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绚烂绽放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900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本质上说,教学的过程就是实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动性统一的过程。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强调自主、合作、开放,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特体验。在师生平等对话和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共生。
  【关键词】语文课堂自主合作开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特体验
  一本《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不同;西方谚语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如何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呢?以下几点做法值得尝试:
  1在读中建立感知
  学生是读书的主人,也是通过读书而成长的主体,所以学生对作品的反应是教师首先要关注的。平常的教学中,为了快速切入课文或给学生一个提示、引导,教师往往开课便范读,动不动就放录音、视频。殊不知,这样做是对学生进行了心理暗示,让学生没有了自己的感觉。若有人听课,还会有老师刻意去规范学生的读,这样会扼杀学生读书的灵性。
  语文课上的“读书”应给学生创造读书的机会,不要以各种方式去干扰甚至取代学生的原始阅读。原始阅读产生的原始理解是教学的起点和依据,接下来的学习是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过程。教师千万不要因为害怕学生自己阅读时出错而急着越俎代庖分析欣赏,那是违背读书规律的。
  2在理解中形成感悟
  文章的理解要从“兴奋点”、“疑惑点”、“发展点”入手,从根本上去启发、引导、激励、点拨,让学生感兴趣。
  以往的教学方式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给予评价,是纯粹的问答式教学,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型的课堂则是从学生的“疑惑点”出发,由学生带着老师走,老师的任务是在恰当的时候给学生以提醒和引导,这样生成的课堂就是开放性的。在这个过程中完善了学生的思考,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形成了感悟。
  3在熏陶与品析中促进生成
  3.1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语文。教师要讲求语言的艺术。教师语言不但要注意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还要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学生进行语言的熏陶,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是促成学生思维生成的首要条件。
  要想叫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累,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此,我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美。和学生谈话问,我经常会兴致勃勃地说:“我送你一句话!”、“我想起一句诗!”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我也经常会写上这样的话:“老师希望你吃得苦中苦,成为人上人!”学生显然对这些名言、古诗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我的感召之下,他们也逐渐开始积累名句,现在我班基本上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摘抄积累本,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语文的乐园。
  3.2用语文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品”语文。
  3.2.1多形式读,品文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好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及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又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既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又风格多样;既注重语文素质的培养,又贮藏大量情感因素。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这里有父子之爱、手足情谊;这里有激愤、有悲壮、有凄切、有柔婉……这里蕴含其他学科无法企及的情感资源,所以要努力挖掘其内在的情感因素,有效促进学生生成情感。
  每一篇佳作美文,比如七年级的《安塞腰鼓》、《山中访友》、《济南的冬天》等,我都是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教学中我一般都会安排这样几个层次的读:自由大声读,读通顺读准确;分小节细细品读,每读一个小节,又分几个层次,比如教学第一小节时,首先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试读,然后我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读,在相互交流帮助下,学生越读越投入。我再请同学进行比赛读;分节读完,请学生将全文配乐诵读。经过这样一系列的诵读后,学生真正地品味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3.2.2反复读,品内涵。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时,我也先让学生自己去读文本,我只做适当引导,然后与学生一起随着背景音乐走进父亲的背影中,去体味、赏析具体事件中的背影,感受深沉的父爱;最后,请学生互相交流,并上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口头表述:《感悟背影》。学生的情感会自然宣泄出来,可能会说的不漂亮,但这不重要,因为我们收到了更可贵的情感。
  还有,学习《斑羚飞渡》一文,在学生读懂文章后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些问题:当你读到斑羚被狩猎队追杀,“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时,你能不为人类的不光彩行为感到惭愧吗?不为斑羚的命运感到担忧吗?当你看到老斑羚用自己的死亡做“桥墩”,我为年轻斑羚架起生命的桥梁时,你能不为斑羚在危急时刻表现出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所震撼吗?……这样学生的额情感被激发出来,就会与文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
  课本中很多课文,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无不充满着迷人的美。我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个真、善、美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
