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章开沅教授来信

来源 :百年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gale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承蒙邮寄《百年潮》数期,使我有党史、现代史的研究及记述为之面目一新的感觉。龚育之《几番风雨忆周扬》情文并茂,率真诚挚,感人尤深。
  国庆期间细阅今年(按指1997年)第5期,看到李新《范文澜的几个失误》,举“古为今用”、“外行领导内行”、“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三个例子,说明一代大师亦难免有失误之处,并希望后人不要由于他的“误指”,而进入他的“误区”。对于作者的某些见解,可能并非所有读者都能赞同,但是李新同志对信史、真史追求的执着是令人钦佩的。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我们党史、现代史的研究与编纂在外界是颇受非议的(我们自己也不满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未能始终如一地维护历史的真实性,常常由于某一政治需要乃至某一领导者的个人意志,对历史作轻率的毫无根据的“更改”。这种恶劣的影响,至今似仍未能根绝。如果大家都像范老所要求的那样,写信史、真史,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写历史,我们就一定能够彻底扫除上述恶劣影响,把党史和现代史研究引入正确的发展道路。
  早在严酷的反法西斯战争期间,法国年鉴学派的先驱者布洛赫就曾经感叹:“种种因素使历史学天然地蒙上一层反复无常的外表。空洞的责难,然后又是空洞的翻案,亲罗伯斯庇尔派,反罗伯斯庇尔派,发发慈悲吧!仅仅告诉我们罗伯斯庇尔是怎么一回事。”他还斩钉截铁地指出:“历史是历史学家的暴君,它自觉或不自觉地严禁史学家了解任何它没有透露的东西。”(《历史学家的技艺》)其实,早在两百多年以前,章学诚即已告诫我们:“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夫秽史者所以自秽,谤书者所以自谤;素行为人所羞,文辞何足轻重。”又说:“而文史之儒,竞言才、学、识,而不知辨心术以议史德,乌乎可哉?”(《文史通议》)把史德解释成为著书者之心术,堪称警世通言。
  再往上溯百余年,王船山在《宋论》中也有一段名言:“论人之衡有三:正邪也,是非也,功罪也。正邪存乎人,是非存乎言,功罪存乎事,三者相因而抑不必于相值。正者其言恒是而亦有非,邪者其言恒非而亦有是,故人不可以废言。是者有功而功不必如其所期,非者无功而功固已施于世;人不可以废言,而顾可以废功乎?论者不平其情,于其人之不正也,凡言皆谓之非,凡功皆谓之罪。乃至身受其庇,天下席其安,后世无能易,犹也摘之曰:此邪人之所以乱天下者。此之谓不思其反,以责小人,小人恶得而服之?已庇其身,天下后世已安之而莫能易,然且任一往之怒,效人之诃诮而诃诮之,小人之不服非无其理也,而又恶能抑之?”
  我认为史学的生命力,或者说它的根本价值,就是维护历史的真实性,而史学家的史德或心术也正是以此为试金石。因此我对《百年潮》提倡的存真求实学风非常欣赏,希望这种好学风能在社会上(特别是史学界)产生越来越大的积极影响。当然,我也深知,在当今之世,维持一个刊物的纯正宗旨并非易事,需要作多方面的努力才能长期坚持下去。但是《百年潮》的好评如潮,本身就说明越来越多的读者是能够理解并支持你们办刊宗旨的,这个刊物一定会欣欣向荣地走向21世纪。
  附带说一句,范老是我最尊敬的史学前辈之一,也可以说是他影响了我一生的道路。……李新同志的文章使我增进了对完整范老的了解,却丝毫无损于我对他的尊敬与热爱,因为即使是圣贤也不可能没有缺点(何况上述三个“失误”也不能完全归咎于范老)。
  放假几天,稍得闲暇,一刊在手,如对故人,信笔写来,以示感谢与支持。
其他文献
许多人大概都知道,毛泽东曾经被称为“亚洲的铁托”。最早把毛视为“亚洲的铁托”的,大概是俄国1人。1948年6月,以苏联为首的九国共产党情报局,宣布南斯拉夫共产党及其领导人铁托已经走上反苏的道路。在此之后到莫斯科或东欧去参加会议的中国人,就已经明显地感觉到俄国人在把毛泽东与铁托相提并论,并且亲耳听说过所谓毛泽东是“半个铁托”的说法。1949年4月,毛泽东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公开发表《中国会成为莫斯
期刊
