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为“语文”?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解释: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学。总之,学生需识字、悟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且还提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如此说来,学习语文就应有生活的提炼。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结合日常生活经历,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于此,同时也为了让学生能主动提笔描写生活,我设计了一堂和水竹有关的课。刚刚组建班级时,彼此生疏,为了让教室显得有温馨的感觉,我在教室内摆放了几盆常见易养的花草。其中有一支水竹,买来时生机勃勃。不过两天光景,最下面的叶子就发蔫、发黄,这也是学生日前的学习状态,我希望以此为契机上一堂语言表达课,借以改变班级的状态。当我将花瓶拿到讲台上时,学生很诧异。我请学生分享观感,仅一位同学举手,“它很奇怪,上面的叶子依然绿油油,可最下面的却已发黄,为什么呢?”听到他的发言,我很欣喜,因为他已打开了一个话题的口子。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加入到讨论的队伍,小组合作,彼此分享联想的话题。更可喜的则是,不少同学拿起笔,记录发言内容,用词组、修辞、句式等遣词造句的技巧将琐碎的发言整理成段,由平时不敢发言的同学作为“发言人”,分享集体智慧的结晶。可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体验均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时间的独特就在于,它总是在不经意间成回忆。日日在教室的我,却没有过多的关注那支曾打开学生思维的水竹。一年的光景过去了,我发现,根部秃秃的水竹已长出了繁密的根系。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年前讨论热烈的那节课。我灵机一动,不妨让水竹再次成为我授课的“助手”,上一堂作文课。我双手捧起花瓶,拿到讲台上,简单的导入,便让学生观察水竹的变化。有学生说,被遗忘的水竹竟然已经长出了繁密的根系,这让他联想到学习中,原来他人的成绩并不是一朝一夕取得的,而是靠在大家都“遗忘”的时间里坚持不懈地奋斗;还有学生说,本来发黄发蔫的叶子已经不在了,它们的“牺牲”其实就像是“委曲求全”,以自己的“牺牲”给同伴留下更多的存活机会;更有同学说,此时水竹的根部就和花瓶的底座形状完全一致,如果不是这个狭小的空间,水竹的根系一定会伸得更长,这让他想起一种鱼——锦鲤鱼,体长会根据所在环境的大小有所改变……
一堂学生感兴趣的课,一次学生不拒绝的作文。当我翻开学生作业本时,喜上眉梢。平日里不爱动笔的同学都能够洋洋洒洒。有一位学习比较懒散的同学这样写道:
说到这一瓶水竹,我很有发言权。因为我的妈妈很喜欢水竹,家里总是一大瓶一大瓶的养,所以我很清楚水竹的特性。记得刚开始时,水竹都快要死了,我知道,水竹和丝瓜一样,得有外力使它破裂一处,养分才会聚积、生根、发芽。
在扎破的地方结瓜,这种现象让我想到,每个人的成长也一样。当你受伤或者被人指出不足时,你才会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以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我们应该感谢经历、感谢成长。有些时候,我们的人生必须经历挫折;就像有些花必须等待春天。也许春天来得很晚,但每一朵花,都有它花开的模样。
从这位同学的短文中,我看到了学生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对语文学习是多么的重要。这堂课针对该生先前的经验和兴趣,所以,才激发了他的学习积极性,这次的作文是主动的。可见,让学生从亲历生活中获得的直接经验,有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当然,由于学生的经历和个性存在差异,感受和见解各不相同,水平和层次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作者之间存在的认识和感情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本身就是语文教学中难能可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科学地正视存在的差异,从而达到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角度去认识、理解和感悟自己的生活体验。这样,学生的生活体验才算是被真正的调动起来了。
还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
一年前,班里出现了一瓶水竹。乍一看像一根碧绿的翡翠烟管,顶端只有稀疏的叶片,根部没有根系。
从前在一部讲述孔子的动画片里看到过一种叫做君子兰的花。每当孔丘有难过之事时,君子兰的一朵花会化作一只兰仙子,开导指点孔丘。那仙子素净优雅,犹如兰本身的高贵品质。水竹虽无兰之典雅,但在我心中,根根水竹胜于兰。
今天看到这瓶茂盛的水竹,心里感慨万千。一支水竹,静静地插在一瓶没哟营养的清水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创造了自己的辉煌,一改往日枯黄病怏怏的样子,变得通身碧绿、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这便验证了一句古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该生思维发散,与平日作文相较有了更为丰富的拓展。
这堂以“水竹”为话题的作文课,带给我很多的思考。在语文教学时,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因为,一切知识都源于生活。只有来自生活的知识才是真知,也只有把知识用于生活才有意义。因此,必须把我们的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聯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让他们在学得书本知识的同时,形成对待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健全的价值观、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并形成健康负责任的生活态度。让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进社会实践,是真正落实语文课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启迪学生灵感、共享人类智慧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
