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困生的存在是目前普通初中办学中最头疼的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也越来越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能力与自信的发展却越来越差,学生厌学、逃课现象严重,这种状况令所有教师担忧。
关键词 初中 数学教学 学困生 转化
一、学习困难生的内涵
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属正常范围,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导致数学学业成绩明显落后于同年龄或同年级的水平,无法继续下一个阶段数学学习的学生。
二、新课程的理念下数学学困生的再认识
初中数学新课程在理念下的改变可能增加学困生。新课程在学习方法上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动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三、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存在是一个复杂和较为普遍的问题,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主要原因由其自身思维类型决定:初中学生言语思维能力较强,但没有探究心理,数学思维狭窄,机械模仿已形成习惯,缺乏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碰壁时,便束手无策。初中数学学困生在成绩低下的同时,往往伴随有其他多方面的问题。
四、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设问质疑情境的创设。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了。
(二)改进课堂教学形式,增强学生间的互助与交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要求参与者互相支持、配合,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学生在小组中友好地进行合作交流,将原来要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的不足在小组交流中就消灭了,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保持了自己完善的人格和尊严。
例如,笔者在课前曾布置这样的尝试题,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交于A、B两点,顶点为C,求△ABC的面积。上课时,对于学生出现了几种错误,笔者并没有一上来就分析各种错误原因,而是引助学生展开讨论,具体实录如下:
师:对于此题,同学们的结果大致有这几种,6、3、2、1,我们先听一下结果为6的同学是怎么做的?
生1:先求出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令,解得=1,=3,所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0),(3,0),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0,3),画出草图(师帮其画出草图),如图,AB=4,则△ABC的高为3,所以△ABC的面积为3×4/2=6。
师:好,我们再听听结果为3的同学的意见。
生2:我认为生1的做法不对,AB的距离应该是3-1=2,而不是3+1=4,所以△ABC的面积为3×2/2=3。
师:好,我们再听听结果为2的同学的意见。
生3:老师,我发现我的错误了,正确的结果应该为1。首先AB的距离应该是2,其次,的顶点坐标为(2,-1),(0,3)为与y轴的交点坐标,所以△ABC的面积为2×1/2=1。
师:到现在,我想每一位同学应该知道正确的答案应该是1。从此题中我们应注意两点,1、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0)、(,0),那么A、B两点的距离为。2、对于(a≠0),(0,c)为其与y轴的交点坐标,若要求其顶点坐标,应配成顶点式,顶点坐标为(h,k)。
(三)利用变式,体验思维的探究过程。
利用变式,可以把一个看似孤立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向外扩散,并形成一个有规律可循的系列,帮助学生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去寻找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路、方法,有意识去展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体验参与式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开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时,要求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制作的无底长方体盒子的模型,增强学生间的共融性和合作意识。接下来提问:
变式1:如何制成这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在硬纸板的四个角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
变式2:若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得到的长方体盒子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该长方体的底面积是多少?[长为80-2a,宽为60-2a,底面积为(80-2a)(60-2a)]
变式3:若做成的无盖纸盒的底面积为1500cm2,则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应是多少?
通过变式提问,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通过思考利用列方程的思想得以解决。
设小正方形的边长x cm,那么盒子底面积的长及宽分别为(80-2x)cm及(60-2x)cm,根据题意,得(50-2x)(60-2x)=1500,整理得:x2-70x+825=0。接下来和学生一起来复习方程的“元”和“次”的概念,对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感悟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四)分享矫正。
这个过程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探究结果介绍给全体同学,由集体讨论、辩论,使不准确的地方得到完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适时给予矫正,肯定长处,指出不足,注意营造融洽的交流氛圍,体现出课堂的民主精神。
五、结论
针对在班级教学初中生学习能力差异的认识,笔者提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这些策略有利于数学学困生克服学习困难,同时又使其他类型学生也得到较好发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大面积地提高。改善了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状况,也就改善了所有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对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参考文献:
[1]黎永勤.当前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能力现状及应对设想[N].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06.
