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犹如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要开展愉快教学。文章讨论如何从学生的好奇心、情感和兴趣入手,通过游戏、表演等形式开展愉快教学。
【关键词】愉快教学;教学模式;学习兴趣
一、以“奇”激趣,乐而好学
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最易为新鲜事物所吸引。因此,紧扣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对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都十分重视“第一印象”。如何导出新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迫切愿望,是教师备课时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在讲课时要时刻求新,从课题和文中内容挖掘“奇”的因素,使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住,接着抓住课题提问学生:“同学们,大家知道玉米和花生都要经过农民伯伯亲手把它们的种子种在地里才能生长,但你们知不知道蒲公英的种子与它们有什么不同?有哪些奇妙的地方呢?”這两个提问就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他们为了找出答案,认真阅读课文,并积极思考举手回答。学生带着这份好奇心去学习课文,整节课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
二、以“演”激趣,乐而创造
小学生富于想象,模仿力强。他们对表演总是跃跃欲试,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都兴致盎然。在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教材实际,恰到好处地组织学生表演,教师当好导演,让学生演文中的角色,以情感熏陶学生,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习兴趣,又能把课文的语言文字变成有声语言,把抽象的课文内容变成直观的画面,有助于学生体会理解课文。
如笔者在教《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先做好蛇、小壁虎、小鱼、老黄牛、燕子、壁虎妈妈的面具,待指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为了演好小壁虎“爬”“跳”、小鱼“摇”、老黄牛“甩”、燕子“摆”等动作,学生认真琢磨、想象,表演得惟妙惟俏,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品味,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以“趣”激趣,乐而求学
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是教好新课,让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前提。因为小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学习过程会出现分散注意力的现象。小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通过游戏等教学活动能提高他们的注意,抓住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进行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全频道”接收,使学生们在喝、跳、听、画、玩中掌握知识。
如教学《小山羊》这篇童话时,笔者深知喜欢童话是孩子的天性,针对这一心理特点,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欣赏一首节奏活泼轻快的歌曲,使学生产生激奋的情绪,让他们产生迫切追求新知识的欲望。笔者趁这一时机,戴上小山羊的头饰走进教室,这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同时说:“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手指着头饰)“你们想知道我有哪些朋友吗?想了解我和我的朋友吗?”这样一来,学生一下子就兴趣倍增,求知欲旺盛,很自然地就把他们带进了学习之中。在这样的课上,学生大脑处于最佳兴奋状态,思维活动积极,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以“情”激趣,乐而思学
著名的文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法,理文者披文以人情。”可见,情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学习过程的内驱力。而小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低,生活经验不足,和作者的感情往往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常常利用音响、图像、演示等方法创设情景,渲染气氛,以声传情,用形呼情,使学生在看、听中激发情感,引起学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想学、爱学。
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笔者在课堂范读时,配以哀乐,利用音乐再现人民群众在长安街上送别总理灵车的悲痛情景,哀乐如泣如诉,低沉悲哀,给人以心灵沉重而又压抑的感觉。此时,学生屏息静听,仿佛来到了长安街,置身于送行的人群中。听着听着,孩子们便沉浸在悲哀之中,他们的情感与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更近了。这时,笔者清晰地看到了学生在默默地抹泪,在这庄严肃穆的感情气氛中,又让学生怀着悲痛的心,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速度朗读课文。同学们一下子进入角色,身临其境,他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泣不成声。可见,利用音乐渲染,能更好地触发学生情感,促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产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另外,教学也不能脱离老师给予学生的“情”。老师带着微笑与快乐的心情关怀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步入教室,这一切都能给学生以心灵的情感的满足,让他们放松身心去和教师交流,全身心投入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以“戏”激趣,乐而促学
小学生好动爱玩,他们的持久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容易疲劳。而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形式要在不断的练习中才得以巩固和熟练。因此,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变换教学方法,动静结合,努力创设游戏情境,使他们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习和思考中。
如在教低年级生字时,若总是讲读音、字的结构、部首、笔顺,学生学习积极性就不高。如能结合教学开展“找朋友”“一字开花”“喝儿歌”“猜字谜”等游戏,让学生在玩中乐,乐中学,就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如在教生字时,就根据字的特征,编一些顺口溜,让学生边学边记,如“着”可编“羊字甩尾巴,目字在底下”;“众”字可编“三个人走在一起”;“坐”字可编“两个人坐在土坡上”。教“燕”字编字谜:“廿字写在上,口字放中央,北字两边分,四点放下方。”“一字开花”更是妙趣横生。另外,笔者还用泡沫纸剪成各种花,把基本字写在花蕊上,让学生在各个花瓣上组成新字或新词,看谁组得又多又好就奖给谁一朵红花。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获得红花,于是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这样,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毫无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在欢乐的游戏中掌握了知识。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用“趣”构建教学模式,以趣激学,就能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学生思维活跃,乐学乐思,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时代新人创设条件。
