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弗朗索瓦.米勒是法国十九世紀现实主义的画家,他扎根于社会现实生活,致力用朴实真诚的绘画语言描绘农民生活。在他的画中,可以看到人间温情与对劳动的最高赞颂。本文通过对米勒的生活体验、绘画语言与情感解读,试探寻米勒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
关键词:生活体验;农民;绘画语言;情感
一.扎根乡土的生活体验
米勒出生在法国诺曼底农村的一户农民家庭,是扎根于生活体验的艺术家。米勒的艺术之路是坎坷的,他二十三岁进入巴黎的画室学习,穷困潦倒,曾以卖画为生。为了生存,米勒也曾画迎合资产阶级感官审美的裸女,但这并非他所追求的。巴黎沙龙评委会的拒绝嘲讽与生活的艰苦,依然没能让他停下脚步。在生活的压力下,米勒决定不再迎合他人,搬进了巴黎郊区枫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在远离都市纷扰的巴比松村生活了27年,开始了他的现实主义绘画之路。
童年的生活在米勒的心中埋下了种子,他对农民有着独特的感情,他熟知农民的生活,因此他笔下的农民更有着真实的美。他说;“我只是农民,是农民中的农民”,他只画最熟悉的农民,因此也被称为“农民画家”。在世外桃源般的巴比松村,米勒开始了田园的生活,上午在天地里如农民一般劳作,下午便在屋子里作画,创作了一系列农民题材的优秀作品。
二.探索田园的绘画语言
米勒也是法国巴比松画派的画家,巴比松画派主张真实地直面自然,进行风景创作。但米勒与其他巴比松画派画家有所区别,巴比松的画家笔下多是描绘美丽的自然风景,例如卢梭擅画橡树。而米勒热爱农村生活,他真诚独特的绘画语言真实描绘农民劳动的状态,将人物与景物相结合,表现田园生活的美。
米勒的绘画作品有许多,几乎都是农民的劳作场景和生活场景,如《拾穗者》《晚钟》《牧羊女》《播种者》等。其中《拾穗者》描绘了农村中的劳作场景,在画面中,远处堆积如山的麦垛、繁忙的收割景象与画面近处的三个农妇形成鲜明的动与静的对比。三位妇女在金黄的田野上弯腰捡遗留的麦穗,在这简单的画面中,却有着许多令人深思的绘画语言。三位农妇的动作各有不同,在画面斜着排开,画面最右边的妇女,低头半弯腰,在巡视捡过一遍的麦地。画面中间的妇女的弯腰更深了,正在捡拾麦穗,画面左边的一个妇女,左手握着麦穗放在背后。可以看出米勒对绘画的严谨构思。在构图上,人物位于黄金分割点的位置,使得画面更均衡稳重。在色彩上,三位拾穗者的头巾分别是红、黄、蓝色,经典的三原色明度纯度经过调和,显得沉稳深厚,给人庄重静谧的田园生活感。这在米勒的其他作品也有所体现,如《播种者》《晚钟》中昏暗沉稳的色彩,能够更好地体现劳动者劳作的庄重。米勒不喜欢洛可可的纤巧浮华,他想要的是真实的,最能体现农民的大地般的色彩。在人物形象上,米勒塑造的人物身体坚实,人物的五官模糊,仅是大致的轮廓,但却有着淳朴的气息,这种简括的人物劳作场景动作形象来自于米勒对劳动人民生活和对农村的观察,将这些场景在心中整合再用其绘画语言描绘,他的画充满对农民与劳动的歌颂。
印象派画家梵高也深受米勒的影响,被米勒作品中农民形象的真诚塑造所感动,并且临摹米勒的作品从而学习画法。梵高说过:“我认为临摹一些好的作品比毫无根据地一味乱画要好得多。关于《播种者》,我已经临摹了五次,两幅小的,三幅大的,我还会再画一次,我对这组人物形象简直太着迷了”,《播种者》是米勒的巴比松村的第一件作品,可见梵高对米勒的崇拜,这也是对米勒绘画语言的一种肯定。
《拾穗者》
三.饱含诗意的真切情感
