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师资不到位、应试压力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弱等方面的影响,现行的主要德育途径具有局限性,本文提出的通过引导初中学生做小课题从而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融合学生的观察、体验及学习于一体的有效的德育途径,通过小课题大德育的德育途径,能够有效地强化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形成德育体系。
关键词:小课题;大德育;德育途径
一、 现行主要的德育途径及其局限性
(一) 通过思想政治课程、专题讲座、班会课等开展德育教育
由于师资及重视程度等各种因素,强制性的灌输和形式主义的说教是此类德育教育惯用的教育方式。此方式片面注重知识的传递,忽视价值的多样性和对价值的选择性,忽视在错综复杂的价值观面前,对学生正确分析、选择和处理价值问题的引导。
(二)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这是一种隐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本来是一条很好的德育途径,因为各科教学在时间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各学科的教科书中又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如果善于发掘、善于引导,便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其他心理素质上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但是在现行中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各学科的任课教师大多忙于应试,对德育教育缺乏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所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基本是一句空话。
(三) 在活动中体验德育
这是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前提而实施的主动性的、开启性的教育,这种方式基于学生的亲身经历和深刻感悟,将学生和具体的德育实践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体验,是现行德育途径中最为有效的方式。但是由于初中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不强,很多体验德育过程都演化成班主任组织,班主任发号施令,学生按部就班,机械地参与,体验只停留在表层的管理和被管理之中,并没有深化到师生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
二、 小课题大德育的途径和成效
小课题大德育的德育途径总体思路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或身边存在的德育问题,将面临的这些问题以做课题的形式去剖析、分解,总结,并且提升自己以及帮助他人
(一) 教会学生什么是做课题
这里的做课题自然不能要求像科研课题一样,要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要有创新点等。一般来说,学生所做课题只要求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本课题组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2. 这个问题在本班、本年级、本校、邻近学校甚至我国同龄人中的情况如何?
3. 这个问题对初中生的影响如何?正面的影响如何?负面的影响如何?对初中生的家人、同伴、班级、学校有无影响?对初中生的持续发展有无影响?
4. 课题研究后的思考
以暑假安全教育为例。安全教育是每个学期开学礼、开学第一次班会课以及散学礼都必须开展的德育教育。老生常谈的回报是大多数学生都是左耳朵进右耳出,听到当没听到,丝毫不会在此教育后自觉地改变他们的言行。以做课题的形式开展却能收获良好的效果。
第一步提一个学生感觉比较新鲜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暑假安全意识缺失会导致的后果研究。
第二步在教师的引导下组成课题组。
接着引导各课题组对此课题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暑假容易发生哪些安全问题;列举一些安全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如何避免这些安全问题的发生。
然后学生会针对问题查资料、访谈、讨论等。通过此过程学生会了解到大量在暑假期间疏忽安全而导致的严重后果,甚至家破人亡。也会学习到如何避免不安全事故发生。
不需说教,通过这一系统的课题研究活动,安全意识自然深入人心。
(二) 初中学生需要做的和可以做的德育课题
1. 全班参与性课题:荣辱观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保教育、纪律教育。
2. 部分学生参与性课题:早恋教育、礼仪教育、卫生教育、交际能力教育、劳动教育
3. 偶发性课题
教师及德育管理部门需要有计划地进行德育教育,但是很多德育教育的需求和时机却是偶发的。因此,平时还可以有无数的小课题、口头课题。比如哪天某同学破坏了公物、某同学拾金不昧、某同学随地扔垃圾等,就这些现象可以进行全班或某课题小组的口头课题。
(三) 小课題大德育的成效
1. 强化德育教育,形成德育体系
通过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做小课题,在“润物细无声”中规范了学生的言行,使学生讲礼貌、懂礼节;培养了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学生珍惜生命、珍爱健康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学生自觉守法、护法和维权意识的观念;同时通过对食品、药品、交通、人际关系、网络安全等内容的研究和体验,强化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小课题大德育的体验氛围,能够优化个体、班级、学校的各种德育教育因子,得到优化的因子又可以进一步创设更理想的德育氛围。二者综合交叉,螺旋上升,形成良性德育教育习惯甚至体系。
2. 创新德育教育模式,渗透学科教学
经过长期小课题大德育的训练,每个学生都会养成遇到问题去思考、去调查、去研究的习惯。不但德育教育成功了,这种善于思考善于研究的习惯也会渗透到各学科的学习中去,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会形成良性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做课题,不但有效地渗透了德育教育,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意识;还可以通过对不同课题组的课题进行评比培养竞争意识。
4. 坚定学生做研究的信心,培养研究型人才
小课题大德育的德育模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做课题、做研究不是科学家不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才能做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做,坚定学生做研究的信心,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德胜.生活德育论[M].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2]孙秋菊.浅谈在生物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J].中国基础教育,2005.
[3]衣青荣.浅谈如何进行初中生德育教育[J].吉林教育,2013.
