《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现代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提出通过采取一系列政治教育措施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汤艳、季爱琴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指出我国高职教育应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导入现代学徒制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刘少华、胡春亮、王红彬的《德国工匠精神培育对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的借鉴研究》指出“工匠精神”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是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原因,是现代制造业的内在支撑,因此,培育“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但是真正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机制研究甚少,甚至是没有从真正层面上对“工匠精神”培养的机制途径做一个具体的研究。
一、理论价值或实际应用价值
从高职学生的创业结果来看,较之于本科及以上学历学生,创业的失败率较高,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创业者的专业素质问题,创业的细节问题以及创业的环境问题,而他们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缺乏“工匠精神”。创业者综合素质的高低是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工匠精神”应是学生创业成功的必备之魂。当代高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创业失败就会对其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和心理打击,使得高职学生更加不敢创业,这就更需要有“工匠精神”扶持和帮助他们。
二、“工匠精神”在高职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
(一)基本思路
分析高职学生的现状,了解高职毕业生创新创业中碰到的问题,分析“工匠精神”在高职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探析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机制与途径。
(二)主要内容与观点
1.增强“工匠精神”的创业教育。根据不同专业与特色,创立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孵化基地,从而更好地发挥优势资源的重要作用。加强“工匠精神”的宣传和理念灌输,通过不断增强对“工匠精神”教育的重视力度,邀请大国工匠或创业较为成功的学长来校进行讲学,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使学生的创业意识及创业品质以及持久性都得到提升,为将来的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不断增强对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提升当代高职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打消其对创业的消极态度及不认同的状态,从而培养当代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毅力品质等。
2.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了更好地培养当代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高职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教师应有意识地向他们灌输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特别是“工匠精神”的理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顺利开展,能促使当代高职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发展状况、知识掌握情况及特殊技能掌握情况等,进而更好地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3.增强团队建設力度,互相共享“工匠精神”的传递。高校应不断增强对校园团队的建设力度,组建优秀的教师指导团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类、整合,组建相应的教师创业实践队伍,进而充分发挥我国高校的指导作用。专业性的教师创业队伍不但包括指导经验丰富的高校教师,而且还包括一些高薪聘请的校外人才,他们可针对当代高职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帮助,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与此同时,高校创业教师团队和当代高职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互动和传递,将会正确引领学生形成系统的创业观和职业观,从而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创业素质。
4.以“工匠精神”为导向,建立健全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扶持平台。政府在当代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工匠精神”为导向,建立健全专业创业扶持体系,有利于增强高校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扩展企业同高校之间的合作范围,建立创业绿色通道,加强双方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为当代高职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三、研究新观点、新论据、新材料和新视角
第一,研究视角创新。以“技”与“道”相结合的“工匠精神”为视角进行研究。
第二,研究内容创新。以“工匠精神”的培养来研究高职毕业生的创新创业。
第三,研究方法创新。采用访问调查法、比较分析法、个案研究谈法来进行研究,特别是对从事传统工艺的工匠进行调研,拍摄视频资料。
四、具体研究方法
第一,访问调查法。对从事传统技艺的工匠师傅进行调研,拍摄视频资料,掌握他们对一种技艺执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与职业精神。
第二,比较分析法。对各种职业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工匠精神”在各行各业的重要性。
第三,个案研究法。选择几个典型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再对高职“工匠精神”的培养进行研究。
五、结语
通过以上的研究方法,提炼“工匠精神”在高职教育中如何进行培养,特别是高职学生创新创业中“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同时,本文可以为创业的学生和相关人士提供交流与参阅也可以为研究“工匠精神”的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参考借鉴或服务。
参考文献
[1]尹秋花.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6):38-41.
[2]余洁琪,张芳,廖秀妮.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对现代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现状、困境及对策进行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7):24-26.
[3]蒋伟.新形势下大学生基层就业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123.
[4]汤艳,季爱琴.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42-148.
[5]倪迎华,付晓娜.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探析——以河北省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2016(2):40-44.
[6]刘少华,胡春亮,王红彬.德国工匠精神培育对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的借鉴研究[J].职教论坛,2018(6):16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