米勒作为现实主义伟大的画家,他的作品绝非仅是绘画语言上的卓越,更因饱含真实的情感而成为艺术。一件艺术,是鲜活、真实、有生命力的。情感在艺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艺术作品若是少了情感,它的存在就成了一件物质的躯壳,毫无生命力。米勒说过:“我从未见到过欢乐,我所知道最愉快的事情就是静谧与沉默。”他的作品充满真情,能让他感受快乐的便是这朴实的大地,笔下的农民质朴而崇高,大地静穆而伟大。
在《拾穗者》中,捡拾麦穗相传是古代希伯来人传来的,在田地收割后允许妇女捡拾麦穗。平凡的生活场景,画面前后两种生活的真实对比,体现农民的贫苦生活,以及对农民艰苦生活的同情。同时画中农民的脸只有大致轮廓并没有清晰可见的面部五官,可以看到米勒的许多作品都有这样的特点,如《播种者》《晚钟》只有模糊的侧面,有的只是人物的背影。米勒的人物并非是描绘具体的某个劳动人民或者具体想要歌颂某个劳动者,在他的画面中人物具有象征性的代表,歌颂劳动的农民群体。他笔下的农民在这片淳朴的大地上,虔诚地与大地对话。美丽的黄昏、寂静的田野、朴实的农民与厚重的土地,如诗一般地庄重、静谧。作品传达了他对土地深沉的依恋、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对农民的歌颂。
纵观米勒的现实主义绘画之路,伟大的艺术家用一生去描绘农民生活。米勒崇尚自然,坚持真实描绘,他的艺术来源于生活,从平凡的农村生活中找到美,用独特的田园绘画语言表达充满诗意的真切情感。他的画饱含人间温情,充满了爱与人性,因而打动人心。
参考文献
[1]牛路军.农民画家米勒的艺术特色及影响[J].美术大观,2009(01)
[2]贾璐.法国画家米勒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J].西方美术研究,2018(05)
[3]孙锐.米勒的油画语言研究.[J].书画长廊
[4]李秀梅.论米勒的乡土绘画艺术[D].山东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王逸璇;女;1997;福建省福清市;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油画
关键词:生活体验;农民;绘画语言;情感
一.扎根乡土的生活体验
米勒出生在法国诺曼底农村的一户农民家庭,是扎根于生活体验的艺术家。米勒的艺术之路是坎坷的,他二十三岁进入巴黎的画室学习,穷困潦倒,曾以卖画为生。为了生存,米勒也曾画迎合资产阶级感官审美的裸女,但这并非他所追求的。巴黎沙龙评委会的拒绝嘲讽与生活的艰苦,依然没能让他停下脚步。在生活的压力下,米勒决定不再迎合他人,搬进了巴黎郊区枫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在远离都市纷扰的巴比松村生活了27年,开始了他的现实主义绘画之路。
童年的生活在米勒的心中埋下了种子,他对农民有着独特的感情,他熟知农民的生活,因此他笔下的农民更有着真实的美。他说;“我只是农民,是农民中的农民”,他只画最熟悉的农民,因此也被称为“农民画家”。在世外桃源般的巴比松村,米勒开始了田园的生活,上午在天地里如农民一般劳作,下午便在屋子里作画,创作了一系列农民题材的优秀作品。
二.探索田园的绘画语言
米勒也是法国巴比松画派的画家,巴比松画派主张真实地直面自然,进行风景创作。但米勒与其他巴比松画派画家有所区别,巴比松的画家笔下多是描绘美丽的自然风景,例如卢梭擅画橡树。而米勒热爱农村生活,他真诚独特的绘画语言真实描绘农民劳动的状态,将人物与景物相结合,表现田园生活的美。