  3.2.3扩展课本外的名家名篇,让学生广泛阅读。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精而选之,具有典型性。怎样使学生品味到更多的名家名篇呢?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针对这一点,我广泛发掘班级学习阵地,让学生广泛阅读。其一,我在班中开辟了“每周必读”,让学生诵读、摘记,并进行评比。其二,我充分利用每天晚读报的时间,把每周星期天的读报时间设定为听读欣赏课,向同学们介绍一些名作,让学生欣赏、品读,体会到了诗情画意。另外,我还让同学们作好课外阅读摘记,并不定期进行交流,从而在班中掀起了广读诗文的热潮。
  3.3用鼓励积极地评价去激励学生的情感意识。学生不踊跃回答问题、不主动参与交流,其主要是心理方面的原因,相当多的学生是害怕回答错了难堪,被同学取笑,于是羞而止步。此时教师首先要积极鼓励他们大胆回答问题;其二积极肯定他们的勇气,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及时表扬,哪怕是一些点滴的进步。这样就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这就是生成“说”的能力的有效手段。
  总之,语文教学的本位就是重积累、重感悟、重读书,我努力把握住这一点,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让学生真正地爱语文,让学生真正地懂语文,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语文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永远是主体,尊重学生的感受,使之形成相应的感悟,促成他们的思考并生成新的思想无意识一届优秀的语文课所应具备的。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精湛的语文教学能力、乐于研究和积极创新的精神,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语文教师只有逐步完善这些能力和素养,才能真正实施好新课程。  【关键词】教师基本素养吃透教材共读 共教共写 共同成长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素质
期刊
1对比实验是探究自然事物变化规律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对比实验是以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的方法为基础,以实验现象为依据,对实验过程中通过人为控制所产生的两个类似现象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实验教学过程。组织对比实验的步骤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的操作和对实验现象进行细致观察的活动。这一步骤具有实验教学的共性,侧重于培养学生实验和观察的技能。后一部分是学生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逐
期刊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第一学段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第一学段的写字要求,突出一个“好”字。要求学生一出手就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要求写字姿势“正确”。怎样才能做到“好”呢?下面就谈几点关于写字教学方面的体会:  1观察联想,活化字形,感知字形美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指导观察时,如果引导学生对抽象
期刊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让学生在此项学习中保持积极、乐学的态度,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可通过加强识字方法指导和渗透,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灵活记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给生字配画,让生字充满活力  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既形象又活跃。在生字字形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  如在教“叫”字时,先引导学生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写字能力  俗话说:“见字如见人。”不仅如此,写好字是一个有关民族素质的问题,是每一个中国人基本素质的重要标志,因此也是每个小学生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新的课程标准实施后,对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
期刊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获取其它新知识。让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先学精心 耐心 用心  小学语文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是改革。我采用了“两先两后学导法”的教学模式。所谓“两先两后学导法”是指“先学后教,先练后导”,学练在先,教导在后,整个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
期刊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文本总是存在着某些“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读者阅读鉴赏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存在着自由发挥的极大空间;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艺术趣味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不同,存在着主观的差异;其面对文本所使用的方法和表现出的兴趣与深度等也都因人而异,其鉴赏过程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真所谓“看人生因
期刊
1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方法,发展阅读能力与形成阅读习惯的过程,也是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彼此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每篇文章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1.1阅读有利于理解和巩固学习。理解力是通过学生认读文字符号的基础上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经过比较、联想、分析、概括判断等思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由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学习中主要表现为自我控制及主动学习能力不强,而当前我国的教学体制存在着不少缺点: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对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很有必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
期刊
200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重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一要求的提出,就打破了作文训练中侧重片段训练的僵化模式,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在日常的的习作训练中怎样消除学生在表达方面的束缚,让学生充分表现,展示自己的真情实感,特别是自己的得意之处,让学生在“童言无忌”的氛围中自由、大胆地表达呢?笔者除了在学生
期刊