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生学习愿望的根本是问题。问题的存在本身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所以没有问题很难激发人的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的学习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没有问题,难以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因此,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物理课堂,是“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的必然选择。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物理课堂?
一、巧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愿意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应想方设法,设置各种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如在学习折射规律后,让学生看图“鱼在哪里?”学生会提出“为什么鱼叉要对准鱼的下方?”“是不是看见的鱼并不是实际的鱼?”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又如,讲密度时,先让学生讨论俗语“油比水轻”,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油会浮在水面上?油的质量一定比水小吗?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确考虑油和水的质量,还要了解它们的体积,从而引入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探究。以问题作为驱动,导出整个学习活动的进行,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向上的原动力。
二、改进教法,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学法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激发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放手让学生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时间和创造空间。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穿插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等来介绍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探索过程,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通过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举办游戏或竞赛,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挖掘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研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密切师生和生生间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这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合作与交流营造了一种学生迫切提出问题,参与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的氛围。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尤其是对这些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通过相互提问与讨论、合作与交流,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还有一些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同学们在课后通过调查、网上搜集资料等方法来尝试解决。如此探求知识的过程,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对知识保持的程度,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还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过程,由学生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分析数据,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挑战知识权威,使学生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帮助学生发现新问题,要激励活动中应用新方法、发现新问题的学生。著名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国学生普遍学习成绩出色,特别在运算和推理方面比国外学生有明显优势,但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撼,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教师不要怕学生提问题,要学会欣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自己查阅文献,去最终解决问题,形成一种自主性的、创新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及时的支持与鼓励,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如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课外探索实验、完成小制作、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考查和评议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凡是学生能做的事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不会做的事情,教师教会他们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探索、去感悟、去发现、去扩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引导学生敢于求异探索,敢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用前所未有的观点、方法、思路去解决,去拓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对课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三、注重情感的感染与激励机制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只是参与者、帮助者。不要给学生造成自己是真理的化身、是知识权威的感觉,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提出问题的合理性,恰恰相反,要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异想天开。即使问得毫无道理,也要加以鼓励,切勿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也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引导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而不是强硬地纠正。宽松和谐的问题环境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信心和热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重视情感的感染与激励,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教师可以故意犯错误,让学生指出错误,帮助教师更正,甚至允许学生插嘴。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的声音很响亮”或“你的方法真好”,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老师的评价能增强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勤于解决问题的信心。
总之,只有带着问题走进物理课堂,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物理课堂效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一、巧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愿意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应想方设法,设置各种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如在学习折射规律后,让学生看图“鱼在哪里?”学生会提出“为什么鱼叉要对准鱼的下方?”“是不是看见的鱼并不是实际的鱼?”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又如,讲密度时,先让学生讨论俗语“油比水轻”,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油会浮在水面上?油的质量一定比水小吗?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确考虑油和水的质量,还要了解它们的体积,从而引入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探究。以问题作为驱动,导出整个学习活动的进行,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向上的原动力。
二、改进教法,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学法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激发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放手让学生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时间和创造空间。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穿插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等来介绍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探索过程,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通过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举办游戏或竞赛,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挖掘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研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密切师生和生生间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这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合作与交流营造了一种学生迫切提出问题,参与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的氛围。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尤其是对这些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通过相互提问与讨论、合作与交流,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还有一些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同学们在课后通过调查、网上搜集资料等方法来尝试解决。如此探求知识的过程,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对知识保持的程度,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还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过程,由学生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分析数据,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挑战知识权威,使学生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帮助学生发现新问题,要激励活动中应用新方法、发现新问题的学生。著名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国学生普遍学习成绩出色,特别在运算和推理方面比国外学生有明显优势,但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撼,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教师不要怕学生提问题,要学会欣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自己查阅文献,去最终解决问题,形成一种自主性的、创新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及时的支持与鼓励,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如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课外探索实验、完成小制作、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考查和评议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凡是学生能做的事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不会做的事情,教师教会他们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探索、去感悟、去发现、去扩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引导学生敢于求异探索,敢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用前所未有的观点、方法、思路去解决,去拓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对课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三、注重情感的感染与激励机制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只是参与者、帮助者。不要给学生造成自己是真理的化身、是知识权威的感觉,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提出问题的合理性,恰恰相反,要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异想天开。即使问得毫无道理,也要加以鼓励,切勿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也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引导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而不是强硬地纠正。宽松和谐的问题环境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信心和热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重视情感的感染与激励,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教师可以故意犯错误,让学生指出错误,帮助教师更正,甚至允许学生插嘴。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的声音很响亮”或“你的方法真好”,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老师的评价能增强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勤于解决问题的信心。
总之,只有带着问题走进物理课堂,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物理课堂效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