[2]董世钰.如何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J].教育革新,2009,05.
[3]刘启京.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9,14.
关键词 初中 数学教学 学困生 转化
一、学习困难生的内涵
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属正常范围,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导致数学学业成绩明显落后于同年龄或同年级的水平,无法继续下一个阶段数学学习的学生。
二、新课程的理念下数学学困生的再认识
初中数学新课程在理念下的改变可能增加学困生。新课程在学习方法上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动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三、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存在是一个复杂和较为普遍的问题,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主要原因由其自身思维类型决定:初中学生言语思维能力较强,但没有探究心理,数学思维狭窄,机械模仿已形成习惯,缺乏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碰壁时,便束手无策。初中数学学困生在成绩低下的同时,往往伴随有其他多方面的问题。
四、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设问质疑情境的创设。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了。
(二)改进课堂教学形式,增强学生间的互助与交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要求参与者互相支持、配合,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学生在小组中友好地进行合作交流,将原来要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的不足在小组交流中就消灭了,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保持了自己完善的人格和尊严。
例如,笔者在课前曾布置这样的尝试题,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交于A、B两点,顶点为C,求△ABC的面积。上课时,对于学生出现了几种错误,笔者并没有一上来就分析各种错误原因,而是引助学生展开讨论,具体实录如下:
师:对于此题,同学们的结果大致有这几种,6、3、2、1,我们先听一下结果为6的同学是怎么做的?
生1:先求出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令,解得=1,=3,所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0),(3,0),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0,3),画出草图(师帮其画出草图),如图,AB=4,则△ABC的高为3,所以△ABC的面积为3×4/2=6。
师:好,我们再听听结果为3的同学的意见。
生2:我认为生1的做法不对,AB的距离应该是3-1=2,而不是3+1=4,所以△ABC的面积为3×2/2=3。
师:好,我们再听听结果为2的同学的意见。
生3:老师,我发现我的错误了,正确的结果应该为1。首先AB的距离应该是2,其次,的顶点坐标为(2,-1),(0,3)为与y轴的交点坐标,所以△ABC的面积为2×1/2=1。
师:到现在,我想每一位同学应该知道正确的答案应该是1。从此题中我们应注意两点,1、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0)、(,0),那么A、B两点的距离为。2、对于(a≠0),(0,c)为其与y轴的交点坐标,若要求其顶点坐标,应配成顶点式,顶点坐标为(h,k)。
(三)利用变式,体验思维的探究过程。
利用变式,可以把一个看似孤立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向外扩散,并形成一个有规律可循的系列,帮助学生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去寻找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路、方法,有意识去展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体验参与式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开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时,要求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制作的无底长方体盒子的模型,增强学生间的共融性和合作意识。接下来提问:
变式1:如何制成这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在硬纸板的四个角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
变式2:若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得到的长方体盒子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该长方体的底面积是多少?[长为80-2a,宽为60-2a,底面积为(80-2a)(60-2a)]
变式3:若做成的无盖纸盒的底面积为1500cm2,则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应是多少?
通过变式提问,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通过思考利用列方程的思想得以解决。
设小正方形的边长x cm,那么盒子底面积的长及宽分别为(80-2x)cm及(60-2x)cm,根据题意,得(50-2x)(60-2x)=1500,整理得:x2-70x+825=0。接下来和学生一起来复习方程的“元”和“次”的概念,对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感悟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四)分享矫正。
这个过程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探究结果介绍给全体同学,由集体讨论、辩论,使不准确的地方得到完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适时给予矫正,肯定长处,指出不足,注意营造融洽的交流氛圍,体现出课堂的民主精神。
五、结论
针对在班级教学初中生学习能力差异的认识,笔者提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这些策略有利于数学学困生克服学习困难,同时又使其他类型学生也得到较好发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大面积地提高。改善了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状况,也就改善了所有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对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参考文献:
[1]黎永勤.当前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能力现状及应对设想[N].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06.
[2]董世钰.如何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J].教育革新,2009,05.
[3]刘启京.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