【关键词】愉快教学;教学模式;学习兴趣
一、以“奇”激趣,乐而好学
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最易为新鲜事物所吸引。因此,紧扣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对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都十分重视“第一印象”。如何导出新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迫切愿望,是教师备课时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在讲课时要时刻求新,从课题和文中内容挖掘“奇”的因素,使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住,接着抓住课题提问学生:“同学们,大家知道玉米和花生都要经过农民伯伯亲手把它们的种子种在地里才能生长,但你们知不知道蒲公英的种子与它们有什么不同?有哪些奇妙的地方呢?”這两个提问就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他们为了找出答案,认真阅读课文,并积极思考举手回答。学生带着这份好奇心去学习课文,整节课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
二、以“演”激趣,乐而创造
小学生富于想象,模仿力强。他们对表演总是跃跃欲试,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都兴致盎然。在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教材实际,恰到好处地组织学生表演,教师当好导演,让学生演文中的角色,以情感熏陶学生,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习兴趣,又能把课文的语言文字变成有声语言,把抽象的课文内容变成直观的画面,有助于学生体会理解课文。
如笔者在教《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先做好蛇、小壁虎、小鱼、老黄牛、燕子、壁虎妈妈的面具,待指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为了演好小壁虎“爬”“跳”、小鱼“摇”、老黄牛“甩”、燕子“摆”等动作,学生认真琢磨、想象,表演得惟妙惟俏,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品味,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以“趣”激趣,乐而求学
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是教好新课,让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前提。因为小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学习过程会出现分散注意力的现象。小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通过游戏等教学活动能提高他们的注意,抓住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进行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全频道”接收,使学生们在喝、跳、听、画、玩中掌握知识。
如教学《小山羊》这篇童话时,笔者深知喜欢童话是孩子的天性,针对这一心理特点,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欣赏一首节奏活泼轻快的歌曲,使学生产生激奋的情绪,让他们产生迫切追求新知识的欲望。笔者趁这一时机,戴上小山羊的头饰走进教室,这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同时说:“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手指着头饰)“你们想知道我有哪些朋友吗?想了解我和我的朋友吗?”这样一来,学生一下子就兴趣倍增,求知欲旺盛,很自然地就把他们带进了学习之中。在这样的课上,学生大脑处于最佳兴奋状态,思维活动积极,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以“情”激趣,乐而思学
著名的文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法,理文者披文以人情。”可见,情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学习过程的内驱力。而小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低,生活经验不足,和作者的感情往往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常常利用音响、图像、演示等方法创设情景,渲染气氛,以声传情,用形呼情,使学生在看、听中激发情感,引起学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想学、爱学。
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笔者在课堂范读时,配以哀乐,利用音乐再现人民群众在长安街上送别总理灵车的悲痛情景,哀乐如泣如诉,低沉悲哀,给人以心灵沉重而又压抑的感觉。此时,学生屏息静听,仿佛来到了长安街,置身于送行的人群中。听着听着,孩子们便沉浸在悲哀之中,他们的情感与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更近了。这时,笔者清晰地看到了学生在默默地抹泪,在这庄严肃穆的感情气氛中,又让学生怀着悲痛的心,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速度朗读课文。同学们一下子进入角色,身临其境,他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泣不成声。可见,利用音乐渲染,能更好地触发学生情感,促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产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另外,教学也不能脱离老师给予学生的“情”。老师带着微笑与快乐的心情关怀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步入教室,这一切都能给学生以心灵的情感的满足,让他们放松身心去和教师交流,全身心投入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以“戏”激趣,乐而促学
小学生好动爱玩,他们的持久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容易疲劳。而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形式要在不断的练习中才得以巩固和熟练。因此,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变换教学方法,动静结合,努力创设游戏情境,使他们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习和思考中。
如在教低年级生字时,若总是讲读音、字的结构、部首、笔顺,学生学习积极性就不高。如能结合教学开展“找朋友”“一字开花”“喝儿歌”“猜字谜”等游戏,让学生在玩中乐,乐中学,就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如在教生字时,就根据字的特征,编一些顺口溜,让学生边学边记,如“着”可编“羊字甩尾巴,目字在底下”;“众”字可编“三个人走在一起”;“坐”字可编“两个人坐在土坡上”。教“燕”字编字谜:“廿字写在上,口字放中央,北字两边分,四点放下方。”“一字开花”更是妙趣横生。另外,笔者还用泡沫纸剪成各种花,把基本字写在花蕊上,让学生在各个花瓣上组成新字或新词,看谁组得又多又好就奖给谁一朵红花。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获得红花,于是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这样,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毫无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在欢乐的游戏中掌握了知识。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用“趣”构建教学模式,以趣激学,就能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学生思维活跃,乐学乐思,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时代新人创设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