基于此,同时也为了让学生能主动提笔描写生活,我设计了一堂和水竹有关的课。刚刚组建班级时,彼此生疏,为了让教室显得有温馨的感觉,我在教室内摆放了几盆常见易养的花草。其中有一支水竹,买来时生机勃勃。不过两天光景,最下面的叶子就发蔫、发黄,这也是学生日前的学习状态,我希望以此为契机上一堂语言表达课,借以改变班级的状态。当我将花瓶拿到讲台上时,学生很诧异。我请学生分享观感,仅一位同学举手,“它很奇怪,上面的叶子依然绿油油,可最下面的却已发黄,为什么呢?”听到他的发言,我很欣喜,因为他已打开了一个话题的口子。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加入到讨论的队伍,小组合作,彼此分享联想的话题。更可喜的则是,不少同学拿起笔,记录发言内容,用词组、修辞、句式等遣词造句的技巧将琐碎的发言整理成段,由平时不敢发言的同学作为“发言人”,分享集体智慧的结晶。可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体验均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时间的独特就在于,它总是在不经意间成回忆。日日在教室的我,却没有过多的关注那支曾打开学生思维的水竹。一年的光景过去了,我发现,根部秃秃的水竹已长出了繁密的根系。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年前讨论热烈的那节课。我灵机一动,不妨让水竹再次成为我授课的“助手”,上一堂作文课。我双手捧起花瓶,拿到讲台上,简单的导入,便让学生观察水竹的变化。有学生说,被遗忘的水竹竟然已经长出了繁密的根系,这让他联想到学习中,原来他人的成绩并不是一朝一夕取得的,而是靠在大家都“遗忘”的时间里坚持不懈地奋斗;还有学生说,本来发黄发蔫的叶子已经不在了,它们的“牺牲”其实就像是“委曲求全”,以自己的“牺牲”给同伴留下更多的存活机会;更有同学说,此时水竹的根部就和花瓶的底座形状完全一致,如果不是这个狭小的空间,水竹的根系一定会伸得更长,这让他想起一种鱼——锦鲤鱼,体长会根据所在环境的大小有所改变……
一堂学生感兴趣的课,一次学生不拒绝的作文。当我翻开学生作业本时,喜上眉梢。平日里不爱动笔的同学都能够洋洋洒洒。有一位学习比较懒散的同学这样写道:
说到这一瓶水竹,我很有发言权。因为我的妈妈很喜欢水竹,家里总是一大瓶一大瓶的养,所以我很清楚水竹的特性。记得刚开始时,水竹都快要死了,我知道,水竹和丝瓜一样,得有外力使它破裂一处,养分才会聚积、生根、发芽。
在扎破的地方结瓜,这种现象让我想到,每个人的成长也一样。当你受伤或者被人指出不足时,你才会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以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我们应该感谢经历、感谢成长。有些时候,我们的人生必须经历挫折;就像有些花必须等待春天。也许春天来得很晚,但每一朵花,都有它花开的模样。
从这位同学的短文中,我看到了学生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对语文学习是多么的重要。这堂课针对该生先前的经验和兴趣,所以,才激发了他的学习积极性,这次的作文是主动的。可见,让学生从亲历生活中获得的直接经验,有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当然,由于学生的经历和个性存在差异,感受和见解各不相同,水平和层次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作者之间存在的认识和感情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本身就是语文教学中难能可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科学地正视存在的差异,从而达到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角度去认识、理解和感悟自己的生活体验。这样,学生的生活体验才算是被真正的调动起来了。
还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
一年前,班里出现了一瓶水竹。乍一看像一根碧绿的翡翠烟管,顶端只有稀疏的叶片,根部没有根系。
从前在一部讲述孔子的动画片里看到过一种叫做君子兰的花。每当孔丘有难过之事时,君子兰的一朵花会化作一只兰仙子,开导指点孔丘。那仙子素净优雅,犹如兰本身的高贵品质。水竹虽无兰之典雅,但在我心中,根根水竹胜于兰。
今天看到这瓶茂盛的水竹,心里感慨万千。一支水竹,静静地插在一瓶没哟营养的清水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创造了自己的辉煌,一改往日枯黄病怏怏的样子,变得通身碧绿、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这便验证了一句古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该生思维发散,与平日作文相较有了更为丰富的拓展。
这堂以“水竹”为话题的作文课,带给我很多的思考。在语文教学时,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因为,一切知识都源于生活。只有来自生活的知识才是真知,也只有把知识用于生活才有意义。因此,必须把我们的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聯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让他们在学得书本知识的同时,形成对待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健全的价值观、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并形成健康负责任的生活态度。让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进社会实践,是真正落实语文课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启迪学生灵感、共享人类智慧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