早在20世纪初年,社会主义思潮即传人中国。当时,孙中山和同盟会的一部分会员向往社会主义,主张将中国建成“社会国家”。但是,梁启超等人则坚决反对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为此双方展开过激烈争辩。它是近代中国最早的社会主义论战。在这一论战中,梁启超等人有许多错误观点,但是,也有若干相当警辟的思想,例如1906年,他在《杂答某报》一文中说:  既行社会革命,建设社会的国家,则必以国家为一公司,且为独一无二之公
期刊
经历过“文革”时代的人,对“天天读”都会记忆犹新。那时,神州大地,不论是办公室、车间、商店,抑或是军营、教室、田野,只要是有人群的地方,天天早晨都会出现这样的景象:人人手捧“红宝书”,或朗朗诵读,或默默研习,时间或长或短,读完之后才各做各事。由于天天如此,“雷打不动”,所以称为“天天读”。  “天天读”虽然诞生于“史无前例”的年代,被认为是一项伟大的创造,其实它本身并非“史无前例”;那例证,就是国
期刊
1970年3月18日,柬埔寨发生政变。我使馆不承认政变后的政权,迅速撤回国内。我从柬埔寨回国后的第二天,就接到通知,要我到中南海西花厅,参加周总理主持的会议。到会的有姬鹏飞、乔冠华、韩念龙三位副外长和亚洲司司长曹克强等,还有我们使馆的二秘孙浩、张龙宝等。会议首先由我汇报撤馆情况和对柬形势的估计,然后展开讨论,最后由周总理作了总结发言。他肯定柬埔寨“三·一八”政变是美国人操纵得手的,大家一致认同。 
期刊
邱路(以下简称邱):去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会议认为当前的经济形势比较严峻,并特别强调了国有企业效益持续滑坡的问题。本刊1997年第6期曾发表您关于国企改革曲折过程的谈话,不久前我们又从《中国工商时报》的报道中,看到您提出对国企改革需要采取一些应急措施。我们想进一步了解一下,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国企改革的新思路以来,已经过了一年多时间,国企改革仍然举步维艰,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期刊
1990年2月26日,吴忠将军在海南因车祸不幸逝世,卒年七十一岁。虽然他十年前已从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岗位上离休,但身体一直很健康,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吴忠将军意外地过早辞世,使了解他的老首长、老战友、老部下都痛惜不已。  差堪欣慰的是,吴忠将军的悬案经过历时十年的审查,终于在他有生之年作了结论。1987年6月30日中央军委批准的北京军区党委《关于吴忠同志问题的审查结论》明确指出:“吴忠同志一九七一年
期刊
一    敬爱的周总理生前十分关心台湾问题。社会上早就传闻他在弥留之际,为交待有关台湾问题,特意召见了罗青长。后来,电影《周恩来》编入了这一情节。  《周恩来年谱》(1949至1976年卷)出版之后,我查到1975年12月20日这一天,上边也仅记下这样一段话:“上午,体温三十八度七。约罗青长谈对台工作问题,询问台湾近况及在台老朋友的情况,嘱咐不要忘记对人民做过有益事情的人。”但是,问了哪些在台老朋
期刊
毛主席曾对乔木说过,江青不会做什么工作,你们也不要用她。但是,后来主席改看法了,曾对周扬说,江青看问题很尖锐。    文艺方面的调整    第三次文代会召开的时候,国家已经发生了困难。在困难中,大家感到有些事搞得过“左”了。经济方面是这样,文艺方面也是这样。1961年,中宣部着手调整,文艺处召开一系列的座谈会,听取文学、音乐、美术等各方面的意见,感到文艺工作管得太死、太乱,存在简单粗暴的现象,双百
期刊
1949年4月,刘少奇受毛泽东委托,代表党中央到天津视察,着力纠正当时城市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倾向——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左”倾情绪,解除资本家担心共产党将发动工人对他们的剥削进行清算斗争的疑虑。他在同天津资本家座谈时,曾说过“剥削有功”的话。这曾是高岗用来散布流言;猛烈攻击刘少奇的一发重型炮弹。党内不少同志也曾认为这句话是少奇说“走了火”,“不够妥当”。  但是,历史档案表明,类似“剥削有功”的话,
期刊
1976年的天安门事件,是“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最重大政治事件之一,是亿万人民积怒在胸的一次总爆发,终于导致了“四人帮”的垮台。  事隔二十多年,1976年天安门事件的来龙去脉,人们知道得并不具体、详细;“四人帮”及其控制下的人民日报,在这一事件中做尽的坏事,人们知道得也有限。但历史是不能也不应该忘记的。每当人们回忆这件往事时,常为不知其细节而流露出几分遗感。基于此,作为一名记者,又曾经是人民日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