米勒的绘画作品有许多,几乎都是农民的劳作场景和生活场景,如《拾穗者》《晚钟》《牧羊女》《播种者》等。其中《拾穗者》描绘了农村中的劳作场景,在画面中,远处堆积如山的麦垛、繁忙的收割景象与画面近处的三个农妇形成鲜明的动与静的对比。三位妇女在金黄的田野上弯腰捡遗留的麦穗,在这简单的画面中,却有着许多令人深思的绘画语言。三位农妇的动作各有不同,在画面斜着排开,画面最右边的妇女,低头半弯腰,在巡视捡过一遍的麦地。画面中间的妇女的弯腰更深了,正在捡拾麦穗,画面左边的一个妇女,左手握着麦穗放在背后。可以看出米勒对绘画的严谨构思。在构图上,人物位于黄金分割点的位置,使得画面更均衡稳重。在色彩上,三位拾穗者的头巾分别是红、黄、蓝色,经典的三原色明度纯度经过调和,显得沉稳深厚,给人庄重静谧的田园生活感。这在米勒的其他作品也有所体现,如《播种者》《晚钟》中昏暗沉稳的色彩,能够更好地体现劳动者劳作的庄重。米勒不喜欢洛可可的纤巧浮华,他想要的是真实的,最能体现农民的大地般的色彩。在人物形象上,米勒塑造的人物身体坚实,人物的五官模糊,仅是大致的轮廓,但却有着淳朴的气息,这种简括的人物劳作场景动作形象来自于米勒对劳动人民生活和对农村的观察,将这些场景在心中整合再用其绘画语言描绘,他的画充满对农民与劳动的歌颂。
印象派画家梵高也深受米勒的影响,被米勒作品中农民形象的真诚塑造所感动,并且临摹米勒的作品从而学习画法。梵高说过:“我认为临摹一些好的作品比毫无根据地一味乱画要好得多。关于《播种者》,我已经临摹了五次,两幅小的,三幅大的,我还会再画一次,我对这组人物形象简直太着迷了”,《播种者》是米勒的巴比松村的第一件作品,可见梵高对米勒的崇拜,这也是对米勒绘画语言的一种肯定。
《拾穗者》
三.饱含诗意的真切情感
米勒作为现实主义伟大的画家,他的作品绝非仅是绘画语言上的卓越,更因饱含真实的情感而成为艺术。一件艺术,是鲜活、真实、有生命力的。情感在艺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艺术作品若是少了情感,它的存在就成了一件物质的躯壳,毫无生命力。米勒说过:“我从未见到过欢乐,我所知道最愉快的事情就是静谧与沉默。”他的作品充满真情,能让他感受快乐的便是这朴实的大地,笔下的农民质朴而崇高,大地静穆而伟大。
在《拾穗者》中,捡拾麦穗相传是古代希伯来人传来的,在田地收割后允许妇女捡拾麦穗。平凡的生活场景,画面前后两种生活的真实对比,体现农民的贫苦生活,以及对农民艰苦生活的同情。同时画中农民的脸只有大致轮廓并没有清晰可见的面部五官,可以看到米勒的许多作品都有这样的特点,如《播种者》《晚钟》只有模糊的侧面,有的只是人物的背影。米勒的人物并非是描绘具体的某个劳动人民或者具体想要歌颂某个劳动者,在他的画面中人物具有象征性的代表,歌颂劳动的农民群体。他笔下的农民在这片淳朴的大地上,虔诚地与大地对话。美丽的黄昏、寂静的田野、朴实的农民与厚重的土地,如诗一般地庄重、静谧。作品传达了他对土地深沉的依恋、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对农民的歌颂。
纵观米勒的现实主义绘画之路,伟大的艺术家用一生去描绘农民生活。米勒崇尚自然,坚持真实描绘,他的艺术来源于生活,从平凡的农村生活中找到美,用独特的田园绘画语言表达充满诗意的真切情感。他的画饱含人间温情,充满了爱与人性,因而打动人心。
参考文献
[1]牛路军.农民画家米勒的艺术特色及影响[J].美术大观,2009(01)
[2]贾璐.法国画家米勒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J].西方美术研究,2018(05)
[3]孙锐.米勒的油画语言研究.[J].书画长廊
[4]李秀梅.论米勒的乡土绘画艺术[D].山东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王逸璇;女;1997;福建省福清市;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