[4]李小刚.浅谈初中生德育教育[J].学习导刊,2013.
作者简介:
何小霞,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市宝安中学。
关键词:小课题;大德育;德育途径
一、 现行主要的德育途径及其局限性
(一) 通过思想政治课程、专题讲座、班会课等开展德育教育
由于师资及重视程度等各种因素,强制性的灌输和形式主义的说教是此类德育教育惯用的教育方式。此方式片面注重知识的传递,忽视价值的多样性和对价值的选择性,忽视在错综复杂的价值观面前,对学生正确分析、选择和处理价值问题的引导。
(二)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这是一种隐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本来是一条很好的德育途径,因为各科教学在时间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各学科的教科书中又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如果善于发掘、善于引导,便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其他心理素质上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但是在现行中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各学科的任课教师大多忙于应试,对德育教育缺乏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所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基本是一句空话。
(三) 在活动中体验德育
这是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前提而实施的主动性的、开启性的教育,这种方式基于学生的亲身经历和深刻感悟,将学生和具体的德育实践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体验,是现行德育途径中最为有效的方式。但是由于初中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不强,很多体验德育过程都演化成班主任组织,班主任发号施令,学生按部就班,机械地参与,体验只停留在表层的管理和被管理之中,并没有深化到师生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
二、 小课题大德育的途径和成效
小课题大德育的德育途径总体思路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或身边存在的德育问题,将面临的这些问题以做课题的形式去剖析、分解,总结,并且提升自己以及帮助他人
(一) 教会学生什么是做课题
这里的做课题自然不能要求像科研课题一样,要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要有创新点等。一般来说,学生所做课题只要求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本课题组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2. 这个问题在本班、本年级、本校、邻近学校甚至我国同龄人中的情况如何?
3. 这个问题对初中生的影响如何?正面的影响如何?负面的影响如何?对初中生的家人、同伴、班级、学校有无影响?对初中生的持续发展有无影响?
4. 课题研究后的思考
以暑假安全教育为例。安全教育是每个学期开学礼、开学第一次班会课以及散学礼都必须开展的德育教育。老生常谈的回报是大多数学生都是左耳朵进右耳出,听到当没听到,丝毫不会在此教育后自觉地改变他们的言行。以做课题的形式开展却能收获良好的效果。
第一步提一个学生感觉比较新鲜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暑假安全意识缺失会导致的后果研究。
第二步在教师的引导下组成课题组。
接着引导各课题组对此课题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暑假容易发生哪些安全问题;列举一些安全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如何避免这些安全问题的发生。
然后学生会针对问题查资料、访谈、讨论等。通过此过程学生会了解到大量在暑假期间疏忽安全而导致的严重后果,甚至家破人亡。也会学习到如何避免不安全事故发生。
不需说教,通过这一系统的课题研究活动,安全意识自然深入人心。
(二) 初中学生需要做的和可以做的德育课题
1. 全班参与性课题:荣辱观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保教育、纪律教育。
2. 部分学生参与性课题:早恋教育、礼仪教育、卫生教育、交际能力教育、劳动教育
3. 偶发性课题
教师及德育管理部门需要有计划地进行德育教育,但是很多德育教育的需求和时机却是偶发的。因此,平时还可以有无数的小课题、口头课题。比如哪天某同学破坏了公物、某同学拾金不昧、某同学随地扔垃圾等,就这些现象可以进行全班或某课题小组的口头课题。
(三) 小课題大德育的成效
1. 强化德育教育,形成德育体系
通过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做小课题,在“润物细无声”中规范了学生的言行,使学生讲礼貌、懂礼节;培养了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学生珍惜生命、珍爱健康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学生自觉守法、护法和维权意识的观念;同时通过对食品、药品、交通、人际关系、网络安全等内容的研究和体验,强化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小课题大德育的体验氛围,能够优化个体、班级、学校的各种德育教育因子,得到优化的因子又可以进一步创设更理想的德育氛围。二者综合交叉,螺旋上升,形成良性德育教育习惯甚至体系。
2. 创新德育教育模式,渗透学科教学
经过长期小课题大德育的训练,每个学生都会养成遇到问题去思考、去调查、去研究的习惯。不但德育教育成功了,这种善于思考善于研究的习惯也会渗透到各学科的学习中去,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会形成良性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做课题,不但有效地渗透了德育教育,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意识;还可以通过对不同课题组的课题进行评比培养竞争意识。
4. 坚定学生做研究的信心,培养研究型人才
小课题大德育的德育模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做课题、做研究不是科学家不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才能做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做,坚定学生做研究的信心,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德胜.生活德育论[M].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2]孙秋菊.浅谈在生物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J].中国基础教育,2005.
[3]衣青荣.浅谈如何进行初中生德育教育[J].吉林教育,2013.
[4]李小刚.浅谈初中生德育教育[J].学习导刊,2013.
作者简介:
何小霞,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市宝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